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恩日記第78天
#決定要做的事就要立馬行動 #累死還是要堅持
今天一早起來,
看見外頭有陽光!
(Ohio是個冬天幾乎常常陰天的地方😒)
雖然今日外頭只有負1度 & 0度
查看了一下Google Map,
我決定我要騎腳踏車到一間開車很近的亞洲超市,
是說開車四個輪子跑比較快啦~
騎腳踏車地圖顯示20分鐘會到!
我就想說:好吧!出太陽我就是要出去騎腳踏車!
所以全身包好後,立馬動身!
一開始都還很順利,直到⋯唯一的道路在整修,
我必須改道,改道幾分鐘我就不管了
只是改道要繞的,就是一個山丘型的高爾夫球場
當然我也沒想太多就開始騎了,
直到上了第一個上坡後⋯
(心裡想:慘了ㄔㄨㄚˋ賽如果連續山丘⋯)
但是去程還算幸運,
只有一個上坡,接下來都是爽快的下坡,
過了大約四十分鐘左右我終於到目的地
(我中途真的差點轉頭放棄,原因是山坡路太窄跟車道並行實在太可怕!)
就在短暫的閒晃後,
買了一包金針菇、20顆水餃跟一包快煮珍珠,
塞入背包後,
我想說⋯山丘這麼難騎,我繞路就好啊!
所以我繞路了,
只是要騎的路叫做「Big Hill Road」
果真不出其然⋯高度真的超級Big🤢
(是說我當下怎麼沒懷疑Big Hill Road這條路名)
Big Hill Road的中文就是大山丘路的意思⋯
害我大概沿途腿炸到無法⋯
只能沿路用牽車的上坡⋯在下坡⋯在牽上坡⋯
再衝下坡⋯
#感謝我腿爆炸了還堅持走著牽扯過高丘
然後回到家的時候,
羽絨外套的內層是濕的🤣🤣🤣🤣
大概只是差露在外面的小腿是乾的之外😂
其餘皆濕⋯
所以此次經驗告訴我,
#路名還是有含義的不要輕易挑戰
#真是差點回不了家🤣
高爾夫球爆炸原因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我講什麼時候應該孤注一擲,什麼時候可以耐心沈著。
我們先來設想這樣一個問題,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是業餘高爾夫球手中的職業水平,拿了頂級職業-業餘配對賽的最高榮譽。假如你有機會跟張小龍打球,假如你居然還想贏,用什麼辦法機會最大?
別打滿全場,就打一個洞,搞不好你一桿進洞了呢。要是選擇打滿全場,就算你運從天降,有次一桿進洞,全場下來你還是會輸——水平差距太大。
如果你進拉斯維加斯賭場,本來是當作花錢買娛樂,下注買個樂呵。賭場對賭客的概率優勢,明明白白地寫在執照里,你下場的預期收益是負的。
但如果你走投無路,非得靠賭來解決問題改變命運,那麼至少你不要分次下注,那只會穩定地逐漸輸光。你應該全部押上,一次下注,接受命運的裁決,多半還是一次就輸光,但好歹不是必然輸光,總算有一點點機會。
賭場喜歡豪客,那是相對而言。假如蓋茨去賭場,就要只賭一把,輸家賠光,贏家全拿,這樣的豪客賭場不敢接。
體育比賽,一方領先了往往打成功率,增加控球,減少進攻次數,以期提升每次進攻得分的概率。如果是面對實力更強的對手,這選擇挺合理;但如果自己的實力強過對手,這選擇就欠考慮。
強隊一方領先,應當保持進攻頻率,雙方攻守的次數越多,才對自己有利的實力對比才越發揮出來。你進攻次數多,雖然對方也多,但來回越多概率對你越有利。如果你想穩,減少進攻次數,雖然也減少了對方的進攻次數,但對方跟你孤注一擲,經常就是這樣翻盤。
概率越是穩穩地不站在你這一邊,越要孤注一擲賭運氣。相反,如果你是張小龍,如果你是拉斯維加斯賭場,如果你是西班牙足球隊,那就沒有什麼好急的,沈住氣,慢慢來,靠概率和水平就行的事,別賭運氣。
第一層:從實力出發的選擇
有人著眼長期,有人選擇短期行為,各人各不同,可不光是因為素質、教養、格調差別,有著強大的理性依據:
對那些有資源、水平、優勢的人來說,他們當然該著眼長期,因為著眼長期對他們有利;對那些沒有資源、水平、優勢的人來說,長期必敗,不如短線一搏更好。這是第一層。
延伸開去說,中國股市短期炒作的多,長期投資的少,固然有多重原因,解決辦法也沒有可以一招制敵的,但至少不用做一件緣木求魚的事,就是教育投資者。投資者不需要教育,他們比想教育他們的人更知道真相,至少不裝傻。他們本能地知道,在信息不對稱監管不給力的市場上,長賭必輸。
當然,他們作為一個整體,短炒一樣必輸,畢竟大數定律放在那裡。但至少對他們中的每個人來說,短炒賭運氣機會還大一點。吳敬璉先生多年前說過中國股市像賭場,其實吳先生還是客氣了,合法賭場佔你多大便宜至少還是明牌。
有人不明白中國股市為什麼總是熊市長牛市短,把20多年走勢圖拉開來看,總是脈衝式暴漲之後漫漫陰跌,一而再,再而三。其實沒什麼不好理解的:好不容易賭對一次,你不拿錢走人嗎?
