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一排金榜題名,非常壯觀!
2019年9月23日,臺北市信義路與杭州南路口,金甌女中。(張哲生 攝)
1946年春,湖北旅台人士,為紀念台灣光復,中華民國之國土回復完整,便在日治時期之「吉見女子裁縫學園」舊址(今台北市信義路二段2、4號),創辦「金甌小學」一所,定名金甌乃寓意「金甌無缺」(國土無缺),這就是金甌女中創始之雛形。
【註】金甌無缺一詞出自《南史‧朱異傳》:「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金甌原為盛酒的器具,在此喻國土。
1948年秋,呈奉台灣省教育廳核准改為「私立金甌女子商業職業學校」(簡稱金甌商職),設高、初級部。
1953年春,復奉准附設夜補校。
1955年秋,增設永和分部,招收男生。
1963年秋,為適應學校環境,停止招收男生,恢復原女校體制。
1968年秋,政府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奉令停辦初職,而成為一完整之女子高級商業學校。
1979年,停辦夜補校,改設夜間部。
1990年2月,改校名為「台北市私立金甌女子高級中學」(簡稱金甌女中),為台北市第一所改制普通高中的職業學校,招收普通科及商業職業類科學生。
1994年,增加資料處理科。
1996年,恢復國中部及補校,協助成人教育。
1997年,奉准試辦綜合高中,招收綜合高中實驗課程班。
1998年,增加應用外語科英文組,以順應社會及時代的變遷。
1999年,綜合高中增設應用外語學程英文組。
2000年,高職部增設應用外語科日文組,綜合高中增設應用外語學程日文組。
2001年,永和分部增設綜合高中部,綜合高中部增設流通服務學程。
2003年,綜合高中部增設幼兒保育學程、廣告設計學程。設立附設幼稚園。辦理「成人職業進修教育班」。
2004年,接辦「大安社區大學金甌校區」業務,提供多樣化的成人知能、學藝、技術之教育。
2006年,開辦海外遊學營,送優秀學生至新加坡、日本遊學;接辦「大安社區大學」業務。
2008年,擴大辦理創校六十週年校慶活動。
高職應用外語科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15 星期一 絕對音樂】
「成功與失敗的分界點不在於教育、訓練與經驗,而是挫折復原力…。」
SO~~挫折的發生能帶給你一個靜心思考的機會,
了解自己、觀察外在環境,進而找到新的出路,
記得適時為自己打打氣哦…。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就在KISS RADIO FM99.7
把耳朵借給我,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林彥丞:哪個學生不想考出好成績》
在國中階段,媽媽曾必須小心翼翼不過問林彥丞的功課,因為若是用這個標準衡量,「他什麼都不是,在父母眼中找不到一個優點,會全面崩潰。」
他是每一堂課都睡、考試成績只會拉低班上成績的「千睡爺」和「拉拉隊」。這樣以考試成績來衡量的「壞學生」,是「沒有選擇」、「不必作夢」的一群。但是林彥丞和爸爸媽媽都不放棄探索,找回自信後,他什麼都不怕……
- - -
今年二十八歲的林彥丞,看起來陽光、健康,是個熱愛工作的「小老闆」。他推廣樂活式的健康生活,代理荷蘭百年老牌Gazelle自行車,引進歐洲家庭必備的自行車兒童安全座椅等配件,創業第一年就已賺回成本。沒有背景、沒有錢,林彥丞靠著「陌生開發法」創業,直接打電話、飛荷蘭談成代理權。
林彥丞擅長替自己爭取機會、找資源,這是他在顛簸成長過程中練就的本事。很難想像這個充滿自信的年輕人,國中階段「看不見光,什麼都不在乎」。
