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22341-Q22360)
Q22341:
睇咗你好多專欄,幫人解決投資/人生上既問題,比左好多好既建議,可以幫下我嗎?
你好。龔成老師!係你既讀者,第一次來信給你。
本人38歲。已婚。想在5年之後財務自由,做自己想做既事,做兼職減少工作時間,想之後幾年生小朋友,多些時間陪BB,老婆。
現在有點迷惘,唔知下一步點做好。希望老師幫忙分析下,產資應該怎樣分配,為日後鋪路,本人投資方面比較保守。
本人每月收入,人工$1.8萬+收租$1.3萬,每月支出(1萬) + 供樓(5千) + 月供股票(1萬)
。現金178萬
。人民幣27萬(定期)
。股票約95萬(同媽媽各佔一半)=47萬
。股票債券基金16萬︰
景順環球消費趨勢基金4萬
瑞銀中國股債基金(每月派息5%)12萬
。單位自住(己供完)
。單位收租(己供完)(市值約700萬)每月$1.3萬
。單位爸媽住(市值約660萬)每月供$5000(欠144萬)
月供股票︰
中華煤氣$2000
香港交易所 $2000
領展$2000
建設銀行 $1000
騰訊 $1000
阿里巴巴 $1000
小米集團 $1000
股票約 $956 939($478 469)
0002。中電控股/500 2500
0006。電能實業/500 2000
6823。香港電訊/1000 2000
2638。港燈/500 2000
0003。中華煤氣/1000 1025
2800。盈富基金/500 226
0823。領展/100 164
0005。匯豐/400 924
1398。工商銀行/1000 10000
3328。交通銀行/1000 5000
0939。建設銀行/1000 18971
0388。香港交易所/100 223
0270。粤海投資/2000 2000
0941。中國移動/500 1000
1310。香港寬頻/500 2000
4246。ibond/100 300
0700。騰訊/100 106
1810。小米集團/200 631
9988。阿里巴巴/100 144
9626。Bilibili/20 40
9888。百度/50 50
3033。南方恆生科技/200 400
3032。恆生科技ETF/200 400
6993。藍月亮/500 500
1)想日後每月有3萬左右被動收入, 應該點樣操作?
2)想喺五年內供完層樓(因為想無負擔),好定還一半比較好?定係用現金做其他操作好?
3)這個股票組合可以加/減什麼股票,會更好?
4)月供股票應否繼續?有冇供錯股?
#好多問題請多多包涵#80後百萬富翁支持者
龔成老師︰
1) 如果你希望每月有3萬蚊現金流,以股息率6%計,你需要本金600萬。你可以透過投資有增長力的優質資產,去累積這個資金。
而你現有物業,已經可以為你創每月1.3萬現金流,因此你最終只需要額外340萬,基本上你就可以創造到每月3萬現金流的效果。
你現時持有不少物業類資產,未來時間,你應集中在優質股部份,去令成個財富組合更平衡。
2) 現時按息好低,唔建議提早還款。你應該用這些資金,去做投資增值,或者買其他收息資產,個創造財富效率,會更高。
當然,如果你財富已足夠你財務自由,你都可以考慮將額外資金,先還款都無問題。
3) 你現時組合好亂,雖然這些股票都有質素,但隻數太多。長線你要集中翻係10隻左右,最多都係15隻好了,否則你好難定期審視和管理。
由於你現金、定期、債券和股票,加總已經可以有340萬這個金額。所以投資上,唔需要太進取,可以維持現狀,在這5年間,再進行適度增值去提高個本金,咁就可以。
持股中,嗶哩嗶哩(9626)和百度(9888)都有質素和潛力,但風險都係會較高,故不宜持有太多。
到5年後,你就慢慢將組合中股票,換成收息資產,咁去支援你財務自由的生活,就可以。
另外,你債券基金部份,表面上係穏定收入。但你要留意翻佢個回報,有多少係保證,同時會否出現賺息蝕價的風險。
4) 月供股票,大致可以。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我建議你再多動用50-80萬,去買入一些平穏增長股,去進行適度增值。如果想保守些,你可以將部份投入收息股,都係可以。
至於餘下資金,我地就等大跌市出現,才去掃平貨。
例如收息股,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高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富豪產業(1881)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
Q22342:
老師,你點睇未有盈利,但股價升既股票?
龔成老師:
要深入分析,投資者要了解,企業現時是否發展理想,就算無盈利,都要有一些發展,例如產品、生意有增長、技術提升,市佔率正擴大。
如果無這些因素支持,而市場不斷對將來作無限幻想,只要企業發展有少少不如預期,股價都可能大跌,因為之前的價位無足夠實際因素支持。
------------------------------------------------
Q22343:
有不少人認為即將會有股災,假如目前就算分小住購入,都是損失啊!稍為等待是否更好呢?
龔成老師:
第一,無人能預測到股災,能預測的就不是股災。
第二,只要是優質公司,就算短期股價下跌,企業價值完全無變,你是完全無損失的。
------------------------------------------------
Q22344:
sir,我在$18.5買了5千股3067,求救
另外,我看你的fb,得知你持有1177 ,我也跟着在7.65買了一萬股的1177,現在如何辦?好恐慌
多謝你
龔成老師:
恆生科指ETF(3067)有質素,你長線持有就得,最好長期月供,你唔好太著重短期價格,要睇長線,起碼持有3年,根本唔洗理短期股價。
中生(1177),我有貨,長線,根本完全無野要擔心。
(你的問題都幾大,心理質素好弱,都幾擔心你,因為以我過往做銀行及證券行的經驗,這類人是最不適合投資的。)
------------------------------------------------
Q22345:
龔sir,看到您專欄,知道您對股票投資有獨到見解,想在此方面向您請教:
本人42 歲,有自己投資股票,但以短炒為主,數年前亦在高位入市,致現金股票虧損了約二十多萬。我暫時的存倉有:
1. 005 HSBC 4000 股 (這股佔我虧損一半金額)(平均買入價75)(收了5-6 年息)
2. 0941 中國移動 1000 股 (平均買入價 60)
3. 1336 中華保險 3000 (平均買入價 40)
4.1398 工商銀行 5000 (平均買入價 5.94)
5. 2318 中國平安 500 (平均買入價 87.4)
6. 6127 昭衍新藥 & 9888 百度,均是新股獲分派一手,惟2 隻現也虧損
7. 9988 阿里爸爸,抽新股獲分派一手,暫時是所有股票中有些點微利的......
本人買了數份銀行的儲蓄保險,預期在65 歲可拿回約二百萬現金 (投資合共約一百萬港元)
本人月入約4 萬,每月支出約1.8 萬,有一層未補地價居屋自住。現有約70-80 萬流動現金。
本人期望可以55 歲時有錢可買一層細私人樓自住或出租,請問在投資組合上有何建議?本人正考慮買入一些穩定收息股如煤氣、中電、港燈、電能實業等...不知是否合適?還是您有其他更好建議?