第二層:受制於環境的選擇
這裡正好講到第二層:如果選擇短期行為的人太多,那麼那些有資源、水平、優勢的人也無法繼續保持沈著、著眼長期。
市場上完蛋的可不只是散戶,金融危機來臨時華爾街上所有機構都危如累卵。他們有信息、技術、專業、關係的優勢,為什麼不沈住氣慢慢玩?何必要跟大家一樣拼命作次貸衍生品直到撐得要爆炸?
因為做這生意一直賺大錢,不做這生意,你的下一季度報表就沒有競爭對手的好看。做這生意,長期中公司也許會完蛋,但不做這生意,馬上你自己就完蛋。 「我們都知道舞會遲早結束,但只要音樂不停,我們就得跳。」當時華爾街最大機構的負責人老老實實地說。
這不僅是大人物的事。我們來談談你吧。
假如你很有能力,身處什麼樣的組織對你有利?
所謂路遙知馬力,你要選那些足夠路遙的組織,假以時日, 職業生涯自然步步高昇,因為能力站在你這邊。
假如你所在組織的金字塔結構比較陡峭,升遷的職位比較少,而組織決定升遷的標準是近期業績,那麼,哪怕同事們能力不如你,只要他們都採取孤注一擲的策略,各自全力投入去乾一件大事,贏了就上位,輸了就丟飯碗。他們冒的風險很大,對他們不一定好,但你的能力優勢就被他們的拼搏給抵銷掉了。固然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都會失敗,但只要有一個人成功,主管位置就是他的了。
你怎麼辦?你也只能去冒險,哪怕本來你只憑才華就可以。選擇冒險,那就要看運氣,而運氣會拉平你和同事們的能力差距。
所以,那些公認且自認能力強的人,往往去了穩定的大公司,而創業者一般原本處在主流邊緣;班上成績最好的同學,往往過了相對平淡的一生。這些不是命運無常,而是每個人的理性選擇,你也可以不這樣選,但社會替大家作適應性選擇,使這些變成了人生常態。
第三層:未來不確定下的選擇
現在講第三層。
這個世界看起來正處在一個大變化的早期。全球化退潮,共識耗散,分歧極化,經濟承壓,社會撕裂,處處都如此。我們已經熟悉的狀態形成於兩重合力:1978年以來內部改革帶來長期增長,1991年冷戰結束以來的大緩和帶來全球化的突進。今天兩重合力都在改變,焦慮四處漫延。關於未來惟一可靠的預測就是它變得難以預測。
我要講的第三層就是,此時此刻,不必太過悲觀。
如果未來變得更動蕩,你反而更有條件沈著一點,好比賭場把老虎機全部撤下,換成了21點牌桌,概率從穩定對你不利的狀態切換到了不穩定狀態,大多數時候還是對你不利,但不時出現機會降臨。這時,憑借技巧、算力,一點運氣,再加上等待機會出現的耐心,你就有機會戰勝賭場。
本講小結
總結一下,這一講我們講了三層。
第一層:當概率越穩定地不在你這一邊時,你越要孤注一擲。
第二層:當大家都孤注一擲時,你也只好孤注一擲,你的才能就被運氣拉平了;而如果你不願意孤注一擲,那就得站起來走出去,尋找到一個不需要孤注一擲的環境。
第三層:當概率變得不穩定時,你反而不必著急出牌,因為真有機會了。當時勢轉移,未來難測,你不妨更沈著。
這一講的靈感來源於詹姆斯•G•馬奇(James March)的書《決策是如何產生的》(Primer on Decision Making) 。」
高爾夫球爆炸原因 在 蔡東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山跑熱潮是否泡沫?
