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 #走向世界,也讓 #世界走進台灣,語言能力是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之一。
在2030雙語國家的政策主軸下,去年底我們正式啟動 #臺美教育倡議,教育部、相關部會與 美國在台協會 AIT 建立非常緊密的互動工作機制。今日在中山大學舉辦的「臺美教育倡議-雙語教育研討會」更就雙語教育的政策推動,有非常多細緻的分享,教育部也透過數項計畫推動強化國際連結:
#推動優華語計畫:讓台灣與歐美大學以校對校合作,培育選送華語教學人員;更歡迎包括美國與國際的青年朋友來台學習語言,也成為教學種子,協助我們的中小學推動英語教學。
#台灣首座雙語教育培訓基地:中山大學、文藻外語大學、高雄市教育局策略聯盟,更是台美教育倡議的亮點之一,未來將透過大手攜小手,培育師資、提供現有教師的語言增能與專業訓練,並發展相關教材、課程與相關資源。
#雙語標竿學院 :在高教上透過全英教學環境與專業課程的建置,培養擁有頂尖專業能力的雙語人才,同時配合法規鬆綁與國發會的攬才計畫,讓大學更具國際化條件,國際人才得以在台灣求學、實習、就業。
未來,教育部會持續強化雙邊教育合作,讓台美的年輕人能有更多學習與交流的可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2的網紅Fernando Chiu-hung Ch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教育事務委員會 張超雄促請教育局為非華語學生盡快制定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課程及評核標準 張超雄議員支持擴大考試費減免計劃的建議,但認為有必要就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制訂長遠的計劃。他表示,根據平等機會委員會於2011年發表的一份報告,學前程度的少數族裔學生佔學生總人數3.2%。及至高中程度,少數族裔學生的...
非華語課程教育局 在 侯友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國際扶輪3490地區新北市第二分區捐助國際扶輪全球獎助金200萬元,協助 #新北市 推動「#新住民華語學習支持計畫」,協助新住民朋友適應生活,融入這個大家庭。
今天我來當老師,教新住民朋友們唸「出門買報紙,早餐吃包子」,很多人的國語都已經比我還標準了,真的很厲害。希望這次計畫可以幫助到更多來自他鄉的朋友,透過語言的學習,也可以深入了解我們的文化。來自 #印尼 的新住民 #慕雅妮 說,剛來台灣只會說幾個中文字,每天都非常緊張,用畫圖方式做筆記,在參與華語課程後,現在已能流利說華語,並在學校擔任印尼語老師,她相信這次的計畫會帶給新住民更多幫助。
新北市新住民人口約有11萬人,除了透過華語學習計畫學會「家庭」、「工作」、「環境」三大主題外,#Podcast 的華語學習隨選隨聽教材,也能讓想學習華語的朋友不限場域、時間限制,方便隨時收聽。同時,市府團隊編制 #新住民生活手冊 、推動 #新住民一站式服務 外,更將新住民列為 #2030城市願景 工程其中一環。
期望透過各種福利措施,讓新住民朋友在新北市也能感受到如同家一般的溫暖。我會將課程資訊連結貼在留言處,有相關問題可洽詢 新北學Bar 教育局。
#新北好貼心 #安居樂業 #侯友宜
非華語課程教育局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教育體系漏接的台灣囝仔
鄞楷謙/國會助理(高雄市)
東南亞跨國銜轉學生長期在海外生活,華語能力不佳讓他們返台後面臨嚴重適應問題,教育單位應多花心力。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為了減輕對中國經濟依賴與拓展國際夥伴,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強化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因此東南亞外語人才培育便成為新南向的重要基礎。根據教育部一○七學年度統計,國中小學生中東南亞新二代約九萬人,這些學生理應是支撐新南向政策的潛在人才,但實際上卻有不少新二代反而成為教育體系中的弱勢族群。