本人在工作出來不久已嘗試投資股票,起初以短炒為主也有不錯斬獲,惟憾15-16 年股災虧損,之後在股市30000 點時高位入市(特別是滙豐),致現今的情況....
非常感謝您閱讀此訊息,也謝謝您賜教!
龔成老師:
建議你之後長線投資,全球最賺錢投資者巴菲特的方法,都是長線的。這是投資的王道。
至於你現時的持股,並不是無質素,但買入價一般都唔平,反映你未有企業估值的能力,建議你之後用平均入市法,例如分注或月供,能減少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當然,都要好好提升投資知識,學習選股,計算企業價值。
另外,如果有些個別股佔你組合比例較多,宜減。
匯豐(0005)你可長線收息,但預佢增長力不強,如果你持貨多宜在上升一定水平後減持。經濟好轉後,佢股價都會上翻D,你到時可減部分,餘下再守。
中國移動(0941)你可持有,但預佢增長力不算強。
新華保險(1336),只是不過不失,不宜持有太多。
工商銀行(1398)你可持有,但預佢增長力不算強。
中國平安(2318)雖然中短期較弱,但長遠仍是不差的。
阿里爸爸(9988)可長線。
百度(9888)如果貨不多,無問題,可長線。
昭衍新藥(6127),都有D發展力的。
這股潛力度都有,但業務始終有不確定性,建議小注投資好了。都可以長線的。
另外,同一行業不能多過30%,同一股票佔組合比例不能多過15%,你長遠要跟這指引調整翻。
如果你想55歲完成目標,你可以用「先增值,後現金流」的策略,你42歲,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
建議你的比例,平穩增長股:潛力股
7:3
(如果你投資實力較強,可增加潛力股比例)
平穩增長股:指數基金。另外再加: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潛力股: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
另外再加: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三星FANG ETF(2814),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現時大市波動,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2346:
月供港鐵,平安好醫生,小米可以嗎?49歲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平安好醫生(1833)和小米(1810)都係有質素,但都是潛力股類。佢增長潛力較大,但風險都會較高。你朋友49歲,不應投資太多這類股票,最多佔組合2成好了。
若月供,我建議佢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港鐵(0066)係其中一隻唔錯的平穏增長股,可以選擇。
以下係其他平穏增長股,你可以比你朋友參考下。如果佢對這些股票,認識不太多,可以集中供指數基金。
再加平穏增長股︰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每月儲蓄唔好盡用。要留有一部份,等大跌市機會出現時,可以用來掃平貨。
------------------------------------------------
Q22347:
早晨龔Sir, 可以問下你俾d意見嗎? 我現時有份marketing 工作月入穩定,可是壓力越來越大,常常OT,我身心累到沒有精神時間處理投資,和女兒相處時間又小,
但我都很多開支,供保險,養父母等都須用上3/4, 餘下可能得番$5000,有時洗費大咗都沒錢儲,所以點想都唔敢遲職,我想問學股票或全職投資取代正職的做法是不可取對嗎?
因為應商也是要希唔定積蓄才可考慮。
龔成老師︰
其實做全職投資者,係我書本《80後千萬富翁》講述5條致富之路,其中之一。
要做到全職投資者,投資對你而言,不單要係興趣,而且更要成為你強項。若你現時對投資無乜了解,你就要先由一個「基本知識投資者」,慢慢開始提升自己。
你要花大量時間,努力去看相關書籍、睇年報聞、睇新、、上課程,去學習如何分析一隻股票。
到你累積到分析50間企業和長期實戰經驗,你就可以變成一個「有實力的投資者」,以算有做全職投資者的基本條件。
但要突破至最高層次的「真正專業投資者」,已經不單是投資知識的問題,因為要突破,就要擁有很強的分析力、很強的眼光、很強的心理質素。這些要更長時去磨鍊,才會做到。
你以前作為目標,係可以。但當現時未有太多相關經驗時,最好都係有份基本收入,用作支付你日常洗費和定期投資之用。
之後,再邊工作,邊學習。到你應為時機合適,或者你被動現金流,已足夠支付你大部傻份開支時,就可以考慮慢慢變成一份全職投資者。
至於你現時工作,從你生活和投資學層上分析,都唔係太理想。但畢竟你開支較多,如果你一時間無法找到相近收入的工作,最好暫時維持現狀較好。
------------------------------------------------
Q22348:
呀sir你好!想請教一下你,我而家29歲,月入6萬-10萬(睇生意而家)
月供緊︰
小米一萬
五千煤氣
2500金沙中國
2500 銀河娛樂
因為儲錢比較近期先開始,暫時有30萬股票係手,都係小米 京東健康 同埋銀河娛樂
想係31歲前買樓,想請教一下你 點部署會比較好
目標:買600-800萬樓,想9成按揭
多謝你呀sir 會繼續睇你page,遲少少希望上埋你堂
龔成老師︰
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20000 + 30萬股票,2年後大約會增值至85萬,相信足以支援你首期。
但問題係,雖然你現時持股都有質素,但2年係一個短時期,好易會出現股價上的波動,影響最終回報,你要明白這個風險。
若你想保守少少(但回報都會少左),可以將部份月供資金,改為月供收息股。收息股增長無你上述股票咁高,但股價相對較穏定,再加上有一定股息。
另外,小米(1810)雖然有質素,但唔建議太集中去供任何一間企業。建議你抽走佢部份月供資金,去投資其他優質股。
以下是一些適合股票,若你2年要動用資金,收息股會較穏陣,而平穏增長股,增長力會較高,但波動性都會比收息股高少少。你可以因應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去作出選擇。
除了投資優質的平穩增長股外,同時,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的組合,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收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
Q22349:
龔Sir你好!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你一下:
今年買股票明年才收息,咁應該係睇周息率還是預測息率呢?
為什麼預測息率通常都是高過周息率呢?這是否純屬估計今年盈利增加, 而預示明年派息金額會比今年為高嗎?
點解經濟通和A A Stock同一隻股票同一個股價,息率會有少少分別呢?計算方式有冇咩唔同呢?咁應該睇邊一個才更加準確呢?
另外上一堂聽你提到Vtech303算不算是工業股嗎? 因為有9%股息那麼高,如果作為我上面配置表中10%穩健的收息股作長期收息是否穩陣和適合嗎?
