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又有大型建設了
#國產建材 #都更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際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
香港匯豐銀行總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是一名在中環滙豐總行上班的小職員。
就算公司沒了我,隔半天就有人取代我的工作。
是一顆毫不起眼的小螺絲。
早上的中環街頭,人們如螞蟻般奔波忙碌,營營役役。
每朝早上,我都會遇見一個婆婆,她會輕輕撫摸著公司樓下的銅獅子,不斷說「謝謝…謝謝你…」
同事們都認識這個婆婆,說她一年365日每朝早風雨不改都會出現。
「是神經病吧?」
「也許是乞丐。」
「以為摸摸獅子會打麻雀贏錢吧?哈哈哈。」
我為了不被同事當成怪人,只好附和陪笑。但我知道婆婆為何每朝早都出現在匯豐門下…
有一次,我午飯在公司附近遇見她,我跟她聊起來,沒想到她比我這個員工,更熟悉那兩隻獅子。
位於香港中環匯豐總部的一對銅獅子,牠們各自有自己的名字。張口咆哮的叫Stephen,源自1920年至1924年香港總司理(Alexander G Stephen)。另一隻嘴巴緊閉,名叫Stitt,是1921年上海司理(Gordon H Stitt)。
牠們從1935年第三代香港匯豐銀行總部落成,就一直鎮守在門外,是仿照上海匯豐總行門外的銅獅子複製而成,約重兩噸。
「這隻獅子,牠救了我和丈夫一命。」婆婆指著獅子Stephen背部的孔洞說:「這些全都是子彈射穿的。
1941年的12月8日,日本軍從深圳進攻醉酒灣防線,短短幾天九龍半島已經失陷。在12月16日日本軍開始炮轟港島,18日軍隊正式登陸港島。
雖然英軍叫我們留在家裏,但我與丈夫都覺得不夠安全,為了逃避戰火,收拾行裝離開家逃到來中環,竟遇上兩軍駁火,本來我們都以為自己死定了,沒想到牠替我們擋下子彈。」
在香港淪陷期間,由於日本軍物資貧乏,曾把銅獅子運送至大阪,準備將牠們熔為軍火材料,幸好牠們一直只放在軍火庫內,還未被熔掉,戰爭就結束了。
登陸日本的美國大兵因為曾經來過香港,認得那兩隻獅子,於是歸還給香港,匯豐銀行並沒將牠們的彈痕修補好,便一直存放在門外至今。
1983年因匯豐總行重建,銅獅子移至皇后像廣場,傳聞因守護神被移走,香港發生大股災。另一次關閉進行修復,是在2020年元旦遊行,有示威人士放火及塗鴉。
婆婆稱聲,當日獅子神顯靈擊退了日軍。為了報答牠,所以每天都來摸摸牠,說句謝謝。
銅獅子對香港極具歷史文化價值,也算是香港人的情懷。有人責備示威者破壞銅獅子,然而凡事總有兩面。
滙控在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的「世紀大供股」,香港股民與一眾投資者仍未心死,最後撐過難關。
滙豐集團執行董事霍嘉治曾公開感謝香港人,幫助匯豐走出困局。
在2019年11月,抗爭者支援組織「星火同盟」的戶口,以被匯豐凍結資產達7000萬,原因是發現戶口的交易活動與開戶時所陳述的用途不相符。
只能說信任建於百年,亦能毀於一旦…
有興趣看嗎?給我一個Like & Share吧!
在香港被消失前,
我想用故事將歷史留住。
我想眾籌一本書《屬於香港人》
也許你覺得歷史很悶,但我對寫故事有100%信心。
香港人亦有義務瞭解香港歷史!
全書會以二次世界大戰前為開端,
日治三年零八個月,香港保衛戰。
亦會有重光後的香港、偷渡潮、六七暴動、七、八十年代生活文化…
《屬於香港人》六月出貨。
為避免這本書「被消失」,唯一方法是「沒存在過」。
所以只接受預售,有多少預訂,就印多少本。
不會公開發售。
預售網址:(可寄海外)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i/Xqe2DogAA
香港匯豐銀行總部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際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54新觀點阿娟給你新觀點 https://goo.gl/a6Vwu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uggPgOXrQ8/hqdefault.jpg)
香港匯豐銀行總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開場配樂:東方之珠)滙豐總行大廈地下置放在有兩頭雄獅,張嘴吼叫的是「史提芬」(Stephen),此名得自1920年-1924年的香港總行總司理史提芬(A. G. Stephen),而鑄造銅獅也來自他的倡議。另一頭銅獅稱為「施迪」(Stitt),是當時上海分行經理施迪(G. H. Stitt)的名字。第三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於1935年落成時,滙豐仿照上海滙豐銀行大樓門前也擺放兩尊銅獅,並以上海的一對銅獅複製鑄造了兩尊同樣的獅子,安放於香港總行門前。 在1942年日軍攻佔香港後因物資緊張,日軍曾試圖將港滬兩地的銅獅運至日本回爐取銅。香港的兩尊銅獅連同維多利亞女王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大班昃臣爵士(Sir Thomas Jackson)的銅像被運至橫濱,存放於碼頭倉庫,準備熔為軍火材料。1945年日本投降後,兩尊獅子被美軍發現,在麥克阿瑟命令下運回香港。
