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鬼門開 #古人鬼怪奇想大亂鬥
「為...什...麼...是...我」
這不是財哥體,是你心中的痛心疾首😢😢😢
每當遇上災病,我們可能就想捶胸頓足問上天:我!做錯什麼了嗎?。一邊尋找科學療法,一邊忍不住偷偷自問:會不會是業障重❓卡到陰❗要去收個驚嗎❓❓❓
中研院劉苑如研究員說:「從古代的疾病書寫,可以看到疾病想像融合了 #民俗鬼祟、#佛教輪迴、 #傳統應報觀,這種常民文化至今依然影響著我們。」
__
👻👻古人沒有細菌病毒之說,疫病災厄很可能來自精怪作祟,背後也隱含道德與命定論。
👻👻人一旦離開熟悉、日常的活動空間,例如狩獵、遠行,就可能生病或受到精怪攻擊。(傳說中的魔神仔??)
👻👻BUT!精怪可怕,人更可怕。面對惡疾,有人看好戲,也有人能超越疾病汙名,流露出不懼往來的共感、憐惜、悲憫之情.......
___
📍精怪大亂鬥 vs 古代人情社會劇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illness-writing-feeling-map-chinese-literature/
#疾病關係也是人情關係
#鬼怪疫病來自人的恐懼
#更是文化隱喻
「魏晉南北朝小說」的推薦目錄:
魏晉南北朝小說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為何會生病受苦?為何一夜間會有數千人被瘟疫奪去性命?這些疑問,千百年來未曾消失,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生命的災厄呢?「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劉苑如研究員與團隊,透過魏晉南北朝小說的疾病書寫,觀察六朝文人身處動亂與瘟疫的死亡氛圍,如何透過「問疾」互動,超越禁忌汙名,或溫厚同理地面對他人苦難,或樂天知命地承受自身的病痛,提供文學向度的人文省思。
#疾病 #研之有物 #六朝 #魏晉南北朝 #歷史
・2020世界海洋日訂閱最低53折:https://bit.ly/2U9jEfJ
魏晉南北朝小說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研之有物】
人為何會生病受苦?為何一夜間會有數千人被瘟疫奪去性命?這些疑問,千百年來未曾消失,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生命的災厄呢?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劉苑如與其團隊,透過魏晉南北朝小說的疾病書寫,歷時三年建立了「疾病感覺地圖」,帶領我們透過文學認識千百年前的人是如何看待疾病的。
──────────────────
玩具:你永遠的好朋友 🪀☞bit.ly/tshit-tho-mih-a
故事會員招募中🎉 :http://bit.ly/storian
魏晉南北朝小說 在 魏晉南北朝小說-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魏晉南北朝小說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魏晉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三國魏晉南北朝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魏晉南北朝小說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魏晉南北朝小說 在 魏晉南北朝小說-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魏晉南北朝小說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魏晉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三國魏晉南北朝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魏晉南北朝小說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魏晉南北朝小說 在 老佛爺文學史的筆記-第十四講魏晉南北朝小說 的推薦與評價
第十四講 魏晉南北朝小說
一、小說的起源: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被視為一種體類,但與後期的小說是不盡相同的,
關於小說的定義,下列幾本書都有說明:
