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 2021/4/27(星期二)
連續放假三天,星期日去爬山,隔天乳酸堆積的下半身讓我有說不出的爽快痛感,還好休息一天之後,又恢復到能屈能伸的巴低。
「台式香腸便當」是我的最愛,也是陽陽的;只是要台式菜色,都不是圈圈的菜,但如果依照他的喜好帶便當,那就是一三帶肉派,二四帶雞塊薯條,星期五Hot dog,那可不行。
今天學校有越野競跑活動(Cross Country),圈圈要求我去參加,才使得便當文稍晚發放。他今天跑步從一開始吹哨起跑,倒數第一(屬於很沒有爆發力的小孩),跑到四分之一的時候倒數第八,看他沒有放棄的繼續在爬坡奔跑(上坡很多孩子都用走的了),我很感動,本來就不是運動咖,但運動家的精神倒是沒讓我失望,鬥志很堅強,一路追趕到終點,竟然跑進前十名,完全是龜兔賽跑裡的小烏龜以耐力取勝啊,媽我都落淚了,很慶幸自己今天去見證了他的努力。
繼續來說:
陽陽升學記(三)
「選校!選到起笑」
「選校」這是屬於父母的業務專區,小孩就是上學和去參加考試就好。
選私校?還是公校?要報考幾所才夠?要選哪幾所?怎麼選?要報考什麼班?
這個說起來真的是講不完,所以,我直接以陽陽的學業條件和我的經驗來分享,當然所有的決定還包含了經濟考量,所以,大家參考就好,不要當成指標和學習的對象。畢竟每一家的各項客觀條件和主觀考量因素都是不同的。
先講公校:
跨區就讀公校,一定是要參加考試,他們會透過考試篩選出成績相對優異的學生,除了考試,還要審核成績單,看在校成績和品性以及是否積極參與社團,如果通過考試的學生太多,名額有限 ,那成績單就是決勝的關鍵,通常都是以五年級的成績單為必須送件的參考。
我們決定學校的參考依據之一是透過一個叫 The Better Education
https://bettereducation.com.au/ 的網站,查詢學校的評鑑分數,這些分數來自於學生參加Naplan成績平均值和學校各項學術表現得出來的結果 。這個網站還能交叉比對你心儀的幾所學校輸入之後的排名。可以幫助你在喜歡的幾所學校中,那一所排為第一志願,那一所作為候補志願。當然這都是以學術成績來作為參考標準。
另外,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接送是否方便,將來我必須奔波於兩校之間接送孩子,跨區就讀,選校必須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或是老杯是否有條件可以就近支援,大眾運輸是否方便(如果你放心孩子自己搭公車火車的話)。
再來就是學校的校風如何?是否有種族歧視的問題?校園霸凌事件是否頻傳?負面新聞是否多於正面新聞?這些對我們應該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其實以上三點考量,在選擇私校與公校時都是一樣的考慮範圍。
最後,我們選GC中區北區最搶手的A高中,最近一次2019年評鑑成績還不錯落在94分(老杯方便接送),以及兩所我們家隔壁學區評鑑成績大約在中上評比同88分的公校稱B和C ,一共三所公校,兩所要參加考試,一所申請就好。每個學校的申請條件和考試時間都不同。
你以為選好就去報名,然後就等考試了嗎?私校可能如此,公校(搖頭)沒這麼簡單。
孩子六年級第一個學期開始,我們就開始關注學校的網站,等公佈Open day我們就得上網登記參加,時間到,就帶著孩子前往學校聽簡報。孩子絕對是心不干情不願的前往,對他們來說真的很無聊,但你得去了解,才能知道學校招生條件是什麼?也能在第一時間拿到申請表。
我們只參加公立學校的Open Day,三所都參加了,辛苦老杯。
拿到申請表以為填寫資料,附上成績單就繳費就可以等考試,又錯了。
我沒想到這裡的高中跨區申請會這樣麻煩,
A校:獨招,考試依照Naplan考題模式出題。
申請表中需要選填分組志願:
1.法語班:用法文學習數學,科學和電腦和程式語言等學科,當然必修法語。(這個我們直接放在第三志願,雖然老杯是在法國巴黎念拿的博士學位,也用法文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但要他用法語教數學和科學,人生沒有必要這樣找自己的麻煩,直接跳過)
2. Stem班:我理解為理工班,在這理會比較著重數學,科學和電腦程式等理工方面的學科,未來大學也是朝這個面向去重點學習和選科,我們了解到女兒對於電腦程式語言是非常的弱項,而且排斥,雖然在校成績總能拿到A或B,但每次問他「不是討厭,怎麼還能拿A或B」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這個成為第二志願)
3.Waldorf 華德福教育體制班:全GC應該是唯一創辦這個班級的學校吧,這個教育體制源自於德國。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創始人相信這是一套能夠照顧學生身心靈整體發展的教育模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google一下 Waldorf Education)
