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淡水︱過年,來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打卡走春】
看見台灣,不同角度有不同風景;熟悉的淡水,除了是齊柏林導演每次空拍後回航的轉進點、齊柏林空間所在地,多元的聚落風格,更紀錄了西荷佔領、漢人墾拓、開港通商與日本統治的歷史。
邀請您,安排一天的空檔,以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眼光,跟著我們從淡水捷運站往老街方向散步,重新走讀淡水的故事
#淡水禮拜堂
淡水成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的根據地,馬偕博士是重要推手。仿哥德式建築的淡水禮拜堂,有著美麗的鑲嵌玻璃,由馬偕博士設立的教會改建而成。
#陳澄波戶外美術館
位於前往淡水禮拜堂的藝術穿堂上,展示臺灣第一代西畫家陳澄波的12幅淡水風景畫,帶大家尋訪舊時淡水的歷史風情。
#英商得忌利士洋行 #齊柏林空間
清末淡水五大洋行之一,曾獨佔臺灣航路30年之久,馬偕博士來台所搭乘的就是其旗下輪船。現存兩棟建築物「第一檢查場」、「輸入品倉庫」融合中西建築特色,後棟的「輸入品倉庫」正是 #齊柏林空間 所在之處,《逐岸》特展歡迎參觀!
#多田榮吉故居
多田榮吉是日治時期淡水的街長,他的住所由紅檜木搭建,是埔頂地區一片洋樓中少見的傳統日式建築,也是淡水最早牽引自來水的民宅之一。
#小白宮
1862年清朝政府在淡水正式設立滬尾洋關,小白宮即為當時外籍稅務司官邸。典型英國殖民地式建築,潔白優雅的西班牙白堊迴廊式建築、綠地庭園和眺望淡水河的絕佳視野,是網美打卡、婚紗攝影的熱門首選。
#真理大學
校園內有中西合璧建築的國定古蹟 #理學堂大書院(又稱牛津學堂),二白二紅的迴廊式洋樓 #教士會館 #馬偕故居 #姑娘樓 #牧師樓,可以一窺馬偕博士及其後的牧師、宣教士在淡水辦學、宣教、生活的足跡。
#淡水海關碼頭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旅的最後,讓淡水河口的夕照畫下美麗的句點。淡水海關碼頭是拍攝淡水夕照的絕佳位置,此處也見證淡水港從盛極一時的國際貿易港口,到因泥沙淤積而逐漸沒落的歷史。
走讀淡水路線推薦,除了餘韻悠長的人文路線,深耕淡水的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也精選了另一條春暖花開的陽光路線,周三公布,敬請期待!
👉同場加映【 黃之揚∣ #垃圾包圍的海岸】
2021/3/5(五)19:00-21:00
齊柏林空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
須購票入場 https://reurl.cc/m90dK9
講座限額40名,須購票入場
每場票券包含:
👉特展門票
👉精彩講座
👉獨家導覽
👉逐岸明信片一套(4張)
馬偕牛津學堂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馬偕牧師在宜蘭武暖(噶瑪蘭)平埔教會為信徒拔牙看病。
【噶瑪蘭來的夏芥辣】
夏芥辣是噶瑪蘭族奇立丹社(湯仔城,今屬於宜蘭縣礁溪鄉德湯村)人。1883年求信,翌年2月25日在奇立丹受洗,時22歲。同年入牛津學堂,成為第3屆生之一。同年入學的有李壬水(參見《教會史話》654)、彭鳳年、張日新等。求信以前他是個風流才子,善唱管絃曲、演木偶戲。
夏芥辣可以說是噶瑪蘭族最早的信徒之一。當1883年馬偕帶學生到噶瑪蘭(宜蘭地區)傳福音時,無人肯相信,至番社頭(今壯圍鄉紅葉村、後村),始有夏芥辣、烏面及八寶良三人相信,並帶偕牧師到鄰接各社去傳福音了。其事蹟見於《台北的記錄》(其第16條:哈仔蘭)、《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而《北部教會大觀》(p.652)也有一小段的介紹。我想查閱馬偕日記原稿本,不巧就是缺少1883年的記錄。
傳述說:那一年偕牧師和學生去好幾個宜蘭縣平埔社,想要建立教會,先到了武暖社(礁溪鄉光武村),大人小孩都避開,到別的社大人小孩都出聲咒罵,有的唆狗咬人,一連好幾社皆受到如此的對待。後來他們來到番社頭,靠近海邊,遇見了名叫夏芥辣、烏面及八寶良三個人,這三個人出面,說平埔族怕漢人及官府,所以不敢接納他們。帶頭的就說:「你們到那麼多地方,沒有人理會你們,不如到我們那裡去,我們會來聽」。果然,到他們那裡,就有數人來聽,也邀請吃晚餐。那天晚上用船桅和帆搭建一間寮仔,又用帆布蓋在石頭上當作講台,之後有人吹海螺殼,全社的人就出來,就在那裡向他們講道理至天亮。這樣一連數禮拜之久,後來聽道的人,自己喜歡蓋禮拜堂,這事發生於1883年(按:《馬偕施洗簿》記載,番社頭教會設立於1883年2月5日)。
