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3月23日天上聖母媽祖聖誕
水晶姐姐介紹媽祖給大家認識😊
✡台灣人的媽媽-媽祖✡
🌼【身世眾說紛紜】
關於媽祖的身世眾說紛紜,且神話與史實落差甚鉅,直到明末昭乘和尚著《天妃顯聖錄》之後,神話傳說才大致完成定版。據《天妃顯聖錄》之說媽祖乃宋代泉州府莆田人氏,父親任都巡檢,夫妻樂善好施卻單傳一子人丁單薄,於是虔誠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子嗣,一日其母夢見觀世音賜予優缽花(或謂藥丸),吞食後懷胎十四個月產下媽祖。媽祖出世後逾月不哭,故取名為「默娘」。
媽祖自幼聰敏好學且朝夕禮佛,而後得到玄通道人授予「玄微祕法」,又得神人之「銅符」乃精通驅妖除魔之術。嗣後媽祖降服桃花山之妖怪千里眼與順風耳,並收為部將。廿八歲重陽節,玉帝來詔媽祖得道升天,可見媽祖信仰乃佛道之融合。
如按史料之載 ,媽祖原為巫祀信仰,原始文獻皆言媽祖為「巫」,眾人因其生前能預知吉凶禍福而祀之,後來才改稱「神女」、「龍女」。至宋徽宗賜其「順濟」廟匾乃轉變成神。宋代媽祖之封號為「夫人」、「妃」,至元代因航運日趨發達乃冊封為「天妃」,並成為全國性信仰。明初封為「聖妃」,明成祖因派遣鄭和下西洋,為安定軍心,將之封為「天妃」。清康熙年間原本冊封為「天上聖母」,至康熙廿二年因施琅攻克明鄭,假借媽祖神助之說,乃再冊封為「天后」。至此媽祖已成為地位最崇高之女神。
媽祖信仰自宋代的女巫轉變到清代的天后,揆其緣故乃因航運的發展造成信仰的普及,又因政治的炒作,藉宗教收服民心才日漸蓬勃。台灣移墾之初仰賴航海,而初闢地區又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治 理台灣的各個政府也都會拉攏媽祖,以証明政權的合法性與行為的正當性。傳說媽祖曾經協助鄭成功擊退荷蘭人,也曾幫助施琅將軍打敗明鄭,又曾助清廷平定林爽文、戴潮春、蔡牽之變,但這些傳說都只是統治者利用媽祖信仰鼓舞士氣、籠絡民心,減少人民反抗的托詞。
🌼【台灣媽祖的造型】
台灣的媽祖約有膚色、黑色、紅色、金色和白色等五種顏色。其中膚色是按人體皮膚顏色塑造。黑色則有二種說法,一說原本不是黑色,因為長期奉祀在廟中接受香煙薰染,久而久之就被薰黑;另一說則是黑面媽祖較凶悍,因此執行除煞、捉妖等鎮暴任務通常要請黑面媽祖出馬。紅色代表喜氣、祥瑞,一般在喜慶場合會迎請紅面媽祖坐鎮。金色則是神祇的象徵色彩。而白色媽祖一般都是近年來迎自 中國大陸,早期台灣鮮有「臉色蒼白」的媽祖。
台灣媽祖的造型通常塑造為中年婦女、身材豐腴(但胸部平坦)、慈祥高雅的形象。就台灣人的普遍認知,身材福態表示福氣,體態輕盈、身輕如燕並不符合福氣的象徵,而媽祖造型沒有胸圍是怕汙衊聖靈,因此台灣的女神除婆祖之外通常沒有「性徵」,而是以中性性別呈現;媽祖面容和藹、慈祥,表示其平易近人。
綜觀媽祖造型可發現,台灣人其實是根據「媽媽的形象」來塑造媽祖,台灣媽祖信仰之所以盛行,是因台灣人將媽祖當作我們共同的媽媽來崇拜,因此媽祖崇拜,就心理層面而言也反映「戀母情結」的心理因素。
台灣媽祖的構造可分硬體與軟身兩種,硬體媽祖全身以木材、石材或泥土雕塑而成;軟身媽祖則 是頭部、手足以木材雕刻,身體、關節則以藤條編成,再組合金身穿上衣袍。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神像除媽祖之外鮮有軟身製作的神像。
大陸媽祖造型是年輕的女性,乃依照媽祖昇天時(二十九歲)的形象來塑造,台灣的媽祖則是中年婦女的造型,是依照母親的形象來塑造;大陸媽祖體型纖瘦,台灣的媽祖身體微胖,顯示媽祖成熟穩重;大陸媽祖表情嚴肅,台灣媽祖慈眉善目、平易近人。造型的轉變,表示台灣人對媽祖觀念的轉化,台灣的媽祖不再是年輕女孩的形象,而是以母親的樣貌呈現。
