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廷三問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及謝文斌局長
1.敢問謝局長,讓家長及學生自行決定是否如期上課是政治考量還是專業考量?
2.再問謝局長,如何讓學校因應每天不同上課人數?學生又能請多久?在高雄市的家長大多為藍領階級在擔心疫情又無法不上班的情況下,只考量其它教學方式,而家長的環節考慮了嗎?
3.最後...高雄市目前為準三級防疫警戒的情況下,到底實際是有相對了雙北的疫情嚴峻,還是只是礙於部份壓力,所以有著跟風的決策?
近期高雄市教育局許多的作為實在教人匪夷所思!身為局長應該知道學生的教育環節,脫離不了學校及家庭。若真為了防疫,是否高雄市政府各局處室都該有相對配套措施呢?例如: 學生若請假在家學習,家長即可有防疫假可在家陪同。當然,區域停班停課是被動的做法,因為跨區跨縣市上班的家長大有人在,但高雄市教育局這種不負責任的新聞稿實在教人無法苟同。同樣的,身處在風險中的教師,卻都沒人為他們來發聲,無法想像這是一個高雄市最高教育指導單位所作的決策。
博廷也在此呼籲,高雄市政府各局處室各請不要發佈模稜兩可的新聞稿及行政命令。在網路農場文興盛的情況下,三分真七分假的傳聞及貼圖會一直被放大並流傳。是否也該每日定時由市府發言人發佈高雄市各局處室的應變作為,若有緊急狀態,再應變即可呢?
以下為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高雄市所屬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因疫情因素有請假需求 可請假不到校上課
類型:新聞稿 單位:高中職教育科 日期:110-05-17 點閱:248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兼顧安全防疫與學生個別學習需求,今天(17日)表示本市所屬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因疫情因素有個別請假需求者,經家長同意後,得向學校提出請假不到校上課,不列入出缺席紀錄,成績評量採多元方式處理,學校並應妥適規劃補課或線上課程。
另學校應確實遵守各項防疫規定,包括禁止校際交流活動、外埠參訪活動、校外教學活動等,留意學生學習情形,並妥適規劃多元評量機制。
家長依據學校請假規定完成請假,尊重家長選擇,並應留意學生在校外之行動與防疫原則。
為完善防疫作為,教育局已請學校校內課程安排應確實遵守各項防疫規定(如:禁止校際交流活動、外埠參訪活動、校外教學活動等),並應針對停、補課等狀況,預先進行「個案停課」、「班級停課」、「全校停課」方案規劃,於平日模擬演練線上教學模式。
教育局強調,高雄校園防疫已全面升級,學校環境業經數次大規模清潔消毒,仍是相對安全的學習場所,也請各校教職員工生落實進入學校時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與量測體溫等防疫措施。
教育局也持續掌握疫情發展,滾動修正決策,在兼顧安全防疫與學生個別學習需求的考量下,共同面對疫情的挑戰。
https://www.kh.edu.tw/publicInfo/bureauReport/20210046
#高雄市教育局 #謝文斌 #陳其邁
「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 在 左楠青年 蘇博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 在 雄愛學-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Kaohsiung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 在 網路上關於高雄市教育局科長-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 在 網路上關於高雄市教育局科長-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 在 網路上關於高雄市教育局科長-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 在 高雄市教育局國小教育科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 在 南華高中轉銜復學成效斐然|獲教育部表揚 - 警政時報 的評價
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 在 網路上關於高雄市教育局科長-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 找高雄市教育局歷任局長,高雄市教育局國中科,高雄市教育局國小教育科在Instagram影片與照片(Facebook/Youtube)熱門討論內容就來大學國高中學習補習資源網. ... <看更多>
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 在 網路上關於高雄市教育局科長-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 找高雄市教育局歷任局長,高雄市教育局國中科,高雄市教育局國小教育科在Instagram影片與照片(Facebook/Youtube)熱門討論內容就來大學國高中學習補習資源網. ... <看更多>
高雄市教育局 高中職教育科 在 雄愛學-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Kaohsiung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雄愛學-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高雄市. 10057 likes · 12 talking about this · 11 were here. 以「國際、跨域、共榮、永續」培育未來人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