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贈禮🎁探索科普知識童書🆕
《探索宇宙的孩子+探索科學的孩子》
\榮獲法國教育部少年科普讀物獎/
真正由孩子提出的問題,專家來回答
🦕 從恐龍到外星人、從GPS到雷射光🛸
有趣而嚴謹的知識,打開孩子科學的眼睛
關於科學的書不少,但是能夠引發孩子興趣,同時獲得專家肯定的卻不多,這兩本書裡的問題,都是孩子們寫信到科學雜誌提出來的 ,編輯找來天文、科技、動物、植物、物理和地理等各個領域的專家, 以有趣但嚴謹的文字、輕鬆逗趣的插畫,認真為孩子們解答。
#探索宇宙的孩子
移民火星之前要先種好苔癬?
太空人的睡袋要固定在牆上才不會飄走?
行星為什麼都是圓的,不是扁的?
好幾世紀以來,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一直在探索世界的本質、追溯宇宙的起源
這本書裡回答了大人和小孩都會好奇的問題
像是星星的起源、行星的形成,或是光速有多快、黑洞是不是一片漆黑……
#探索科學的孩子
恐龍是雞的祖先? 史前人類訓練狼來打獵?
GPS可以監測地震? 星際大戰的光劍需要插電?
第一部電腦竟然長達30公尺、重達30公噸? 它有哪些功能呢?
如果你曾經好奇鼻涕是由什麼組成的、打疫苗為何會痛、
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北極熊的皮膚居然是黑肉底 (大驚!)
💡有趣的提問,激發小讀者對知識的好奇心,發現科學好好玩!
這兩本真的是東尼的菜^^
而且精裝書好有質感 (媽媽劃錯重點)
★適合 7~14 歲孩子閱讀
★也適合與 5~6 歲孩子親子共讀
--★購書傳送門★--
探索宇宙的孩子+探索科學的孩子
博客來:https://pse.is/3qbz49
--★粉絲專屬。贈書活動★--
🎁獎項:探索宇宙的孩子/探索科學的孩子(任選一本)
🎁活動日期:現在~2021/10/13
🎁粉絲團贈禮方式
❶Wenwen家的粉絲(顯示已追蹤)
❷本貼文讚讚&公開分享
❸Tag2位朋友:聊聊孩子們任何有趣的提問
大約10/15公布,開獎兩日內私訊,逾時將贈送給常互動的粉絲
信誼小太陽親子書房
#上誼文化 #知識性圖書
#歡迎你來大膽提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16日 (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noyKd4_7J-8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
類地行星有哪些 在 護理師媽咪。凱薩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只能說現在孩子真的很幸福
市面上不斷地推陳出新
富有質感且有早教意義的遊戲
我們小時候都沒有這些呀~~
感官盆、遊戲盆是我一直想讓豆寶接觸的
起初是因為他熱愛挖土機,我心想能幫他放一些動力沙之類的在盆中,讓他能夠去操作
後來還發現能夠在裡面模擬農場!種菜放小動物
真的很吸引我~
「選童心」中有許多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遊戲組合,我覺得都很棒!
專屬凱薩琳活動🈵️滿千送百!!
https://www.dayandlifetw.com/products?sl-ref=katherine
早教中強調感覺統合,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父母陪伴引導孩子對觸覺、 視覺、 聽覺、 嗅覺、味覺的探索,藉由不同的遊戲,讓孩子們可以簡單的玩出各種不同的創意。
媽媽我私心選了很想玩的 #調色組合 藉由藍紫黃三色入浴錠 一起玩,看可以調配出哪些顏色呢!!
沒想到豆寶超喜歡🥰意猶未盡一路玩到不想讓我收~只好端到廁所引誘他休息
這款幾乎每個韓國媽媽都有入手
是和韓國的教育機購和美術中心幾乎都合作的品牌
提供媽媽安心孩子好操作的教具
全部都通過韓國檢驗合格
還有為了豆寶的挖土機做選擇的 #12MM荷木小立方木兒
倒入盆中,豆寶就自然而然的把它熱愛的車子們放到裡面一起玩了!
