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台灣需要更有韌性的電網】
05/17 興達電廠一號機故障,重啟後發電量跟不上尖峰用電需求,C、D組輪流限電。我們不禁要問:「台灣的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缺水導致的能源危機
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台灣面臨百年大旱,不僅農業、民生、工業用水受到影響,能源供給也受到波及。興達電廠一號機故障重啟的空窗期,作為備用的水力發電,因為缺水關係只有不到一半可以正常運轉。
#異於常態的用電需求
台灣用電尖峰通常在七至九月,因此許多大型發電機組會趁七月前進行歲修,確保暑假時供電穩定。但昨日的尖峰用電達到3744萬瓩,原本預計應該是六月下旬才會達到這個用電量。
#可行的能源調適策略
不論是氣候變遷或武漢肺炎的衝擊,台電與經濟部都應提出相應的能源策略,蔡英文總統早在2017年817大停電時就提到電網的脆弱,也在今年513大停電點出事故凸顯電網風險管理的重要。
風險管理的問題,關鍵在於提升電網的韌性,建立分散式綠能系統將風險分散;新增儲能設備也有助於強化電網的韌性,台電與經濟部自2017年至今未見改善。
#節能一起來
除了電網改善,綠黨也呼籲大家一起節約能源,隨手關閉非必要的電器電源,冷氣維持在26度以上,搭配電風扇,從需求面減少非必要的用電,也能增加供電的穩定。
__
成為黨員》 t.ly/b00g
成為志工》 https://bit.ly/3nKuG8z
線上捐款》 t.ly/QXY5
#捐款綠黨可以抵稅
電網風險管理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13停電啟示】強化電網韌性與風險管理是關鍵(張簡樂仁/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05/15/2021 蘋果日報)
論者表示,我們更需要重新以「電網韌性」與「風險管理機制」的角度,來彌補電網因應事故能力的不足。
作者:張簡樂仁/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
513停電事故,波及全台逾400萬戶,從居家用戶、大賣場、店家等都深刻體會到停電的不便,更有不少地方因停電導致交通大打結。經濟部15日公布調查結果,初判原因是台電人員操作失誤所此停電過程中,亦可看出電力系統遭逢片段的外力干擾,就造成全台大範圍的停電,凸顯我國「電網韌性」與「風險管理機制」不足。
在究責的同時,更重要是要痛定思痛,加強我國電網可機動因應外在環境變化的韌性,才有利於供電穩定。
電力系統是一個動態的系統,隨著用電趨勢及供電機組狀態而變化,從發電、輸電、配電的每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才能確保供電穩定,用戶才能享受電為生活帶來的舒適及便捷。
但要確保一個擁有千萬具設備的電力系統能穩定運轉何其不易,電力設備的故障,外力的侵擾,都可能讓供電出現問題,為了把損害降到最低,電力系統自有一套保護機制。在電源側透過備轉容量,電網側倚賴特殊保護系統,都可應付內在及外在環境帶來的挑戰。
然而,當電網遭受的衝擊太大,上述的保護機制不足以及時舒緩其衝擊,只好暫時犧牲部分用電戶的用電權益,以計畫性輪流停電的方式減低電力系統的負荷以穩定系統,爭取時間盡力排除障礙,逐步讓電網運作恢復正常。過去2017年發生的大潭電廠因天然氣源中斷而造成整廠跳機(815事件),乃至於前日因路北超高壓變電所的匯流排因人員操作失誤造成興達電廠跳機事故(513事件),都有著類似的情況。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電網中存在著隱藏性的系統風險,而這風險可能大到整個系統的前衛保護不足以應付。過去815事件時政府曾邀集電力專家學者為台灣的電力系統作全盤性的檢視,也看出了許多台電系統現在及未來可能遭遇的問題,根據總體檢報告顯示,電網韌性不足是未來可能造成大停電的隱憂。
所謂「電網韌性」,指的是電網可因應內外變化仍能穩定地供電給用戶的能力。為了因應發電、輸電、配電等不同層面可能帶來的衝擊,在發電端就要增加電源運用的彈性,如擴增可快速啟停、快速變化出力的天然氣機組,增加儲能設備的建置,在輸電端要有能及時了解電網狀態的監視系統、自動化投切保護設備、以及因應設備故障的備援系統,在配電端要能掌握用電戶的即時資訊,強化需求面管理,引進先進的資通訊系統來擴大需量反應,以迅速平衡發電及輸電短缺的量能。
從過去大規模的停電經驗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事故決不是單一事件可以引發,皆是在許多不利的環境及條件下碰巧一起發生,這些條件的共通性都與大環境有關。不管是近日的513事件,還是今年年初美國德州因冰風暴所發生的大規模停電事故,皆可看到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影響。
