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偏離事實多遠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
答案可能很簡單,那就是只要世人不知道真實的版本,無論偏離多遠,大家應該都能接受。
.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無疑是《美麗境界 A Beautiful Mind》(2001),這部作品長期因為與事實偏離太大而遭到詬病,不過顯然一般觀眾並不在意,奧斯卡尤然,在當年授予其最佳影片、導演與最佳改編劇本等四項大獎。特別值得玩味的是,人生被大改的主角本人,竟也毫不在意。
.
如果今天要拍攝的是一個關於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傳記電影,很多人都自認為能插得上話,一個非關史實的小改動就可能面臨抵制。不過當主角是一個曾經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名為約翰.納許(John Nash)的數學家,一切就容易操作得多了。
.
在《美麗境界》問世以前,世人根本不知約翰.納許是何許人也,他對賽局理論的貢獻也當然只有學界的人才會清楚。好萊塢監製布萊恩.葛瑟(Brian Grazer)是在偶然之下讀了西爾維亞.娜薩(Sylvia Nasar)與1998年出版的《美麗境界》原作,內容詳述了約翰.納許的人生故事,葛瑟很快從中嗅到發展的可能性。
.
當然不僅僅是約翰.納許對20世紀經濟學、電腦科學與軍事理論等領域的貢獻很值得為眾人所知,而是他在正值壯年期間深受思覺失調症所苦,經常妄想外星人傳遞訊息給他,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被逐出學界。葛瑟發現這簡直是現成的好萊塢題材。
.
他找來阿奇瓦.高斯曼(Akiva Goldsman)來接手編劇,並請來朗.霍華(Ron Howard)負責執導工作。高斯曼大筆一揮,果然把約翰.納許的人生竄改得面目全非。在片中幾乎沒有認真提到太多他的學術貢獻,而是將故事重點聚焦在他與太太艾莉卡.納許(Alicia Nash)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他陷入瘋狂的種種行為。
.
因此《美麗境界》當中除了納許夫婦之外,所有的角色幾乎都是編劇虛構的,未提及他曾與妻子離婚38年。他是一直到他在1994年在諾貝爾獎折桂之後,才與太太復合,《美麗境界》上映的同年復婚。編導甚至為了避免觀眾以為思覺失調是可以透過藥物改善,所以將晚年的約翰.納許描寫成持續在服藥的狀態。就連「放筆」的儀式也是掰的,他本人也根本沒有去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致詞。
.
《美麗境界》的戲劇性大多聚焦在約翰.納許本人紊亂的精神狀況,監製與編導都表明立場,認為既然也沒有人知道他本人當時到底經歷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幻覺,那的確就有「竄改」空間。事實上,他們的確也不是第一個把名人故事拿來技術性重新改寫的人。
.
有趣的是,許多人誤以為納許夫婦可能會對這樣的改編感到不舒服。沒想到在2005年接受《愛爾蘭時報》訪問時,兩人的態度卻是一副輕鬆坦然,一點也不覺得不被尊重。
.
「我一開始只覺得配樂好吵。」約翰.納許說:「但在我進入狀況後,我發現這部電影做對了很多事,例如它給了觀眾一定的懸念與娛樂性。當然我不太能接受這部片對我的描述,但我想它畢竟不是紀錄片,以劇情片來說是很成功的。」
.
他承認自己只跟飾演他的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附圖)只在拍攝時見過一次面,而對方顯然無意效仿他的口音。不過他跟太太都愛極了他的演出,艾莉卡.納許說:「我們就是愛羅素.克洛,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雖然是純屬虛構。」她還為珍妮佛.康納莉(Jennifer Connelly)叫屈,認為她的戲份應屬主角(卻在奧斯卡得到最佳女配角)。
.
約翰.納許也澄清,自己對賽局理論的「納許均衡」所做出的突破,當然也不是在酒吧裡把妹想到的。但與許多嚴詞批評電影改編的名人不同,約翰.納許相當慷慨,也完全理解電影可能的侷限,他甚至說雖然電影的敘述不甚準確,但卻對他的一生的確試圖提出了一個解釋的角度。
.
