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邀我們家怎麼會有蜈蚣💢
蜈蚣是不是有毒?!如果咬到小孩怎麼辦😱😱😱
而且我們家在內湖市區!市區不是山區!!🤬
===
ps. 原來內湖是山區,我從山中來🤣
ps2. 有網友說是馬陸,到底是什麼啦😤
馬陸蜈蚣毒 在 雙娜新樂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18/365
😃走進大自然😃
今天天氣預報原是整天有雨
一早太陽半透著
傾盆大雨也灑入地面
詭異令人費解的天氣讓人一度要取消戶外課
幸好共學同伴們不畏風雨
帶著雨衣撐著雨傘
踩著泥濘崎嶇不平的泥路
在貴子坑環狀步道
一起和小烏龜老師走進大自然
近距離觀察動植物的豐富生態之美❤️
1.豆金龜:專食花瓣的金龜子
2、黑棘蟻:野外常見大螞蟻
3、方格雲斑蛛
4、殭菌:寄宿在節肢動物
5、蜂巢:工蜂刮樹皮含住木屑+水=木屑水一層一層黏上去
6、叩頭蟲:橘黃色展翅飛翔
7、馬陸:一節兩對腳/無毒/食腐葉
蜈蚣:一節一對腳/有毒/肉食性
8、蜻蜓:翅膀打開
豆娘:翅膀合起
9、貓蛛:不結網的蜘蛛
10、圓柱蚓腹蛛:吃別種蜘蛛
11、盾椿象:鮮豔外殼,以臭氣警示
12、小白紋毒蛾:臺灣常見毒蛾
13、水黽:水面肉食獵人
14、五色鳥:紅黃綠黑藍五色
15、人面蜘蛛:臺灣最大的蜘蛛(母)
16、蛛蜂:專食蜘蛛的蜜蜂
17、鳳蝶(尾突)、灰蝶、蛺蝶(翅膀不規則、有毒)、粉蝶(黃色)、弄蝶(像蛾張翅)
18、姑婆芋全株有毒,但汁液可中和蜂螫的毒
跟著老師的腳步
孩子親手觸摸蜂巢紙質般的質感
體驗馬陸、椿象在手上漫步的觸覺
耳聽雄蟬求偶鳴啼、五色鳥獨特的鳥囀
手持金蟬脫殼的成長證據
讓孩子透過親身參與中
體認萬般自然皆學問
與生命間的消長流轉
馬陸蜈蚣毒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醫生啊,我喲金孫被蜈蚣咬了😅」
故事是這樣子~~
前些日子,上兒科急診班時,有一個阿嬤急急忙忙地抱一個小孩來急診。
小孩是一個11個月大的小弟弟。
阿嬤說她是開早餐店,平常早上做生意的時候,阿嬤會把金孫放在店裡面的小床上,平常都平安無事,哪知道今天突然發現,誒?怎麼有一隻蜈蚣(圖)在小孩子的頭上,而且弟弟頭上還發現一個小傷口而且有紅腫!阿嬤發現馬上就送來我們兒科急診。
我檢視一下傷口,弟弟頭上有局部紅腫,不過沒有嚴重的軟組織感染,於是我跟阿嬤說,我建議
#冰敷
#抗組織胺的藥物
#搭配止痛藥
如果弟弟有煩躁不安、哭鬧時,就給予止痛藥。
阿嬤聽完我的解釋,就比較安心地先回家了😅!
#蜈蚣的蟲蟲危機
蜈蚣,很嚇人的小動物。比起小強〔蟑螂〕,嚇人情度起碼大十倍。當它們在住家內外活動時,常會造成騷擾,甚至引起部分民眾之惶恐不安與情緒緊張。因為蜈蚣有毒,會咬人,傷口使人疼痛。
蜈蚣(centipedes)與馬陸(millipedes)並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屬於節肢動物。通常它們多生活於戶外潮濕陰暗處,蜈蚣偶而經由門下、窗戶縫隙或水管爬入廚房或浴室。
通常蜈蚣都是一公一母的。若發現一條,就應該還有最少另一條或一家大小,故必須注意。
另外,要檢查家裡或附近可能有適合蜈蚣的生長環境,如潮濕、石壁中或牆身有隙縫等都會吸引蜈蚣來聚居。
蜈蚣為肉食性,主要以昆蟲及其他節肢動物為食。我們如不小心碰觸到較大的蜈蚣,它即會咬人,造成局部腫痛。雖有數種蜈蚣會咬人,但卻很少因被咬而致死者。
#但是過去曾有一小孩因被蜈蚣咬而致死之報告。
#一般被咬傷的處理
建議冰敷、給予抗組織胺的藥物、搭配止痛藥,如果病人出現比較嚴重的軟組織感染、血尿或嚴重的過敏反應務必一定要送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