學校的文案說明中表示: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學術學習方式,對英文,數學,歷史和地理還有科學的學習,輔以藝術角度和公開演說訓練及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班級主要在學習獨立創造和思考,自己尋找答案,而不只是老師單向的傳授。我覺得如果孩子熱愛藝術和充滿寫作興趣、饒富文藝氣息可以選擇這個科系。
老杯說,當參加學校簡報時,這是陽陽唯一抬起頭來聆聽的部分,當然,陽陽自己決定了Waldorf為第一志願。我們也認為這個最適合他。
另外學校還有其他特長班可以報考,像是音樂班,體育班和戲劇班。這些特長班除了要參加學科考試,還得有術科面試。也是三個志願中可以選擇的項目。
學校B:獨招,試題以ICAS考題模式進行。
需要先送成績單,符合資格,才通知考試。
所以,你有可能送報名表,繳了報名費,然後不一定能參加考試。(哼!跩什麼跩,但還是默默地報名了ˊ)
申請表中的志願選項有:
1學術班:同上stem班,就不贅述。報考資格:數學和科學和英文,電腦程式語言四個科目中,至少要兩個A,兩個B
2商業領袖人才培訓班:數學和英文一定要拿A才擁有考試資格。課程內容包含數學會帶到商業應用,科學和電腦應用程式都會著重在商業領域,聽說還會學習分組成立公司和經營。學校還有作業是發五元給孩子們當創業基金,讓他們利用所學,用五元創造更大利潤,曾有個孩子用五元賺了800元。學校舉例說明如此。(他們才11、12歲耶,要開始學這些了?!)
3日語班:需要基礎日文能力。學術成績要求(我忘了)
老杯說,不想女兒太早沾染銅臭味,於是我們就報了第一和第三,兩樣都拿到考試資格,因為當時open day遲到,沒聽到日語班的條件,拿到考試資格時才發現根本不會日文,所以直接放棄沒有去考。
B校申請資格這麼硬,你要不要送件?
當然要送,哪來這麼多AAAA的學生,不管孩子成績單幾個ABC,就賭他收不到這麼多符合資格的人數,不得不把把資格放寬,所以不要被條件限制所影響而退縮。有送有機會,有考有希望👍。
第三所學校是送審成績單,但成績單也都要求主要科目要拿A,時間也壓在比較後期,我們想說如果報考的學校都名落孫山,再考慮送件,畢竟公校報考費用至少都是100元起跳,在加上兩所私立學校的報名費又是兩三百元,能先不花,就省下來。
公校申請完畢,私校申請和考試及放榜過程明天繼續,時光飛逝,我又要去接小孩放學了。
祝大家有美好的午後時光❤️
高中術科考題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鰻爸觀點┃兒童英語&升學,其中關鍵性影響你應該知道?
今天,我們來聊聊台灣體制內的「#升學問題」。前幾天,鰻爸從98/107/108學年度學測分佈,觀察到這十年間發生了有趣的改變,甚至這個改變可能成為你的孩子 #是否能考上好大學甚至頂大的關鍵性影響!(完整圖文 https://pse.is/tn8z6)
-----------------------------
過去這十年來,雖然台灣的大學新生入學率已經到達百分之百,但是孩子們的「課業」壓力似乎沒什麼減少。很多孩子的「補習」教育的起點,從國中,國小高年級,一路向下延伸到小一階段。當然,造成這些現象的背後原因很複雜,也不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
不過一個簡單的結論是: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花了那麼多心力,最終無非希望孩子可以上大學,而且是上個好大學,國立大學,甚至所謂的頂尖大學。
如果你也同意這個結論,那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就被化約成:「在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做什麼樣的事(或投入),可以對孩子日後大學升學時,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呢?」
下兩張圖是來自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7(前年)與108(去年)年度全國高中生學科能力測驗的【各科級分人數百分比分布圖】(各學年度原始連結請參考Blog文末提供)
從上述這兩張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很重要的現象:
五個學科裡(國文科、英文科、數學科、社會科、自然科),唯獨英文呈現「#雙峰」曲線,而其他四科,都是單峰曲線。
若我們再比對第三張圖~98年度學測的,也就是10年前的大學入學新生,當時英文科並未出現這種現象。
一般來說,科目本身的難易及考題的難易,雖然會影響峰值的位置,但整體來說,學生的學習成果主要反應家庭資源與學生天生的資質。例如說,歷年來,自然科的峰值普遍偏低,而社會與國文的峰值普遍偏高,至於數學則受當年試題的影響最大,峰值的變化與移動比較劇烈。但無論峰值如何移動,整體的成績都還是呈現單峰類似常態分佈的曲線,
唯一特別的只有「英文科」!