1.荀子‧正名篇:故智者論道而已矣,小家珍說之所以願皆衰。
2.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3.桓譚新論:若其小說家合殘叢小語,近取譬喻,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
之辭。
由以上可知,在早期就有“小說”一詞,對小說的定義是小說珍說、殘叢小語
無關大道,非關大達的作品,在地位上是受輕視的。然而前期小說的定義與後期小
說的定義不相同的理由有三:
〔1〕小說既然是小家珍說,殘叢小語,街頭巷談,道聽途說,故內容上會比較
廣泛、博雜,雖然孔子說其是可觀之詞,然其含意也是非關大達的。凡是道
聽途說,非關大達的皆可言之,故與後期小說的定義是不同的。
〔2〕先秦或是漢代小說不是托之古人,或只記一些古事,內容常是記載古代制
度、古代戰爭,不必然有故事的體制,有小說情節的結構,更可證明不同於
現今的小說。
〔3〕到魏晉小說的定義演變成記野史、軼事、異物、方術之類的題材,同時又
以老怪為其大宗;因此到了魏晉就稱其為志怪小說、筆記小說或筆記;既然
叫作筆記,本身就有雜記的意義在其中,故不必然是故事體或是故事結構為
寫作的固定形式,由此項也可看出兩者的定義不全相同。
二、先秦小說與源流:
至於小說的源流有二:一為神話;一為寓言,神話與寓言對小說的影響非常大
,而在先秦的小說裡有可分為兩部分:
1.有小說之名而無小說之實:由莊子外物篇而來,作一些雜家之說。
2.無小說之名而有小說之實:從故事體而來的部分,放在子部中的一些作品,
但充分使用了故事體,發揮趣味性,體制對後期小說作品也是大有影響。
守著這兩個源頭再發展下去,又可以得到以下幾個現象:
由題材面:
從神話、傳說以來,這種怪異題材一直存在於古典小說中,直到聊齋都仍是存
在的,這個脈絡是久久不斷一直到後期西遊記、傳奇故事、話本,以至於鏡花緣都
有,這些傳奇述異的題材,在魏晉以志怪為主,到南北朝有志人小說的產生,所謂
志人小說記述不再是怪異,開始講到人的生活和人性,例如:世說新語,至唐人傳
奇才發展成熟,即完全以人格為中心,不以神格、靈怪者為其容,記述人的生活、
性情,反映人的生活作發展。
由體制面:
最早只是醞釀期,初始其有故事的體制,而沒有名稱,談不到成熟,到了唐人
傳奇才開始成熟,所以有人說中國古典小說皆由唐人傳奇說起;其實觀念是不太正
確的,因為任何文體形成都是由醞釀→初期→成熟→興盛→衰落,所以小說的源起
由唐人傳奇而來顯然是不當的。
三、小說發展的四階段:
中國小說大略可分為四個階段:
1.魏晉南北朝志怪及志人小說:條列式,一則一則最短最小。
2.唐代傳奇小說:短篇小說,篇幅比魏晉南北朝小說大,有完整的結構。
3.宋代話本小說:語體短篇小說,其中大篇幅是說話中偏講史的部分。
4.明、清章回小說:篇幅最大,一回一回的。
其中魏晉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說與唐人傳奇是文言小說,殘叢小語,一則一則的
故事,故不見得有完整的情節結構,在人物上的描摹是欠缺的,主題不太明確,所
以就後期的小說定義來說,不是完全相合,只是可視為早期小說型態而已,內容上
是偏向兩界而屬於靈異的,題材狹隘,要到唐人傳奇題材才有所擴充,唐人傳奇是
文言小說中的成熟期。
而宋代話本和明清章回小說以進入語體小說,宋人話本是由講唱文學而來,偏
向講的部分,類似說書,發展到明代而有所謂的擬話本的部分。
活動 活動而產生的作品
宋 說話 話本(講唱文學)
明 逐漸衰退 擬話本
明清 擬話本到明清逐漸擴展,故有長篇的發揮叫章回小說。
講唱文學的開端並不在於此,而開在唐代的變文,變文的活動叫俗講,原先用
於講經、傳教,俗講是有講有唱,到宋代放入民間成為單純的娛樂,而在變文中有
“下回請聽真經”;放到章回小說就成為“請看下回分解”,兩種是同樣性質的,
這樣的形式一直流傳下來,後來的語體小說都是受講唱文學的影響較大。
四、魏晉南北朝小說
文人為了寫作鬼怪之事而作的,並沒有為宗教做宣傳,內容多半是出入神仙,
大部分的志怪小說都屬於這類;還有一類是相反的,有傳教意味,多半為佛教宣傳
。前面的志怪小說,作者只是文人並非教徒,其實在這個類別上分還不如以志怪小
說裡的題材來分。
東漢後期宦官干政、外戚弄權,國事日非,便出現清議,已至於魏晉以後有崇
尚玄學的清談,因此容易有「志人小說」。所謂的清談清議是指品評個人的狀態下
,便會以人為主,便會產生志怪小說表示社會神怪思想,是雅俗共賞的;志人小說
是以品評人物為主,ex:德行……,所以為士大夫愛聽傳但並不一定為一般人所接
受,數量上當然是志怪多於志人小,更重要的原因是從前面神怪下,怪力亂神的情
況是非常明顯濃厚的,因此大談此題材,志人較不接近志怪小說是自然的。
許多小說及與小說無關的也放在這裡,因為魏晉以來就流行一 些雜說、雜記,