「一般來說,思覺失調症患者不會看到幻覺。但電影是一個視覺媒介,所以角色能看到這種幻覺也是正常的。通常真正的患者不一定會看到什麼,但是卻會聽到一些聲音。但想也知道,電影很難這樣做出表現。」約翰.納許明白許多人會批評這部片對思覺失調症症狀的誇張化,但他顯然毫不在意。
.
不過約翰.納許也語出驚人,他首先承認自己的兒子也罹患了類似的精神疾病,同時指出「去除精神病的污名,只有在精神病被完全消除才可能見效」。但他也暗示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有些人總是必須要靠治療精神病患來牟利。
.
事實上,納許夫婦如此捍衛這部電影的理由,除了他們也許真的喜歡這部電影之外,說不定還有一個原因。在當時《美麗境界》作為奧斯卡得主熱門之後,突然出現了一些針對約翰.納許的攻擊,包括指控他有反猶太傾向等等,片廠親上火線,帶著約翰.納許受訪挽回聲譽。可說他的生涯成就幾乎與這部電影完全綁在一起了。
.
2015年,因為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式上的貢獻,約翰.納許與路易.尼倫伯格(Louis Nirenberg)共同獲得數學界最高榮譽阿貝爾獎。
.
納許夫婦在遠赴挪威領獎後回國,因為改了航班提早返國,原訂的轎車不便接送,只好改攔了一輛計程車。怎料剛入行兩周的司機因為超車失控撞上護欄,納許夫婦被甩出車外,於同日謝世,結束傳奇一生。
.
.
myVideo 影音隨看 《美麗境界》線上看
7/31前可以免費兌換觀賞:
https://pse.is/3jzk4j
#美麗境界 #ABeautifulMind #羅素克洛 #RussellCrowe #約翰納許 #珍妮佛康納莉 #JenniferConnelly #JohnNash
「麥可傑克森晚年」的推薦目錄: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MV影像革命第一人‧Michael Jackson -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麥可傑克森晚年的八卦,PTT、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麥可傑克森晚年的八卦,PTT、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麥可傑克森晚年的八卦,PTT、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閒聊有人也喜歡MJ嗎? 麥可傑克森 - 追星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麥可傑克森沒有漂白皮膚【小丑JoKer談MJ】Ep1.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Re: [問卦] 麥可傑克森為什麼晚年被黑那麼慘-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麥可傑克森晚年-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推薦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麥可傑克森晚年-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推薦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麥可傑克森晚年-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推薦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問卦] 麥可傑克森為什麼晚年被黑那麼慘-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問卦] 當年麥克傑克森來台開演唱會的八卦?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麥可傑克森晚年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Re: [心得] 關於MJ長相的轉變- 麥可傑克森- Michael Jackson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麥可傑克森沒死ptt - 軟體兄弟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Re: [討論]對Michael Jackson的印象? jackhu0918 PTT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關於麥克傑克森!覺的他真可憐!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無影無蹤- 美國作曲家約翰.曼德爾(Johnny Mandel)辭世 ... 的評價
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作曲家約翰.曼德爾(Johnny Mandel)辭世,享耆壽94歲。他的代表作包括《外科醫生 M*A*S*H》(1970)、《無為而治 Being There》(1979)、《大審判 The Verdict》(1982)等作。其職業生涯曾兩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首次入圍便以《春風無限恨 The Sandpiper》 (1965)的插曲"The Shadow of Your Smile"獲獎,並曾獲得六座葛萊美獎殊榮。
.
約翰.曼德爾出生於紐約曼哈頓,父親是成衣製造商,母親則曾嚮往成為一名歌劇歌手。在他五歲時,母親發現他擁有絕對音感,遂開始栽培他學習音樂,先從鋼琴起步,後來又培養他學習小號與長號。曼德爾曾進入曼哈頓音樂學院與茱莉亞音樂學院就學,在四〇年代末期就開始嘗試編曲,並為許多名家伴奏。
.
在五〇年代開始,曼德爾便受邀進入電影圈進行電影配樂作曲,早期的事業高峰是在1966年與1967年以《春風無限恨》 和《An American Dream》提名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1970年轟動全美的戰爭喜劇片《外科醫生》也找上他主導配樂,更使之奠定影壇地位,該作的電視劇版也繼續由其操刀作曲。
.