一下裝載卡車、一下挖土機出動
正方形的設計還能訓練小手指肌肉動作
玩疊疊樂!
每個立方塊表面都經過細緻的拋光處理,不怕孩子刮傷手。
#太空系列八大行星彈跳球
除了是小男生與生俱來會有的太空人、宇宙的吸引力,再來是球型設計他們也會很感興趣!可以當趣味壓力球,在玩樂中增加手部握力,
在感官盆中可以請他猜猜最簡單的地球🌍是哪顆,刺激他對色彩的想像和記憶力。
除了靜態,他最喜歡和爸爸玩動態你丟我撿的遊戲~
採用最優質的環保無毒填充海綿,可以安心的觸摸
要說在家和孩子玩什麼凱薩琳非常有心得
這三個月以來居家防疫我也默默整理了一區遊戲學習空間!這次幫豆寶入手感官盆我真的非常滿意
未來也會針對他的年齡和能力去慢慢增添更多不同刺激的早教教材遊戲~
都會再分享給你們🧡
🛒購買頁面在這裡 https://www.dayandlifetw.com/products?sl-ref=katherine
專屬凱薩琳活動🈵️滿千送百!!
🎁 我的Instagram有抽獎活動唷!
https://www.instagram.com/p/CUC5mbtP8Xm/?utm_medium=copy_link
類地行星有哪些 在 Repeat的人類圖計程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是否曾經想過,你的人生到目前為止所發生的一切,根基於你一次又一次的決定?
我小時候喜歡玩一個遊戲,在紙張的最底端劃下一個起點,隨後每一個岔路有各式各樣的經歷:有的是寶藏、有的是遇到恐龍,有的就是繼續向前走。最後再把這張地圖從上捲起來,只留下起點,留給玩家開始每一次新的體驗。
人生就是如此,在我們每一次的決策當中,向前展開未知的篇幅。
從這邊我想分幾個層次的討論:一、如何面對未知。二、如何做決定。三、再次面對未知。
|如何面對未知|
「大腦是個好東西,我希望每個人都有一個。」這是之前在網路上很流行的一句話,在各種層面來看,我都是完全贊同的。
接受資訊要不要用腦?內化資訊要不要用腦?閱讀要不要用腦?但是人類圖點出了一個多數人一直誤會的關鍵:我們的大腦是用來學習、思考,但並非做決策的。我會在課堂上特別強調出大腦的基本構造與Head, Ajna兩個能量中心的關聯,就是因為我們需要知道,心智(mind)或我們泛稱為頭腦,就是關於我們如何去消化吸收學習外在世界的一切,但那都是制約。
在我們面對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人生路口,我們做決定的判斷點都是「父母的經驗」、「根據專家指出」、「傳統上應該如此」,但卻很少有人真正問過你:這件事情對你是不是正確的?你有足夠的能量做這件事情嗎?這是一個正確的時機嗎?
我們擁有的,其實是一個「二元性的意識」:我們的心智意識,在為做好的決策打拼之前,要先將主持棒交出給身體意識。
|如何做決定|
人類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做決定的方式(decision-making):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
當你誕生在世上的那刻,暴露在特定的微中子流當中,決定了你哪些行星開了哪些閘門,也許是形成了通道也許沒有,也許是固定運作的啟動閘門,也或著是在空白中心的休眠閘門。但無論如何,你的能量中心連結方式決定了你的能量場,而你的能量場運作模式,為了方便溝通人類圖幫他取了一個名字叫做類型,總共有四種不同的類型。根據不同的類型,在做決定時擁有各自適合的策略,至於這個決定是否正確,則是要看看你的內在權威。 #我的學生會不會有聽膩的感覺
這個是人類圖這個系統的核心,nothing else and nothing more. 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知道自己的哪一個行星落在什麼閘門第幾爻。
你的設計,會因為你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在你的一舉一動當中,自然展現。包括你的才華、包括你的特質,也包括所有你可能受的苦、你看不見的傷。而你的頭腦可以用一個與過往截然不同的角度,重新欣賞人生這趟旅程。
每一次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的決定,一步一步地,我們走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
|再次面對未知|
人生軌跡是要走去哪?依照內在權威就會成功嗎?邀請在哪裡?回應是什麼?我都告知了為什麼你們還是要來干涉我?要等28天也太久了,不是聽說睡一覺起來再決定就好了嗎?還是你們直覺權威最好了,好像很簡單!
