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 面對多元性別病患,該如何落實性別友善的醫療
文/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
台灣大多女性提及要去看婦產科,多少會猶疑不前。那麼對女同志而言,婦產科更是門檻比較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心理困難。台灣同志運動經過將近二十年的宣傳與教育,2019年立法院通過同志可以依照專法結婚。經過多年的多元性別教育以及同婚法律的頒佈,醫界成員在臨床上也有很多新的認知與作法。
這裡我以女同志到婦產科就診的醫病互動為例。下面是一段,我個人參與腳本的討論,以及出現在影片最後做評論的醫學系教學影片大致內容,就是要說明「性別友善」的醫療門診,一般人都以為醫生要有和藹可親的態度,這叫「#性別友善」。其實這還不夠。請看下面的討論。
#面對多元性別病患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b2ed14dc-e6e9-439f-bd06-d49de508ba17
Search
面對多元性別病患 在 #面對多元性別病患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醫病平台】 面對多元性別病患,該如何落實性別友善的醫療. 文/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 台灣大多女性提及要去看婦產科,多少會猶疑不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