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塩田千春:「我不願一輩子過著機器般的生活。」
1972年,塩田千春出生於大阪,父母經營一家生產漁獲用木箱的工廠。在她9歲時,一次半夜在睡夢中醒來,聽到木頭的啪啪聲、聞到燒焦的氣味。原來是隔壁鄰居家的房子著火了!那晚很幸運地沒有人受傷。隔天,塩田千春走進已被燒毀的鄰居家,看到一台被燒過的鋼琴靜靜地被遺棄在角落。那樣的景象,震撼地令她難以忘懷:「我心生恐懼地跑回家。那種感覺,就像自己的聲音也被燒毀了,我想彈我的鋼琴,但媽媽不讓我彈。那次,是一個刻骨銘心、至今記憶猶新的時刻。」2002年,她將這段回憶轉化為藝術作品,創作出〈在沉默中〉。她在房間裡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棉線,再以棉線包覆著被燒毀的鋼琴,形成一個迷人的繭,這是塩田千春對記憶的迷戀。
12歲時,塩田千春因為無法想像一生都如機器般不停工作的生活,立志成為一名藝術家,希望透過作畫,讓心靈與精神都感到富足。不過,在就讀京都精華大學油畫系二年級時,塩田千春突然發現自己似乎再也無法提起筆在畫布上作畫:「對於當時的我而言,繪畫只是充斥於畫布上的色彩總和,它不具備有機的意義,我無法將自己的生活與繪畫相連,我無法從中找到歸屬感。但,我就是無法離開藝術。」於是塩田千春暫時放下畫筆,嘗試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摸索與掙扎。
在這段期間,她到澳洲遊學,並做了一個自己身處三度空間之中的夢,夢醒後,她感到整個人煥然一新!便以此夢境為創作靈感創作了她的第一項行動裝置藝術作品〈成為繪畫〉。她將如鮮血般的紅色顏料覆蓋在自己與畫布之上,將自己與畫布相融合。在一次採訪中,塩田千春提到,紅色顏料讓她的皮膚產生嚴重灼傷,但她不後悔,反而感受到自己在創作之路上的種種迷茫因此受到解放,讓她更加欣喜的想多方嘗試各種不同的創作媒材。
大學畢業後,塩田千春獨自一人遷居德國柏林,並留在當地創作。柏林自由奔放的藝術氛圍令她大開眼界,再加上受到當時的老師「行為藝術之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利用藝術挑戰生命極限的精神影響。她更加不受限制的嘗試翻玩各種不同媒材,並創作出以各色細線與日常用品圍繞於特定空間內的一系列作品。
在作品〈對話DNA〉,塩田千春收集了許多來自他人的鞋子,並將它們轉化為藝術作品。她收集所有鞋子主人的生命故事,有來自婚禮、病房、鋼琴音樂會的鞋子甚至高爾夫球鞋。她將人們寄來的每隻鞋子都連上一根紗線,並將所有紗線固定在一個點上,而這個點正是所有鞋子主人的「心的根源」。
在柏林的日子,奠定塩田千春日後強烈而富有個人特色的創作風格。最為人所知的正是由紅色與黑色細線纏繞於整個空間、張力十足的一系列作品。黑色細線代表著夜空、宇宙;紅色細線隱喻鮮血,與人際間的聯繫有關;白色細線非常純凈,相當於生命的開始和終結。
她也分享自己使用絲線創作的過程:「當線足夠密集時,我會將它們連到地板上,並通過這些線條創造一個密實的結構。最後順著一根單獨的線尋找它的開頭和末尾,如果我找不到,那麼我會覺得這件裝置已經完成了。」而塩田千春的裝置作品一直以來都是受到個人潛意識的啟發,而當她感到痛苦時,就需要透過藝術抒發自己的情緒:「當人們痛苦時,有些人會開始祈禱,但我唯有藝術創作才能熬過去。」
塩田千春在2001年到2004年期間創作過多次以「沉睡」為主題的作品。而這系列作品則是受到道家「莊周夢蝶」典故啟發: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但夢醒之後,他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夢見自己成為蝴蝶的人」,還是一隻「夢見自己成為人的蝴蝶」。無法辨認現實或虛幻,如同作品中被黑色絲線圍繞的表演者們,睡夢中的他們或許認為自己身處在真實世界裡,然而卻很可能只是一場從未覺醒的夢。
塩田千春用黑色的金屬線條打造船的輪廓,單薄的線條創造出濃厚的孤獨感;大量的紅色細線從天花板延伸至地面,包覆著黑色金屬船型,暗示著我們生而為人,只能不斷獨自前行,以逃避死亡的追趕。盤根錯節的紅色細線則象徵人一輩子逃離不了的無奈與苦痛。面對未知的旅程,命運會帶領我們航向何方呢?
#藝術 #人生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