頭腦,想要一個確定的答案,也一直以為會有一個確定的答案,甚至認為我們需要一個確定的答案。那是一種壓力與焦慮,慣性地向外追尋,卻又倉促地對人生做出結論。
所以,藉由從本週太陽流日走到4號閘門,年輕的愚者,讓我們互相提醒:是的,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想不通,但是「理解」來自於時間的醞釀、體驗的累積,當我們能夠與腦中疑問共存、不帶批評的覺察,迎接我們的是探索這個世界的喜悅。
我在察覺讀書會中提出,我認為 4號閘門就像裡頭有籤詩的幸運餅乾( fortune cookies), 你不知道自己拿到什麼,但在每一次的未知的體驗中,緊接在困惑之後的,是頓悟的金句與錦囊妙計。這就是這個閘門、這個流日,可以帶給大家的心領神會。
****
小時候的紙上探險遊戲成真,人生這趟旅程,是一個持續探索的過程,我們一直以為人生有個終點,也許是我們的頭腦這張紙不夠大,格局太小了,限制了我們真正擁有的無限潛力。
一起探險吧!害怕未知只是因為我們自以為已知,但真正讓我們想要學習、繼續成長的其實是「無知」。年輕的愚者們,放下焦慮、探索人生,我們累積下來的經驗,將成為他人的外在權威。
#圖片來源 Collater.al Magazine
----司機手動置底----
我最近跟學生說,我真是一個嘮叨型講師,這些觀念重複重複跟大家說,(絕對不是因為我是重複...)大家會不會聽膩啦? 我好擔心大家聽膩了,所以我也不知道課堂上一直說的觀念,再寫成文章大家會不會就乾脆退追蹤了QAQ 但是我看我睡了一兩個月,結果粉絲專頁居然破六千追蹤啦!(撒花) 好的我會繼續多睡覺的(X
以上,我的 Living Your Design 課程正在重新調整,但想要對人類圖有基礎認識的新朋友,推薦各位報名我跟本質合作的人類圖兩日遊輕旅行~同時我會先把生產者專題先做成線上^^實體課程我們先來見見新竹的朋友啦(揮手),如果一週內沒看到我動作,請敲敲我看看我還有沒有在呼吸XD
類地行星有哪些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16日 (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noyKd4_7J-8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戰國時代,孟子跟梁惠王談國家治理,提到五十步笑百步,意在提醒梁惠王應該多去正視自己的過錯失誤。今時今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以「追究世衛抗疫失職」為由,宣布暫停撥款,卻將道理顛倒過來,「百步」反過來狠批「五十步」不濟,諉過於人。今次瘟疫百年不遇,以往很多專家對於疾病防控的研究和觀點,均面臨挑戰考驗,各方抗疫都是摸着石頭過河,過程必有失誤,最重要是及早糾正。世衛疫情應對有哪些不足和失誤,疫後需要檢討,可是白宮遲遲未理世衛警告,2月下旬仍在妄言疫症與流感差不多,疏於防疫導致大爆發,肯定難辭其咎。
蘋果頭條
武漢肺炎在全球感染超過200萬人、奪去逾12萬人性命,疫症迅速散播至210個國家與地區。早前嚴厲抨擊世界衞生組織(WHO)「以中國為中心」以致未妥善應對疫情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前天一如預告,宣佈暫停美國對世衞的資助,稱要查明世衞失責情況。美國亦有國會議員正籌劃調查世衞和中國是否須就疫情擴散負責。
特朗普前日作出宣佈時,指控世衞在中國傳出疫情之初未有徹底調查,卻宣揚中國隱瞞疫情的假資訊,將「政治正確置於救命措施之上」,以致錯失在源頭堵截病毒、錯失只造成少數人死亡的機會,令疫情擴散至現狀。由於世衞沒及時分享疫情訊息、沒及時提供防疫政策建議,沒及時宣佈全球大流行,「未履行基本責任,必須為此負責」。他指美國將會審查世衞在疫情中「嚴重處理不當及隱瞞病毒散播上」的角色,之後才考慮恢復資助。
東方正論