他是被台灣教育制度放棄、主流價值認定「沒有選擇」、「不必作夢」的一群。還好他的父母沒有放棄,協助他在「主流」和「學業」以外的廣闊天空,張開探索「興趣」的天線。高中當志工的經驗,讓他的探索天線第一次接收到「就是它!」的電波。林彥丞在那瞬間找回自信,體會到「我也不錯」的悸動開心。
看不到光的青春期
要不是媽媽汪詠黛為了出書,向兒子求證國高中的「事蹟」細節,林彥丞根本不願意回想那段很痛、看不見光的歲月。
噩夢當然從成績不好開始。在台北的明星國中,他穩居班上倒數三名,外號叫「千睡爺」,上課聽不懂一直睡;又名「拉拉隊」,把班級校排名成績拉下來。一大串惡劣的行跡:作弊被抓到、回家後從不打開書包寫功課……都是因為沒有舞台,找不到生命的著力點。
在學校的挫敗和屈辱,林彥丞一股腦發洩在家人身上—飆髒話罵人,罵完跑回房間哭,留下媽媽在客廳哭,不輕易表露情感的爸爸則跑到車子裡哭。「全家哭了一缸子眼淚,大家都很受傷,而且經常失眠,」媽媽汪詠黛用「慘烈」來形容那段時期的親子「嗆聲大戰」。
但是她去上人本的父母課程,相信「兒子有溫柔的眼神絕不會變壞」。也下定決心不再過問兒子的功課,「否則他什麼都不是,在父母眼中也找不到一個優點,他會全面崩潰,」汪詠黛說。
父母開始學習「放心、放下但不放棄」,和老師合作,培養他「學業以外」的能力。晚上同學留校課輔,林彥丞跟體育老師學打桌球;省下補習費,去補籃球、學朱宗慶打擊樂。假日全家「四輪加二輪」(轎車後掛著單車),陪最愛騎單車的林彥丞,到處趴趴走;甚至買全副行頭,讓他加入大人的車隊。暑假打死不參加暑期輔導,便由爸媽出時薪、請朋友「假裝」雇用他當工讀生,從打工中體會努力才會得到的滋味。
高中就讀台北陽明山上的私立惇敘高中,是爸媽替他做的選擇。因為林彥丞依舊「自我放棄、什麼都不管」,爸媽知道他考不上高中、念高職又沒有明顯傾向,「惇敘有綜合高中,可以讓他再試試,」媽媽說。
高中覺醒,扭轉人生
高二就讀資訊管理科,他開始找回自信。「以前又矮又胖」的他突然抽高,居然被全校第一名的學妹喜歡,「外表太重要了!」林彥丞第一次覺得自己好看。同時,比起其他更差的同學,他「稍微認真」,竟然能考到第一名。更重要的,寒暑假擔任導覽志工和遊學紐西蘭的經驗,讓「像吞了炸藥一樣」的火爆小子林彥丞,開始「醒過來」,想「扭轉自己的人生」。
他到歷史博物館擔任達文西畫展的導覽志工時,發現自己喜歡人群、喜歡講故事,而且「全部人都圍在旁邊聽你講,講完大家都拍手,覺得自己好重要。」他從此愛上志工服務,並從國內服務到國外。
從小不乏出國旅遊、打工經驗,獨立的林彥丞在高二的紐西蘭遊學營中,發現自己敢大膽開口用破英文和外國朋友交談。一次必須團隊合作的野地求生訓練更讓他開竅,英文是「求生」能力之一,也是他的強項和最愛。
回來後,堅持要念大學,要主修應用外語。這是林彥丞最大膽的一次「賭注」。因為惇敘的商科課程,並沒有外語科的訓練,也不可能為他一個人改變。
那時的導師邱瓊滿記得,林彥丞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不行的不敢臭屁」,他接受學校不會改變課程的事實,第一次自己向爸媽要求補習。一旦自己想要念書,擋也擋不住。「這輩子從來沒看過兒子那麼認真的白天上課、晚上補習,」汪詠黛忍不住眼眶泛紅。
在課業之外的地方證明自己
找到自己的喜愛和強項,林彥丞在龍華科大嶄露頭角。他還是一貫在功課以外的地方證明自己,硬是連續考取國際領隊執照、國內英語導遊執照。他擔任系學會會長,不錯過任何一個國際參訪的機會,更擔任青輔會第一屆國際推廣大使,接待來台學中文的外國學生。
他在兩千名台清成交名校學生中,脫穎而出獲選進入微軟實習生計畫,讓他確認自己的優勢、更有自信。他更發現大學和技職體系的資訊落差太大,「我隨時上台大、清大的網站上找資源,因為技職體系什麼都沒有,即使有,學生也不在乎,覺得那是給好學生的。」他常看到技職生不敢大聲講出自己的校名,怕人家沒聽過。