尤其是近五年來的英文成績分佈,#開始出現類似M型的雙峰曲線,而且越來越明顯!
🎯 這顯示什麼呢?
近年來大學入學新生的英文能力開始受到別的因素影響,使得某一部分學生的英文成績開始擺脫天生資質與家庭資源的影響,變得明顯優於其他同年齡的學生。
我們認為這裡面有兩個主要的因素:
(一)英語學習提早到幼兒園階段就進行,對某些孩子(指那些成功在低年級階段就建立完整聽說讀寫能力者),在國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會產生「#累積加乘作用」;但其他科目並不會有這種效果。
例如說,幼稚園階段就學心算,就背九九乘法,只會對中低年級算術有幫助,對高年級以後的數學並無幫助。又例如說,幼稚園就提早學注音符號或認字,也不會對三年級以後的中文能力造成改變。
若小學前二年級前就建立好獨立閱讀英語繪本,或者看英語卡通能力的孩子,單是接下來國小四年透過休閒閱讀或收看英語影片所發展出來的詞彙與句型能力,就遠超過用一般英語教育的高中畢業生。
(二)更重要的一關鍵因素,就是關於「#兒童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
民國100年後「兒童英語學習」的「正確方式」,在台灣社會裡開始逐漸的被認識與普及。過去,英文科與其他四個科目一樣,都被視為 “學科” 來看待。(其實,截至目前為止,多數學校、教材、老師,補習班依然還是)。但其實除大學英文系之外,英語應該是個術科,而非學科;而前述累積加乘效果,也只有在這種前提下才成立。
簡單的說,越來越多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建立起完整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所造成的差距,在國高中階段不僅不會縮小,還會被放大。當然,這群孩子還是有資質上的差異,所以,這群孩子上大學前的英語成績,就夠成了另一個基礎點不一樣的鐘形曲線,進而使得全體學生的英文能力分佈,從民國95年以前峰值偏低的單峰曲線,變成今日的雙峰分佈。
🎯#英語能力分佈出現「雙峰」現象,
跟大學升學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由前述的分析,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英語學測成績在第一峰值附近的孩子,他們的英語能力並非透過苦讀與硬背英文而來。相反的,他們在中學階段,因為對英語考試游刃有餘,反而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數學或者自然,這兩個更為困難的學科。
有些人甚至可能因為英語閱讀能力而有助於其他領域的知識涉獵,進而造成其他學科的超前進步。
其次,我們從這些分佈曲線可以發現,在前1/4競爭最激烈的入學名額中(也就是熱門的科系或國立大學),其餘四科大家都差不多(一起高,或者一起低,視當年考題難易而定)。因此,英文科成績反而成為這群學生升學競爭中,最決定性的因素。
是故,我們的結論就是:
若「升學」是家長的主要考量之一,那麼善用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讓英語成為孩子的第二母語,將會是對日後進入好大學最有效的策略。
看完本文後,或許可使得對幼兒學英語有疑慮或迷思的家長,重新思考。但幼兒到底該如何正確學英語,又是另一件大事!
🌱 更多學習討論歡迎加入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互動討論社團
高中術科考題 在 蔡傑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烘焙食品 - 麵包 • 丙級檢定 ~ (1)
.
我們一家三口跟老師有共同line的群組,
蔡傑偶爾會用line問老師問題,
也會分享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給老師,
.
5/5晚上,
蔡傑傳了一張他的作業給老師看,
老師最後傳來訊息:
「之前有要你描寫题目、數量、重量,
是讓你先熟悉題型,
透過每次的練習,
來熟悉製作流程就是最好的複習。
.
