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好像超過3500字,請各位斟酌閱讀。
這次民進黨會贏,原因很多,但我希望各位對政治有點比較正確的認知,而不是電玩三國志,按個鈕大家就會衝上去打到死。
這次勝利是跨世代的聯合,大家有共同亡國危機感,絕對不是某個人羽扇綸巾,彈指間國民黨灰飛煙滅。別再幻想了,了解基層實務就知道,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以下舉一些例子說明。
中部出現大黑馬陳柏惟,從表面上來看,大量年輕票回鄉給予致命一擊,顏家死抱韓國瑜到死,這都是對的,但這都忽略掉一個關鍵人物。
王金平
為何他被叫做公道伯?
到這邊先暫停一下,請各位想想,政治要用歷史來比較,台灣政治是哪一種?絕大部分人的想像,就是電玩遊戲,我花一萬金徵兵,來了一萬人,等於砸了一千萬廣告費,吸引一千人投票,幾乎都是這樣。我跟很多人聊過,他們講很多但腦中圖像都是如此。
真實的台灣民主運作比較像是封建戰國時代,國王跟公爵有廣大的領土跟經濟實力,但這不代表他可以叫地方小領主滾來擦鞋。同樣是貴族,都有莊園跟私兵,會被立為王的都得要教會加冕,這是君權神授,不然人民不會認同王權。
你拿出一萬金幣要徵兵,只會有跑來的傭兵(空戰宣傳),以及拿錢給地方領主來率兵勤王(陸戰顧樁)兩條路。而且一萬金幣撒下去,不見得就只有一萬人會來。
因為,我們用在民主政治上的比喻就是,你一個立委候選人為何可以參選?因為獲得黨內提名,或是跨黨派協調,透過初選等等。這些都是一個現代化的宗教儀式,你要經歷這個過程,讓支持你的群眾,認同你的參選正當性。當你有了正當性,各地大小諸侯就會有人主動支持你,大從有城市的伯爵率兵5000,小到一個村莊的騎士小領主帶兵50,集結成一支王軍。
但你可以說人家主動來,所以戰勝後所有的戰利品都不關他的事嗎?就等著大家舉兵造反吧。用在民主政治上也是一樣,對於花資源幫你選舉的人,就算不是你去求他,也得要照顧。這些可以率兵來援的,在現代統稱樁腳,依靠人際關係跟金錢維繫,封建年代就是用金幣維持忠誠,現代則麻煩的多,檯面上的像是請他當局處長,他有這方面專業讓他當顧問協調相關產業,小的問題如小孩轉學幫個忙,噴灑農藥排序前面一點,政府補助可以早點拿到。總之,沒有選完就算了的道理,一堆人說政黨要有理想,我來看的意思就是「傭兵費給了沒」,理想要有實際政策支持,空頭支票開多了,傭兵自然會去找價碼高的投靠,不給錢就搗蛋。
這些大小領主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樁腳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可以顧整個鄉鎮萬人選民的大咖,跟只有一個村莊幾百人的小咖,力量上雖然有差,但名義上地位平等。若你是一個立委參選人,取得黨內提名後為何要去地方拜碼頭?原因就在此,類似封建國王出征儀式,你得要到每個勤王貴族身邊,不分大小去致意,爵位高低有差,但不能狗眼看人低,覺得你一個騎士帶10個農民兵來是有屁用,就算心裡這樣想,場面話還是得說「有你這10人加持,小王有如得到萬人之力」。
封建時代,大小貴族之間彼此不是沒衝突的,水源、關稅、婚嫁等等,除了收入高低還有面子問題。此時誰能夠去擺平名義上同一個國家,但卻勢如水火的兩貴族家,暫時放下仇恨,共禦外敵?通常是位高權重,德行高尚,分派利益不徇私,獲得大家信任的人。
這種人,現代民主社會就是王金平這種公道伯。顏家此次死抱韓國瑜大腿,盤算韓流助攻,圖謀的是什麼?有幾個人知道,在地國民黨大樁腳表面功夫做足,實際上輔選懶散,擺明扯後腿?
顏家想的是,這次不靠你們這幾家大諸侯就選贏,日後就不需看你們臉色,還可以進一步削弱,分派利益給自家人。但問題就在於,此次大樁腳為何不動?中部海線一堆地方勢力眾所皆知,同盟敵對盤根錯節,這些年每次國民黨要選舉,如何擺平利益衝突,幾乎都是靠老王下去橋的。
怎麼喬?
