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膈彎曲未矯正!難怪頭痛、鼻塞怎麼吃藥都治不好😭😭😭
「明明我小時候鼻子就動過手術了,怎麼現在還是鼻塞得厲害?」42歲張先生來診時說自己左邊鼻子老是塞住不通,到處求醫、做了過敏性鼻炎治療,也服用了益生菌……,但都不見效果,多年來只能用一側鼻孔呼吸。
初步檢視他的鼻子後,明顯可看到兩邊鼻孔大小不同,再經檢查後發現病患的整片鼻中膈歪到左邊。最後遂透過「結構式鼻整形」手術重新幫張先生的鼻中膈完整塑型,終於讓他恢復通暢呼吸。
✅將近八成的人都有 #鼻中膈彎曲!何時該治療?
之前提過容易導致長期鼻塞的原因,其中一個最常見的是下鼻甲肥大問題,另一個則是「鼻中膈彎曲」了。我們的鼻子藉由鼻中膈將兩個鼻腔分隔開來,就像把空間區分為左右兩側且支撐整體構造的隔間牆一樣,通常是在鼻子中央。不過,由於發育成長的過程裡會因為鼻中膈軟骨成長速度和鼻腔發育速度不一致,而出現自然的偏移,可以說大約70~80%的人都有鼻中膈彎曲現象。另有少數患者會因外傷或碰撞,造成後天的鼻中膈彎曲。
輕微的鼻中膈彎曲,其實並不需要特別治療。但是,當鼻中膈偏移情況比較嚴重,致使鼻腔有較大程度的堵塞時,就算病人沒有過敏性鼻炎,也會備受鼻塞、呼吸不順暢所苦,甚至部分病患還會有鼻子歪斜、不對稱等外觀變化,這時就需要比較積極地處理了。
此外,要是鼻中膈彎曲阻塞到鼻竇開口時,會比較容易有鼻竇炎的發生;壓迫到中鼻甲則會引發「#中鼻甲症候群」,導致病人每每感冒、鼻黏膜腫脹壓到鼻中膈彎曲位置時便會產生 #鼻源性頭痛;而長期過敏性鼻炎又合併有鼻中膈彎曲的人,也常發生一打噴嚏、流鼻水就頭痛的狀況。
✅鼻中膈矯正沒做好,當心鼻中膈穿孔、馬鞍鼻等後遺症
「藥吃了為何不會好?」由於鼻中膈的軟骨、硬骨在成年後都已定型,使用藥物雖能緩解鼻子堵塞不通症狀,但對於改善鼻中膈彎曲這種來自結構上的問題並無太大幫助,當然也就反覆鼻塞了。想徹底解決鼻子嚴重阻塞,通常需要根據鼻中膈彎曲的地方以手術方式來做矯正。目前臨床較常見的手術有「#鼻中膈鼻道成形術」和「#結構式鼻整形」。
「鼻中膈鼻道成形術」是傳統耳鼻喉科的常規手術,是將患者兩邊鼻黏膜從鼻中膈剝離後,再切除彎曲的鼻骨,最後把黏膜覆蓋回到原位。手術局部麻醉即可進行,隔天將填塞物清除後便可恢復,術後也不用放置固定板。
要注意的是,因鼻中膈具有支撐鼻腔整體結構的功能,所以鼻骨移除的多寡或位置都必須仔細拿捏,需將位在鼻中膈上方跟前方約1~1.5公分的L形鼻中膈軟骨保留好,否則手術完成反而造成鼻子變形了,比方可能出現鼻背下凹有如塌鼻子的「馬鞍鼻」,或是鼻頭下垂的「鸚鵡鼻」等等。
除此之外,「鼻中膈穿孔」也是可能的併發症之一,顧名思義是指鼻中膈破了一個洞。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在鼻中膈移除骨頭時沒把兩邊鼻黏膜留好,導致黏合時中間產生空隙;或是手術時黏膜未受到損傷,但病人本身有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不佳,致使癒合能力低弱而產生破洞。如果鼻中膈穿孔嚴重的話,甚至會讓患者在呼吸時發出有如吹口哨的咻咻聲響。
✅「結構式鼻整形」一次解決鼻塞、塌鼻困擾!