國家安全是一國之本,是至高無上,法律理應維護國家安全而不是阻礙國家安全,司法在國家安全面前也要讓路,可惜香港恰好相反。由佔領之亂到反修例黑暴,從來沒有一個暴徒、政客或黑手遭重判,港府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獨立淪為司法獨大,外部勢力如入無人之境,國家安全無從談起。昨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直指「該制訂的制訂,該修改的修改,該激活的激活,該執行的執行,決不讓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風險口」,預示中央對法治亂象已忍無可忍,在港建立維護國家安全制度勢在必行。
星島社論
繼「兩辦」猛轟公民黨議員郭榮鏗癱瘓立法會後,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昨再發重炮,指香港回歸以來國家安全的突出短板,會成為致命隱患。事實上,他所指的威脅,並非杯弓蛇影,而是確確實實存在,最新例子是,路透社訪問幾名「隱其名」的法官,指北京試圖限制法庭權力,影響法官獨立性與遴選,整段報道營造了香港司法制度正受到中央干預的「畫面」,受訪者卻沒有拿出具體證據證明其指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昨晚就發出聲明,對「隱名者」所述情況予以否認。這事件顯示,香港內外都有人不斷地挑動「一國」與「兩制」的矛盾,以動搖香港的穩定。
經濟社評
美國總統特朗普最新罪行:反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數昨突破200萬,美國更是重災區,特朗普不思如何抗疫,卻暫停對世衞撥款,為環球控疫添煩添亂。本港議員應引以為鑑,疫下不能再作意氣之爭,須同心同德抗疫,人命關天大事,市民生活亦陷困境,疫情歸疫情,絕對不應因政見不同,而阻撓次輪防疫抗疫基金撥款的審議。
特朗普以世衞應對今次疫情遲緩,偏幫中國,在疫情爆發之初反對各地對中國實施旅遊限制,結果加速病毒在歐美散播為由,決定暫停撥款資助世衞。在美國感染人數突破61萬,死亡人數增至2.6萬人,成為全球之冠,特朗普向世衞開刀,明顯是要轉移其防疫不力的視綫,以免影響其連任選情。

類地行星有哪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科學廳
今天是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館方展示教育組的研究人員 #彭海鯤博士,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常設展。
「海洋科技博物館」談海洋科學是名正言順且不可或缺的項目,但基於一般民眾生活在四周充滿科學的環境中,但又常聞「科學」而色變、對「科學」感到疏離高深又難親近,因此本廳的目的在於讓民眾消除對於海洋科學的排斥,進而產生對海洋科學的興趣。本廳將以活潑有趣的互動方式,呈現出海洋科學中已經了解與尚待探索的課題,同時也讓參觀者感受到海洋科學的發展對人類帶來的福祉,也希望藉由參觀者提出觀後省思,共築海洋可能的未來。
展廳主題:
海洋科學廳包含四大主題。為了讓參觀者從地球整體的角度了解所看到的海,同時也循著歷史軌跡介紹海洋的誕生,因此我們安排第一個主題為海洋面貌。在設計成海洋研究中心的空間裡,將以重視體驗的方式多元地呈現展示。為了呈現海洋波浪產生的情形,海中光線與聲音的傳遞方式,模擬深海水壓的實驗裝置、實際運用於海洋調查與資源探勘的儀器等,介紹海洋的科學特性以及海洋科學的現狀,我們安排第二個主題為「海洋探索」。為了展示日常生活中利用海洋資源製造的產品與一些半成品的原料實物,提醒參觀者其實在各種情形下我們不知不覺使用了許多海洋資源,生活中更少不了海洋資源,藉以說明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們擬定第三個主題為「海洋資源」。在對海洋科學有些瞭解後,民眾可能會對現況有些好奇,因此我們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安排第四個主題為「海洋資訊」。