媽祖原為航海之神,主要任務在保護漁民、航海者的安全。台灣最早的媽祖廟均面向大海、港口,來台之後的媽祖廟也有面向高山,因為要防範原住民出草獵人頭之故。在中法戰爭和二次世界 大戰期間,媽祖又有巡海岸、接炸彈、救軍伕的神蹟;且在颱風、洪水、地震、瘟疫頻傳的台灣,媽祖也有預警災難、阻擋震災、平息瘟疫等特異功能。從諸多盛傳的媽祖傳說及神蹟,可發現媽祖不但是自然災害的防護神,在人為的戰亂中,也擔負起護佑民眾的任務,祂與台灣歷史、民眾的生命歷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本土化現象亦反映移民生活之歷程。
現在台灣的媽祖廟無所不在,媽祖的業務也無所不包,信徒舉凡健康、考試、事業、生育、農事……都會祈求媽祖庇佑。從媽祖功能的轉變,業務的繁雜,更可瞭解媽祖信仰在台灣已經成為民間最普遍的信仰。
🌼【媽祖的排行與分工】
媽祖祇有一位,但在一般媽祖廟中總會有許多尊媽祖神像,且有大媽、二媽、三 媽等排行。此乃媽祖深受民眾信仰,信徒每有入厝、治病、娶新娘、除妖、祭煞甚至選舉,都會迎請媽祖神像前往坐鎮;因此,廟方祇得雕塑分身以供信徒迎請,新雕媽祖的分身就賦與名稱、編號,以利辨識,其中稱大媽、二媽、三媽、四媽乃是依雕塑先後的編號。
所謂祖媽、開基媽、老大媽者通常是該廟最早的媽祖;而鎮殿媽則是在廟裡坐鎮不外出遶境巡視,也不接受信徒迎請出勤。
會媽、正爐媽、副爐媽之稱謂,則是表示爐主制度,許多信徒自組媽祖會,雕塑媽祖金身,以輪值或搏筊方式決定當年爐主人選,爐主、頭家通常以一年為度,每年定期搏筊或輪值方式迎請媽祖回家供奉。更換爐主則稱為「過爐」,舉行過爐儀式時,通常會聘請陣頭前導遊街,並演戲宴客以表隆重。
黑面大媽、金面二媽、紅面大媽、黑面三媽之類的稱謂是按照媽祖膚色、編號加以區分。
由於編號的不同,媽祖們也有不同職務。一般而言,廟裡的祖媽、老大媽、鎮殿媽、開基媽等「資深媽祖」通常祇在廟中留守而不外出,各項業務則由其他媽祖分配。台灣俗諺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之說,意謂大媽鎮守在廟中;二媽沒有特殊任務祇接受供奉不必做事;而信徒有事相求通常迎請三媽前往處理,因此三媽經常在外執勤故言出戰。
大甲鎮瀾宮則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之說,意謂鎮瀾宮的大媽鎮守廟殿;二媽沒事做所以吃便;三媽即副爐媽是擔任進香的媽祖,因此喜歡受信徒扛著前往進香;四媽(正爐媽)據傳擅長醫理, 信徒如有重病難治或久病不癒,都會挖取媽祖神像底座的木屑放在藥包之中煎熬,作為藥引。
彰化南瑤宮媽祖則有:「大媽四愛吃雞,二媽五愛冤家,三媽六愛潦溪」之諺語,意為大媽、四媽非常靈驗,信徒許願有求必應,因此祭典時信徒供奉牲醴特別豐盛故曰愛食雞;二媽五愛冤家是指二媽會和五媽會信徒常有爭執、糾紛,日治時期常曾由霧峰林獻堂調停勸和,故曰二媽五愛冤家;三媽六愛潦溪前往笨港進香回程須渡過濁水溪,經常遇到河水上漲須涉水過溪,故曰「愛潦溪」。
🌼【媽祖婆的戀情】
媽祖與保生大帝大道公均為宋代人,二神均為福建人氏,一在同安白礁一在莆田湄洲,兩地相去不遠且雙方均未婚即昇天,因此民間盛傳大道公與媽祖婆的羅曼史。
民間傳說大道公與媽祖婆原係一對戀人,當大道公迎娶的花轎抵達媽祖家中之時,媽祖見母羊生產之痛苦狀,萌生悔意,毅然退婚;大道公無故被拋棄,心有不甘,於是每當媽祖婆誕辰遶境時,就施法降雨意圖淋下媽祖臉上的脂粉,媽祖也不甘示弱,每逢保生大帝出巡時,即施法颳風吹落大道公頭上的帽子。因此民間有「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諺語,意謂大道公誕辰(農曆三月十五日)都會颳風,媽祖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就會下雨,顯示二人鬥法至今不休。
其實農曆三月正值梅雨季節,颳風、下雨乃自然現象,然而大道公與媽祖婆鬥法的故事反映民間豐富的想像力,此一傳說係將大道公與媽祖婆從人世間的愛情糾葛,轉至神界的法力交戰,而兩位神祇呼風喚雨的能力,更是海洋文化 的表徵。