舉個例子,有甲乙兩家工廠,生產能力是6000:4000,結果這次美國下了訂單5000,所以誰要接?王金平就是去協調的人,說這次甲先拿下來,下次換乙就好,或是說乙關難過,此次就先讓乙拿光,反正甲也還有1000可以接。為何信任老王?這就是手腕跟多年累積的信任,最起碼王金平不會坑兩邊,他的地位也可以牽制其他人不出手。
結果這次王金平翻臉,明明就是1124高雄跟中南台灣大勝的功臣,結果韓國瑜陣營全面起用外省人,把王金平晾在一邊,就算王姿態擺低了,還是一毛不拔,把這個本土喬王當成用過即丟的垃圾。各位知道,為此不滿的人有多少嗎?王這次大選擺明不幫忙,連人家找他去吃飯喝酒都不要,中台灣多少樁腳,這次根本不想幫國民黨。
國民黨1124後,利益分派太過難看,只照顧自己的地方派系,還完全不給台灣人生路,那些外省老頭飢渴萬分,紛紛預訂未來內閣職缺,這些要去前線打仗的地方樁腳,被當成下等賤民隨時可割可棄。
國民黨那些挺韓的老頭在想什麼?無非就是透過中國協助,以及狂熱韓粉的加持,一次殲滅掉這些不聽話的地方樁腳,回到兩蔣的中央集權體制。這種反民主的幻想之所以成真,很大一部分歸功黨國教育下,大量民眾對於民主政治的錯誤認知。
結果,從台中到屏東,這些地方頭人不分大小,大量被民進黨策反。亡國感之所以切實,是因為他們感受到這種只看跟中國血統深淺,擺明要把台灣人吃乾抹淨的現狀。民進黨此次地方推出一堆新面孔,著眼點就是都市選民跟網路空戰票,早就脫離地方鄰里傳統,自行其事,所以找來當招牌。檯面下誰去跟這些地方大老談,要找誰去談,選後新的體制怎麼處理,各位以為剛畢業的新鮮人作得到的嗎?
雲林花生之亂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地方農民知道張家人在幹嘛,蘇貞昌派農委會下去壓陣,就跟中央王軍下去地方執行警備任務一樣,讓那些平時作威作福的警備隊沒辦法在中間作亂。當利益直接分派下去,大家確定中間人不會剝削,再加上「我們看到那些地方仕紳與大老與院長站在一起,確定不會被秋後算帳」。
花蓮蕭美琴之所以敗,不光是傅崑萁砸錢多的原因,後山交通不便,中央難以將權威貫徹到底。蕭美琴本人太過正直,在這種妖魔鬼怪出沒的地方,大量啟用同樣性質的正直幕僚,打一場服務選民的乾淨選戰,就注定會有這種結局。花蓮鄉親不見得是短視,很多原因出在他們害怕秋後算帳,有些補助跟利益,傅家勢力只要還在花蓮一天,地方大小仕紳跟樁腳還站在他那邊,就可能一夕消失,求助無門。
很可惜,真的很可惜,那個票數擺明就是傅家全力以赴的結果,不會更好了。對付黑暗要用黑暗去對付,沒聽過冷戰時期CIA跟KGB交手的時候,還得自報家名說要打一場乾淨的情報戰。只要蘇貞昌還在,沒換上清新進步小鬼頭,就有辦法對付下去,各位要牢牢記得,對付黑暗吸血鬼勢力,光是白天陽光普照沒有用,你得要有吸血鬼獵人晚上執行正義。
這次選舉,看時代跟民眾黨得票數就知道,跟都市化程度有正相關關係,小黨若想要求生,顯然就沒辦法依靠人際網路,需要無窮無境的空戰宣傳。但這畢竟有限度,想要台灣繼續都市化很難,而台灣的六都直轄市權力太大,拔除了地方勢力的空間,年輕朋友或許覺得這樣很好,這是大錯特錯。
這表示你若沒選上市長,就啥屁都不是。年輕朋友若沒有學經歷,又不是業務高手,那除了拍市長馬屁,根本就沒機會。想要擴張,應該是要拆解直轄市,要他們根據人口開放區長跟區議會,小黨才會有透過簡單議題求生的機會。
結果現在支持者都反其道而行,覺得有師傅就萬歲,根本是找死,把自己的未來選擇權送出去,斷自己的路。
更可怕的是,韓還拿到超過500萬票,扣掉黨性堅強的,起碼有個200萬是貨真價實的鋼鐵韓粉。這些人拋棄組織、拋棄社群甚至拋棄家庭,就跟人民公社重組社會關係一樣,被訓練成一批台灣紅衛兵,台灣才1800萬選民,幾乎是9分之1相信敵國可以幫助自己。
現階段,根本就沒有正常民主國家,推行左右政策競逐的空間,那些地方仕紳,就算長期支持國民黨,也發現國家定位、民族存亡的問題,曉得中央執政權此次不能給中國拿走。
而你,發現了嗎?還是泡在理想與現實的幻境,相信分裂投票只是基於選人不選黨,還是利益擺兩旁、理念擺中間?
