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好日誌 Day 5
"Truly successful decision-making relies on a balance between deliberate and instinctive thinking." - Malcolm Gladwell
-------
三十五歲女性,五年不孕。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證實她的子宮及輸卵管的構造正常。然而,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卵巢呈現多囊狀。記錄觀察她月經週期的特徵,也指向她有偶發性排卵的現象(也就是說,卵巢並沒有規則在每一個月經週期排卵,有時候有排卵有時候無)。以上便符合「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診斷。
什麼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意指卵巢在超音波下,看到任一卵巢裡面有12個以上,直徑2至9毫米的囊泡,或是卵巢體積超過10毫升。然而,不同的文獻指出,約有百分之30至50排卵正常的女性,其卵巢也呈現多囊狀。
因此,「多囊性卵巢」不等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能單靠超音波下卵巢的外型來診斷。目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診斷需要下列三項條件符合至少兩項:
一、排卵較少或是不排卵
二、臨床症狀或是抽血顯示雄性激素過高
三、超音波下可見卵巢呈現多囊狀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造成不孕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排卵的異常。因此,治療這類的不孕症病人的首選是使用口服排卵藥。一旦解決了排卵的問題,這些婦女的懷孕率可以近乎正常的夫妻。
-------
這位小姐的先生也一併接受了精液檢測,各項指標都相當理想。
我想,懷孕的機會是很大的,我說。我們先從口服排卵藥開始吧。
雖然使用口服排卵藥聽起來十分簡單,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仍需嚴密的監控病人對藥物的反應以及子宮環境等的狀況。這位小姐確實對排卵藥物有非常好的反應,每個月經週期都排了兩到三顆的卵,各項臨床參數都證明她的狀況良好。
但五個月後,她的肚子仍靜悄悄的,一點動靜也沒有。
每一次的門診追蹤,看得出她漸漸浮現的焦急。
別擔心,我說。我們可以試試看「人工受精療程」。人工受精對月經週期、排卵、精液的品質有更好的掌握,相對試管嬰兒療程也較不具侵入性,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位三十五歲小姐便接受了三次人工受精療程,所有的用藥與監測都呈現最理想的狀態。
但這樣過了六個月,她依舊沒有懷孕。這樣前前後後也過了一年多。我也有點急了,畢竟對每個不孕婦女來說,時間永遠是最大敵人。
-------
醫生很喜歡談機率。在解釋病情,或是各種侵入性檢查及治療的時候,往往會以機率來說明 -- 成功的機率是幾成,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是幾成。這些數據是統計的結果,追蹤大量病人並紀錄他們的結果所計算出的數字。而這些機率背後的原因,有些是已知的機轉(如懷孕生男生女各佔一半,是因為有兩種性染色體),但更多的時候,是目前醫學仍無法解釋的 -- 為什麼這個病人會這樣,另一個卻會那樣,那些可能怪罪給「體質」的部分。
對一位醫師來說,所謂成功率,是他治療上百或上千名病人,其中可能成功的個案數。但對每一個病人而言,成功與否,就只有一百與零的差別。
也因此,我不喜歡談論虛無縹緲的「體質」。我選擇相信,每一個現象的背後都有具體的機轉,只是目前的醫學尚未能明確描述它,或是檢驗平臺仍不夠周全,無法找出所有的微小異常。
我相信科學。而行醫的智慧,在於憑著對科學的了解,做出對病人最有利的決定。
-------
我們必須把所有可能存在,對我們不利但目前未知的因素排除,我說。你願意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嗎?
她答應了。雖然眼神透露著些微的擔心,但她能對我的醫療持續保持信心,我滿心感激。
考慮到她本身多囊性卵巢的特性,我使用相當低的藥物劑量,即取到了四十五顆卵。
這些卵受精後,培養到第五、六天,得到十六個囊胚,其中有十個囊胚在外觀分類上屬於頂級囊胚。
我選擇了其中單一囊胚植入,這位小姐便順利懷孕了,並在十個月後產下一名健康的男嬰。
⋯⋯⋯⋯⋯⋯⋯⋯⋯⋯⋯⋯⋯⋯⋯
https://www.facebook.com/SuccessIVF
林時羽醫師の合好之旅 – 向不孕告別
http://www.xn--kjvo3a634c.com/
⋯⋯⋯⋯⋯⋯⋯⋯⋯⋯⋯⋯⋯⋯⋯
#多囊性卵巢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口服排卵藥 #人工授精 #試管嬰兒 #療程 #單一囊胚植入 #單顆 #胚胎 #成功懷孕 #順產 #機率 #林時羽 #醫師 #植入 #著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試管嬰兒|年輕媽媽開專頁分享6年人工授孕過程苦與樂 「腹痛感覺是經痛十倍」 體外人工受精女方須注射激素針 5%會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症 今時今日,生兒育女未必是每個人的願望,但對於一些有心建立家庭的人而言,自然懷孕卻並非理所當然的事,他們甚至要用盡千方百計去圓夢。36歲的陳太(化名) 3年前在Fac...
