嘉義縣中埔鄉大有國小,發現罕見雙頭「白梅花幼蛇」,通報農業處,野生動物緊急救援團隊到場處理。專家研判,幼蛇出生大約1週左右,會造成雙頭的原因可能是基因變異,國內相當罕見。
雙頭蛇普遍存活率不高,後續將由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接手飼養,並研究、紀錄各種行為習性。
雨傘節習性 在 獻給地獄廚房的情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基隆的日常是由對抗壁癌與衣服上的霉組成,每天離家前定時除濕5小時,日日不變,總還是會發現四天沒碰的衣服,開始一點點聚集白色點點,小小的聚落一樣,這邊一座那邊一群,今天清掉了,大後天還來,躺上床蓋上被子,濕軟濕軟的,好似浮在汪洋大海中,習慣後去住旅館,還覺得人家空氣太乾燥不對勁。
陰雨綿綿,在騎樓間掙扎躲雨到基隆港口邊酒吧喝酒,順口抱怨天氣,老成的調酒師弟弟語氣沉穩說,現在可好了,沒什麼下雨,我小時可是一年有340天都在下雨哪。
基隆人有種無法言說的韌性,估計是被雨練出來的。出外燴時在基隆淒風苦雨搬器具上車,風大雨大又搬重物,肯定是不能撐傘的,低頭猛搬一陣再鑽上車就是了。一路往南過了汐止,大雨變成絲絲細雨,車一到台北,藍天白雲一臉無事貌,好像楚門決心揚帆朝海洋盡頭航去,卻發現盡頭處是另一個世界,你的晴天霹靂沐雨經霜不過南柯一夢,不禁想大吼:鏡頭在哪裡?這是整人節目嗎?
回程也絕,從台中一路艷陽高照,沉醉在老天的贈禮中,從台北、汐止到基隆,又從陰天、細雨回到陰雨不斷。坐客運上台北時,一車身穿大外套、拎著濕漉漉雨傘的基隆人,一起從港邊上車,再到天晴的台北下車,下車時抖抖傘上水珠,外套一脫,就這麼融入城市的人群裡。只要進辦公室時不被同事笑「這麼熱的天穿什麼外套啊!」就是萬幸了。
從外地回到父親居住的基隆,一時半刻有點不習慣,基隆人的韌性,表現在初接觸之際冷冰冰的外表中,於是你跟著收起嬉鬧,小心翼翼摸其習性,一點點慢慢靠近,然後有一天,對方就這麼敞開,把天下什麼好都給你。那種韌性那裡來的呢?我沒有真正的答案,然港邊的雨中生活需要各種技能:舉凡哪種程度的雨可以騎車出門、哪種程度的雨只能乖乖步行,買魚時幾點去最好、超過幾點後寧可不買魚;到哪家小吃藏在哪條巷子裡,哪些又是只有觀光客外行人才吃的……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時時下雨的基隆有種其他城市都沒有的魅力,港邊城市新舊交錯的生活魅力。它不太乾淨,也絕對不新穎,卻能在每個街角每個老店家中讀出過往庶民生活的痕跡,返鄉青年充滿愛意向你傾訴:「這小巷曾經是港口運送漁獲進「城」的唯一路徑。」你著迷的望著雨中水灘映照黃燈閃射出的迷濛燈光,穿著雨鞋的大姊挑了兩擔姑婆芋葉從眼前走過。彷彿時光來過,恍惚中停著,就再也不走了。
攝影 / 基隆金大班
# 回基隆
雨傘節習性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39╱登山醫學
與蛇共處(上)
------------
由於夏季的山野活動常會遇到蛇類,
而非致命的蛇咬也偶爾會碰到,
所以登山者必須了解毒蛇咬傷的症狀,
以及在野外遭遇毒蛇或未確定蛇類咬傷的處理方法。
-----------
問題一:請問如何預防毒蛇咬傷?