許多東南亞新住民家長因經濟困難,將年紀尚小的子女送回母國撫養,數年後再接回台灣,這些新二代就此成為「跨國銜轉學生」。華語能力不佳讓他們返台後面臨嚴重適應問題,不僅聽不懂上課內容,與同學交談也有障礙,課業、人際關係,甚至生活上都出現巨大困難。為了協助跨國銜轉學生適應返台生活,教育部於二○○四年提出華語補救課程,然而這個政策迄今仍存在三大問題。
首先是宣導問題,儘管補救教學申請案件逐年增加,但仍不及跨國銜轉學生數量。據國教署統計,二○一六年申請案數為二七一件,跨國銜轉學生卻高達六七一人,且人數仍在增加,二○一七年已突破八百人。二○一八年教育部針對跨國銜轉學生該議題舉行會議,許多地方政府卻以沒有需求為由未派代表出席,造成部分校方根本不知道有此課程。課程申請也缺乏地方窗口,導致校方有需求時只能連絡國教署,經國教署審核通過後才分派師資。教育部除須加強政策宣導,更要盡速與地方行政單位合作建立申請窗口,才不會讓學生的潛能在漫長等待中消磨殆盡。
其次是師資問題。冗長的申請時間造成校方常以新住民志工或是其他新二代學生充任教學師資。但志工終非專業教師,教學上難免事倍功半。國教署應與各大學合作,引入華教相關系所學生協助教學,一方面讓學生累積實務經驗,另一方面也可發掘外派東南亞儲備華師。除華教系所學生,教育部另可招募具備東南亞外派經驗的華師,由於這些華師對外派國家與台灣文化異同有充分認識,因此除語言外,還能在文化適應上給予學生協助。
最後也最關鍵的是整合問題。當前各校僅能透過開學後的學生調查找出跨國銜轉學生,而後再準備課程申請,過程中很可能錯過輔導學生的黃金時機。教育部、移民署及地方戶政機關應該進行資料整合,追蹤新住民學齡子女就學情況,在新二代返台時通報學校主動關懷,而非學生到校發生適應問題後才被動應對。
東南亞新二代不但擁有雙語優勢,更具備多元文化背景,是新南向政策未來關鍵助力。儘管受外配人數減少及少子化影響,東南亞新二代國中小學生人數占比已從一○四學年度的六點二八%下降至一○七學年度的五點一二%,人數也從十二萬人減至九萬人,但政府與大眾對新二代教育的重視不應減少,因為不論來自何方、不論人數多寡,他們都是台灣的囝仔。
非華語課程教育局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教育事務委員會
張超雄促請教育局為非華語學生盡快制定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課程及評核標準
張超雄議員支持擴大考試費減免計劃的建議,但認為有必要就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制訂長遠的計劃。他表示,根據平等機會委員會於2011年發表的一份報告,學前程度的少數族裔學生佔學生總人數3.2%。及至高中程度,少數族裔學生的百分比減至約 1.1%。到了專上程度,百分比更跌至約0.59%。張議員認為,這些統計數字揭示,非華語學生明顯因為中文科成績欠佳而影響了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他亦請委員注意,行政長官在其行政長官競選政綱中承諾設置"中文為第二語言"的課程和評核標準。張議員促請當局盡早制訂一套以"中文為第二語言"的課程和評核機制。
日 期: 2012年11月12日(一)
時 間: 下午4時30分
地 點: 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室1
議程: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FRD5t7ijOU/hqdefault.jpg)
非華語課程教育局 在 非華語小朋友的真正學習需要-啟思幼稚園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透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 讓 非華語 小朋友活學中文 亦助其銜接入讀小學 ✨======================啟思幼稚園幼兒園網址: ... ... <看更多>
非華語課程教育局 在 教育局新設應用學習中文科供非華語學生選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局 決定在新高中課程,新加兩科應用學習中文科, 包括服務業中文和款待實務中文,可供非華語學生選擇,以取代核心中文科。 兩個新設的應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