最近看到《南華早報》記者撰寫一篇香港長途山賽歷史的文章,圖文並茂,非常可讀。看到四十年前跑者的裝束,以輕便為主,跟今日的全副武裝,分別很大。另外,從照片看,大部份參與者是外國人。這段歷史跟殖民地政府在七十年代發展郊野公園的決定分不開,半個世紀之前,已經有先見之明,這些決策者真的了不起。其他運動的運動員埋怨香港的場地不足,阻礙發展,長途山賽卻得天獨厚,香港是全世界最適合山跑的地方之一。文章形容最近幾年山跑的發展速度近爆炸性,比賽數目愈來愈多,除了本地跑者,還吸引世界各地跑者參賽,包括國際知名高手。
山跑受歡迎,跑者非常感覺得到,山跑用品專門店開完一間又一間,比賽報名愈來愈難。朋友告訴我,一些受歡迎的賽事,做義工也不容易,因為義工有機會取得來年比賽的參賽資格。身邊一些不參與戶外活動的朋友,忽然跟我談起應該用那品牌的pole,山跑彷彿無處不在。
真的嗎?山跑走入社會主流,抑或是少撮中產精英某段人生時期的愛好?我身處風暴中,跑者變成朋友,朋友變成跑者,看到的或者不夠全面。除了中產精英,或迷失中年,香港人普遍對山跑感興趣嗎?上班時間不定,耗用大量體力和精神,交通時間長,打工族在工餘時間,寧願休息和陪家人,未必進一步折磨自己的身心。全民山跑,可能是由偏見產生的錯覺。
談到「中產某人生時期的愛好」,我想起高爾夫球。九十年代,香港興起高爾夫球熱,以前這項運動屬富豪玩意,其他階層沒機會參與。忽然間,高爾夫球場在廣東省遍地開花,香港人北上打波兼娛樂,即日來回 ,所費不高,創造一項全新運動予中產參與。忽然間,身邊朋友周末例牌不見人,有時候上班日子報稱打波應酬。那年代梗有driving range在附近,高爾夫球用品店四處可見,感覺上中産全情投入高爾夫球。
戶外、綠草、清新空氣、需要思考,長時間跟其他人聯誼,高爾夫球是非常適合中產的運動。我嘗試過,但過不到電。曾經有段時間,感到壓力,試過有同事語重心長跟我說:「你真係要去學」。二十年後,高爾夫球熱潮不再,當然仍然有不少人參與,不過參與者回歸真正愛好者,愛得不夠的人,逐漸覺得花的時間太長,以前覺得打高爾夫球好「型」的人,發現其他更「型」的活動。「言重心長」的舊同事好像也不再打了。
高爾夫球熱潮不在,背後有很多原因,我認為其中一個,是吸引不到廣大層面的參與者,特別是年輕人。年輕人善變,貪新忘舊,運動推動者須與時並進,為運動注入新意思。以此為鑑,我懷疑山跑熱潮能否長期維持下去,甚至衝出中產社群,進入社會主流。熱門大型比賽報名艱難,新人連入場體驗也欠機會。新晉的比賽組織欠經驗,很多時候達不到參賽者的期望,參與者敗興而回。而且山賽模式相近,全都迫在天氣涼快的幾個月之內緊接舉行,無甚新意。
一項運動除了需要明星級參賽者,更加需要有創意、有魄力的比賽舉辦者。近年,不止一個舉辦者公開對政府部門的無理要求表達不滿,《南華早報》文章訪問其中一位,是King of the Hills和TNF100的舉辦者Keith Noyes 。這位有心人二十多年來努力不懈推動山跑,經歷無人問津的年代,擁有不一樣的耐性,對政府的多項新政,也感到心淡。
我認為TNF100是近年最具創意的比賽,一條好玩的路線,包括一些較難行的路段(包括我聽到就驚的龍山),進取的cut off時間,以及中途由100K主動降至50K的抉擇,帶來山賽罕見的創意。但當這些舉辦者感到無癮,而且後繼無人,這項運動的前途令人憂慮。不要忘記現任財政司司長是陳茂波,會否秉承上任政府對郊野公園的理念,令人擔心。從環境看,香港山跑運動發展,可能見頂。
一時之間的「型」,可能吸引需要挑戰自我的中產,但中產好忙,好多選擇,好容易移情別戀。香港山跑熱潮或是泡沫,爆破之後,變回以前的一項正常的運動。
https://m.facebook.com/HK.Trail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