從北到南,看到太多故事了,民進黨終究是一個比較願意讓年輕人出頭的政黨,老人提供人脈跟資金,壯年人協調指揮,隱身幕後就好。衝第一線的,只要你肯蹲點,願意累積經驗,勇於出面,就會有人願意給你機會。但這不代表只有宣傳看到的人才是功臣,有的地區選前聲勢大好,結果贏得難看,有些看來是砲灰卻變成大黑馬。這都是參選人種下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前置原因,絕大部分都是國民黨在1124後,徹底倒向中國,利益分配不均,而且挾韓流自重,想要回到一黨專政的中央威權年代,這些經歷過兩蔣時期的地方頭人,怎麼會看不出來你們在幹嘛。而民進黨同輩份的人,知道這些狀況,做出多少協調,尤其在南部反各項進步政策最力的地方,要讓他們放下對傳統價值的堅持,先聯手剿匪,這不是只有承諾而已,事後還得要做到,不然2022就是另一次分崩離析。
後段的原因,就是中國在香港助選,不分世代的人都看到台灣的未來將是如此,激發的亡國恐懼。若說前置因素是顧好基本盤維持55波對抗,那麼後段就是超車反殺的主因。
就我來看,沒有什麼誰功勞較大的問題,就如同一支軍隊,有主攻有側翼、有前線有後勤,你怎麼能說後勤補給官沒去開槍,所以滾回家吃自己吧?
還偏偏有很多人這樣,這明天再說。
若想要台灣人永續保持抗中態勢,就不能天真的以為選舉就是個人魅力主宰一切,搶攻收割更是萬萬不可。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韓國 戰利品 2022 在 公民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1月12日後,藍綠兩黨麻煩更大! 》
⋯⋯⋯⋯⋯⋯⋯⋯⋯⋯⋯⋯⋯⋯⋯⋯⋯⋯⋯⋯⋯⋯⋯⋯⋯⋯⋯⋯⋯⋯⋯
此文是我在去年底替《民誌》月刋寫的文章,等待開票中,分享一下:
⋯⋯⋯⋯⋯⋯⋯⋯⋯⋯⋯⋯⋯⋯⋯⋯⋯⋯⋯⋯⋯⋯⋯⋯⋯⋯⋯⋯⋯⋯⋯
選戰倒數計時,依法令不能公布與討論選舉民調,還是有一些指標可以看出國民黨局勢大大不妙!
《遠見》雜誌在12月中公布累積12年持續進行每一年度的「政黨形象調查」,國民黨崩跌到只有「18%」而民進黨是「33.8%」,很有意義的對比是一年前的「2018年12月」,當時的民進黨也是約18%,而國民黨是超過30%,結果,民進黨的縣市長選舉全面潰敗,國民黨勇奪15席縣市長。
而在2016年初,國民黨是低於「20%」而民進黨超過「35%」,那時又是國民黨全面潰敗,布但總統大敗,連立法委員席次都只剩下35席;在2014年的縣市長選舉時,國民黨形象是在「20%」低點,也是全面潰敗。
透過「政黨形象」的累積規律,任何人都可以預見,今年的總統大選和區域立委,國民黨的前景極不樂觀!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還有引發極大爭論的「吳斯懷」,以及吳敦義多次失言加上韓國瑜的「被罷免」已經正式啟動,國民黨只會更慘!
從這個基礎上可以看到,選後國民黨黨中央必然會受到泛藍陣營的極大責難,短短的一年之間,從勝利在望崩潰到一籌莫展,要求吳敦義負責的聲浪必定排山倒海‧‧‧
1月12日之後,國民黨依然會是台灣政治新聞的焦點,黨中央權力重組殊死鬥爭必然慘烈,排名不分區14名的吳敦義要進立法院保一席之地的機率近乎零,必然會負隅頑抗!而「韓流」在競選期間以屢屢鬧出和吳敦義黨中央的紛紛擾擾,早就發動「百萬庶民站出來,翻轉中國國民黨」的「韓粉入黨」運動,必然也會積極爭取黨權。
然而,不論是吳敦義或韓國瑜陣營,都還要面對更險峻的挑戰,號稱國民黨內「最後正常」的朱立倫,本來是「泛藍的最後獨生子」,挾2018縣市長大選餘威,如果不是吳敦義和韓國瑜聯手「殺朱(立倫)拔王(金平)」,本來可以穩坐釣魚台,挾勝選餘威直接拿下總統大位,卻被糟蹋成「流浪的孤兒」,必然也會要進行「王子復仇記」,爭取黨主席!