謝謝龔Sir解答並祝週末愉快
龔成老師︰
"預測息率"只係一個估算,你可以作為參考,我實際派多少,要到明年才知道。但投資定平貴時,若你用股息率作估值,我地應主要參考"周息率"。
至於"預測息率"高於"周息率",主要是預期來年派息會增值。但這只是估算,而且每個網站估算方法都會有所不同,所以這指標只宜作輔助性質。
而經濟通和A A Stock同一隻股票同一個股價,但息率有分別,這是正常。因為佢用邊個時間股價、匯率等,都有機會造成影響。
你做分析時,只要係用同一網站資訊去作比較,咁就可以,用那一個網站都無問題。
偉易達(0303)算係工業股,產品未算係高端科技,但都要一定技術,故都略有競爭力。增長力就不算強。本質正面,長遠投資價值有的。
以佢過往正常的經營環境來講,佢派息比率高達9成,成立於70年代,業務是電子產品,這麼高的派息,反映管理層明白這公司已過了最高增長的年代,之後只會是平穩增長。
公司已不需要每年投資發展,反而管理層、大股東,偏向想收息,因此這是重派息多過重發展的公司。
雖然佢係某些業務做得不錯,但發展心不強,同時大環境並不是高速增長,故相信佢之後都會平穩。近年這公司的生意,都是平穩增長,如果比較幾年前的盈利,都是差不多。
這股係一隻有投資價值的收息股,都有平穏增長力,此股適合你。但不能太過大注,大約佔你組合5-10%就好了。
------------------------------------------------
Q22350:
阿sir你好,因為工作需要黎緊要讀一個碩士學位,想問下應唔應該借學貸確保自己有錢投資?
因為如果我借左黎交學費之後將自己既錢攞去投資喺大型etf (voo qqq 果類)或者穩健/收息型既公司(823,apple果類),
只要佢地年回報率/股息率高於學貸既利息率,理論上我既資產喺讀緊書既時期都係上升緊。
同埋如果借錢係咪應該將還款年期拉到最長?因為宏觀經濟喺大機率情況下會長期通脹,變左我拉長黎還既話越後期還果舊錢既實際購買力其實會越低?
唔該阿sir!
龔成老師︰
碩士課程,你可以睇翻個息率高唔高,如果唔高,其實應該借貸(用較長年期),再用空出來資金去投資增值,咁個效益會較好。
你所講股票,長期平衡回報相信都有8-10%,如果學貸息口明顯係低好多,咁就會創造出投資效益。
但記住,這個回報我係用長線去估計,中短期都會有波動。所以,你要預算好還款部份。唔好諗住靠這些投資去還錢,因為可能係你要開始還款時,剛好大市在不利環境。
若你要套現,就會變成賤賣資產,令到正向投資效益不能產生。
------------------------------------------------
Q22351:
龔城老師對不起,我之前打錯左,比亞迪係242入,唔係142入,請問應該點做?以下係我嘅資產分佈⋯⋯
100股700 $519.5
100股700 $539.5
100股700 $567
100股700 $557.5
100股700 $527
100股700 $581
100股700 $542.5
200股3690 $211.2
100股3690美圑 $248.2
100股3690美圑 $232
100股3690美圑 $238.4
100股3690美圑 $241.6
100股3690美圑 $366.4
100股3690美圑 $298.2
500股1211比亞迪
$247.2
500股1211 $248.6
500股2269 藥明生物
$129.6
100股9988.HK 阿里巴巴 $197.7
謝謝
龔成老師︰
比亞迪(1211)你係$142,定$242入,其實都唔影響你是否持有的決定。只是心理上影響你。
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買入價只是一個心理因素,如果企業核心因素未被影響,我地係唔需要理會。
你持股都有質素,係值得持有的股票。
但問題是全部都係"潛力股",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若你算年青,潛力股可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若你投資經驗較淺或年紀較大,潛力股比重,要再下調。
你美圑(3690)和騰訊(0700)佔比好高,而沽出部份,換至其他股票平衡下,咁會較好。特別係美圑(3690)佢不確定性較高,不宜持有太多。
未來時間,你就要加大翻平穏增長股部份,令組合更平衡。
平穏增長股:指數基金、金沙(1928)、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長建(1038)
------------------------------------------------
Q22352:
老師請指教 持有︰
長實1000(51.00)
吉利 3000(25.00)
長城1000(29.00)
京東健康400(165.00)
美團 100(322.00)
比亞迪500(225.00)
共蝕3萬幾,應該再等候? 可以長期持有??
龔成老師︰
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買入價只是一個心理因素,如果企業核心因素未被影響,我地係唔需要理會。
你持有的股票,都有長線投資價值。中短期股價波動,係正常,你照持有就可以。
但你上述股票,都係偏向潛力股較多。若你係年青至中年人士,都係可以。但若你年紀較大,這個組合風險就有點過高。
另外,我見你不少股票,買入價都偏貴。如果你唔係咁識估值,去定平費,最好用分注或月供策略儲貨,以平衡價格波動的風險。
------------------------------------------------
Q22353:
龔老師, 你好!朋友拜讀老師的註作和分享,獲益良多,因而我也開始留意龔老師的分享。我想請教一下,我以下這個財務狀況,要怎樣投資,才能達到兩年後,獲利30萬的目標:
現有投資和資本:
中電(500股), 2235
恒生銀行(100股),
勝捷(1000股),
本金 $50000 (可著量加碼)
因重返校園,没有收入。
中電以$65買入,恒生以$118買入,勝捷錢招股價買入。中電和恒生打算長期持有。
感謝老師幫忙!
還有,set左小米以目標價$26買入兩手。
龔成老師︰
現時你持有的股票,中電(0002)恆生(0011)可持有,雖然你年齡可以進取少少,而這電股增長力不算強,但如果佔組合比例不過多其實可以的。
至於勝捷企業(6090),佢於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開發、擁有及管理特建工人宿舍。並開發、擁有及管理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及韓國特建學生宿舍。
佢財務數據只是中等,增長力不強,近年盈利大跌,企業的獨特性唔算高,投資價值中等。
雖然不是劣質,但長遠當股價上翻D時,可考慮賣出。
至於小米(1810),你預$24為合理區頂位。
我地投資股票,等同投資一間企業,就算再優質股票,都要時間成長。2年只係一個好短時間,好大機會會出現股價波動。
而且,我地一般希望做到架合理回報,係每年增長10-15%。你現時這個目標,用股票投資去做,風險會好大,較難達到。
如果你無其他增值方法,建議你按部就班,透過月供和買入優質股,去為自已資產作增值。
除了上述持股和計劃,你可以因應自己年紀,去再月供一些股票,去做財富增值。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假設你係年青至中年人士,你可以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的組合。如果你係偏年青,比例大約可以去到各一半。
但由於「潛力股」有一定波動性,較適宜年青和有投資經驗人士。若你投資取態較保守、經驗較淺或者較接近中年,「潛力股」比重就要相對下調。
現在你每月先用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至於餘下的現金(包括現有5萬),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2354:
你好,龔成老師,我係你學生黎㗎,上左你投資班!有個小提意,你而家因為幫人愈來愈受歡迎!你又真係好好人,咩問題都答!
