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這篇文章。某些人、上位者、家長之流,總是以為,任何事情總是那些目的:為名、為利、為光環、為快感...... 其實,人生而自由。到了最後,生存,也只求自由,就心安理得。
//《經濟學人》早前一篇文章,探討為何有些人會冒險參與飛鼠裝滑翔之類的極限運動。從物種進化角度,人類天性自然是為求生存盡量避免死亡風險;過去一年,人類社會為抗疫付出沉重代價,無非就是為防範染疫早死。那為甚麼同時又會有不少人,明知萬一失誤隨時粉身碎骨,仍樂此不疲穿上滑翔衣戴着降落傘,由萬丈高崖一躍而下,或不用安全繩攀爬近乎垂直的峭壁?
文章作者沒有居心叵測地推論冒險者是因為吸毒亢奮失常,反而從不同角度推敲。為錢?能量飲品的贊助費其實沒外界想像的那麼高,不少犯險者收入微薄。為打卡做網紅?社交平台、YouTube 確有大量極限運動短片,但大吉利是除非主角意外身亡,片段也不會特別瘋狂爆紅,而且很多極限運動愛好者在沒有鏡頭下仍然樂在其中。
是因為追求腎上腺素飈升的快感吧?飛鼠裝滑翔愛好者說剛好相反,他們要盡量控制腎上腺素上升、心跳要平穩情緒要平靜,因為這樣才能精準控制每一步,操控感是樂趣所在。他們日常要鍛煉體能心理、研究路線地形、整理裝備配套,需要的是恒心、紀律、耐性而非莽撞。
有演化心理學者進行一項實驗,年輕男性戴上 VR 眼鏡模擬走過搖晃的橋樑,若有女性圍觀,男性會加快步速。結論是青春期的男性可能會做一些冒險行徑,以顯示自身精壯,為的是孔雀開屏吸引異性。不過,很多極限運動家都已屆三、四十歲壯年而非青少年,因這些運動本身昂貴,年輕人難負擔。
文章最後以一件真人真事嘗試解釋動機。Steph Davis 是美國攀山和飛鼠裝滑翔愛好者,八年前丈夫滑翔時意外身亡,悲痛的她一度放棄這種運動。但四個月後的除夕,她決定不再忍受而是重新享受生命,穿好裝備,登上之前一年除夕與丈夫一起滑翔的懸崖。她有點害怕,但當一躍而下,在空中飛翔時,卻頓時感到解脫,「生命中沒有方法可以完全避免風險,真正的危險是生命變得狹小。」
作者最後說,人性不單追求安全,更渴望的是,自由。//
飛鼠裝降落 在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嗎?貓從越高的地方掉下來
生存機會反而越高喔】
_
為了釐清貓 v.s. 地心引力誰會贏
有科學家透過實驗…當然不是真的丟貓
而是去調查 132 起貓咪意外墜樓事件
_
結果發現,若從七樓以上的高度往下跳
貓咪的傷勢竟然會比低樓層墜落更輕微
而且只要超過七樓,即便樓層再高
祂們也不會摔得更兇傷得更重
_
因為從這個高度墜落的話
貓咪可以施展一種風騷的降落技巧:
展開四肢,用 #飛鼠式 的姿態滑行
最後像跳傘那樣以肚子著陸
_
飛鼠式可以增加下墜時的 #空氣阻力──
國中物理有學過:當重力等於空氣阻力
淨力達到零時、便會以 #等速度 墜落
所以七樓以上、不管八樓還是 101
掉到地面的速度其實都是一樣的
_
而當貓咪察覺到自己正接近等速墜落狀態
便能調整四肢位置、增加受力面積分散傷害
雖無法像超級英雄那樣無缺無損華麗著地
但至少能最大程度減輕 #掉落傷害
_
相反地,如果墜樓高度未達七層
貓咪沒時間反應過來,就會選擇用腳著地
與地面接觸面積越小,越容易摔斷手腳
傷勢自然比從高樓墜落更嚴重
_
不過研究也強調,只要跌幅超過二樓
對貓來說都是有危險的,主人還是要多注意
此外,即使落地以後看起來好像沒有怎樣
仍建議要就醫檢查(畢竟貓咪很會忍痛)
_
但如果低於二層樓
貓還是有著靈巧的落地技巧
就跟裝了 #犀牛盾手機殼 的手機一樣
基本上不用擔心會摔出什麼毛病
_
既然提到了犀牛盾,那正好解釋一下
犀牛盾手機殼,是經過美國軍規摔落規試
可吸收高達 3.5 公尺的摔落衝擊
誠摯推薦給照三餐摔手機的你
https://lihi1.com/ObSAo
_
好啦其實我們也有YouTube頻道啦
https://pse.is/38xb8j
#怪奇事物所✕#犀牛盾
#怪奇冷知識637
_
註:這個研究其實有一些爭議,主要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有送醫的才有統計到),但因為研究還有用流體力學進行計算,所以才能推論貓在七樓以上的高處受的傷比較小。但說到底,這也只是存活機率比較高,絕對不代表會沒事,還是要提醒大家千萬要注意貓咪摔落問題,住在高樓的話一定要做好防摔落設施喔
飛鼠裝降落 在 Garena 決勝時刻 Mobi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截得中傳奇槍『ICR1-詭奇魔笑』嗎?
#自認手速強的人來挑戰
#首款ICR1傳奇槍來啦
「殘虐小丑-整人專家」惡搞現身!
帶著超多人氣獎勵同步登場✨✨
#S36 #球棒 #降落傘 #飛鼠套裝 #滑雪板
#決勝時刻M #CODM
#專屬擊殺特效 #露出邪惡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