此外,王金平、郝龍斌、曾永權‧‧‧也都是虎視眈眈,還有一個擁有豐厚資源,對政治越來越有興趣的郭台銘,國民黨黨主席之爭,熱鬧可期,更紛亂、甚至崩解,都有可能!
國民黨更大的隱憂是「藩鎮割據」,政權拿不到、黨產早解體,黨中央幾乎沒有覊糜諸侯的籌碼,更何況本來是一個勝利在望的局面,被吳敦義黨中央和韓國瑜韓流攪和,國民黨區域立委陷入前所未有的苦戰,因此戰敗的選將必然憤恨,勝選的區域立委們,從地獄裡爬出來的最凶狠,勢必不會對罪魁禍首黨中央或缺乏實力的庸弱政黨大老假以顏色!
這個趨勢,在2019年就已經很明顯,總統候選人「母雞生病了」,選舉後期,各區域立委展現出和吳敦義、吳斯懷以及韓國瑜的「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態度;而地方百里侯,侯友宜、盧秀燕、王惠美都各有一片天,也有穩定的地方堡壘,輔選韓國瑜的「虛應故事、善盡義務」的敷衍,都已經有了預兆!
選後的國民黨,很有可能會產生來台70年的最大變局,過去在兩蔣父子的權威之下,國民黨雖然一貫「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基本上仍維持蔣介石的祖訓:「黨中無黨、黨內無派」,雖然總有各路人馬鬥爭,並沒有和民進黨般的派系分立,糾結複雜。
2020年1月12日之後,失去威信的國民黨黨中央內鬥方興未艾,韓國瑜還要面對高雄市發起的「罷免」,朱立倫、郝龍斌、曾永權、王金平都還沒有完備人馬部隊;而最有資源的郭台銘已經退黨,頂多只能介入而不能入主‧‧‧國民黨群龍無首的狀態,至少要紛亂半年以上等到選出黨主席,新黨主席也要費時一、兩年期間「災後重建」,恐怕至少到2022年前,國民黨中央都會是一個「光桿司令」!
而立法院和地方諸侯,他們的權力基礎都是真真實實的來自「選民託付」,誰也不服誰,更不會像過去的國民黨民代對黨中央唯命是從,而且還要面對已經啟動要在2024參選總統的柯文哲勢力的拉攏,甚至是可能會在2024「後會有期」的郭台銘之收編,情勢複雜而混亂!
然而,這樣的局面,並不會就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形勢大好」,恐怕民進黨方面遭遇的難題未必會比國民黨更輕鬆!
首先,蔡英文和民進黨需要憶起2016年贏得政權時的「謙卑、謙卑、再謙卑」,深刻體認到可望勝選的局面並非「順天應人」,而是建立在對手的失敗之上,是很多中間選民、淺藍選民對韓國瑜太恐懼、對吳敦義太失望、對吳斯懷太憤怒所造成的「防禦性公投」,策略性投票教訓韓國瑜等人所致。
這些中間選民和淺藍選民,當然還要加上仍然力挺韓國瑜與國民黨的那一群鐵藍選民,心理上是「不甘心」和「不服氣」,大選投票之後,他們會以更挑剔和嫌惡的眼光盯上蔡英文和民進黨,只要一有差池,蓄積一年以上的憤怒,就會排山倒海而出。
雖然大選期間,有「私菸案」、「斷橋案」、「楊蕙如案」以及「政務官不適當發言介入選舉案」‧‧‧民進黨選情並未受到巨大衝擊,並非選民不在乎,而是為了擋下「韓流」之暫時隱忍不發。
此外,蔡英文和民進黨更要擔心的是,2016到2018的瞬間崩盤,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仿韓國瑜語氣)的禿鷹、土狼們,把「國家當成是我家」,四處「圈地」和「卡位」,把政府的公營事業當成是戰利品,引發公憤。
2018年大敗,在可能失去政權的壓力之下,這些窮凶極惡的力量暫時隱忍,等到大選勝利,國民黨又內亂方興外艾,無力制衡之下,飢渴一年的禿鷹和土狼隨時會傾巢而出,而且吃相絕對更難看!
執政的難題也更艱鉅,大選期間,民進黨政府大規模的撒幣攏絡人心,減稅、補貼、公共建設支票大開,在選舉期間,因為韓國瑜和國民黨紛擾之下,都被暫時忽略了,大選過後,以台灣目前財政困難之局面,如何兌現?
最大的風險是雖然台商回流、股市破1萬2000點,這是肇因於「中美貿易大戰紅利」所致,如何將這些「紅利」公平分享給所有人民而布是少數特定獲益人?也是極大挑戰!
別忘了,馬英九時代的國民黨崩盤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兩岸和平紅利」被少數人壟斷,民怨沸騰以致崩盤。
大選過後,難題更多,國民黨和民進黨,好自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