要電網能抵禦大型天災的衝擊而完好無缺是不可能的,即使勉強做得到也要付出龐大的代價,因此先進國家的做法是為電網可能遭受天災衝擊時預作準備,當非預期事故發生時能盡力維持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作,而讓被迫切離系統的負載盡速復電,這也是增強電網韌性的一環。強化電網韌性及可靠度已是國際間電業的顯學,亦被世界各國列為未來電網建設重要的政策方向,這樣的思維確實值得臺灣主管機關借鏡參考。
除了增強電網韌性及可靠度外,事前的未雨綢繆也相當重要,孫子兵法所謂: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即是做好電網風險管理的最佳註腳。電力公司可以透過大數據分析預測結果,歸納出各種災害對電網發生衝擊的嚴重程度,找出隱藏的弱點,以提前進行相對應的電力設備投資。
例如因應未來運轉環境可能的變化,以風險或然率彈性調整重要設施維修排程,並根據電力關鍵設施的健康程度,滾動式檢討相關零組件更新的必要性。另外,可明確訂出風險控制的標準作業流程(SOP),於災害發生造成斷電時,讓運轉人員立即反應,照預先所設定的程序確實執行,明確公布停電與復電的優先順序,優先將民眾的恐慌與生活不便降到最低,並縮短斷電時間。
一國的電力穩定攸關民生福祉與社會經濟發展,不應該一昧的要求供給端,更不要去誤導「缺電」的錯誤觀念。513大停電事故,曝露出我國電網隱藏性的脆弱,顯示我國電網韌性的不足。在事件發生後的一片撻伐聲中,不應該只是單純檢討肇事者的責任。我們更需要重新以「電網韌性」與「風險管理機制」的角度,來彌補電網因應事故能力的不足,如此才是真正「以不變應萬變」達到電力穩定及永續發展的關鍵。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515/SHQQ4YHLWBFPDJ6S3F6X2PIJII
♡
電網風險管理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13大停電事件影響戶數超過400萬戶,總統向全國人道歉。而根據台電的說法,起因是高雄路竹超高電壓變電站匯流突然故障,導致興達電廠無法輸出電力,因而啟動限電措施。 至於對「匯流排故障是因為人為疏失」的爆料,#台電高層第一時間否認,結果稍早經濟部長王美花承認,就是因為 #台電員工操作失誤,進而引發全台大停電。
事發當下,在肇因尚未清楚前,即有有心人士散布是台灣電力不足、南電北送所產生的問題。對於這樣的現象,時代力量表示遺憾,停電是全國的大事件,影響民生甚鉅。不該讓政治凌駕於專業之上。
在蔡英文總統於昨日晚間對全國人民的直播中,解釋此次跳電乃是電廠發電都正常,事故不是電廠發電問題,而是輸配電電網問題,這突顯了台灣分區供電均衡的重要性,也突顯出電網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這樣的說法雖然狠狠打臉先前有心人士的說法。然而從蔡總統的宣示與改進,我們發現與2017年蔡總統的所宣示,幾乎一致。換句話說,四年之後同樣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513大停電的情形似曾相識。事實上我們四年前在815大停電就看過,當時承包商員工失誤而中斷天然氣供應,同樣造成全台大停電,時任經濟部長李世光、中油董事長陳金德引咎辭職。而當時蔡總統同樣對全國人民道歉,承諾檢討會因人為疏失而輕易癱瘓供電系統。
當時蔡總統是這麼說的:「真正該全面檢討的,是這個會因為人為疏失而輕易癱瘓的供電系統。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以,我會要求相關部門,在最短時間內給全體國人一個清楚的報告,為什麼我們的供電系統會因為一個誤觸,就造成這麼大的損害?#這個系統明顯地過於脆弱,可是台灣竟然就這樣過了這麼多年。這個系統非改不可,#我會把它列為未來徹底檢討改革的重點。」
結果四年後,相同的問題再一次發生,蔡總統四年前說法放在這次事件,竟完全適用。
當時的檢討報告結論提到應該要定期電力體檢,並提出可行方案與建議,且依電業法的規定,經濟部應每年提交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但在2018年之後就停擺,直到被批評後才在 #前天晚上 公布。
時代力量要求,在本次事件完成調查後,蘇貞昌院長應比照815大停電後,林全前院長到立法院報告的前例,到立法院對本次停電事件和台灣整體能源供需,以及停電風險管控與電網改革 #進行專案報告,向人民完整說明。
因為我們認為,不論是513大停電或四年前815大停電,#都跟缺電無關,而是操作流程以及輸配電管理上的問題,再多電廠或機組也無法緊急啟動去填補一次跳脫四部機組所喪失的電力,也就是說,無論是否有核四、中火或大潭的新燃氣機組,在現有的輸配電架構之下,都難以杜絕類似問題。
時代力量要求台電必須要加強電力輸配送的電網管理,並儘速提出未來要如何避免類似事故再發生,而蔡總統四年前提到的「#政府推動分散式的綠能發電」政策,應該優先推動。
電網風險管理 在 #電網風險管理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लग इन गर्नुहोस्. लग इन गर्नुहोस्. खाता बिर्सनुभयो? #電網風險管理.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電網風險管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