別社的人聽見之後,很羨慕也很想聽道理,就派人請偕牧師要到他們的庄社,於是偕牧師、嚴清華、幾位傳道師及剛信主的人二百多人一起前往。途中二人二人並排而行,抵達時大家出聲吟詩,平埔族人聲音響亮,唱起詩來很好聽。講道畢,那社的人說,他們也要一間禮拜堂,而蓋了一間,偕牧師就留下兩位在那裡當傳道(按:據《馬偕施洗簿》繼番社頭之後,設教的是婆羅辛仔宛(1883年2月8日)、淇武蘭(1883年2月12日)、武暖(1883年2月13日)、打馬煙(1883年2月17日))。
不久,蛤仔蘭的讀書人都出面,向官府誣告說:平埔族人有三人帶頭要造反,官憲就逮捕夏芥辣、烏面、八寶良,投入監獄。後來查明並非事實而獲釋。這三人中有二人後來擔任傳道。夏芥辣非常忠心於教會,八寶良也擔任傳道師工作許久(以上三段,錄自《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1923年白話字本,pp.45~47,陳宏文譯本pp.40~41)。
1884年2月18日馬偕在番社頭首次施洗,受洗者42名,八寶(時21歲)、八寶良(時41歲)、八寶良嫂(38歲)、張日新(20歲)在內。奇立丹設教於1883年8月22日,首次施洗於1884年2月25日舉行。夏芥辣就在此日和其他55名受洗。夏芥辣的傳道生涯的情形、他何時死去、他的後裔都待查。翻閱《馬偕日記》,1898年8月4日曾被日憲拘捕,顯然地他在日人治台初期仍活躍於教界。
【更多圖片資料參考來源】
http://www.laijohn.com/book7/656.htm
https://vocus.cc/TWcostumerevive/5da71131fd89780001d3b629
馬偕牛津學堂 在 民視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6月2日──台灣教育與醫療的奠基者,馬偕逝世
喬治·萊斯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長老教會牧師,於19世紀末期至台灣傳教與行醫。
馬偕剛開始於自宅展開免費醫療的工作,教導民眾公共衛生知識,為人拔除蛀牙,贈送瘧疾特效藥,治療腳膿瘡(俗稱臭腳粘),而後獲得一位同姓的馬偕夫人捐贈2500美元的幫助,於1880年在滬尾(今日新北市淡水區)創建台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醫院-偕醫館(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除了可以醫治民眾,也有助於傳教。
1882年7月26日,馬偕創建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漢名為「理學堂大書院」,今真理大學)。兩年後又在牛津學堂東側建立台灣第一所淡水女學堂。第一屆即招收34名學生,不但學費全免,還補助交通費、提供吃住與衣著。但當時的漢人受到傳統禮教的約束,世家門閥不希望家中女子拋頭露面;窮苦人家則是重視男孩的教育,不以女孩受教育為要務。結果最捧場的卻是馬偕曾去傳教的宜蘭原住民族噶瑪蘭族。
馬偕不是醫師,而且只學過解剖學與生理學課程,卻為當時的台灣奠定了非常重要的醫學基礎,甚至在當時提倡幾乎不被認可的男女平權及受教育的機會,可以說是受盡各種艱困的挑戰,而時間證明了一切,或許馬偕沒有想到,當年的努力可以延續至今。
#民視新聞 #ftvnews #FTV歷史上的今天 #馬偕 #長老教會 #牧師 #傳教 #醫療 #教育 #男女平權 #馬偕醫院 #牛津學堂
馬偕牛津學堂 在 理學堂大書院- 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 的推薦與評價
理學堂大書院- 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 新北市。 2693 個讚· 10 人正在談論這個· 5664 個打卡次。現今使用作為:北部基督長老教會史蹟館、馬偕資料紀念館、真理大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