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政治,我看這個page只為了想看娛樂。
聽得最多就是以上這句。
電影電視等等的娛樂,是不是真的完全能夠跟政治脫勾呢? 這種說法就等於你去看黃子華棟篤笑然後說你只想笑,但不想聽政治一樣,其實我也不覺得有誰會特別喜歡談政治,只是當政治逼到埋身的時候,你實在很難一句我不喜歡,就可以任性地將它放在一邊。
好的,我們就來看看娛樂是不是可以跟政治完全分割。
現在發展最迅速的網絡視頻點播平台Netflix,在全球130個國家都提供服務,其中一個沒有被通過審查的地方是中國,原因是因為中國大陸政府想要控制媒體與傳播平台。
除此之外,我們也很熟悉非常多電影題材在大陸都會被剪走,例如《波希米亞狂想曲》裡面的「傷風敗俗」同性戀或吸毒場景都被全刪。
然後很多人就會說,香港現在還能看得到這些作品啊,所以我們現在還好好的啊.這就是我想說的重點,你如果有這種想法的話,基本上在你的內心深處你也知道「香港不等於中國」這個事實,這不是甚麼港不港獨政不政治,是非常客觀地因為一國兩制這個從英國殖民地傳承下來的制度,令香港雖然是中國一部份,但並不完全等於中國。
但是這個制度在香港還可以守多久呢?就完全先撇除立法會等等這種外界覺得很「政治」的東西,來講講香港電影。
1998年充分表現出大家對九七後香港的擔憂,由陳果執導的「九七三部曲」《香港製造》,不負眾望地奪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2015年,涉及香港人權,民主和言論自由受威脅的《十年》同樣奪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卻得到不少建制派公開批評,林建岳說這是電影界的不幸,表明沒有看過的黃百鳴說是笑話和極大錯誤,而這套電影亦沒有辦法在中國iTunes上架,一個應該要表揚傑出電影所頒發的獎項,最後要因為政治立場而被質疑,所以娛樂還算是跟政治無關?
還有很多香港導演在電影中滲入許多我們都沒有想像過的政治元素在內。
我常說我很喜歡王家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電影裡的各種隱喻,《阿飛正傳》的旭仔是被養母撫養長大的,到最後這隻「無腳雀仔」依然找不到根找不到生母,就像香港人被英國養大,但對於未來要找到對生母中國的前景是不明朗的; 《重慶森林》裡不停提及的罐頭有效日期,就如香港人對於1997年7月1日這個快要回歸的限期,警員663被小吃店店員偷偷入屋把家具換走卻視而不見,就如香港在回歸後生活文化不斷被侵食卻不願面對;表面是只是同性戀電影的《春光乍泄》也一樣,兩個香港人在南美流浪,漂泊過後還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家」可以回去,反而台灣來的張宛,他在外面開心流浪過後,有家人在台灣等他,香港人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從來都是卑微得可憐。
或許你認為王家衛太難懂不喜歡看,合拍片又如何? 顧名思義,合拍片是中港兩地聯合製作的電影。在《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2017》裡,我們看到2017年香港電影佔了53部,其中純港產的是19部,合拍佔32部,合拍片已經遠遠超過一半,當然你可以說是合拍片不乏好看的, 我也很認同,像去年的《無雙》便是一部難得地保有香港元素的我也非常喜歡,但餘下的呢?那一堆堆已經拍了幾十萬次的西遊記啦甚麼古裝大製作啦,根本很明顯地就完全不是拍給香港人看的,反觀還沒有合拍片時的1997年,上映的純港產片多達90部,我們看本土電影的選擇越來越被收窄,這個事實是完全沒有討論的餘地。
其實我可以完全不講政治,很簡單地跟大家說說笑笑,講電影講電視,但拿破崙說過:世間只有兩種力量- 劍和筆,我不是甚麼KOL,亦沒有甚麼動員能力,甚麼我會因為多講幾次政治就被unlike或被罵,但作為一個執筆的創作人,我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創作或言論自由不斷被剝削卻默不作聲,我就算能夠影響半個人也有種責任要堅持下去,而且現在互聯網的力量大得不能想像,不然,香港示威者怎麼可以成為 美國《時代》周刊的25位最具影響力互聯網人物之一?
真的真的,不要再說討厭政治,不管你多討厭它,它還是會找上門的,政治就像水就像空氣,在你不自覺的情況下已經存在,你要生存要快樂要娛樂,不能避免的就是政治, 我們能做得到的不多,但至少要了解要面對,要知道其實香港人比那些好打得的人還要打得,團結起來的香港人可以完成很多很多事。
Search
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 在 Local Art News: 中港合拍熱潮下本土身份必然消逝?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所定義的「香港電影」條件如下:(甲)所有出品公司均是香港註冊公司,有關影片即屬香港電影;或(乙)影片必須同時符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