當時《外科醫生》的導演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請曼德爾寫一首「有史以來最蠢的歌曲」,意在搭配作品的調性。但最後導演卻選擇將一首並不重要的插曲改為開場曲,而這首插曲偏偏又是柔和的抒情歌。曼德爾得知後大驚失色,千方百計想阻撓導演。他認為這首歌放在戰地直升機飛過的場面,是完全不合宜。
.
不過電影公司並未理會他的請求,後來該曲大獲好評,甚至登上排行榜,反而讓曼德爾大賺了一筆,成為他職業生涯寫過最重要的一首曲子。雖然他也許始終不認為這首歌不該放在那個位置,但他在晚年時受訪時曾鬆口說:「我開心我輸了這場戰爭。」
.
《外科醫生》開場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cGOWaTPdU
.
在其職業生涯晚期,最重要的作品莫過於與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一同為電影《威鯨闖天關 Free Willy》(1993)創作的"Will You Be There"。他並且在2019年榮獲葛萊美理事獎,該獎項表彰他一生為音樂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
.
約翰.曼德爾在2020年6月29日於加州奧海鎮辭世。
.
.
(圖為約翰.曼德爾。)
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月,兩位已步入天堂的麥可,伴隨著他們的過去榮光回到人世。
唱紅了《Last Christmas》,卻諷刺地在聖誕節離開人世,喬治麥可才逝世不到一年,但我們卻感覺他已經走了很久。因為他曾經在90年代,以放克與迪斯可曲風瘋魔萬千樂迷,但這兩種曲風其實已經不再是這世代樂迷的心頭好。還好這周釋出的《Fantasy》,讓我們再度回到那個金光閃閃的華麗年代。
其實《Fantasy》是一首已經發行過的曲子,在喬治麥可的《Faith》2012數位重製版裡有收錄。今次是一首混音版本,找來了迪斯可天王Nile Rodgers幫忙,妳可以清楚聽到Rodgers那富有個人風格的吉他在背景幫腔,讓這首非常90年代的歌曲更加搖擺,那個喬治麥可放肆地甩動金髮的年代。
《Fantas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OSUIXlI0I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1wjBQiW55fDQw1aG7SgTd7
這首歌甚至比起原曲更加律動,這是一種更好形式的致敬,翻玩已逝巨星的非主打歌,而非收集他的未公開遺作出版。那些他未完成的手澤,的確也算是他的創作,但巨星之所以為巨星,就在於他們只讓自己認可的成果公諸於世,那些所謂透過高科技混音與剪輯的「原音重現」新作,都是在巨星的墳上褻瀆,令鐵粉們心頭一揪。
沒錯,你們知道我說誰,麥可傑克森既身為流行樂之王,在他晚年其實已與他理念不合的$ONY唱片,怎麼可能放棄使用高科技「復活」這位樂界皇帝,其產物就是《Slave to the Rhythm》跟《Love never felt so good》,這兩首自然都不難聽,但過了3年之後的現在再聽,很明顯地能感受到,這不是「麥可」的曲子,拼貼的感覺濃厚。
但這幾天公布的《Blood on the Dance Floor X Dangerous (the White Panda Mash-up)》,卻讓人又體會到麥可那種獨特的衝擊感,這是把《Blood on the Dance Floor》與《Dangerous》兩首曲子「拼貼」在一起的remix。理論上,這首曲子應當才是拼裝車,但事實卻是這首曲子讓你懷疑,為什麼我們不曾將這兩首曲子放在一起比較過,他們就像連體嬰般,讓這首新曲完全是天衣無縫,彷若出自麥可之手。
(當然,這首新歌還是搭配了九首舊歌,被萬惡$ONY拿出來組成一張新騙錢專輯....)