體外受精併發症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小聊一下子宮移植和人體試驗。
人類子宮移植手術的研究,其實十多年前就開始,當然在之前是動物實驗,可行之後2014開始人體實驗。
根據今天找的期刊,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進行了70例子宮移植手術,其中有20例懷孕生產。
我記得台灣在2018年時有國外學者在研討會上提出幾個個案報告來供討論,但是據我所知目前台灣還沒有核准這個人體實驗。
這種醫學上的研究與技術發展當然令人感到神奇或者覺得非常有趣,但是事情不會只有好的那一面;2009年國際婦產科聯盟就在國際婦產科期刊發表提醒,認為子宮移植 #並非為了救命所做的程序,也不是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或延長壽命所做的治療,而是為了達成產生生物學上有關的後代,卻讓母親和胎兒都有潛在且長期的風險,而子宮捐贈者則需因此承擔重大手術可能的併發症。
2019年婦產科重要期刊BJOG回顧了最先進行子宮移植手術的45例個案,認為雖然有一部分移植個案最終能夠達成活產的結果,可是有超過1/4移植個案因為嚴重併發症必須移除植入物,同時在子宮捐贈者也有1/10因為嚴重併發症需要再次接受手術。
最近的期刊也討論到生理疾患和跨性者牽涉人工生殖與子宮移植手術時,仍有許多倫理議題需要釐清,也認為對於年輕或未成年者接受跨性別手術前可能需要將未來生殖計畫列入諮詢討論範圍,因為許多手術與治療的不可逆,對個案來說都有仔細評估的必要。
民眾倒是要知道一個重要資訊,在台灣進行人體試驗都必須經過衛福部的審查通過,才能執行,尤其牽涉到階段特殊甚至牽涉生育相關的研究,更需要嚴格審查(不然像中國發生基因改造胎兒事件,就是非常嚴重違反研究倫理的行為)。
👉 假如有人說他們可以提供你特別的人體試驗,請一定要注意幾件事:
1. 必須出示衛福部人體實驗核准的資料
2. 通常你會拿到一疊超級厚的人體試驗計劃說明書,一堆超級囉嗦的知情同意說明。 ✅ 如果你聽不懂這到底是研究,請一再叫你簽同意書的人問清楚,理論上他們會有正式的研究助理身分,研究主持人、負責人、出資機構也會非常清楚。⚠️沒有清楚是什麼研究之前不要接受研究。
3. 同意書一式兩份,你和研究單位各有一份,而且你隨時可以依照同意書上的資訊打電話去問才對。
4. 有些研究計畫需要自行負擔一部分費用,但是通常很少由被研究者 #花大錢被研究,這是非常少見的情況,最好問清楚。
噢對了,人工生殖法規定接受人工技術協助生殖的對象必須是合法夫妻。假設真的有醫師進行未經衛福部核准的人體試驗(違法),把受精卵放進腹腔(人工造成子宮外孕?)這個「實驗」也違反人工生殖法(受精卵來源和受術者身分不符)。
體外受精併發症 在 康康醫師超音波共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驗到懷孕了,甚麼時候要去看醫生? 談懷孕早期的超音波>
當驗孕棒呈現兩條線,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我甚麼時候要去掛號看婦產科?
有的人月經很準時,才遲到個一兩天去驗孕就立刻明顯的兩條線;月經沒有那麼準的人,有時候要遲到個一兩週(甚至更久)驗才會明顯的兩條線。
第一胎的媽媽通常在很小的週數就會來診間報到,第二胎以上的媽媽通常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再加上要顧大寶,除非有大狀況,不然很多都到兩個多月三個月才來做產檢。
那到底要甚麼時候來呢?
其實沒有標準答案(豈不在講廢話😂)
但是若有出血或腹痛的症狀一定要盡早來看!!