其實我想話有個小提議,不如你另外開一個Facebook group,只係for有上過你堂既人先可以join
咁個個group既人可以係group問你上堂教既問題,你又唔會太怕一d無上堂嘅人攞到你既心得!咁我覺得對你公平d!
你得24小時,你救唔到全世界既人,順便都要救下上過你堂d人!haha只係小提議而已!
龔成老師︰
多謝你意見,其實回答問題,的確係會比較費時。因為FB中問題,我99%都係會回答。
但我設立FB平台目的,除了幫助同學,解答一些課堂上的問題外,都希望可以幫到一些投資者(非同學),找到正確的方向。
所以,我暫時都會保留平台,跟同學或者讀者交流投資心得。
到真係吃不消時,才再算,哈。
------------------------------------------------
Q22355:
龔成老師你好, 我40歲, 丈夫每月給予$18,000家用, 扣除日常開支, 餘下大約$10,000. 現時持有股票如下:
9988_200股@177.9
1398_5000股@4.19
0175_2000股@23.75
3067_2000股@16.2
0135_8000股@6.903
0939_10000股@6.00
6837_2400股@12.55
0005_1600股@69.5
自從一年多前看你的專頁便開始月供股票, 本年6月份前只供2800和2638, 每月供款合共$5,000. 6月份調整每月供款金額為$6,500, 月供股票如下:
0002 每月供款$2,000 (自本年6月份開始供)
2800 每月供款$3,500 (自一年多前開始月供, 目前大約有3000股)
2638 每月供款$1,000 (自一年多前開始月供, 目前大約有4800股)
現金約有60萬, 計劃4年後送女兒到澳洲讀書, 希望能在這4年內有一筆資金可讓女兒留學4年的費用, 即大約160萬,
故來信請教龔成老師給予一些投資建議, 以達成目標.
龔成老師︰
你現時持股,都係有質素。但如果你目標係想做增值,現持部份持股只是收息類(1398, 0939, 0005, 2638),增長力較弱,你就不宜持有太多。
而且,個別企業和行業,不要佔組合15%和30%以上,銀行業更加不要高於組合20%,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你現時銀行股(1398, 0939, 0005),係超左標,加上佢地只係收息股,建議沽出部份,換至較有增長力股票。
另外,昆侖能源(0135)和海通證券(6837)質素只係中等,不宜持有太多。現貨可持有,但暫時不要加注了。
新資金和月供,可以集中投資在一些「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你每月$6500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係正確策略。但港燈(2638)增長力弱,建議換成以下股票。
選股上,你可以投資在平穏增長股︰指數基金、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
潛力股可選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三星FANG ETF(2814)。但佢地波動性和風險會較高,你要自己平衡。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現有60萬資金可以先投入10-20萬,用"分注"形式,慢慢買貨。餘下資金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10000 + 80萬資產(股票+現金),4年後大約會增值至160-170萬,故這樣安排相信很大機會達至你的財務目標。
------------------------------------------------
Q22356:
龔sir你好,本人41歲,有兩個小朋友,在職月入$55000,先生42歲月入$70000,自住物業購入$475萬,欠$300萬,月供$20000,每月花費頗多,最多只能淨$15000-$20000.
股票只有滙豐,少於十萬.現金大約$180萬.
以前買過基金及股票輸過太多,所以唔敢亂買,現有小朋友既顧慮,並希望可以盡快退休陪小朋友。
所以好想請教一下龔sir我嘅情況應該如何安排比較合適?謝謝你
龔成老師︰
由於你以往在投資上,都輸唔少錢,相信係有一些核心性問題存在。譬如一些錯誤的投資觀念。
記住,正確和正常的完全不同的事,多人採用,並不代表係正確的方法。
首先﹐股票是企業﹐你要分析企業的本質去投資股票。買股票也不是「賺差價」,而是享受企業成長以及產生的股息。
往後,你只要以「長線投資優質股」,作為投資目標。我好有信心,你會結束過往一直虧損的狀況。
以你41歲,可以選擇一些「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作投資目標。
以現時大市合理區狀況,你可以考慮用部份儲蓄,進行月供股票。你可以每月先用一半儲蓄,另一半就先儲起架策略。
由於你投資知識不高,因此可較集中在平穩增長類股,至於潛力股,只宜小小注(約2成)。此期間,你最好是努力提高投資知識,才慢慢增加翻潛力股比例(最多4成)。
如果你想再保守D,可以全數100%投資平穏增長股,都係可以。
大市現處於合理水平,那180萬資金,你可以再用多40-60萬,以"分注"形式慢慢入貨。餘下資金和每月儲蓄,就等大跌市機會出現,才大力度掃貨,並長線投資。
到你累積到一定金額,你就可以將佢地,慢慢換成收息資產(如收息股、A級債券、年金等),去創造穏定現金流,支援你退休生活,咁就可以。
------------------------------------------------
Q22357:
我現年50,股票有大約160萬,分佈如下:
60000股煤氣
500股港交
23000股建行
1000股電能
5200股領展
60股蘋果
自住物業仲有4,600,000按揭,每月人工大約46,000,
問題如下
1. 煤氣好似升得比較,建唔建議用一半$換港交所?
