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雜誌 20週年紀念特刊, 9.5x12.5吋特大版面, 白色封面, 內容 珍藏重要香港攝影名家 訪問, 仲有 精選二十年嘅稿件, 珍藏嘅攝影雜誌封面。 我自己都珍藏咗十幾年, 只有两本 包咗膠袋嘅全新, 售價200。 以及一本 沒有包膠袋, 書邊 有發黃, 特價100
香港攝影 名家 在 DCFev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Fever 小編手記:香港攝影博覽會
要提每年大型的攝影博覽會,相信不少人總會想到 PMA、Photokina 或在日本本土舉行的 CES 等世界級展覽會,但香港作為其中一個先導市場(部分產品的開售日期較「老家」日本還要早),卻好像偏偏不能真真正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影像博覽會。
其實早在 2005 年,本地亦曾舉辦過名為 PIA(Photo Imaging Asia)的大型攝影博覽會,單看名字中「Asia」一字,可見當年大會是有一定目標的,期望 PIA 真的可以成為亞洲上首屈一指的影像博覽會,主要相機品牌都有參與。可惜,在場地租金及各方協調上久久仍未達一致共識,PIA 舉辦過一屆後便無疾而終,幾乎是「八萬五」的翻版。另一方面,每家廠商對參展的既定目標也不盡相同,有的可能純粹 For Exposure、有的可能以展示新技術,甚至是銷售為主,跟它們參與國際性影像博覽會也不惶多讓,視乎大家想「擲幾多同收幾多」,在部分核心問題上,很難會達到一致的共識,這亦令到「齊腳」幾近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較近期的 2014 至 2015 年,由宏亞集團牽頭的香港影像及攝影器材博覽(PICEX)亦成功舉行,雖然這個平臺仍然無法「集齊」所有相機品牌,但是憑著不同的名家講座、有趣的活動和技術示範,2014 年和 2015 年的 PICEX 分別有 30,150 人次及超過 40,000 人次入場,曾經在攝影界牽起熱話,而在 2015 年的展覽,更將博覽會的地點由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移師至更就腳的灣仔香港會議及展覽中心。第三屆的 PICEX3 最終難產,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攝影器材市場不斷萎縮所致,這好像「火燒連環船」般影響相關的產業鏈,單憑現時香港攝影器材市場的銷售規模,已經撐不到一個像樣的博覽會。至於廠商只可以孤軍作戰,又或者嘗試在與攝影本業無太大關係的博覽會或大型活動中尋找商機,昔日的光環就只能夠在一堆舊照片和舊報導中細細回味。
https://www.dcfever.com/news/readnews.php?id=26342
-\-\-\-\-\-\-\-\
如果大家想提供有趣既攝影相關故事分享比大家,歡迎 Inbox 比小編,或者 E-mail 去 info@dcfever.com,多謝收看!
香港攝影 名家 在 伍振榮 Alex 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攝影雜誌踏入第25年] APRIL 2011
編輯今期的《攝影雜誌》實在令我感到興奮,因為本刊由今期開始踏入第25年,亦即是四份之一個世紀,這絕對不是一個短的時間。《攝影雜誌》於1987年4月創刊,一份攝影刊物能在本地持續出版25年,正好反映出香港的攝影文化仍十分蓬勃。
在這25年來,無論攝影器材行業抑或攝影文化藝術的風氣都有很大的變化,我們創刊號出版時正值Canon EOS誕生,標誌著一個超聲波AFSLR的新時代,稍後我們又目睹了Nikon推出F5,這一個完美身的基本外形至今仍在Nikon頂級DSLR型號上沿用著,而其創新的RGB測光亦奠定了測光系統新的標準,一直影響至今;我們也見證了數碼相機時代的來臨,包括曾試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推出,價值數十萬的Kodak數碼單反,時至今日,差不多人人都有數碼相機,數碼攝影已普及至家家戶戶。
至於攝影文化的發展,過去香港的攝影一直由傳統的學會主導,我們看到上世紀90年代出現了一批新一代的當代攝影人,他們各自摸索不同的攝影道路,為香港當代的攝影打下基礎,雖然1997年後的大約10年香港的攝影文化經歷了長時間的低潮,及至近期攝影文化再一次蓬勃起來,人人都在拍攝。以往近乎是男性或成熟人士「專利」的攝影,現在已多了不少年輕女士參與,三五成群拿著單反顧盼自豪,她們拍攝自己細膩的感覺,又或互相拍攝,可見攝影的時代已經改變了。
過去香港攝影文化傳播只靠數本雜誌支撐著,由印刷媒體肩負帶領攝影傳播的角色,但今日已有了聯網,有網上雜誌和論壇,我們也深深感覺到有更多人有著共同的目標,一齊推動攝影令人更感高興,令這條推動攝影的路易走得多。
回顧過去25年的這些變化,《攝影雜誌》也一直在變,我們每天面對轉變,唯有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才能與時並進及帶領潮流,繼續扮演推廣攝影的角色。事實上,印刷類型的雜誌只是其中一種平台或媒體,在廿五年前,我們選擇了投身當時最有效的一種媒介,但廿多年後,我們推廣攝影已不限於這份月刊,早在十多年前我們已開始架設網上的photonews.hk平台,在Web 2.0時代更有多個不同的渠道,例如我們在Facebook上的專頁,供攝影愛好者互動交流;我們也藉著伙伴「香港數碼攝影學會」開設攝影講座或活動,讓廣大的攝影初學者參者,讓他們多一個學習攝影的途徑,避免走太多冤枉路,也能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要;還有與我們另一個合作機構「MAG都市視藝空間」,經常合辦展覽,帶來包括海內外攝影名家的作品,為本地的初學攝影人擴闊視野;當然,我們這25年來更不停出版多種攝影書籍,有關於相機的、技術的,甚至影集和文化類的,從而希望以更多不同角度去滿足不同攝影人的需要。
這25年來,我們身體力行,盡用我們所能取得的資源去把推廣工作做好,熟悉我們的讀者都知道《攝影雜誌》每月都容納了不同內容,如用以吸引讀者的器材內容、提升讀者攝影技巧的技術內容,更重要是有一些可提升讀者視野的攝影師或藝術家的訪問,以及作品的分析和評論。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攝影雜誌》作為媒體亦是相當多元化,因只有綜合不同的內容,才能平衡到生態而自給自足。
踏入第25年,我們將會努力做得更好,而計劃中的網上版雜誌也會在短期內推出,今年亦會舉行更多攝影藝術活動,希望大家也一同積極參與,亦歡迎讀者跟我們交流和給予更多意見。
伍振榮
《攝影雜誌》總編輯
香港攝影 名家 在 香港攝影師~Model 交流平台 的推薦與評價
想搵人練習影相,但無model ? 想影嘅靚靚相,但無攝影師? 希望這個平台俾大家分享&交流攝影資訊。 歡迎各位鐘意影相、被影嘅朋友們加入 . ... <看更多>
香港攝影 名家 在 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攝影比賽公佈結果,香港攝影師謝國劬憑 ... 的推薦與評價
比賽分為7 個攝影組別,本港攝影師謝國劬憑著作品「我的城市我的家」(上圖),贏得「城市與大自然」組別大獎。 ... <看更多>
香港攝影 名家 在 【#文化後浪】首位華人奪國際年度風景攝影師冠軍24歲香港 ... 的推薦與評價
24歲嘅Kelvin Yuen成首位華人,奪國際年度風景 攝影 師冠軍,聽佢講吓遊歷世界嘅 攝影 經歷。 香港 邊度嘅風景又最吸引佢?睇片細聽Kelvin的 攝影 故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