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指引自助餐】
昨天,黃珊珊發文表示「中央刪除北市上傳的居隔紀錄」,引起關注
今天北市和中央都正式對外說明。
綜合雙方說法,證實這是一件:
「中央認為部分被匡列民眾不符合居家隔離定義,改列自主健康管理。北市堅持擴大匡列,把民眾列入居隔+PCR」的事件
以下是事件經過:
1⃣️ 文山區裝修工人確診案,北市疫調後,匡列居家隔離的名單。
2⃣️ 中央看了北市上傳的紀錄,覺得其中60人的狀況,跟中央指引居隔的定義不符合
3⃣️ 區管中心找北市衛生局來討論。討論之後,改列自主健康管理
3⃣️ 後來市府高層認為:謹慎起見,還是要預防性隔離五天
所以高層直接拍板,改回居隔,從9/10隔離到9/14
4⃣️ 這60位民眾,依照北市府的居隔通知書,持續隔離中,要等到PCR陰性報告才能解隔離
5⃣️ 中央表示,尊重北市做法,僅在系統對於不符合中央指引的名單做註記。
我對此事最大的感想有四個字:
「還我公道」
每次因為監督市政被攻擊得越猛烈,我就越放心
因為市府很快就會用具體行動證明,我的問政是有憑有據
上星期,因為孕婦拒篩案,我批評當時市府沒有依法開罰單,卻被市府猛烈修理
北市府黨聯手,加上媒體惡意下標,扣我「假消息」的帽子
發言人重複強調「只能依照中央指引,北市不能罰」
今天發生的「擴大隔離案」,北市府覺得有必要,就自作主張,把人關好關滿。
從這件事,能看出二個重點:
⛔️ 地方政府「擴大匡列接觸者」,與中央意見不一致時,中央目前以尊重地方判斷為原則:
如果有公衛理由,不是亂槍打鳥的普篩,中央會尊重地方的判斷。
高雄的鳳山大樓案,以及這次北市預防性隔離案,都是如此
北市列隔離的對象,跟中央指引不符,但中央還是尊重北市的做法
⛔️ 匡列、隔離、篩檢的範圍,地方有權力視情況擴大,不一定只能被中央綁住:
7月初大安區某診所案,和孕婦6月拒篩9月確診的事件,我都提出:
「被地方主管機關匡列有必要篩檢的民眾,應該配合篩檢。若拒絕篩檢,市府可以開罰單」
市府發言人和許多網民瘋狂跳針「中央沒講!」「沒有法源!」「北市府不能罰!」「不能強制!」
現在好了,中央明確認為,北市所列60人「居隔+篩檢」,和中央的居家隔離指引不符
北市有聽中央的嗎?沒有嘛
北市還是按照自己的判斷,匡列居家隔離+PCR啊
居家隔離是人身自由的剝奪,對人權的限制,遠大於一次PCR篩檢
同樣一部傳染病防治法,怎麼六月是「只能聽命中央」,九月就變成「可以自作主張」了?
如果苗博雅說「孕婦拒篩,北市可以開罰單」是假消息
請問,如何解釋「中央認為不符居隔定義,北市可以堅持把民眾關好關滿+捅鼻子」的作為?
我知道,講再多,聽不懂的就是聽不懂,跳針的還是跳針
但至少,以後再遇到「中央沒講,北市不能做」的說詞
可以用這次事件,請跳針的朋友瞭解:市府有地方政府的權限,不要再吃「中央指引自助餐」了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
鳳山大樓 在 新台灣加油廖筱君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北市長侯友宜清空板橋社區大樓
卻只撤離一棟
旁邊緊鄰一棟的住戶要他們自主管理?
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陳致中
舉之前陳其邁鐵腕封鳳山大樓的經驗
要侯友宜多學學高雄的經驗
陳其邁 Chen Chi-Mai
陳其邁-邁邁後援會
侯友宜友誼促進會
侯友宜藍戰將全民之友會
葉元之.板橋
鳳山大樓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換陳其邁還能夠發大財嗎?」#支持柯文哲就是支持國民黨_都是垃圾沒有例外!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36447926495279&id=584986081641475
鳳山大樓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鳳山大樓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個月底,高雄鳳山一棟大樓爆發5人確診,市府緊急將整棟住戶146人全移往防疫旅館隔離,昨天是最後一天隔離日,跨過凌晨整點後,解隔離期滿,有些民眾就趕著回家打掃,一早也有遊覽車將解民眾載回,能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不少人都說感動到想哭,也坦言全數居民PCR都是陰性的確安心不少。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517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鳳山大樓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高雄展覽館,是高雄國際級的地標。
疫情前,南來北往、商務觀光,位在亞洲新灣區的展覽館,肩負著高雄會展重要場地的重大任務,與國際接軌的論壇、展覽、演唱會不斷。
因為疫情,熱鬧的展覽館變得寂靜,我們將它「轉型」,取而代之執行接種站任務,提供最好的場地、最好的服務,給來接種的民眾。
不只療癒窗景,還有最美風景。
療癒、整齊的背後,是一位位同仁們的揮汗努力。
事前,就連夜規劃好動線與空間,要讓來接種的民眾不用等待,懷著美好又輕鬆的心情;接種時,也減少移動,讓流程更順暢,打得更舒服。
醫護防疫人員,更是耐著防護衣下的滿身汗水,專注、細心的提供服務。
各接種站也各有彩蛋,巨蛋有明星們的加油打氣錄音,有時候有些場館則有音樂或戲劇陪伴。接種完成,還有醫護人員們用心說明高雄獨家的衛教文宣。
每一個細節,都將來接種的市民朋友,當成我們的家人。絕對要照顧,絕對不馬虎。
像我們的展覽館,今天大概可以打到3000位左右。
我們以快速的大型施打站,按照風險、年齡一直往下打下來,很快可以打到年輕人及很多職業類別。
提供最好也最快速的服務,疫苗覆蓋率高,達到群體免疫,社區和大家就會更安全。
.
今天也請高醫公衛學系莊弘毅教授,從公衛角度說明高雄的疫苗施打策略:
高雄市將風險最高的長者,列為優先注重注射疫苗的對象。
目前高雄市72歲以上長輩,接種率達71.9%,優於我們流行病學群體免疫的高標準(70%的涵蓋率)。
照這樣的安排陸續接種,長者免疫力很快就會提升上來,市民朋友對父母、祖父母的健康,就可以先安心。
另外,還需要關注兒童,才能讓父母能夠安心出去工作。
幼兒園及課照中心工作人員,接種率至今天中午12:00為止,已達94.2%。
.
今全台本土病例39例,高雄市0例。
高雄市自7/2起已6天零本土病例,希望能夠在近期最後一個個案,也就是在高雄市6/29當時的鳳山大樓的個案,這14天內先顧好。
如果這段時間都沒有新增個案、6/30的Delta病毒往後14天也沒有新增的個案,相對來說高雄社區就會比較安全。
昨天也提過:要開放一定要有配套。
在特定的工作場域或職業場域,除了施打疫苗之外,也要再加上一些快篩、篩檢,才能確保安心、安全。
好不容易已經做到一定的防疫成果,大家都很辛苦,但在雙北,還有一些未明的感染源、隱形的傳播鏈,因此微解封之後,我不建議人潮跨區移動。
讓全台灣回復到安全的環境,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非常感動,大家很可愛,很厲害,一起繼續努力團結防疫,讓我們的城市更安全。

鳳山大樓 在 高雄鳳山大樓兩戶共五人確診【健康資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