2. 又或者有冇其他建議?我希望可以做到一年多啲被動收入
3. 同埋如果想買多一層樓收租,細單位,應該點樣部署
龔成老師︰
1) 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時,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方法。年輕人應著重於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就應著重保守類別。因年輕人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以承受較高風險,所以應以增長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股票,令財富增值較快,到一定金額後,可轉較平穩增值的股票。最後有相當財富時,才換成收息股去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以你現時50歲去計,雖然都可以增值,但就要保守少少。港交所(0388)和APPLE這類波動性較高股票,不宜持有太多。
另一方面,我地創造一個財富組合,除左因應人生階段外,都會講求平衡性。
個別企業和行業,不要佔組合15%和30%以上,銀行業更加不要高於組合20%,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你現時持有股票,都有質素。但煤氣(0003),佔你組合比重太高,點都要沽少少,換去其他行業會較好。
2) 以你年紀,可以用以下股票作增值,去先累積起一筆財富。到你將近退休前數年,就慢慢換成收息股,去創造穏定現金流(即股息),來支援退休生活開支。
3) 方法一樣,都係透過以上股票,去增值這筆資金。
但現時租金回報率不高,從投資角度,投資優質股會較好。而且,你已有一間物業,再加一間會比較偏重左係物業之餘,都會令你負債進一步增值,造成風險。
以你年紀,總負債最多只好佔總資產一半,所以是否再加一個收租物業,你要自己衡量。
------------------------------------------------
Q22358:
呀sir..想請教下點睇平安好醫生?哩排日日跌,係本質變左定係仲可以keep等佢升返?感謝
而家持倉哩幾隻,請問有無咩建議
(1211、1833、1810、3067、1919、1448、1177、1083)
龔成老師︰
平安好醫生(1833)本質上,唔見有明顯改變。近期大市較弱,這類未有盈利,市值很大程度建基於"未來"的企業,好多時都會有較大調整。
此股有質素,你可以照持有,只要佢佔你組合,唔係好大比重,咁就無問題。
而其他持股,都係有質素,照長線持有係可以。
但組合配置上,就較大問題。你而家組合,太偏重左係潛力股(除了1083唔算係之外),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若你算年青,潛力股可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如果你投資經驗較淺或年紀較大,潛力股比重,要再調至2-3成以下。
未來時間,你要根據自己人生階段和投資經驗,去加大翻平穏增長股部份,令組合更平衡。
平穏增長股:平穩型指數基金、金沙(1928)、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長建(1038)。
------------------------------------------------
Q22359:
龔成老師 你好。小弟今年38,政府工月入42k。有兩個小朋友,居住完全無問題,我由6月中先開始睇你個page和買了你好幾本書睇,真係覺得好有道理完全改變咗我嘅理財觀念,
其實之前對股票投資係0經驗。但我有跟著你的方法月供股票,但由於開支比較大,每月只可存3000左右現金用3000做月供,2k盈富、1k小米、1k金沙。
再入咗2手3067、1手0808、2手0493。雖然剛起步入市好少~但我覺得係要行出第一步,令自己真係參與其中先會有動力繼續落去。
老師現在我有一個問題就係現在我月供金額比較少,現在銀行有個低息貸款,如果我借15萬5年每月還款2900剛好就是我月供嘅金額,
我想用15萬加大月供嘅金額由2k2800加到4k,小米和金沙各2k,請問這個借貸投資方法可行嗎?謝謝
龔成老師︰
你現有持股和月供計劃,大致都可以。
但留意國美零售(0493),從過往分析,質素只是一般。企業連續出現虧損,品牌價值遠不及從前,優勢不強,雖然正加強網上網售網絡。
唯一的賣點是創始人黃光裕回歸,可能帶公司變強,但發展仍有未知數,如果以這刻的業務、發展、現價,整體的投資價值唔算高。
當然黃生可能帶領公司變到好唔同,但這點真的無得計。以理性分析,這刻投資值博率,只是一般。你持貨唔算多,可以守住再觀察,但不要再加注。
至於貸款去投資,唔係唔得。但我會視之為最後皇牌,到大市真係好平,先會動用。
但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唔係最平宜,明顯未係理想時機。即是說,這些借貸投資不是不能用,但要等到有把握才會用會更好。
所以,若你真係打算借這15萬。現階段最多只可動用部份,而且入貨時必需分注進行,等到大市有大跌,才好大注入貨。
或者,你用來加大月供金額至4K,去平衡風險,都係一個可行方法。但你現明白當中風險,咁就可以。
------------------------------------------------
Q22360:
成哥,請問3898何解6個月升了一倍,因晶片関係,它是影子股嗎?不足收入長期月供股,是嗎?請指教。
龔成老師︰
中車時代電氣(3898)係中國鐵路車載電氣系統供應商及集成商。
佢的產品可分為兩大類:(1)車載電氣系統:包括列車牽引變流器、輔助供電設備與控制系統、列車行車安全裝備。(2)電氣元件:包括電力半導體元件、傳感器及其他相關產品。
佢主要客戶為鐵道部及其地方鐵路局、中國主機廠及城軌運營商。
佢向主機廠及城軌運營商提供新造機車車輛的車載電氣系統,以及向鐵道部的地方鐵路局及城軌運營商提供作維修及更替用途的車載電氣系統。
業務不是無質素,但增長力一般是較大的問題,企業價值無乜向上,盈利亦很普通。
佢近半年大升,除了其半導體部份外,其母公司中國中車(1766),被美國從制裁名單中刪除,都係利好原因。
但現價已被推得太高,由於此股質素只是中等,增長力不強,不宜用作月供。想投資的話,建議有好明顯回調出現,才好考慮小注。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100的網紅SyriSyr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41 --- Q1.學費貴不貴? 02:03 --- Q2.如何決定該申請什麼系? 02:40 --- Q3.想在韓國留學韓文要多好? 03:43 --- Q4.研究所申請難易度、上課難易度、畢業難易度? 05:53 --- Q5.同學都是韓國人嗎?好相處嗎?教授嚴格嗎?有沒有被差別待遇? 0...
韓國碩士學費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融時報】疫情之下的年輕人處境不佳
儘管年輕人罹患新冠重症的風險較低,但他們在經濟上受到更沉重打擊。FT全球調查顯示,疫情之下的年輕人對父輩產生不滿。
今年3月,27歲的瑪麗•芬尼根(Mary Finnegan)和22歲的妹妹梅格(Meg)離開她們在布魯克林的公寓,回到父母家。當時她們帶了足夠穿兩周的衣服。
結果一待就是幾個月。瑪麗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就像是回到了在家上學的年代:沒有男孩子,沒有一起玩的夥伴,沒有地方可去——除了家和賣酒的商店。」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加劇,大學停課,繼瑪麗和梅格之後,另外三個兄弟姐妹也回到家中。用他們的母親洛麗(Lori)的話來說,他們把父母在新澤西州華盛頓的四居室房子變成了一個「美食廣場、麵包店和健身房」。
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地有數百萬年輕人搬回父母家,芬尼根家只是其中之一。在美國,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與父母住在一起的比例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數據顯示,儘管學生和年輕員工罹患嚴重COVID-19的風險較低,但與其他人群相比,他們受到疫情引發的經濟衝擊波的更沉重打擊。新冠疫情還放大了過去的一些趨勢,包括低工資、就業市場停滯和學生債務上升。
英國《金融時報》進行的一項全球調查——800多名16歲至30歲人士回復了調查——顯示,這些困難正轉化為對老一輩人與日俱增的不滿,後者不僅境遇更好,而且在政治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我們並不是共同面對困難,千禧一代不得不在當前處境下付出最大的代價,」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的30歲的波琳娜•R(Polina R)說。「如果你們不注意,不去確保我們最終不至於失業和變窮,我們為什麼要保護你們?」
以下是他們向英國《金融時報》講述的疫情期間的經歷:
「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自今年8月畢業以來,來自韓國大邱的25歲的李菊妍(Juyeon Lee)遞交了幾十份工作申請。儘管她接受過幾次面試,但她對空缺職位不斷減少日益不安。
