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非物質生活英文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清明連著復活節長假,不少人都前往掃墓記念先人。對於世代居於大嶼山牙鷹角的文頭來說,為了延續家族的歷史和回憶,即使承繼了祖先遺留下來的萬尺地,他並未有像很多鄉郊原居民一樣,將祖地出售一乾二淨。
「太公地,祖先留下來,任何一塊土地都不可以賣。有環境就當度假,無環境,一人踎一個地方都有得你踎。你肯勤力做,餓不死你。」在這二萬尺位於石灘旁邊的祖地上,文頭花了幾年時間,花光積蓄,逐塊逐塊石頭,一點一點在祖地上蓋起三間小屋,希望堅實的屋子日後可以世世代代再傳下去。但文頭真正想延續的其實並不是屋子和土地,而是家族的回憶,對父母親以至先輩的懷念,而在起屋開路的過程中,他也在累積新的回憶,至於子孫能否領受,那是後話。 「因為回憶,所以做到我死,都會做落去。」
「遺產」的意義,並不只是上一代人對下一代的心意,更視乎下一代如何對待。2021年春季號《就係香港》,我們以Legacy為主題,當中#Redefine the legacy燦爛的遺產專題中,詳細記載了文頭的故事。中文的「遺產」二字,往往被理解為一些物質及量化的東西,「文化遺產」的講法也是近年才逐漸普及。 而英文中,Inheritance、Heritage和Legacy三個字,翻譯成中文雖然都是「遺產」,卻在意義上有不少分別。Inheritance是實實在在的「遺產」,對於經常發生爭產案的香港來說,大家毫不陌生,而大部分人能夠留給下一代人的,也是可以量化計算的財產如錢、股票或物業等。Heritage則多指向流傳下來的傳統、語言、建築及自然風景等等,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無論是物質或者非物質的,都是人類文明及生活的累積,不能單以年份或價格去衡量它們的價值。一個地方愈是珍惜他們的文化遺產,文化底蘊也愈豐厚。 至於Legacy,有定義為「個人、群體或歷史傳統遺留下來的、廣泛深遠的影響」。說到「遺風」、「影響」,雖然無法以數量或價格去計算,卻又那麼確切而深刻。
在當下,人人都將「永續」(Sustainability)掛在口邊,將視野放在未來。但未來並不是一個虛無的起點,過去留下來的,和當下所做的一切,都決定了末來如何永續。
Legacy,價值觀的承傳,就是永續的關鍵。
文章試讀
010.beinghongkong.com
訂閱詳情
http://shop.beinghongkong.com/
#2021就係香港春季號 #遺產 #大嶼山 #Legacy #Sustainability #永續
非物質生活英文 在 不會韓文也可以去韓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韓國電影贈票】說唱藝人:希望之聲
大家周末好!這次要送大家12/18台灣上映的電影票
소리꾼 The Singer 韓國首週新片票房冠軍
有20張特映會電影票送給大家唷^^
《說唱藝人:希望之聲》12.18聲聲不息
英文片名:The Singer
類型:歷史、音樂
導演:《鬼鄉》趙正來
演員卡司:國樂歌手 李逢根
《謊言的謊言》李幼梨
《82年生的金智英》金嘏娫
《翻供》朴哲民
《鐵線蟲入侵》金烔完
韓國/片長:約119分鐘/級別:未定
更多演員介紹: ginatw.com/thesinger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朝鮮傳統曲藝「盤索里」大銀幕再現
★ 韓國首週新片票房冠軍
★ 創358萬觀影人次紀錄《鬼鄉》導演趙正來最新力作
★ 韓國知名國樂歌手李逢根、「復仇劇女王」李幼梨、《82年生的金智英》童星金嘏娫、超級綠葉朴哲民、「神話」成員金烔完集結飆戲
【劇情簡介】
以朝鮮時代的傳統曲藝「盤索里」為背景,英祖10年(西元1734年),一個充斥著強盜與人口販賣的可怕時期。才子學圭為了尋找被綁架的妻子,以他為首的說唱歌手們團結在一起,漂泊於朝鮮八道的同時,共同經歷歡笑與悲傷的故事。在最腐敗的年代,來自人民的歌聲將產生共鳴,改變這個世界。
----------------------------------
【韓國電影贈票活動】特映會場次
1人中獎2人同行!兩人手牽手一起去看電影~
歡迎多多找家人、朋友留言中獎機率更高哦!
特映會時間:12/14(一) 19:00
特映會地點:南港喜樂時代影城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299號C棟13樓
贈獎票數20張電影特映會票卷
一共有10位幸運的朋友可以獲得哦!
得獎名單:12/10 (週四公布於此篇文章)
活動方法:
1.必須追蹤+按讚「 不會韓文也可以去韓國」粉絲團
2.必須「按讚、公開分享」這篇影片貼文
3.必須追蹤 GINA的吃喝玩樂IG「ginalintw」
立馬追蹤才可參加抽獎 >> www.instagram.com/ginalintw
4.標註想一起帶去看電影的家人或朋友
並寫下 我們12/18一起去看《說唱藝人:希望之聲》即可
例如: @金烔完 我們12/18一起去看《說唱藝人:希望之聲》
-
特別感謝 原創娛樂 提供票卷
-
萬人團購私密社團
> GINA敗 想買就買
韓國討論生活、旅遊分享社團
> 不會韓文也可以去韓國(GINA/板友連線旅遊/娛樂/生活資訊交流)
#韓國電影 #說唱藝人希望之聲
#趙正來 #李逢根 #李幼梨
#金嘏娫 #朴哲民 #金烔完
#소리꾼 #TheSinger #原創娛樂
#電影贈票 #電影贈獎 #送電影票
#特映會 #電影特映會
#電影首映 #韓國電影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