但由於無法每天練習,
故接下來老師會教導你在紙上做流程複習,
明天開始每天要養成在10:00之前睡覺喔~
這樣上課才有精神」。
.
時間回到...
高一的暑假,
.
蔡傑有參加學校的烘焙課程,
每次他去學校上完烘焙課,
就會帶回當天做的吐司與麵包,
.
高二開學後,
老師有詢問要不要報名【烘焙丙級】的考試,
當時我覺得蔡傑在「學科」這關就過不了了,
應該是不會有什麼希望。
.
蔡傑在國小、國中的成績,
我很清楚,
.
他讀國二時,
有一次我收到成績單,
看完之後,
開心地去跟傑媽說:
「蔡傑進步了,他居然考96分耶」!
.
傑媽不敢相信,都快哭了,
哽咽地問:「是哪一科」?
.
她在準備拿面紙要拭淚時,
我才跟她說實話:
「96分,不是哪一科喔」~
「96分!是《5科》加起來的《總分》啦」!
哈!哈!哈!
.
傑媽突然笑倒在地上,
「對啦!這才是他的實力」。
.
我們家這種沒有閱讀能力的孩子,
是要如何能夠通過丙級的測驗?
怎麼可能!
.
但,
因為感受到老師很積極在準備考丙級這件事情,
我們也就努力來試試看吧!
.
如果蔡傑能考過,
算是他賺到一張證照,
如果考不上,
那也是正常的,無所謂。
.
高二的上學期,
老師開始在學校給蔡傑考烘焙的測驗卷,
累積到下學期,量也不少了,
.
有一天我將這些考試卷全部收集起來,
拿去影印一份,再把答案全部塗掉,
又全部拿去影印了幾十份空白卷,
準備每天讓蔡傑在家都可以練習用,
.
烘焙,我沒學過,也不懂,
大部分的題目,我自己都看不懂了,
何況是蔡傑?
.
但,
老師偶爾會跟我討論烘焙考試的事情,
老師很重視,我們家長又怎能鬆懈,
.
所以,
我跟太太每天晚上都會輪流....
陪著蔡傑來背考題,
.
蔡傑雖然已經讀高中了,
但,他能夠真正理解的文字很有限,
閱讀能力比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還差,
.
密密麻麻的題目文字那麼多,
有些字的發音,
他根本就念不出來!
.
這種腦袋與程度….
是要怎麼來背題目?
.
無法理解,智商太低,
只有一條路,
傻瓜,就是…《苦讀》,
就是...《死背》而已。
.
他頂多只能像機器人一樣,
無法理解也沒關係,
直接看題目來背答案,
也能產生視覺關係與連結。
.
練習一段時間後,
我影印的那幾十份的題目,
他都做完了,
我想....練習量應該夠多了,
.
我不敢要求他要去理解那些題目,
我只求他選到對的答案命中率可以高一點,
.
後來老師有跟我說:
「題庫也可以在線上測驗」,
後來,我也找到了,
就不用再去影印考試卷了。
.
一開始先練習做20題的選擇題,
蔡傑專注力可以持續久一點之後,
才讓他練習80題的選擇題,
.
蔡傑每次測驗出來的分數都只有20~30分,
奇怪!
之前我們不是有很認真的練習,
.
原來,
蔡傑之前這幾個月「有認真讀」跟「完全沒有讀」,
都是一樣的結果!!
.
我沒有讀,閉著眼睛,隨便猜,
也是這樣的分數啊!
.
雖然是一樣的題目,
但,做法不同,
紙筆的測驗跟網路上電腦的測驗,
對蔡傑而言,
好像又是不太一樣的東西,
.
從小到大,
這樣的事情總是一直反覆在我們身上發生,
換個方式,換個地點,
之前已經教會的能力就會莫名其妙...消失不見,
重新歸零!
等於我們一天到晚都在做白工,
.
唉 ~ 算了,
反正這十幾年來都是這樣,
我們也習慣了,
我們還是每天持續練習與測驗,
.
沒有什麼技巧可言,
就是『苦練』與『死記』而已。
.
心無雜念,
人生,就只有【烘焙】這一個科目,
什麼事情都不要去想,
每一天只能想烘焙的題目,
每一天晚上蔡傑都會練習1~2小時,
.
剛開始我們需要陪他練習,
因為看到文字他就會睡著,
我要叫醒他起來繼續練習,
閱讀與考試真的是太難了,
.
