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爸爸常打我和媽媽出氣,最後一次是把我打到手脫臼,媽媽不再隱忍,和他離婚了。
從小到大,媽媽要母兼父職的賺錢養家,我也跟著媽媽搬來搬去,幼兒園換過五間,國小換過兩間,國中也因為愛玩差點被學校退學,高中就開始半工半讀唸夜校,媽媽什麼都滿足我,但我就是一個人長大。
到了青春期,大家都覺得我叛逆不乖抽煙吸毒,但我不覺得我是不乖的孩子。
後來跟媽媽一樣十九歲就懷孕了,但我就傻傻的,還很開心的跟著媽媽住著,到快生產前才和老公登記,正式住入另一個家。
婆婆是很會打理家務的家庭主婦,前面五年我時常跟老公吵架,可能是因為太年輕吧,我雖嚮往有家庭,婆家也待我很好,但我總覺得自己與他們格格不入,婆婆覺得一些很一般的家事,我都不會做。
那時候好恨我的媽媽爸爸,看著身分證後面父親的名字,覺得他根本沒資格在上面,想著媽媽從小都沒有教我什麼,導致我現在沒有辦法融入這個家庭,自己很像異類,也不曉得是不是從小沒有被愛過?現在不知道怎麼去愛?
開始聽老師的觀點後,我整個人釋懷了,我現在好愛我的媽媽爸爸,我就把爸爸當個巨星一樣去想念,少了生活的摩擦,想像起來都是美好的。
自己當了媽媽後,好像能體會當時我的爸媽怎麼了,我試著跟童年的自己和解,現在覺得媽媽當時好勇敢、非常偉大,也很慶幸自己不是在傳統觀念下長大。
但我對我的孩子,始終沒有辦法,我有三個孩子,第二胎是雙胞胎,所以在家帶孩子, 一邊做手工,保持一點收入。
我常提醒自己要好好陪伴孩子,覺得童年只有一次,因為我明白想念父母的孤獨,像是睡覺時,她們想要媽媽陪,小的六歲,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拒絕,有時覺得該要開始獨立,但又覺得自己是不是錯了?
我這樣的心情,是想彌補自己嗎?還是我心裡根本沒有原諒我的父母?還是我最近太累了?
我剛剛忍不住放聲大哭,覺得自己的思緒好亂,我想找個有智慧的人說話,如果幸運,還請老師開導我。
回
亂
有時是秩序重整的現象
因為我們都不是魔法師
沒法手指一揮
就讓人生新貌自動瞬間到位
有三個孩子要照顧
有新的人生觀要自己建立
會珍惜過去怨恨的人
會感謝婆婆的善待
以上幾點都是高難度的自覺與提升
眼前的混亂也很正常
因為你不以此為滿足
你還在持續向正面躍進
你已是超人等級了
是很多人的楷模
人生的配備都沒有好壞之分
因為不懂得從善意和收穫去看
再頂級的配備也是浪費
再優等的教導也不會珍惜
一切都是自己怎麼看怎麼學怎麼堅持怎麼感謝
孩子想要你陪
還是要看你的能量是否足夠
陪伴不能想成一定要有的
萬一你掛了呢
萬一孩子養成不陪就睡不著呢
告訴孩子
一週你會陪他們三天
請他們自己選
如果媽媽臨時有事
就換到另一天
勇敢的告訴孩子
媽媽也需要他們的關心和抱抱
當我們能給我們愛的人付出的機會
我們就能安心
我們愛的人也學習成熟
畢竟人人都是能力有限
甚至大都是殘缺不全
有了這個體諒
大家才會知道生命的辛苦是無所不在
沒有應得的幸福
只有用體恤去看到的遼闊
⋯⋯⋯⋯⋯⋯⋯⋯⋯⋯⋯⋯⋯⋯⋯⋯⋯⋯⋯⋯
(從今天開始,我回覆的每封信的照片都會無償幫好產品來宣傳,幫大家一起渡過疫情帶來的困難,如果你們有我可以幫忙的,可以把你們的產品告訴我,如果能有折扣分享给大家,限量即可,我都乐意帮你们轉po 介绍,我都會放在回信的最后)
請把網址、產品照片、產品介紹文字,購買方式和聯絡電話分開給我,不然無法複製。
⋯⋯⋯⋯⋯⋯⋯⋯⋯⋯⋯⋯⋯⋯⋯⋯⋯⋯⋯
老師您好,
我們是一家台北的蘭姆酒酒吧,疫情期間不得不推出外帶的《下酒菜系列〉,希望老師能協助推廣。我們想先寄試吃給您嚐嚐,不知道會不會不方便?
