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其實在哈佛大學求學時唸的就是人類學。或許正因為人類學的啟蒙,馬友友近年來不只專注於表演,也積極推動在全球做音樂文化的交流。
這篇來自【聯合新聞網】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馬友友如何從人類學與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理解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讓進一步看到文化交流對於音樂演變的重要性。
----------------------------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被譽為是大提琴家的聖經,馬友友第一次錄音是在他20多歲時,第二次是40多歲,第三次錄音則是在年過60之後,「人生在不同階段對這套組曲會有不同體悟。」馬友友表示,這套組曲具有雙重性格,他在朋友的婚禮上可以演奏,在朋友的喪禮上也可以演出,「無論是哪一個場合,都不會有違和感。」
馬友友表示,這套組曲乍聽是德國巴洛克音樂,但仔細理解之後,可以看見人類文化的傳播與移動。
馬友友舉例,比如這套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裡的「薩拉邦德舞曲」,有人說這首樂曲源自瓜地馬拉或是墨西哥,但根據人類學的研究,「這首樂曲的元素是在12世紀時通過葡萄牙傳進西班牙。」除此之外,也有北非的摩洛哥人認為,這首樂曲元素之一是給女性跳的「貝都因舞」。
馬友友說,「薩拉邦德舞曲」從快節奏舞曲到高貴的慢舞,等於是一個從庶民社會到宮廷,以及政治、經濟、文化三者互通的證明,「光是這首舞曲就隱含了一條看不見的人類文化絲路,也展現了人類的有容乃大與相互理解。」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213555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馬友友 人類學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師回鄉篇-跟著音樂走 小鎮譜新生
愛情摩天輪為城市帶來夢想與商機,一群音樂家卻在世界各角落默默耕耘,為平凡小鎮帶來改變。從指揮大師在日本札幌埋下的音樂種子,到馬友友在大陸寧波打造大提琴小鎮,他們用行動證明,音樂可以改變世界,更能為小鎮改頭換面。
透過文化形塑城市風貌,不但是世界各國行之有年的進步作法,更是大陸近年最重要的國家發展政策之一,這股文化風也吹到了世界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的家鄉寧波鄞州區咸祥鎮。官方投資興建「友友音樂劇院」,資金近6000萬人民幣,預計2020年竣工,約可容納900人。除此之外,「全國青少年大提琴藝術周」今年起也永久落地鄞州,咸祥將成全陸唯一的「大提琴小鎮」。
友友音樂劇院 明年完工
馬友友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音樂家之一,他在法國出生,在美國長大,就讀茱莉亞音樂院,至今錄製專輯超過75張,得過15座葛萊美獎。人類學的背景讓他超越西方古典音樂,看見音樂以外的世界,自此埋下人文關懷種子。
13年前,馬友友第一次回到寧波老家,「阿拉寧波人,今天回家了!」從小受中華文化薰陶,這是他唯一會的寧波話,「能回到老家我很興奮,這是父親生長的地方。」馬友友說,寧波臨海,代代都有寧波人走到外面傳播中華文化,「有機會回老家,我非常高興能在寧波找到自己的根。感謝我的祖先,給了我那麼多藝術的靈感。」
以大提琴之名 打進國際
這樣的情感,也讓寧波當局有意識做更多文化的推廣,2014年以來,咸祥鎮把大提琴教育與推廣作為重要的文化名片,不僅修繕馬友友祖厝,成立咸祥「小友友」大提琴社團,也與馬友友父親知名音樂教育學者馬孝駿在紐約創立的美國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締結姐妹團,展現音樂的力量。
馬友友 人類學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其實在哈佛大學求學時 ... 的推薦與評價
這篇來自【聯合新聞網】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馬友友如何從人類學與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理解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讓進一步看到文化交流對於音樂演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