主題一 海洋面貌:
利用七塊LED 柱狀的顯示板顯示裝置,以燈光與聲音製造出波浪、冰山、海嘯與海中生物等的海洋意象空間效果,稱為Data Pole。「海水的運動」是從不同的時間點、尺度,呈現海水的各種動態。「海洋生態剪影」呈現飛魚躍出水面、浮游生物群在海中徜徉、大鯨鯊在海上覓食、淺水的海藻隨波漂動、深海巨大的魷魚身影晃動、帶著螢光的水母群等。「海嘯」顯現海底發生地層斷裂大水激湧,跨越大洋的海嘯衝上海岸,形成一片汪洋滾流。「海冰與冰山」展現冰川與海水匯合處的大片崩落冰山,激起如山高的水花並形成一座座大型的冰山。北極熊帶著小熊追逐著海獅,最後出現一路挺進的破冰船。這四段重複播放的影片,讓參觀者一進展廳就感受到海洋的氣氛。地球是一個「水的星球」,地表有七成是海洋。這裡要從全球的角度介紹海洋的分布,海洋的寬度與廣度,同時讓參觀者與陸地作比較。另以「海洋相簿」來「重現古代海洋環境」與認識「海洋環境的變遷」。接著介紹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水、海的分布與深度、地球剖面與地殼厚度、全球海洋拼圖、從空中看地球(SOS)等課題。其中SOS 球型劇場是以「海洋與地球」為主題介紹全球性的現像,例如全球的洋流、海溫、海風、海面高度、海底地形、溫室效應等。
主題二 海洋探索:
將模擬研究中心創造空間感覺,以體驗型的展示方式介紹海水的性質與運動等等。
「海水的特性」是讓參觀者了解海水所具有的各種性質(溫度、鹽分濃度、壓力、光線、聲音等),同時也透
過海洋生物的生態學習海水所擁有的各種性質。「海水的成份」是介紹海水中含有哪些物質、多少份量,及各佔多少比例。比較海水所含物質與人體所含物質,可以發現主要成份的種類十分類似。「海洋生產力」是介紹在海洋生態系的最底層是微小的植物浮游生物,二氧化碳與陽光等無機物會產生養分供應給其他生物。另在全球物質的循環上,海洋與海洋生物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介紹海洋與海洋生物所扮演功能的重要性。
「海水的運動」介紹海中發生各種運動,同時利用實驗裝置讓參觀者體驗、學習該性質。過去在研究海洋時,必須實際到海上才能進行調查,但是由於遙測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在不必到海上即能進行觀測,並且將觀測的結果應用到許多領域,「海洋遙測」將介紹相關內容。
「海洋調查船探勘」是以我國最新建造的海研五號為題,介紹研究船的結構、船內研究室所從事的活動、調查儀器等,引發參觀者對海洋調查的興趣。
主題三 海洋資源
呈現可從海洋取得各種資源的圖像,並利用影像與實物介紹人類對各種海洋資源的利用
其中海洋的非生物資源包含海洋礦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能源等。海洋礦物資源的應用,包含化工、紡織、造紙、染料、治金、陶瓷、肥皂、玻璃、醫藥、農漁業、食用等。海洋深層水以水產養殖與農業為應用重點,並用於漁牧、食品醫療、觀光休閒與溫差發電等相關產業。空間資源指可以利用的各種海洋空間,例如人工島、海上機場、海底隧道、海上度假村等。海洋能展項介紹溫差發電、波浪發電、海流發電等。
主題四 海洋資訊:
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
海洋的未來:
是以越來越熱的地球,引出全球暖化下的海水溫度上升等海洋的危機,作為本區的引言,讓參觀者警覺「我們僅有一個藍色地球」,開始關心海洋。然後針對人類與海洋關係的四大主題(環境、科學、科技、能源)一一介紹,讓參觀者了解世界各地保護海洋、研究海洋、運用海洋的各種未來可能的海洋願景,而達到「築夢海洋」。最後以「向海洋立約」為題,讓參觀者以自己的話或畫,寫「給海洋的一封信」,傳達對海洋未來的反思與展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