早期台灣媽祖按分靈祖廟可分為湄洲媽、溫陵媽(泉州)與銀同媽(同安),媽祖的造型則是按照「媽媽的形象」來塑造。隨著移民時間久遠,目前各地的媽祖廟多由台灣本土所分靈,媽祖名號則有北港媽、大甲媽、鹿港媽、干豆媽、安平媽、新港媽或內媽祖(如彰化天后宮)及外媽祖(如彰化南瑤宮)等在地化的稱謂。
媽祖崇拜原為航海之神,但媽祖來台之後,也隨著民眾的移墾,職責也有所轉化,台灣媽祖的任務有防止「番害」、驅逐瘟疫、防颱救災和協助農牧等新的職務。在二次大戰期間美軍轟炸台灣,許多地區都盛傳媽祖炸彈化解戰火的神跡,也有媽祖巡視海岸的傳說,因此媽祖還承攬國防和海防業務。現在媽祖又包攬信徒的健康、考試、事業和感情等所有問題,媽祖已不僅是漁民、船員的守護神。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霧 峰 農 會 香 妃 在 小田螺愛團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代購 #D
#太妃糖甜甜圈
✨一盒有24個
❣️只要199元
😍市價單一個就要10元
買整合平均才8塊多😍
😋內餡濃郁香甜😋
🤤一吃就會愛上🤤
✨吃久也不會太膩
💙下午茶~開會~的首選💙
〰️獨立包裝💌
〰️方便外出攜帶💌
🤪冰過也超好吃滴🤤
❤ ❤小田螺就是要你省很大❤❤
💌💌下單請留取貨點💌 💌
🚪商品任意門🚪
🛍蝦皮-商品區 https://shopee.tw/shop/3111217/search
❄蝦皮-冷凍區 https://shopee.tw/shop/190621273/search
🛍PC-商品區 https://seller.pcstore.com.tw/S109860226/
❄PC-冷凍區 https://seller.pcstore.com.tw/S167440683
💙高雄屏東地區💙
🔶屏東-大連路(明正國中側門)
🔶高雄苓雅-文橫二路(苓雅國中側門)
🔶高雄左營-文水路公有平面收費停車場內
🔶楠梓-新大益駕訓班旁邊空地
🔶岡山-前峰國中前面公園
🏠路竹門市-倫理街5號
💙台南地區💙
🔶永康探索公園-永華路上
🔶新市國中
🔶善化區公所
🔶鹽水國中
🔶佳里區公所
🔶麻豆圖書館
🔶土城國小-籃球場對面空地
🔶同安夜市
🔶新營-東興路全家旁
🔶梅花里活動中心
🔶大東夜市旁監理站
🔶漚汪文衡殿對面停車場
🔶旺一鵝肉店
💙嘉義雲嘉南地區💙
🔶虎尾圖書館
🏠派克炸雞(特約門市)-西螺鎮興農西路61號
🏠斗六門市-文化路219號
🏠嘉義門市-高鐵大道193號
🏠御茶屋(特約門市)-嘉義興業西路161號
💙彰化地區💙
🔶鹿港-鹿嚼饗原塊牛排精緻自助吧對面停車格
🔶彰化:延和公園後門(雲長路上)
🔶花壇:花壇麥當勞
🔶員林:龍燈公園(夜市旁橋下)
🔶溪湖:溪湖糖廠外面全家旁邊
🔶北斗:北斗國小
🔶田中:田中兒童公園
🔶和美:四季百貨後小公園
💙台中地區💙
🔶潭子得天宮
🔶大雅區公所
🔶神岡國小
🔶霧峰台電門口-樹仁路上
🔶益民國小對面的嘉鄉豆腐
🔶立新國中
🔶太平區宜欣郵局旁
🔶太平國小大門前面
🔶內新國小風車處前
🔶塗城國小
🔶大里發現人文藝術托兒所
🔶大里瑞城國小大門
🏠豐原門市-圓環東路216號
🏠哈哈茶(特約門市)-益民路二段99號
🏠太平門市-大興路178號
💙龜山桃園地區💙
🔶龜山區公所
🏠桃園門市-大華九街16號
💙新竹苗栗頭份地區💙
🔶頭份永貞宮
🏠新竹門市-竹光路213號
💙花蓮地區💙
🔶吉安黃昏市場C51號的服飾店
🏠花蓮市明心街1-16號1樓
霧 峰 農 會 香 妃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臺中購物節X藝FUN券X振興券 「臺中mini城市盒」漫步美麗城市】