附上我們的影片和購物連結
OLE 下酒菜
access_time
餐點準備:少於 15 分鐘
餐廳資訊
announcement
餐廳提醒事項
收起
*如有任何疑問請洽0902393633,或私訊粉絲專頁。
*本月外帶自取,啤酒買二送一(限$180品項)。
*如需外送服務請預先付款。
*訂單滿2000元且Ole方圓3公里內可免費外送,未達免運標準,使用黑貓低溫宅配酌收$250(離島不配送)。
*北市如需專人配送,使用lala或Jerry配送,酌收$200。
*轉帳帳戶:(013)-015-03-500483-9
*購買酒類飲品,如需當日外送服務,請於八點前訂購,八點後僅限自取。
外帶外送時請出示身份證驗證購買和取貨為同一人且滿18歲。核對身份後方可完成訂單。
*真空包拆封即食,若非即時享用須冷藏保存。
https://m.facebook.com/watch/?v=1278185195974600
https://shop.ichefpos.com/store/5WFzvbT2/ordering
我們的食物保證沒有添加任何香料、色素、和奇奇怪怪的東西,所有食物都經過高溫殺菌真空包裝,拆封即食。可冷吃也可加熱(連鋁盒都可以重複使用、進烤箱、微波爐、甚至明火都沒問題)
高中退學標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德老師~
我的人生好像卡在親情這一關
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爸爸常打我和媽媽出氣,最後一次是把我打到手脫臼 媽媽忍不住和他離婚了。
從小到大媽媽要母兼父職的賺錢養家,我也跟著媽媽搬來搬去~
幼兒園換過五間,國小換過兩間,國中也因為愛玩差點被學校退學,高中就開始半工半讀唸夜校,媽媽什麼都滿足我,但我就是一個人長大。
到了青春期大家都覺得我叛逆不乖抽煙吸毒,但我不覺得我是不乖的孩子。
後來跟媽媽一樣19歲就懷孕了⋯我就傻傻的~還很開心的跟著媽媽住著,到快生產前才和老公登記,正式住入另一個家。
婆婆是很會打理家務的家庭主婦,前面五年時常跟老公吵架,可能是因為太年輕吧?但我是嚮往家庭的,婆家待我很好,但我總覺得自己與他們格格不入,婆婆常覺得一些很正常的事情,但我都不會。
那時候好恨我的媽媽爸爸,看著身分證後面父親的名字,覺得他根本沒資格在上面,想著媽媽從小都沒有交過很多事,所以導致我現在沒有辦法融入這個家庭,自己很像異類,也不曉得是不是從小沒有被愛過?現在不知道怎麼去愛?
開始聽老師的觀點後,我整個人釋懷了,我現在好愛我的媽媽爸爸,我就把爸爸當個巨星一樣去想念,少了生活的摩擦,想像起來都是美好的。
自己當了媽媽後,好像能體會當時我的爸媽怎麼了,跟童年的自己和解,現在覺得媽媽當時好勇敢、非常偉大!
也很慶幸自己不是在傳統觀念下長大的女人。
但我對我的孩子,始終沒有辦法,我有三個孩子,第二胎是雙胞胎,所以在家帶孩子, 一邊做手工保持一點收入。
又常覺得要好好陪伴孩子,覺得童年只有一次,因為我明白想念父母的孤獨,像是睡覺時,她們想要媽媽陪(小的六歲)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拒絕,有時覺得該要開始獨立,但又覺得自己是不是錯了?
我這樣的心情,是想彌補自己嗎?還是我心裡根本沒有原諒我的父母?還是我最近太累了?
我剛剛忍不住放聲大哭,我覺得我思緒好亂,我想找個有智慧的人說話,如果幸運,還請老師開導我。
感謝🙏
⋯⋯⋯⋯⋯⋯⋯⋯⋯⋯⋯⋯⋯⋯⋯⋯⋯⋯⋯⋯
(從今天開始,我回覆的每封信的照片都會無償幫好產品來宣傳,幫大家一起渡過疫情帶來的困難,如果你們有我可以幫忙的,可以把你們的產品告訴我,如果能有折扣分享给大家,限量即可,我都乐意帮你们轉po 介绍,我都會放在回信的最后)
請把網址、產品照片、產品介紹文字,購買方式和聯絡電話分開給我,不然無法複製。
⋯⋯⋯⋯⋯⋯⋯⋯⋯⋯⋯⋯⋯⋯⋯⋯⋯⋯⋯
老師您好,
我們是一家台北的蘭姆酒酒吧,疫情期間不得不推出外帶的《下酒菜系列〉,希望老師能協助推廣。我們想先寄試吃給您嚐嚐,不知道會不會不方便?
