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隨筆04》
搞定蠟質和粉質的差異,挑選馬鈴薯時,還有一個小訣竅,那就是「新舊」差異。
所謂的新馬鈴薯,指的是現在此刻採收的馬鈴薯,水分較多,香氣較足。所謂的舊馬鈴薯,則是指經過低溫儲藏三個月以上的馬鈴薯,行話稱之為後熟品。因為剛採收的馬鈴薯體內都是澱粉,味道不夠甜,必需透過7-10℃左右的低溫儲藏,才能讓馬鈴薯澱粉被酶分解成蔗糖,再進一步被液胞內酸性蔗糖分解酶 (Vacuolar acid invertase) 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這種現象稱之為「低溫誘導甜化 (Cold-induced sweetening) 」。
某一日,我在阿鑫日本料理吃到新出土的台農一號馬鈴薯,阿鑫師傅將之做成日式的馬鈴薯沙拉,台農一號屬於蠟質馬鈴薯,口感彈Q,佐以糖心蛋,頗有趣味。想了想後,我請好友王嘉平向同一位農友訂購去年的台農一號馬鈴薯,也就是舊的馬鈴薯,混合兩款乳酪後,做成義大利經典的FRICO,用陳放一年經由低溫糖化的台農一號馬鈴薯,滋味格外甜美,佐以乳酪的鹹香,搭配一杯白酒就能感恩人生。
研究食材的好處,其實就是這般樸實無華且簡單,不枯燥。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馬鈴薯隨筆
馬鈴薯隨筆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馬鈴薯隨筆03》
除了「本土」之外,選購馬鈴薯時,品種也是關鍵。
若是以馬鈴薯的澱粉含量,可以分為「粉質」和「蠟質」兩大類。
粉質類的馬鈴薯內含有較多澱粉,含水量低,烹煮時容易吸收鍋中的液體。當澱粉在高溫時吸收液體,體積會膨脹然後破裂,進而讓馬鈴薯的細胞崩解,導致口感綿密,因此粉質類馬鈴薯適合做成細膩的薯泥,也因為這類馬鈴薯的水分較低,油炸後能外酥內軟,口感漂亮極了。
蠟質類馬鈴薯的澱粉含量低,外皮光滑帶著蠟質,讓水分不易蒸發,導致含水量偏高,不太能吸收液體,口感硬實,也就是較有彈性,用水烹煮不易糊爛,適合歐美的烘烤或是中式的切絲快炒。
然而,多數賣場中,馬鈴薯的標籤可能展示產地國籍、生產農人或品種稱號,但就是沒提過「粉質」和「蠟質」,那該如何判斷?
方法很簡單,利用澱粉含量和密度間的正相關性,準備一鍋濃度10%的鹽水,然後將各種馬鈴薯嘩啦啦地倒入鍋中,有的沉下有的浮起,於是默然地,答案就這麼出現了。
「浮起來的馬鈴薯澱粉較少,密度低所以上浮,可以歸為蠟質類,也就是口感較有彈性,適合考或炒。沉下去的馬鈴薯澱粉較多,歸類為粉質類,口感較鬆軟,適合油炸或做成薯泥。如果半沉半浮,那就是澱粉質介於蠟質和粉質之間囉!」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馬鈴薯隨筆
馬鈴薯隨筆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馬鈴薯隨筆02》
做出完美台式馬鈴薯泥的第一步,便是購買台灣產的馬鈴薯,因為沒有抑芽劑。
每次到賣場選購馬鈴薯,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如何販售展示。如果以遮蓋物屏蔽光線且放在冷藏處,那通常是台灣產的馬鈴薯,反過來說,假使大大方方接受光照,不論是常溫或冷藏展售,通常是進口馬鈴薯。
畢竟光線和溫度是促使馬鈴薯發芽或變青綠的關鍵,在台灣的法規中,抑芽劑屬於非法用品,所以保存時要遮陰和降溫。然而抑芽劑在許多馬鈴薯進口國屬於合法用藥,畢竟長久的運輸過程,不抑制發芽,很難保證品質。
抑芽劑是否對人體有害?合法的用藥如何被判斷?相關的變數觀點太多,我懶得探討,所以我直接選擇台灣產的,這樣就不需要討論了。
至於在台灣眾多的馬鈴薯品種中,要選哪一款呢?
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ps.圖片為一號糧倉的馬鈴薯擺放方式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馬鈴薯隨筆
馬鈴薯隨筆 在 Pin on 紐芬台隨筆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三道是小馬鈴薯配上魚卵薄片,再撒上mizuna (日本蕪菁)的葉子與醬。魚卵先用清酒醃過再經過烘烤,讓我們想起台灣的烏魚子。這道也不錯。 再來是冷湯加生魚片。 ... <看更多>
馬鈴薯隨筆 在 跟著法國人做料理》侯布雄經典馬鈴薯泥食譜Joel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嗨我的朋友們,歡迎回到廚房!今天我要仿作世界上最棒的 馬鈴薯 泥:侯布雄的 馬鈴薯 泥食譜!仔細看清楚、做好筆記,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用這道世界知名的 ... ... <看更多>
馬鈴薯隨筆 在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馬鈴薯隨筆03》 除了「本土」之外 的推薦與評價
蠟質類馬鈴薯的澱粉含量低,外皮光滑帶著蠟質,讓水分不易蒸發,導致含水量偏高,不太能吸收液體,口感硬實,也就是較有彈性,用水烹煮不易糊爛,適合歐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