《Blood on the Dance Floor X Dangerous (the White Panda Mash-u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fokSKZ0QA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0vKDmWnfzvjZ5KGjeNVPUv
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閒聊有人也喜歡MJ嗎? 麥可傑克森 - 追星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看YT TikTok 粉絲的年紀最小7 8歲,最大不用說阿公阿嬤年紀也有,也有很多人我們這年紀翻唱cover,或是韓國明星翻唱cove - MJ,麥可傑克森. ... <看更多>
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麥可傑克森沒有漂白皮膚【小丑JoKer談MJ】Ep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MichaelJackson # 麥可傑克森 #被媒體抹黑的一生. Michael Jackson 被輿論抹黑的一生- 麥可傑克森 沒有漂白皮膚【小丑JoKer談MJ】Ep1. ... <看更多>
麥可傑克森晚年 在 MV影像革命第一人‧Michael Jackson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KingofPop 看板]
作者: Quiff (酒吞童子) 看板: KingofPop
標題: MV影像革命第一人‧Michael Jackson
時間: Tue Jul 14 06:34:25 2009
【影音版】
https://hailtothequiff.com/?p=2051
文/Quiff(原刊於新新聞)
流行歌壇之王麥可傑克森猝死的悲劇消息近來佔據了全球各大報章
新聞頭條,轉開電視隨時都在播放他過去的音樂錄影帶。且不論他
晚年諸般惹來非議的詭秘行徑,麥可傑克森對歌壇帶來的強烈衝擊
與巨大功績絕對無庸置疑,但除了音樂本身之外,這位流行之王更
是隻手改變了音樂錄影帶的當代面貌,也連帶地間接影響到影像創
作語彙的不斷再進化蛻變。
別的不提,歷數麥可傑克森生涯中合作過的導演,名單一字排開後
個個來頭不小:法蘭西斯柯波拉、馬汀史柯西斯、薛尼盧梅、史派
克李等都是電影圈中各自雄霸一方的大師,而影壇中堅導演大衛芬
奇及約翰辛格頓也赫然在此之列。
早在1978年,麥可傑克森主演了生平中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長篇
劇情片《新綠野仙蹤》The Wiz,在這部由薛尼盧梅執導的音樂電
影中將經典童話〈綠野仙蹤〉的舞台搬到了現代紐約哈林區重新上
演,主角陣容清一色全是黑人演員,主人公桃樂絲從原作中的少女
搖身一變成為一名二十來歲的高中女教師,由女歌手黛安娜蘿絲主
演,麥可傑克森則飾演片中的稻草人一角。
《新綠野仙蹤》雖然最終入圍該年度奧斯卡四項技術獎項,卻在票
房市場上一敗塗地,唯一獲得影評掌聲的便是麥可傑克森那渾然天
成的清新演技。當時麥可傑克森正跌到音樂生涯的谷底,樂迷們極
度排斥蛻去初出道時那討人喜愛的孩童樣貌後的成人麥可,讓他在
七零年代前半推出的個人專輯全都表現不佳。
《新綠野仙蹤》除讓他重新獲得世人的注目之外,麥可更在拍片現
場結識了當時擔任該片配樂製作人的昆西瓊斯(Quincy Jones),
兩人從此一拍即合,結為音樂創作上的絕佳夥伴。昆西瓊斯接連一
手打造出麥可傑克森三張熱賣專輯,將陷入低潮的他重新推上了在
樂壇呼風喚雨的霸主地位,堪稱是麥可傑克森音樂路上闖盪過來的
最大貴人,《新綠野仙蹤》居中牽線的地位亦是功不可沒。
麥可傑克森在Music Video的語彙革命上尤其功勞重大,1984年的
《Thriller》MV在演唱與舞蹈動作畫面之外更添入了敘事性劇情,
從此將音樂錄影帶從平凡無奇的唱片宣傳工具轉化成一種嶄新藝術
形式。尤其在麥可傑克森之前,當時作風保守的MTV還不停打壓黑
人歌手,禁止在頻道上大量播放黑人歌手的音樂錄影帶;然而藉由
麥可傑克森逐漸高漲的名氣,MTV不得不屈服在觀眾的巨大反對聲
浪之下,迫於無奈只好打破內規禁忌而一再重複播放麥可的音樂錄