附上我們的影片和購物連結
OLE 下酒菜
access_time
餐點準備:少於 15 分鐘
餐廳資訊
announcement
餐廳提醒事項
收起
*如有任何疑問請洽0902393633,或私訊粉絲專頁。
*本月外帶自取,啤酒買二送一(限$180品項)。
*如需外送服務請預先付款。
*訂單滿2000元且Ole方圓3公里內可免費外送,未達免運標準,使用黑貓低溫宅配酌收$250(離島不配送)。
*北市如需專人配送,使用lala或Jerry配送,酌收$200。
*轉帳帳戶:(013)-015-03-500483-9
*購買酒類飲品,如需當日外送服務,請於八點前訂購,八點後僅限自取。
外帶外送時請出示身份證驗證購買和取貨為同一人且滿18歲。核對身份後方可完成訂單。
*真空包拆封即食,若非即時享用須冷藏保存。
https://m.facebook.com/watch/?v=1278185195974600
https://shop.ichefpos.com/store/5WFzvbT2/ordering
我們的食物保證沒有添加任何香料、色素、和奇奇怪怪的東西,所有食物都經過高溫殺菌真空包裝,拆封即食。可冷吃也可加熱(連鋁盒都可以重複使用、進烤箱、微波爐、甚至明火都沒問題)
高中退學標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
當了媽媽之後,妳以為自己在面對孩子,但其實,妳真正在面對的是自己。
並沒有刻意拼命,但我從小就是個學習比較早熟的孩子。有時候老師在上課時教的內容,我聽完大概就知道重點,還有考試會考什麼。就這樣一路從小學到國中、高中,再考上台大醫科,其實很少讓父母操過心。
我父母對於我的課業很少過問,對我的成績更沒有什麼概念。記得我高三正在準備大考,目標放在台大醫學院的時候,我媽跑來問我,要不要去考警校?她說她覺得我個子高大,警校應該滿適合我的,多報考一間才能避免考不上(哈哈,我媽居然擔心我考不上)。
自律、自動、自我要求,一直是我童年到大學時期,面對課業的態度。所以,很少有沒有準備完的考試,很少粗心答錯的題目,也很少拿全校前三名以外的成績。
設定目標、規劃方向,執行並修正路徑,然後努力去達標,也一直都是我畢業後,對待事業和現在創業過程,滿重要的心態。
但,有了孩子之後,我卻常常面對一種,「計畫趕不上變化」,以及「成果不如預期」的焦慮感。
比如,女兒直率、活潑的個性,是我兒時的翻版;但她在課業上卻很少有我學生時代的目標感,對於考試成績,也很難產生像我小時候那樣,精益求精的心態。
可是,在藝術方面,她卻又常常有出人意表的創作能量。老師稍微引導,她就可以創作出一本精緻的繪本書;一枝鉛筆在她手上,畫著畫著,就畫出一張有模有樣的設計圖。
一路從傳統體制中走上來,我太清楚台灣的教學現場的狀況,整個體制喜歡像我小時候那樣的學生。那些懂得抓重點、懂得考試,在考場上表現優異的孩子,更容易在校園裡面獲得肯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即使在現在這個講求多元的環境裡,對成績高度重視,仍是一般家長甚至是整個台灣教育的共識。
我自己是這麼走過來,我很瞭解要怎麼在體制內獲得好成績,所以我對孩子們找不到好的唸書模式感到著急,我也曾經被其他家長和整體教育氛圍的影響,在意那一分、兩分,甚至想讓孩子補更多學科,讓他們快點拿回分數。
然而,期望越高、壓迫越大,孩子的眼神慢慢失去信心,遇到我詢問成績的時候,會支支吾吾、緊張不已。
那時,我突然開始反思:「我到底要給孩子些什麼?」又或者「新的時代,他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成績真的代表一切嗎?即使我自己一路資優,但兒時那些成績不如我的同學們,難道就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嗎?有的同學小時候喜歡上美術課,長大後在廣告公司做多媒體;有的同學國中畢業後停止升學,轉往裝潢公司從學徒做起,後來慢慢精進,成了室內設計師。
「謀生的能力」以及「對生命的熱忱」,都不是從成績裡面可以看到的。甚至,當我們太在意單一的標準時,會很容易忽略孩子其他的長處。
我看過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念好書,除了補習、考試之外,沒讓孩子學其他東西,更不需要做家事。因為太常被困在書桌前面,這些孩子的生活失去了熱情,每天只為了考卷上的成績在競爭。
前陣子看到許多大學出現休學、退學,或是學生自殺的悲傷事件,讓我不禁思考:養出一個除了成績之外缺乏謀生技能,除了競爭之外沒有理想的讀書機器,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看事情的視野。你在意成績,孩子就很容易用分數來定義自己和他人。相反的,你在意生活品質、家人相處,那麼,孩子便會從你身上看到這一切的價值。
想通了這一點,才發現孩子要帶給我的,其實是,讓我看見了我自己。
我的人生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我覺得生命最重要的是什麼?在面對兩個大孩子的過程裡,我發現,兒時的我其實只是剛好對唸書有興趣,但長大後比起成績和事業成就,我更在意的其實是生活的品質,是生命的熱情。也因為這樣,雖然創業忙碌,我還是會安排不少家庭活動,對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重視,不亞於我在事業上投注的心。
那麼,與其為了成績,讓孩子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不如陪伴女兒去看藝術展,陪兒子運動,陪他們去探索世界,陪他們去找到真正的自己。雖然,走了一條跟自己學生時代不一樣的路,對無法確知的未來,難免會感到不安。但是,看到他們逐漸在生活中綻放笑顏,重新找到學習新事物的樂趣,身為母親的我,是真正感到欣慰。
有人說,孩子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的模樣。那麼,你想要在「孩子」這面鏡子上,看見什麼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