中國銀行(香港)公司 BOCHK,簡稱中銀香港,是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2388)的最主要資產,也是香港第二大(以資產和存款數目計)的商業銀行集團,在香港分行超過300間。中銀香港由12間中國銀行的附屬銀行及機構,於2001年10月1日重組合併而成,並於2002年10月聯同其他資產以「中銀香港(控股)」的名義於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截至2011年年底,中銀香港擁有16,827億港元的資產,2011年賺取純利207億港元。中銀香港是港元的三間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銀通櫃員機網絡及繳費系統創辦者之一,以及最大的會員銀行。此外,它也是香港人民幣交易的指定結算銀行。中銀香港與其母公司中國銀行在法律上為兩個獨立個體,但在行政管理及保險證券等業務上關係密切不可分割。香港總部位處於中環香港中銀大廈,為美國境外,第一座樓高超過一千呎的摩天大廈。
長江集團中心Cheung Kong Center,又名長江集團大樓,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2號,樓高62層(283米)。中心的南面附建有5.6萬平方呎「長江公園」,東面出口也是連接金鐘行人天橋系統。而它的西面出口,遊人可以通過炮台里(即是香港終審法院的南面),再向北走進連接中區行人天橋系統的渣打銀行大廈入口,不必走過任何繁忙的行車街道。公園內屹立了一座巨型的茶晶,位置在聖約翰堂及終審法院之間,有風水作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s70xkmGHcU/hqdefault.jpg)
香港匯豐銀行總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聖約翰座堂St John's Cathedral座落於香港中區花園道4-8號,是香港聖公會香港島教區的主教座堂。聖約翰座堂於1847年奠基,1849年落成及祝聖,為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築物,是本港唯一一片以永久業權形式持有的土地(Freehold)。座堂主要由3幢主樓構成。座堂本身於1847年建成,乃香港較古舊的維多利亞時期哥德式建築物之一。至於副堂則於1924年落成,而辦公樓(即新座)則是1956年加建的。聖約翰座堂的木門是由在香港保衛戰被英軍自行炸沉的添馬艦(HMS Tamar)的艦身木材所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座堂運作陷於癱瘓。1945年,香港重光。何明華會督委任施玉麒先生為會吏及牧師,參與重建座堂,通過舉辦賣物會等方式,有效挽救了座堂已崩潰的財政狀況。座堂是教區中之首堂,因該堂內置有主教座(cathedra)。香港日治時期曾用作日本人俱樂部會所。現時教堂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是受保護的歷史文物,亦是一別具特色的遊客景點。為了避免因冷氣的水氣造成白蟻侵蝕,破壞古物古蹟,座堂沒有冷氣供應。座堂除了有主教專用的座椅、法政牧師及座堂牧師專有的座椅,亦有英國殖民年代遺留下來鑄上英國皇室徽號的會眾座椅,是留給當日港督或英國皇室家族成員途經香港崇拜時預留給他們坐的。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座堂更曾懸掛英國國旗,之後已拆除。目前座堂每天均有崇拜。也有早堂晚堂崇拜,崇拜的語言主要是英語,亦設廣東話、普通話及菲律賓語都有,崇拜者來自世界各地,是一所國際性座堂。座堂會在一些聖日舉行唱頌大聖餐禮,香港島教區、澳門傳道地區的按立聖職聖禮和詩班節亦在聖約翰座堂舉行。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Former French Mission Building,又譯前法國海外傳道會大樓,是香港法定古蹟之一,位於香港島中環炮台里,於1997年至2015年為香港終審法院的所在地。大樓前身的建築物名為「莊士敦樓」,最初建於1843年,並成為首兩任香港總督砵甸乍和戴維斯居住的地方。自從戴維斯於1846年搬到堅道居住之後,大樓曾多次易手,先後用作匯豐銀行飯堂及俄羅斯領事館。1879年起,大樓由匯豐銀行董事庇理羅士所擁有。大樓於1890年更名為「比更士菲樓」(Beaconsfield House),以紀念當時英國首相班傑明•迪斯雷利(拱北爵士),而華人一般將其稱為「拱北樓」。但值得留意的是,大樓北面亦有一座柏拱行(Beaconsfield Arcade),為香港首座多層購物商場,1960年4月重建後改稱拱北行(Beaconsfield House)和今日的長江集團中心。1915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當時主要在越南以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兩廣和東北傳教)購入該座建築物重建,作為行政總部之用途,由Leigh & Orange(利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工程於1917年3月完成,外觀一直維持至今。香港日治時期,日軍曾經佔用該座大樓為日本憲兵總部。1945年8月香港重光,當時香港輔政司詹遜曾於該大樓成立臨時政府總部。1953年,香港政府購回大樓,最初為香港教育署總部,1965年改為維多利亞城地方法院,1980年成為香港最高法院所在地。1983年,大樓再改為政府新聞處辦公室,1989年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1997年7月1日至2015年9月7日,該大樓用作香港終審法院。重建於1917年的大樓,屬於新古典風格,現時在香港已所剩無幾。整座大樓以花崗石和紅磚蓋成,樓高三層,並附有地窖及角樓。而其北面有一座圓頂的小教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GU4kJ5p-0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