【特派記者游勝鈞/台中報導】臺中市政府文化局8月14日(星期五)起,推出「臺中mini城市盒」活動,將結合2020臺中購物節、藝FUN券與振興(三倍)券,鼓勵民眾前往臺中放送局、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臺中眷村文物館、宮原武熊宅邸、摘星山莊和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等6間文化館舍,消費滿200元可獲得3張明信片,打卡或填問卷還能再獲得1張隱藏版明信片;此外,還有臺中文學館、豐原漆藝館、太平買菸場和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等7間文化場館,也能獲得特定款式明信片。民眾只要集滿7張不同樣式的明信片,即可兌換「臺中mini城市盒」,讓民眾親自踏查尋訪與親手組裝的方式,讓民眾了解臺中的在地文化。
今日(8/10)在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辦理「臺中mini城市盒」記者會,現場蒞臨的貴賓有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張大春局長、立法委員黃國書、西區區公所王瑞嘉區長與各館舍的代表: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林俊明總經理、摘星山莊鄭宇伶主任、臺中放送局葉佳琳小姐、臺中眷村文物館趙佳祥館長、宮原武熊宅邸陳姿婷館長、臺中刑務所演武場陳宥潔館長、臺中文學館施宜伶股長、臺中市中正紀念館洪孟棻課長、臺中市美術家資料館楊光評股長、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周琇茹秘書、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傅琮貿館長、太平買菸場暨太平古農莊文物館陳香妃課長出席與會。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張大春表示臺中各館舍致力推動臺中文化,並透過這次的串聯整合藝FUN券、三倍券與臺中購物節,將帶動臺中文化旅遊的一波風潮,引導民眾自主規劃在地文化館舍的小旅行。現場並有14間館舍設攤,充分展示各館舍的特色風采,像是臺中市眷村文物館帶來的古早味戳戳樂;或是大振豐洋傘的特色主題傘和味噌文化館的特色商品;或是臺中放送局的聲活導覽等等。
這次文化局推出「臺中mini城市盒」與「臺中慢漫地圖」,希望市民著慢活的心情,漫步在臺中這座美麗的城市中,享受文化之城的魅力所在,臺中慢漫地圖繪製了臺中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民眾可按圖索驥前往探索臺中在地文化的歷史脈絡。慢漫地圖將會放置在臺中各文化館舍、大眾運輸站與旅店等,歡迎民眾索取。
參與本次串聯活動的館舍,建築歷史橫跨清代到近代眷村生活,像是國定古蹟的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與臺中市眷村文物館,顯現臺中文化館舍兼容並蓄與多元的特色文化。臺中擁有豐沛的文化設施資源,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舍散佈在臺中各區,這些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乘載著最在地的文化風采,也是民眾認識與觀看臺中的文化窗口。而臺中mini城市盒則是為市民在探索臺中的地方文化過程增添不一樣的趣味,並能認識臺中的文創能量與文化底蘊。
臺中最夯的臺中購物節活動7月1日到8月31日登場,參與「臺中mini城市盒」的館舍都有加入今年度臺中購物節的優惠店家,只要消費都可以三倍金額累計,讓民眾消費一次即有好禮抽不完!詳情請到「2020臺中購物節」官網查詢,活動期間在臺中市消費並登錄APP累計,就有機會抽精品豪宅、現金、汽車、電動機車及名畫,歡迎大家在暑假期間到臺中,來趟藝文輕旅行外,還能抽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