「我不想被感染,因為如果我感染了,找工作就更難了……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永遠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儘管在面試時我是一個自信的大學畢業生。」
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數據,25歲以下人群因疫情而失業的可能性是26至64歲年齡段的2.5倍。研究還表明,在經濟衰退期間畢業可能會對工資產生持久的傷痕影響。
根據經合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在仍在工作的人中,近一半的人報告收入減少,其中年輕女性和從事低收入工作的人受到的打擊最大。許多寫信給英國《金融時報》的人表示,他們不得不放棄商業計劃,並動用自己的儲蓄。
在發展中國家,失業往往意味著無法養活家裡的幾代人。來自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28歲的科馬爾•卡達姆(Komal Kadam)是家裡唯一掙錢的人——直到今年3月她失去工作。
「我害怕一切……我能找到新工作嗎?我怎麼償還貸款?現在我有很多煩惱,」她說。
「我拒絕停止享受生活」
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調查的許多人表示,他們害怕感染或傳播新冠病毒,但也有其他人承認自己抱有一種比較無所謂的態度——政治領導人已經批評這種行為是夏季過後歐洲和美國疫情復燃的原因之一。
在春季封鎖的高峰期,蒙特利爾的波利娜曾經讓來訪的朋友留宿。「我沒有遵守建議。」她說,「我兩次出國旅行,去過十幾次酒吧、餐館和劇院。」
「我的風險承受力很高,在沒有人拿得出一份計劃、而掌權者並沒有與人民同甘共苦的時候,我拒絕停止享受生活。」
在許多地方——尤其是美國,但也有歐洲和南亞——許多調查回復者指出,違反公共衛生規定的往往是老年人。
28歲、來自印度欽奈的阿吉塔(Ajitha)表示:「老一輩人相信互聯網告訴他們的一切。他們被WhatsApp轉發和YouTube視頻誤導了。」
年輕人的原話
「我確實違反了規定。疫情期間,我和一個女孩約會過好幾次。我不知道哪一個更可怕,是我媽媽發現我和其他人見面,讓所有人都暴露於感染風險,還是害怕被警察抓住」
胡安(Juan),25歲,哥倫比亞
「大家的態度讓我想起高速公路上司機的態度:比我快的人是瘋子,比我慢的人是弱智」
托阿德爾•馬特奧克(Toader Mateoc), 28歲,美國
「就在我剛剛認識『現實世界』時,卻不得不逆轉一切,感覺有點突兀」
馬克•安吉洛•費利扎爾多(Marco Angelo Felizardo), 22歲,菲律賓
「我們都因為一場領導力危機而受到指責」
許多調查回復者表示,他們對本國領導人失去了信心,並認為抗疫方式很糟糕——除了一些歐洲人和亞洲部分國家的回復者。
來自法國阿訥西(Annecy)的23歲的安東尼(Anthony)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我們都因為一場領導力危機而受到指責。」
從巴西聖保羅家裡的廚房餐桌兼辦公桌上,29歲的達尼洛•文圖拉(Danilo Ventura)看著他的國家自疫情爆發以來換了三位衛生部長。他說:「全世界都在說A,而巴西政界卻在喊Z。」
這種方向感缺失造成了代價:巴西的死亡人數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達尼洛和他的妻子按照地區政府的指示在家隔離,即便巴西的民粹主義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仍出席擁擠的活動。
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發達國家的年輕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有所下降。經合組織公共治理局(Directorate of Public Governance)的負責人埃爾莎•皮利霍夫斯基(Elsa Pilichowski)表示:「他們對公共機構的信心,以及他們對於自己是否擁有政治影響力和決策代表權的觀感都停滯不前。」
尤其是在美國和英國,許多人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他們覺得政府自相矛盾,行動遲緩。
「機場開放時間太長了。有關口罩的訊息傳達簡直丟臉。我直到6月中旬才得到一個口罩,」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的28歲的約翰(John)表示,「我認為,雖然比美國強一點,但我們的抗疫工作實在做得很糟糕。」
益普索(Ipsos)高級研究副總裁瑙米•哈克(Naumi Haque)表示,新冠疫情加深了政治上的希望幻滅。他說:「Z世代和千禧一代比老一代人更有可能覺得自己國家的情況正在失控。」
「很多非常複雜、強烈的感受」
聯繫英國《金融時報》的很多人聲稱,他們考慮過自我傷害。「失業、精神健康問題,以及有關這一切何時結束的不確定性,都讓人對前景非常絕望,」來自倫敦的30歲的詹姆斯表示,他補充說:「我一度考慮過自殺。」
公共衛生專家警告稱,新冠疫情造成的精神健康影響,在持續時間上將超過新冠病毒造成的感染威脅,數百萬人在對付抑鬱、焦慮和孤獨。英美開展的研究顯示,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相比,18至29歲的年輕人在此期間經歷的痛苦更嚴重。
回到新澤西,自從疫情開始以來,在芬尼根家的10個子女中,有5個開始接受治療。瑪麗表示:「有人差不多每周崩潰一次。」
25歲的瑪利亞•羅德里格斯(Maria Rodriguez)來自西班牙,但住在波蘭的克拉科夫(Krakow)。她表示,她決定寧可冒感染COVID-19的風險,也不要因為孤獨而陷入抑鬱。
「我不怕去咖啡館,也不怕見很多人,因為我不會感染家人,」她表示,「我選擇精神健康,而不是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感染新冠。」
5月,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教育心理學講師奧拉•德姆科維克茨(Ola Demkowicz)對數百名英國青少年進行了調查。其中很多人表示,在適應人生中的這些不確定性時,他們經歷過「很多非常複雜、強烈的感受」。她表示:「對於那些本來就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這似乎確實是一項巨大挑戰。」
年輕人的原話
「當我與上了年紀的父母一起在家裡生活時,我對自己要求嚴格。如今,在做了6個月喝酒的修女之後,我要冒著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再次約會」
瑪麗•芬尼根(Mary Finnegan),27歲,美國
「每天都要通過Zoom收看數小時的大學課程,學費一分不少,但學位卻貶值了,就業前景黯淡,擔心年邁的長輩,見朋友或結交新朋友的機會(如果有的話)變少。這足以讓任何人都覺得有點毫無意義」
威爾(Will),23歲,美國
「老師的期待大幅上升,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須比平時好上好幾倍,因為考官會懷疑——而且預期——有作弊行為。過去六個月,這種壓力越來越大,但我希望當一切結束時,壓力也會消失」
Alistair Woo,16歲,香港
「年輕人希望做一番事業,每一個年輕人都希望變得更優秀,但這場疫情毀滅了一切,限制人員流動,學校關閉,一些企業破產」
維多利亞•希迪貝雷(Victoria Chidiebere), 22歲,尼日利亞
「通向很多新天地的大門」
不過,幾位調查回復者表示,疫情讓他們得以與家人和大自然重新建立聯繫,也讓他們勾掉了願望清單上的一些事項。
26歲的約書亞(Joshua)來自英國。他表示,8月的一個早晨,他把行李裝上汽車前往西班牙,告別一間小公寓和有毒的辦公室環境。
「我現在一個人租了一間靠海的三居室,而租金是工資的不到三分之一。有兩個朋友來看過我,但我基本上過著遠離社交的單身生活。」
今年2月,泰國研究人員對新冠病毒始發地中國武漢的一群大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如何應對抗疫封鎖。他們發現,其中一些人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德姆科維克茨博士在英國也發現類似的證據:首次封鎖讓青少年有機會決定如何規劃他們的一天,而不必理會社會義務和學校作業,她表示:「他們可以……探索他們想從人生中得到什麼,自己去發現成長和發展的途徑,並重新評估他們的人生方向。」
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中,來自澳大利亞阿爾伯里(Albury)的30歲的安德斯•弗茲(Anders Furze)表示,他發現,疫情之前他在透支自己:「我以前每周有5個晚上出門:吃飯、看電影、看話劇演出。」
最近,他反思了自己的事業,報名攻讀了一個法律碩士學位。他表示:「感覺好像它打開了一扇通向很多新天地的大門。」
#社會 #人生 #衛生 #家庭
韓國碩士學費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等教育市場雜談二,碩士學歷鄙視鏈》
網路時代有選舉就有學歷糾紛,畢竟選戰就是戰爭,從論文有錯字到論文有抄襲到論文找不到都五花八門招數百出。本文無意幫任何一位候選人辯解,但是寫一下學歷市場倒是很有趣的。
首先第一個問題:最嚴重的論文錯誤是什麼?其實不是抄襲,而是造假。抄襲別人是侵犯別人的產權,造假則是直接假冒出不存在產權。
為什麼說造假會是最嚴重的問題?