隨便記載的東西也可以收放在裡頭都符合名稱問題和意義。
五、魏晉以來的志怪小說:(參照課本閱讀)
以下概列一部份魏晉志怪小說來說明:
1.列異傳
作者是魏文帝曹丕,隋書經籍志史部雜傳類中有記載:「列異傳三卷,魏文帝
撰。」雜傳類敘並約曰:「魏文帝又作列異,以序鬼物奇怪之事。」由此可知,唐人
所見之列異傳為魏文帝所作,太平廣記仍以此為名。時較晚,以記魏文帝以後之事
為主,因此說為文帝所作並不客觀,也可能為後人所添加;列異傳在宋以後便遺失
了,靠再收錄而成,但不外乎鬼怪之事。
(故事請參照課本第265、266頁)可見情節沒什麼曲折性而且與後來的結構步
驟差很多,大體的首尾都有,因此以後期的小說來說,很難是他唯一部好小說,但
可以說它是最初步的小說;有小說的型態,稱不上強烈的主題意識在裡頭,談不上
技術,人物更無性格可言,對小說的要件來說,通通都沒有達到,這便是有小說之
名和故事體,甚至沒有故事體呢!沒有故事情節則是小故事,這種小說還成為「筆
記小說」,剛開始的稱號便是如此。
2.博物志
晉張華撰,晉書、隋書經集志均將其放在集部雜類,兩唐時放在小說類,現代
看的並非原作,甚至非宋所見之本;換言之,現在的就是從各處所採集而成的,因
此自然匯集其他的東西在其中,例如:山海經……。博物至所記不外乎奇怪的東西
,(故事參照課本P268)小說的體系都不是雜記式的,這樣的博物志在唐仍有流傳
下來,但卻脫離不了唐人的傳奇影響。
3.西京雜記
晉葛洪撰,葛洪對於神仙術多所研究,因此西經雜記中有不少奇怪詭異的東西
,其思想多為陰陽五行、災異之說,傾向道家思想,到後來有「抱朴子」一書和西
京雜記相似。關於西經雜記一書的作者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劉歆」所作,後來
經過考證,知道這是一個錯誤。
(故事參照課本P271,P272)根據正史來看,這些故事都不正確,但也因為
這樣,讓許多詩歌戲曲有更多形式可寫,因此稱為雜記。
4.漢武帝內傳
晉葛洪撰,如果說是在寫漢人的事就把他放在漢代,這是一項錯誤,這類作品
都是魏晉時代的人所寫的,甚至有人說是班固寫的,這更是個錯誤。
全文以記漢武帝時王母下降事為主,兼記武帝初生和崩葬時之種種靈異及東方
朔雜事。文辭縟麗,並不像魏晉的小說風格,無疑是經過後人潤飾過的作品。(故
事參照課本P273、P274)本書其實已有相當的內容,而且由此可知神話的內容是會
改變的:神話→傳奇→小說。
5.搜神記
晉干寶所作,晉人性好陰陽術數、親身體驗之事,信鬼神自然就會記錄這種事
。干寶也是相信鬼神的人之一,而且又有親身遭父妾死而復活之事,所以會作這類
書。(故事參照課本P276)
6.拾遺記
秦王嘉撰,其卷數與晉書所言相同,宋的太平廣記引用此書,但是原書到梁時
已經殘。拾遺記得內容不外乎:陰陽五行、神仙感應、丹法服食、物異所聞等類事
。(故事參照課本P278、P279、P280)
7.十洲記
作者不詳,仿山海經而來的,是接近神話的作品,因此可以說神話與志怪有相
關連性。全書記些山川道里、神仙異物、服食之說,多道家之言,略無佛教色彩。
故論其成書時代稍早於晉、宋之間。
8.搜神後記
晉陶淵明撰,當然也有人認為非陶潛所作,但是,因為陶淵明所用的並非其名
,而是「干支」,因此可知仍為陶所作,今所傳的本為後人所重作的。
(故事參照課本P284)全書大部分是指神怪,當然也有指人,有的是結構簡單而完
整,甚至是以條列式的故事罷了。
9.幽明錄
劉宋劉義慶撰,幽明錄所記多為神鬼怪異、民間傳說;紀巫師祀佛者多條,紀
地獄輪迴及奉佛除過者亦有多條。但是他的佛教色彩不及宣驗記濃厚。根據幽明錄
所記,可以推測劉宋世佛教勢力凌駕於道教之趨勢,以及道教受到佛教的影響。這
本書間接影響了後代的戲曲等作品。
10.漢武帝故事
齊王儉撰,敘述漢武帝從出生到死亡之間的怪事,內容與「漢武帝內傳」相似
,但是文辭不似內傳縟麗,反而更為成熟。
11.述異記
梁任昉撰,其中所記不外乎奇異之事。並且其中亦有採祖沖之述異記得文字,
全屬意料之中的事。今本是由後人輯錄綴補而成則可採信。
12.語林
晉裴啟撰,專收集古今人言語行為之可稱者,謂之語林。屬於一「志人小說」
的開啟者。
13.世說新語
劉宋劉義慶撰,除了規箴門之東方朔、京房二事,即賢媛門之陳嬰母、王嬙、
班捷妤三事外,所記均為漢末至東晉之遺聞軼事,採用裴啟語林‧‧‧等的文字很
多。此書不僅文字雋永成為六朝志人小說之冠,就研究六朝士流之思想言行而論,
尤為真實之資料。也屬於志人小說的代表。
--
▄▄▄▄▄▄▄▄▄▄▄▄▄▄▄▄▄▄▄▄▄▄
有些時候,舊的比新的好.... ▌
得到的要珍惜,失去的只能懷念....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67.1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