#早期超音波的重要性
✔️判斷是否有子宮外孕
相信大家應該有聽過子宮外孕吧?早期超音波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是否有正常的子宮內懷孕。
因為子宮外孕若破裂,會造成嚴重的腹痛內出血甚至母體休克!
✏️子宮外孕最常見發生在輸卵管,當然也有可能發生在卵巢、子宮角、前胎剖腹產的疤痕,甚至是單獨在腹腔內。早期的超音波配合抽血驗懷孕指數(β-hCG),可以做為鑑別診斷。
✔️判斷有幾個寶寶
單胞胎👶雙胞胎👶👶還是三胞胎👶👶👶?(四胞已經很少見了)早期的超音波可以清楚的判斷。
胚胎可能一次植入好幾顆胚胎,自然懷孕也有可能發展出雙胞胎,因此要詳細詢問孕婦的懷孕史,再來追蹤是否有自然淘汰掉萎縮的胚胎。大致上到三個月左右,胚胎數便成定局。
✏️另外如果是雙胞胎以上,便要判斷是否共用絨毛膜或羊膜腔,因為不同種類的多胞胎在懷孕過程中會遇到的併發症不太相同,危險程度也不一樣。
✔️判斷子宮卵巢結構
若有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或是卵巢腫瘤,在早期子宮還沒被撐大的時候可以比較清楚的判斷。
✏️看到子宮肌瘤先不用擔心!每三到四個女生就有一個人有肌瘤。通常已經懷孕的不用擔心肌瘤會影響著床位置,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後期是否會影響到生產方式(例如子宮頸肌瘤會擋住產道而無法自然產)。
✏️卵巢腫瘤此時不一定會先處理,除非看起來非常惡性或是已經有破裂的狀況,否則通常都等到生產後再持續追蹤。
#什麼是校正預產期
假設一個人的月經週期是標準的28天(陰曆的一個月),那麼往前推14天左右是排卵期,但是著床時間有時候也會往後拖個幾天,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月經雖然很準時,但是超音波看胚胎卻比原本預計的週數還小。這時候不用太擔心,只要胚胎有逐漸長大都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在胚胎一兩公分的時候,我們習慣會跟最後一次月經的時間來做比對,看看胚胎是不是有和原本算的週數差不多大?如果沒有,就會用此時胚胎的大小去校正預產期,主要就是受到受精著床時間有落差所造成的。
#幾週看得到寶寶
✔️快的四週到五週就看得到胚囊➡️胚囊是寶寶的房間,寶寶本人(胚胎)還沒出現。
✔️五週以上有機會看得到胚胎,但有的也要六七週後才比較明顯➡️一開始的胚胎都很小,是以零點幾公分來計算的。
✔️胚胎大概到0.5公分以上或是七週以後,心跳才會比較明顯➡️所以胚胎還很小的時候我都不愛跟爸媽說已經有心跳了,因為那時候真的很不明顯阿...
#大概多久看一次超音波呢
超音波的頻率因人而異。
一般沒有特別症狀的孕婦,初期隔兩到三週看一次都Ok。主要是追蹤胚囊/胚胎是否有長大?心跳是否有出現?
✏️胚胎長大的平均速度大概是隔一週一公分,所以如果隔兩三天看,可能會覺得差異不大反而讓自己陷入太緊張的情緒。
✏️但是如果這中間有出血、腹痛,則建議要提早回診,看是否有先兆性流產、萎縮卵或是子宮外孕等情形。
以上供驗孕棒兩條線的婦女做參考唷~
#連假前趁鵝子昏睡趕快出文
#連假是什麼週五還要上班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孕婦們月餅別吃太多嘿
#連假期間若懷孕有狀況可就近診所先就醫
#台大產檢的媽媽們二十週有緊急狀況要去徐州路的急診而不是產房哦
體外受精併發症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試管嬰兒|年輕媽媽開專頁分享6年人工授孕過程苦與樂 「腹痛感覺是經痛十倍」
體外人工受精女方須注射激素針 5%會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症
今時今日,生兒育女未必是每個人的願望,但對於一些有心建立家庭的人而言,自然懷孕卻並非理所當然的事,他們甚至要用盡千方百計去圓夢。36歲的陳太(化名) 3年前在Facebook開設專頁,將過去6年來進行人工授孕的甜酸苦樂與網友分享。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08/IB76JM7KPRCTXKNMY5XBR34RB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試管嬰兒 #人工授孕 #懷孕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XiF6CEfm5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