因為抄襲最多你就是侵犯了單一或數人,但是造假可能會導致人的資源配置錯誤,而且甚至一連影響十幾二十年。
這邊提一句,華人比較會造假是因為我們都是華人,接收到訊息比較多又大,而實際上造假的本質是人性的普世現象。是不分人種的。
華人的科學家造假案多半只能騙自己國內,韓國某幹細胞的造假案不到一年。惡血不過2013~2018。
但是像Piero Anversa的心臟幹細胞論文造假案。則是從2001~2018整整18年。
自己浪費錢事小,耽誤多少預算的錯置與他人的白工,甚至開玩笑地說,可能其他幹細胞造假的學者都是被他耽誤了才只好鋌而走險(黃遇襲:皮耶羅誤我啊)。
這一點社會科學有著先天的優勢,因為缺乏可重複驗證性,連問卷等數據可能都死無對證,所以你永遠不能說我是造假。
(二)、
學歷鄙視鏈碩博大不同:對於學術通關的遊戲,多數人的觀念就是:學士-碩士-博士。其實嚴格說起來,學士現在拜高教普及化所賜,大家的認知都沒有什麼問題。管你科大還是普大還是醫大,大家都是大學畢業,都是學士畢業證書。
博士也還好,能夠有博士班的學校雖多但還是稀有財,且理工的博士條件都很明確。問題最大的反而是在碩士這個階層產生了不少的花樣。以台灣為例。碩士大概可以分四種,一般生、在職生、在職專班還有EMBA。台灣已經算是很簡單的。美國與歐洲在碩士這一塊可以更複雜。
在華人地區,一般生與在職生幾乎是等價的,就是說這兩者的修業條件與畢業證書幾乎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就是修業年限與招生條件有差。所以這邊記得,在職生就是一般生,只是有過工作經驗或是有在半工半讀。但是他們的畢業證書是完全一樣的。這次鬧特別大的則是尷尬的補貼來源,在職專班。
(三)、
無論是蘇嘉全還是陳菊還是李眉蓁,他們的碩士都是在職專班,韓國瑜則是正式碩士班、大臺北地區旅遊樓鳳新興性產業分析也是正式的碩士論文。
理論上在職專班應該叫做在職進修碩士學分班,如果把寫論文這個條件拿掉,那實際上跟推廣教育學分班沒什麼差別。其設計的良好目的就是希望高教學術金字塔知識可以普及到更多有志於學習的人。
很多人可能年輕的時候因為家庭或是際遇無法學習需要提早面對社會。之後想重拾書本進修學習,但是又不能完全放棄事業工作與家庭。所以特別開一個課程的學習配套來讓這些人進修。
既然這些人多半有點錢,那學費當然可以收貴一點。那問題來了,人家付錢了來上課,也老實地把課上完作業寫完了。
最後總要給人家一點什麼?修業證明?這好像不是很有價值,名片上也沒有很好看的頭銜。付錢的肯定不答應不會買。
叫碩士的話,一般生就不答應了,畢竟修課事小,寫論文很累。我們辛苦的要死要活,你們這些資本家政二代有幾個臭錢了不起就可以買個跟我一樣的頭銜學歷啊。
當時台灣的高教學歷還沒有貶值得那麼誇張。於是教育部就出了個餿主意,好吧,在職專班也要寫論文,畢業證書上會強調在職專班,但是碩士這個頭銜依然可以使用。於是當時就暫時擺平了這個問題。你寫論文就是碩士,沒寫就是修業證明。
等一下那EMBA呢?MBA在職專班本來想大聲斥責EMBA憑什麼耍高貴又弄個新名堂,但是後來發現EMBA給的錢實在太多了。就只好摸摸鼻子算了。
好。這邊的所有制度設計時有個先天的背景一定要考慮,就是當時台灣的高教學歷還沒有貶值到今天這樣,而學歷的市場價值很清晰而且鄙視鏈的關係明確。
所以這個系統還可以維持一定的運作,而這個系統的先天缺陷就是,就碩士頭銜來看,他壓低了一堆必須努力做研究論文的人拿到的頭銜價值,然後強迫了另一群人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來維持碩士的頭銜。
當然本粉專的粉絲都知道,無論政府多麼干涉,市場是會自己調節的,學歷的市場價值也不例外。而所有參與這個系統的高教人員都是高學歷份子,每個都是以前翰林院的讀書人,很快地就摸清了潛規則。
該放水的要放水,該要求的還是要要求。於是學分價格,學歷,求學過程的要求很快達到了一個平衡。大家也相安無事了一陣子。
一直撐到了2010之後高教學歷大貶值時代。先是學士然後碩士最後博士。這邊我們可以衍伸出一個問題,碩士到底要不要寫論文?