我也要鼓勵他如果可以考過,
爸爸就會有.....獎勵,
因為他知道....
爸爸從來不騙人,說到做到。
.
蔡傑之後的每一天都是自動自發去練習,
我不需要陪伴了。
.
這可是他出生以來,
第一次有【自動自發去閱讀】,
每天我看到蔡傑都是自己去閱讀,
自己一個人在做線上測驗,
我就覺得好感動,
能走到這一步,值得了,
這一切都值得了,
就算考不過,也沒關係了。
.
幾個月之後,
蔡傑在電腦上的分數,
終於慢慢可以進步到40~60分了,
只要蔡傑分數有進步,
那天晚上我就會去買消夜來慶祝!
.
距離學科考試的日期越來越接近了,
原本蔡傑一星期會有三天晚上要去網球協會上免費的網球課,
這是他最喜歡的活動,
.
但,為了考試,
我必須忍痛讓他暫停2個月的網球課,
.
學校,原本也有直排輪的課程,
又因為與練習烘焙實作的時間有衝突,
所以直排輪課也都暫停了,
.
除此之外,為學科的考試,
每星期一、三、五,
放學後,蔡傑要留在教室老師親自輔導,
每星期二、四,
放學後,蔡傑也要去電腦教室去測驗,
.
苦練再苦練,
只要沒事,我們就是練習線上測驗,
幾個月下來,熟能生巧,
蔡傑似乎也慢慢懂得考試的規則與技巧了,
.
就像玩電腦遊戲一樣,
我們平常在家裡都會測驗,
因為….練習量真的超多的,
.
偶爾他也可以猜到80分以上,
我似乎也慢慢看到希望,
ㄟ~~ 說不定有機會可以考過喔~
.
四月中旬烘焙學科筆試,
五月份公布學科成績,
老師傳來訊息:
「蔡傑考了62.5分」。
.
老師說:
「我都跟學生說只要考60分及格就好,
真的好險,也很厲害,
傑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好棒~」。
.
是啊!
蔡傑只要再多錯一題,就不及格了,
.
這種分數確實很驚險,
任何需要【閱讀】與【考試】的困難度對蔡傑而言,
都比他去上海打東亞區特奧網球比賽第一名還要困難,
.
網球,他已經打五年了,
而丙級的考試準備時間....只有一年,
.
考試,
對於有智能障礙的學生,
我們至少也要準備十年才夠吧!
.
學科,僥倖能通過,
術科,也能如此幸運嗎?
.
蔡傑除了動作慢,記憶能力差,
僵硬的固執行為,沒有應變能力,
還有生理結構的問題。
.
因為烘焙考試的時間是….
早上08:30要一直做到下午14:00點,
中間不吃飯,不午休。
.
這對我們來說,
偶爾不睡午覺,晚一點吃午餐,
會有什麼問題?
.
應該還好吧!
.
可是,
老師跟我反應很多次:
「蔡傑是中午需要睡午覺的人」,
「可能因為中午沒睡午覺,他太累了」,
「每次做完烘焙,他回到教室就是睡覺」,
「建議做烘焙的前一天晚上都能早一點睡覺」。
.
老師真的已經跟我反應很多次了,
好像蔡傑睡眠很嚴重的樣子,
我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
因為沒有在學校親眼看到蔡傑的狀況,
我也不曉得他在學校中午沒睡,
是會累到什麼程度?
對於做烘焙或是接下來的課程會有什麼影響?
.
後來,
我回想起一件事情.....
以前小學老師也跟我反應過….
「蔡傑他是每一堂下課就「一定要」出去教室玩的人,
他沒辦法下課時間被留在教室裡」。
.
我當時第一個想法是~
『下課鐘聲』與『離開教室』去玩,
不是正常的事情嗎?
.
那是常態的情況,
但,不是絕對,
因為....偶爾也會有例外。
.
我能理解....
老師為了管理都會有自己的規矩,
當小朋友犯錯,有時候也會處罰~
「下課,不能出去玩」,
.
或是下課是全班要一起移動到什麼地方,
下課大家要一起做什麼事情,
所以,也不能出去玩。
.
這對於蔡傑這種很結構化的孩子,
這樣小小的改變,就會產生衝突,
因為腦袋就是僵化,
他就是無法變通,
他就是無法辦法配合.....臨時改變的規矩。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