答覆:熟悉毒蛇的形態及習性,並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在多蛇的環境活動,便可有效地預防毒蛇的攻擊。
自從在伊甸園引誘亞當和夏娃吃了智慧果以來,蛇類便蒙受了太多的污名與誤解。台灣雖然蛇類繁多,其中也有不少毒蛇,但是實際上這種優雅的動物致人於死的個案非常少見,平均每年不到一例,而且幾乎不曾是登山者,遠低於其他可以想到的任何山難成因,所以筆者在過去的文章中,不太常提到毒蛇咬傷的議題。不過由於夏季的山野活動常會遇到蛇類,而非致命的蛇咬也偶爾會碰到,所以本期我們再來溫故知新一下,談談如何「與蛇共處」。當然,還是以毒蛇為主:今年五月林務局出版了一本介紹與蛇類互動的小冊子,名為《如何與蛇和平相處 - 16個你不可不知的蛇知識!》筆者認為是非常專業而有用的參考資料,敬請山友下載閱讀: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1921
台灣毒蛇
省產的十多種陸地毒蛇中,有六種的毒性足以對人造成威脅,分別是:蝙蝠蛇科的眼鏡蛇和雨傘節(神經毒),響尾蛇科的百步蛇、龜殼花和赤尾青竹絲(出血毒),以及蝮蛇科的鎖鏈蛇(混合毒)。被咬傷而未治療者,其致死率約從百分之一(赤尾青竹絲)到三成左右(百步蛇和雨傘節)。幸而致死率最高的百步蛇和雨傘節個性都很膽小或沈穩,除非刻意逗弄或去抓牠們,否則牠們不會咬人;最普遍而常見的赤尾青竹絲也很膽小不太咬人。脾氣比較暴躁、容易咬人的是龜殼花和鎖鏈蛇,龜殼花分佈普遍,攻擊性也強,但是體型相對較小;鎖鏈蛇體型大且毒性強,但是它只分佈在屏東和台東的郊山而且數量稀少,它會發出特殊的噴氣聲,其實也不難預防。這六種主要毒蛇的長相都很特別,並不難辨識,山友應該熟記。
此外,毒蛇的毒液劑量是為了它們的獵食對象如老鼠、蛙類等小型動物而設計的,對人體(尤其是成人)而言,這樣的劑量通常不足以致死,有時因為驚嚇而突然的蛇咬甚至連毒液都沒有釋出(乾咬)。
防蛇原則
1.遠離毒蛇的棲息處:如洞穴、沼澤地、岩石的裂隙、茂密的草地、廢棄的礦坑或建築物等;如無法避免,亦應結伴進入、謹慎行動。須移動一段時間未曾移動的物品時,應先加以檢查,例如營地上的一塊石頭、前夜脫在帳外的登山鞋、攤在地上的物品等。
2.行進間穿高筒鞋,並打草驚蛇:大部分蛇咬事件都是來自於「人蛇兩不知」突然受到驚嚇造成的。蛇類如果知道,幾乎都會逃避,所以「打草驚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蛇類雖然對震動(打草)非常敏感,但是聽覺卻大多很差,所以只發出聲音,比如說吹口哨或說話是沒有驚蛇效果的。
3.減少夜間活動:蛇類喜愛在夜間及清晨覓食,即使是在營地或山屋附近的短距離移動,也務必穿上登山鞋或雨鞋,不可赤腳或只穿拖鞋。
4.不要逗弄冬眠或已死亡的毒蛇:有時冬眠中或看來已明顯死亡的蛇,亦可能因殘存的反射動作而咬人。
5.東南部登山時,注意鎖鏈蛇:如果到屏東和台東登山,突然聽到奇怪的噴氣聲時,一定要停下腳步仔細檢查週遭,必要時繞道而過。
文、圖/賴育民
雨傘節習性 在 雨傘節長1米5|蘋果新聞網 的推薦與評價
由於雨傘節屬於保育類動物,消防隊已將牠送往彰化縣政府處理。 ... 台灣產的毒蛇中毒性最強者特徵:黑白相間,鱗片平滑有光澤習性:夜行性,性情溫馴 ... ... <看更多>
雨傘節習性 在 雨傘節交配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雨傘節 交配,難得一見的視頻!影片來源是來自line的好友,如果您是原創者請告知本人。若不願分享,請留言告知,本人將立即刪除~~~~ ... <看更多>
雨傘節習性 在 找洞躲藏是蛇類的共通習性,不管有毒無毒都一樣。花蓮雨傘節 ... 的推薦與評價
喜歡找洞鑽,找洞躲藏是蛇類的共通習性,不管有毒無毒都一樣。花蓮雨傘節這則新聞其實很單純,就只是蛇想找個地方窩著,而剛好找到了一隻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