「我們的教育沒有給孩子自信,小朋友沒有自信就一直往後,哪個學生不想考出好成績?但就是不知要從哪裡加強呀!」他常在演講中鼓勵台下的技職生,要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往往一片淚眼相對。
同學都是「非常會考試的人」,但他一路用推甄方式進入東吳企管研究所;甚至還替自己爭取到德國交換學生一年,是東吳第一個非德文系的交換學生。
面對台灣的教育主流價值,林彥丞選擇另闢蹊徑。他感謝父母沒有放棄他,「否則一定上社會新聞。」「技職生不一定要變成吳寶春、台灣之光才叫好,」林彥丞說,「做自己喜歡的,又可以幫助別人,就很快樂。」
他的心因此愈來愈柔軟,路,也愈走愈順暢。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43383-林彥丞:哪個學生不想考出好成績?/)
***************************
高職應用外語科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9/25 星期一 絕對音樂】
「想幸福,就要有執行力,做一點是一點;
做,就有一分,光想不做,連一分都沒有;
自己的幸福自己找,不要抱怨為什麼不幸福、不快樂。
沒有人該給你快樂,你要付出,才有成果;
這好像很教條,但卻很真實…。」 BY張小燕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就在KISS RADIO FM99.7
把耳朵借給我,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與學習障礙共處 她畫進紐約時報…》
來自台灣的插畫家Julia Yellow,大學時便因為Illustration West金獎嶄露頭角,固定供稿給紐約時報,至今六年,目前客戶群遍及義大利、比利時、黎巴嫩和台灣。並於2014年被美國PRINT雜誌選為年度新銳插畫家TOP20。
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插畫系畢業時,她代表畢業生上台致謝詞。雖然大學時期成就亮眼,但她的求學路並不順遂,曾在國中一年級時輟學。她揭露自己的過去:「八歲時,我被診斷出有學習障礙。那時,台灣人幾乎不瞭解學習障礙是怎麼一回事。成長的路上,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我別無選擇,只能畫畫。像一個小瓢蟲,在急流中快要溺斃,藝術是從旁漂過的浮木,救了我的命。」這段剖白讓台下許多有類似經驗的畢業生及家長動容。
資優家庭的異類 恐懼被遺棄
學習障礙的孩子多半智力正常,但腦神經中某種學習功能異常,使他們在聽、說、讀、寫、算上遭遇一項或多項困難。Julia的弱項在數學和閱讀,從幼稚園大班開始,她的數學能力就特別差,從一數到一百,她常會漏掉幾個數字,進位時容易出錯。小學低年級時,怎樣都背不會九九乘法表,成績總是倒數。
生在普通家庭,也許情況不會那麼明顯,但因為與她相差六歲的姊姊,總是第一名,大學就讀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父母拿獎學金在美國留學,回台後父親任職中央研究院,全家住在中研院宿舍,鄰居小孩多是成績優異的好學生,生活圈盡是優秀的人,顯得她格格不入。這使她幼稚園到小學四年級時,經常做被遺棄的噩夢而哭醒。她打從心底害怕,有天媽媽發現她那麼笨,就不要她了。
由於睡前經常發脾氣,上學前會肚子痛,表現出強烈抗拒,母親確認Julia有學習障礙後,便把她送到體制外的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種籽實小特殊之處,在於有選修制度,除了國語和數學必修外,其他課程都讓學生自由選擇。但Julia對數學的恐懼還在,不願上課,曾經把老師都鬧哭了,得到「鬼見愁」的封號,四年級時一度中斷數學教育,直到六年級才重新拾起。種籽實小畢業後,回到常規國中就讀,青春期的荷爾蒙變化,讓敏感的她對同學間你來我往的酸言酸語適應不良,常處於情緒崩盤狀態,經過學校都會害怕,沒念完國一就輟學了。
