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為你的學習歷程加分嗎_考普思英檢就對了
高中生照過來!
「Aptis普思國際英語檢定」已正式登錄於『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
∮現在起考取APTIS英檢證,可為 #多元表現 項目加分哦!💪
預計於111學年度起全面使用 #學習歷程檔案 來申請大學。
學習歷程檔案與各科系自定甄試提高占比50%以上!
♤多元學習表現加分3步驟
STEP 1. 考取APTS普思英檢證照
STEP 2. 於「語言證照類別」登錄考取的證照代號
STEP 3. 登錄成功學習歷程更豐富
#上大學的頂尖配備_APTIS英檢證照
#測出你的真實英語能力
#考試靈活_成績最快48小時揭曉
APTIS證照代號:https://bit.ly/3bifBH1
APTIS普思官網:https://www.aptis.com.tw/
高中學習歷程英檢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08課綱7大問題全解讀
Q1. 學習歷程檔案如何準備?如何呈現才能受大學青睞?有愈多才藝、英檢證照、志工時數就能加分嗎?
Q2. 我的孩子比較晚找到興趣,或個性比較內向、不愛參加社團或課外活動,學習歷程檔案看起來是否比較吃虧?
Q3. 新學期開始,高中選修課程會有何改變?孩子該如何選擇?
Q4. 108課綱上路後,新增的彈性學習時間是什麼?如果孩子不知道空堂要幹嘛,會不會只能在這堂課上「放空」?
Q5. 如果我的孩子在選課前還沒找到興趣,學校有什麼資源可以協助輔導選課、生涯探索嗎?如果畢業後還是不確定,到大學端還有機會轉向嗎?
Q6. 108課綱上路後,為什麼高中升大學端有那麼大變動?學測改成5選4後,不會造成同分人數過多嗎?還有哪些必知的升學改變?
Q7. 學測會怎麼考素養?各科考題會有什麼改變?
高中學習歷程英檢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 王老師談名人學英語: 彭明輝教授 ★ ★
彭教授: 為什麼我們無法開口說英語?
王老師: 台灣人說的英文,字字是英文,句句不是英文
清大彭明輝教授在「為什麼我們無法開口說英語?」 一文中談到,他在波蘭和劍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如何塑成他對台灣人無法開口說英語的看法。文中他分享了他自身如何從講『啞巴英語』一直到可以真的開口說英語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出社會工作後遇到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下面幾句為要點摘要,全文請見彭教授的部落格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3.html#more
「為什麼我們中學學了六年,大學的教科書絕大部分是用英文的,卻反而往往不敢開口說英語?」
「其實很多波蘭年輕人的英語知識(單字、片語、文法)不見得比台灣學生好,但是卻一點都不怕說英語(而且是 broken English);相形之下,我們的學生卻很嚴重地畏於開口。為什麼?" 我猜關鍵在於一個教育觀念和學習態度:不管是面對英語或其他場合,我們都害怕因為犯錯而被笑,或被糾正 ── 即使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外國人,而我們只不過是路過的觀光客。反之,波蘭人似乎比我們還敢犯錯(至少就講英語這件事而言))
「如果我們面對英語會話的態度是:「先求達意,再求文法與發音是否標準。」我猜,我們的英語口說能力都會突飛猛進。』
「是誰在我們腦袋裡植入「不要犯錯比能否達意更重要」這個心結?這恐怕是我們整個社會文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通通都牽涉在內的大問題。」
★ ★ 王老師淺談彭教授一文 ★ ★
我覺得彭教授跟觀點,跟我的觀點像是在接龍般; 他所談論的現象,往往在初學者身上,或是英檢中級以下的人比較常見。而我所要談的「字字是英文,
但句句不是英文」則是大部分台灣學生會有的現象。
總括來看,彭教授的這篇文章裡提出的觀點,就順序我們可以由三方面來分析。第一部分(1) 探討為什麼英文學了那麼久還是學不好? 第二部份 (2) 探討犯錯對於英語習得的益處 (or lack thereof), 而第三部份 (3) 探討彭教授入社會後所聞 "先求有再求好的概念,和英語學習的關係。但因為篇幅限制關係,這篇分析文只探討 (3),也就是所謂「先求有再求好」的概念。
彭教授的觀點,建立在一個大前提上,他認為開口可以溝通 (或,能夠開口講些什麼) 是最重要的事,沒有把語言的accuracy (正確性) 跟 appropriacy (適切性) 當作priorities。就這樣的前提來看,他所提出的論點,都還算合理。但就要最終把英文學到「真正可以有效溝通」,則會有一段距離。其所衍伸的相關問題,就一個英語教學者和長期的英語學習者來看,很多學生要的不只是能開口就好 (e.g. 很多學生要的程度不只是觀光旅遊,很多學生要多益考高分求升遷,要會作專業的英文presentation)。我也觀察到很多開得了口的學生有些 (1) 一開口就知道自己講得不對,但還是匹哩啪啦地講完了,而有些 (2) 開了口但沒有自信,還有些 (3)覺得自己總是再用一樣的句型,從高中畢業後英文就沒有進步過。
因此我在這邊要特別指出,在學英文時 (英文老師教學時),一定要記得,要追求 accuracy, fluency, complexity (CAF), appropriacy 的平衡。彭教授所說的有沒有辦法開口說英文,跟fluency較相關。台灣有一種學生是,很害羞都不敢講英文,那就是彭教授所闡述的現象,但那其實比較限於初學者或是中等程度的。私自認為台灣有另外一大群人 (尤其是年輕世代的,資訊相對發達),有辦法講,要講也都講的出來,但說出來的東西「字字是英文,句句不是英文」,受到中文的思維牽制太深。
Accuracy: 能用出真正正確的英文 (非中式英文)
Fluency: 能夠很流暢地使用英文
Complexity: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個語意 (不會每次都講一樣的東西,用一樣的字,講的東西還是國中課本的東西)
Appropriacy: 能知道在該文化中,怎樣說話比較為人所接受 (知道怎麼有禮貌地拒絕人、怎麼接受人家的讚美、知道如何跟客戶講話)
很諷刺地,先求有再求好,就是培養中式英文很大的原因。當習慣養成了 (先求有),晚了要根除 (求好的時候),就非常難了。因此我認為,所謂的先求有,就是要求好的有,地基打穩了才爬的上去,否則恐蓋出四不像的高樓大廈。而要一開始又有又好,則需要好老師和好的教育政策,講到這,又要講三天三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