影帶,從此為所有後輩黑人歌手打開了向公眾發聲的宣傳管道。
麥可傑克森或許算不上是第一個與電影圈結盟合作的音樂人,早在
1968年滾石樂團便曾請來法國新浪潮大導高達跨刀執導音樂錄影帶
,然而麥可傑克森卻率先大量運用了諸多領先時代的影像語彙,包
括動畫與黏土停格動畫等。他的音樂錄影帶從來不只是影像配上音
樂的單純產物,其中自有完整的角色、劇情、敘事結構與場景設定
,影片長度更是大幅超越原本歌曲長度,動輒十數分鐘甚至長達半
個多小時,觀眾看在眼中宛如一部首尾連貫的短片。
《Thriller》中描述一段情侶看完恐怖片從戲院返家的路途中,竟
意外遭一群吸血殭屍襲擊,以前所未有的新鮮嘗試而被譽為音樂史
上最偉大的音樂錄影帶;由音樂劇《西城故事》為靈感發想而出的
《Beat It》中,描述數十名黑人青年分成兩派對壘抗爭,大膽捕
捉了八零年代青少年混跡街頭下的黑幫文化面貌;《Bad》中則請
到馬汀史柯西斯執導,衛斯理史奈普則出演片中麥可傑克森的好友
一角,片中以黑白與彩色畫面的交錯剪輯作為倒敘手法處理,主題
依舊圍繞在青少年黑幫文化與同儕意識打轉,描述一名青年為了不
被同伴排斥而不惜在地鐵站出手搶劫老人。
1991年的《Black or White》中,麥可傑克森更起用了Morphing電
腦特效技術,讓片中被拍攝的人們可以在轉瞬間搖身一變為不同背
景、種族、性別的他人,巧妙處理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種族議題。此
一特效技術在同年上映的《魔鬼終結者2》中亦大量運用在液態水
銀機器人的變形處理上,在《魔鬼終結者2》與《Black or White》
接力推出後讓此特效技術頓時聲名大噪,顯見麥可傑克森在拍攝手
法上的前衛視野實足以與好萊塢分庭抗禮。
麥可傑克森打造起音樂錄影帶來之講究,就連金氏記錄上都有明文
記載。全長三十八分鐘的《Ghost》被列為史上最長的音樂錄影帶
不說,1995年他與妹妹珍娜傑克森合作的《Scream》以太空艙作為
舞台,藉由漫長的太空飛行來象徵出兩人的孤寂封鎖與無路可逃,
拍攝起來更是足足燒掉了七百萬美金,因而名列史上最昂貴的音樂
錄影帶,其冠軍地位過了近十五年後尚無人能撼動。
1988年麥可傑克森依照《Bad》專輯中數首曲目所加以拍攝出多支
長版Music Video,收錄而成短片集錦電影《Moonwalker》,共耗
資兩千七百萬美金拍攝。片中麥可更在《Smooth Criminal》一段
中展露了他實驗前衛的「45度傾斜」Anti-Gravity Lean招牌舞步
,大膽在視覺上挑戰了地心引力與人體工學,麥可傑克森還特別為
此舞步背後原理而特別申請專利,由此可見其設計之精細奇巧。
《Moonwalker》原本預計在1988年聖誕節檔期作全美院線上映,無
奈麥可傑克森當時正馬不停蹄地在全球各國奔波,世界巡迴演唱會
又因麥可喉嚨出狀況而再三延後,無力分身配合電影宣傳,負責發
行本片的華納只好打消念頭,只在歐洲與南美作院線上映,美國本
土則改以錄影帶形式推出。
更有甚者,麥可傑克森在聲勢攀至巔峰的1986年,還曾請到《教父》
大導柯波拉出馬、喬治盧卡斯製作,拍攝出一部科幻題材的3-D音
樂電影《Captain EO》,在各地迪士尼樂園持續播映十一年之久。
片中的3-D視覺效果處理得極為出色,觀眾彷彿能感覺到雷射光束
在身邊周遭亂竄,煙霧則宛如佈滿了整座戲院。
也因打造起3-D效果所費不貲,全片不過僅長十七分鐘,當時竟然
就要花上三千萬美金拍攝,用來拍上一部劇情長片都綽綽有餘。這
部3-D電影每拍上一分鐘便得至少耗去一百多萬美金,也讓它成為
影史上以每分鐘為單位計算下來,製作成本最為昂貴的電影。
樂迷們從來就不能單獨聆聽麥可傑克森的音樂,而無法不在腦海中
浮現他那些經典音樂錄影帶的精彩影像。旋律與光影、聲音與畫面
,在一代樂壇天王麥可傑克森的獨特世界裡,向來緊緊相依而密不
可分。
--
─Hail★to★the───────────────────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s://HailtotheQuiff.com/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226.17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226.17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