找到熱情 學習路上轉捩點
如同許多青少年,Julia那時非常著迷日本漫畫,也很喜歡畫漫畫,想去日本大學讀漫畫系,因此在一間入學門檻很低的高職,就讀應用外語科日文組。高二那年,學校把她和一些普通班同學分到升學班,班上師生看不起她們,Julia不服氣,開始努力自修日文,成為當年全校唯一通過日本交流協會二級日本語能力試驗的學生,從此自信大為提升。她發現,只要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即便一開始落後,也能趕上並超越別人,只要自己有心,很多事都不是太難。
之後她進入一所外語學院,繼續修讀日文。但大一程度的日文對她來說,太過簡單,因為畢業的標準是她早已達到的二級日語能力。於是她再度休學,赴美留學。當她進入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插畫系時,已近22歲,足足比別人晚三年。
同學都是18歲第一次離開家,對花花世界充滿嚮往,玩樂少不了;她則全心全意專注在學業上,充滿戰鬥精神。由於拿獎學金入學,很怕成績不到標準會被取消,從第一堂課就戰戰兢兢,老師要大家交一份作業,她都做兩份,引來努力過頭的嘲笑;成績不如意,她便主動找老師談,看能如何改善,讓師長對她印象深刻。
剛開始由於語言能力不夠,找老師談話時,總是緊張到發抖。閱讀方面的障礙,讓她閱讀英文教材的速度非常慢。所幸美國大學有相關機制輔助,她向輔導室申請過延長考試時間、在減少干擾的空間單獨考試,以及用可以檢查拼字和文法的電腦考試。她說,比起台灣直接讓學習障礙者加分,美國學生必須自行帶診斷書向輔導室申請,再跟授課老師溝通;這些措施不損自尊,也不會讓其他學生感到不公平。
成功滋味 來自比別人更珍惜機會
大學三年級時,她參加老師主辦的「紐約行」活動,參訪各種展覽和雜誌社,也向紐約時報的藝術指導取經。紐時的藝術指導便有了給學生機會的念頭,原本向另一個學生邀稿,但他沒答應,機會便落到已有得獎經歷的Julia身上。雖怕不能勝任,她仍硬著頭皮答應。本來在三天內交出三四張黑白草稿,已是不小的壓力,但她熬夜交出九張彩色草稿。紐時藝術指導欣賞她敬業的態度,多給兩百美元報酬。此後,她就定期供稿給紐約時報,也打開在美國接案的大門。
Julia也以「焯両黃」為筆名,為一些中文刊物畫插畫。她說,台灣客戶的要求比較簡單,插畫像是配圖。而紐約時報的藝術指導則會要求改稿、甚至退稿,因為「插畫是文章的視覺引言,必須把文章的精髓抓出來」。因此接到案子後,她會先把文章細讀四、五遍,查清其中的生字和相關背景,以理解內容,再把文章概念圖像化地表現出來。紐時文章以深奧出名,頭一年接案時,她深怕插畫生涯毀於一旦,總要熬夜準備。現在速度快多了,因為「腦中有塊肌肉訓練好了」。
想到在美國畢業致詞後收到的回響,Julia有個心願—和母親一起出書,把自己學習的心路歷程寫出來。她想讓那些在體制中摸索學習方式的孩子知道,曾經她也彷徨無助過,他們並不孤單;但不管目前的路有多黑暗,有信念,一切都可以克服。小時候看過媽媽崩潰大哭,她知道選擇特殊教育的母親有多辛苦,而且傳統價值觀,「孩子學得不好,大家都怪媽媽。」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提供一些陪伴與給力。「我對這個議題有熱情,只要能力所及,我很樂意來做」
作者:陳姿羽
(文章來源:http://www.verymulan.com/…/%E8%88%87%E5%AD%B8%E7%BF%92%E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