(四)、
碩士到底要不要寫論文?首先這個問題在美國不是個問題。美國對於碩士的分類、要求、各個學科的差異(法律跟醫學獨立出各自的系統)都有精細的定義。該做研究做研究、該補學分補學分、該實習就要實習、最後該繳錢就要繳錢。
要求不同所以拿到的東西也不同。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馬英九當初選舉時被質疑的法律學位資格。
當然可以這樣做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以價制量。學費很貴付錢的就不太會亂搞,能付得起的也不多。美國人不是不想念大學、很多是唸不起大學。一個美國公務員家庭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必須進行財務規劃給孩子念大學籌學費。
但是寫論文到了台灣這就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其實要不要寫論文應該是要先看論文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筆者這邊給一個不精確但是好懂滿足大家的定義。碩士論文是踏入高階研究的試驗以及初階研究能力的總結。
簡單說就是碩士論文其實是拿來看你適不適合念博士走學術研究的考試。你碩士論文寫完了大概心裡就有譜自己適不適合念博士了。反過來說如果升學直接走了學術研究的路線但是發現真的走不下去,那就把成果總結一下拿個碩士也好。
所以更可以說,在職專班這種明確不是要走學術研究路線的存在,真的是不用也不該寫論文,就是個taught degrees。硬是要不用寫論文的一群人寫論文,這些天互相揭瘡疤大賽已經很夠了,目前就是個口水仗大家底子都不乾淨。
吵到現在除了讓已經貶值到不行的碩士學歷再貶值一次之外。就是各大學都倒楣,全部都掃到颱風尾。
學校當年給你們大家方便,你們現在這樣對我,都說我不好。甚至某網紅很快地就把幫他特殊入取的學校院系用公佈成績單的方式給賣掉了。當年說要收他的大概想死的心都有了。
那以後呢?放心,國家論文系統還可以修改,以後大家都不要公開,紙本的話,沒本事的用極機密加上學校幫忙封印;有本事的就找人去圖書館偷出來直接在館內銷毀,要用撕的還是要用燒的自己想辦法。趁安保條件還沒升級趕快進行。祝各位好運。
對於高等教育市場到底在搞什麼,可以先參考之前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a.3574273816319…/535345453840172/
#史萊姆小編
韓國碩士學費 在 SyriSyr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41 --- Q1.學費貴不貴?
02:03 --- Q2.如何決定該申請什麼系?
02:40 --- Q3.想在韓國留學韓文要多好?
03:43 --- Q4.研究所申請難易度、上課難易度、畢業難易度?
05:53 --- Q5.同學都是韓國人嗎?好相處嗎?教授嚴格嗎?有沒有被差別待遇?
08:57 --- Q6.研究所期間最有成就感 & 最崩潰的一件事
11:05 --- Q7.研究所期間有打工嗎?
11:21 --- Q8.在韓國怎麼建立自己的生活圈?
12:34 --- Q9.交換學生、語學堂和研究所的差別?
14:06 --- Q10.推薦來韓國讀書嗎?什麼樣的人適合來?
15:55 --- Q11.讀的科系和現在的工作是相關的嗎?
◆ ◆ ◆
Instagram⚡️syrinxcat https://www.instagram.com/syrinxcat/
Business contact 💌 heysyri@gmail.com
149cm小個子女孩選品企劃 https://www.syripick.com
Facebook🔍須李 Syri L. https://www.facebook.com/syrinxcat/
Blog📍https://theeverythingpetite.com
◆ ◆ ◆ 看更多 Watch more videos🎬 ◆ ◆ ◆
🇰🇷住在韓國好嗎?5大好/壞處 居民告訴你!
https://youtu.be/TA1uUAjZhWk
🧚🏻♀️10個稀奇古怪韓國冷知識 feat. 阿侖
https://youtu.be/wCniIJJlyEU
◆ ◆ ◆ 韓國留學相關部落格文章 ◆ ◆ ◆
part 1 — 韓國弘大研究所申請分享(2016春季入學)
https://theeverythingpetite.com/2016/03/01/【留學】-跟syri一起去韓國留學八韓國研究所申請相/
part 2 — 韓國弘大研究所 /在學中/ 心得分享!
https://theeverythingpetite.com/2016/10/23/【留學心得】弘大文化藝術經營所第二個學期就讀/
part 3 — 研究所前傳: 交換學生時期的我
https://theeverythingpetite.com/2017/03/21/【韓國留學】研究所留學前傳|京畿道水原市亞洲/
part 4 — 媽媽!我是碩士了!碩士學位GET後心得~
https://theeverythingpetite.com/2019/03/30/韓國留學・part3・研究所留學總整理|我~畢業啦!/
◆ ◆ ◆ 本影片妝容 ◆ ◆ ◆
底妝:香奈兒 Le Teint 極致無暇持久粉底液 (色號 - BD31)
腮紅:3CE - rose beige + NARS 腮紅棒 - ORGASM
修容:too cool for school 修容盤
打亮:BECCA 色號 - moonstone
唇膏:Heme 唇釉 6號
韓國碩士學費 在 問題韓國研究所留學費用- 韓國生活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打算一個月存一萬元,大概兩年25萬元,不知道是不是足以支撐在韓國研究所一年的學費(第一學期減免50%的情況)及生活費呢? 知道如果在韓讀研究所表現 ... ... <看更多>
韓國碩士學費 在 耶,感覺比申請美國研究所還簡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免費到韓國留學/念韓文》 各國政府都有"教育金援"的外交手段,免學費之外,還送你每個月2~3萬的生活費,目的是吸納別國的優秀人才,希望你來念書之後, ... ... <看更多>
韓國碩士學費 在 [提問] 韓國研究所留學費用- 看板KoreaStud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目前小女子在台灣工作中!
預計在台灣工作兩年~
2022/9月去韓國讀研究所。
(本來今年要去交換結果因為疫情取消QQ)
因為擔心父母不能接受自己工作到一半跑去圓夢,所以打算利用工作這兩年的薪資來支付學
費及生活費。
(現在屬於偷偷準備的狀態TT)
目標是GSIS的SKY研究所
打算拉高托福及韓檢來減免50%的學費~
(如果可以減免全額那是更好,但希望自己先假設最不理想的狀況)
找了網路上的很多資料,對於實際在韓國研究所兩年的學費及生活費還是沒有概念。
目前打算一個月存一萬元,大概兩年25萬元,不知道是不是足以支撐在韓國研究所一年的學
費(第一學期減免50%的情況)及生活費呢?
知道如果在韓讀研究所表現好的話,下學期學費會變少,想問這個可能性又是多少呢?
希望大家給我建議(例如存的錢不太夠之類或者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補助更多)(知道目前有
POSCO跟KGSP獎學金)
也歡迎各位前輩分享自己的經驗。
謝謝你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226.1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Study/M.1602994587.A.96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