「結構式鼻整形」是針對某些特定的鼻中膈彎曲所必須採取的鼻整形手術,由於是針對改善鼻道呼吸功能的整形,所以又稱為「功能性鼻整形」。這是將鼻中膈整個游離開後,再搭配自身的軟骨組織重新組裝、塑型的手術,一般來說鼻中膈彎曲位置偏前端與偏上端的病人可能就需要採取此手法才能完全矯正鼻中膈彎曲。進行此項手術必須全身麻醉,術後需在鼻樑覆蓋鼻外固定板約一週時間,以穩定鼻子外型;至於鼻塞症狀,病人術後約莫兩三天便可顯著感受到呼吸恢復通暢囉!
臨床上許多接受「結構式鼻整形」手術矯正鼻中膈的患者,不但就此改善了鼻部功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鼻子外觀也因為軟骨的適時填補而變得挺直、比例更好看,可說是一舉兩得!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儘管有患者在傳統鼻中膈矯正手術後會出現某些後遺症,但通常都在少數,大家不用太過擔心。只要執刀醫師具備足夠的專業且經驗豐富,都能精確的診斷與評估,及時發現病患鼻中膈軟骨過軟或是保留下來的L型鼻中膈軟骨不夠穩固等問題,並透過適當方式處理,即可避免術後反倒出現鼻子坍塌、變形,或者還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的狀況。
#鼻塞
#鼻中膈彎曲
#鼻過敏
#陳亮宇耳鼻喉科
#台中耳鼻喉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耳積水 專題 - 洪致偉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 陳小姐早前因感冒而引發鼻咽炎,感到耳朵閉塞、耳鳴及耳痛,且發燒。經醫生檢查後,發現是中耳積水。 (一) 中耳積水與中耳發炎有何分別?有何成因?0:19 (二) 可以怎樣檢查...
麻醉後遺症頭痛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次遇到跑友中有生產過的媽媽,我都很愛問她們:「生小孩比較痛還是跑全馬比較痛?」不意外地常得到同樣答案,「要看有沒有打無痛啊!」的確,無痛分娩的出現可說是生產技術的一大進步,大幅減輕了女人生產的痛苦。很多人甚至開玩笑跟我說,打完無痛簡直像從地獄到天堂,如果第二胎不能打無痛,一定堅決不生。
但相反的,也有媽媽經驗不佳,打了以後還是很痛,和我哭訴她被騙了。也有些說法認為打了無痛後,可能會造成日後腰痠背痛,且延長產程、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所以「能不打最好就別打」。也讓「該不該打無痛」成了生產前必問的一題!
關於無痛分娩,我先說句心理話,可以打就打一下,懷孕過程已經夠辛苦了,生產實在不需要再承受那麼多痛。
Q:打了無痛還是痛,就是失敗?
無痛分娩的原理是利用一根硬針打到下背部的硬脊膜外腔,再從硬針中順勢導入一根軟管給藥,軟管擺放好位置後,硬針就會移除,產婦後續仍可以下床走動、坐產球,活動並不受限。
嚴格來講無痛分娩應正名為「減痛」分娩(全名為「硬脊膜外麻醉」),因為這項技術僅能大幅降低疼痛,不是100%止痛。
這個止痛方式仰賴麻醉科醫師專業的技術及產婦姿勢擺位的配合,只不過,即使正確操作下,還是有可能因媽媽皮下脂肪厚、脊椎結構變異、醫師經驗不足,仍有部分產婦(約5%)因埋管位置不理想,導致止痛效果不不佳,甚至需要調整管路而重新施打。此外,又因每個人耐痛程度、神經分布不同,安全藥物劑量的考量下,不見得能讓每個人都全程感到無痛,尤其到了產程最後胎頭較低時,痛感有時又會浮現。
Q:打了無痛會影響產程、導致孕婦無法用力?
生產要順利,產婦用力的時機,需配合子宮收縮才能更有效地將胎頭往下推。
因此,一旦痛覺消失,產婦自己可能會抓不到用力的正確時機,導致產程變慢。客觀來講,過去的數據確實顯示使用減痛分娩後,會讓產程慢1-2小時。
不過,因減痛分娩主要作用在感覺神經並非運動神經,理論上並不會影響產婦用力,這時只要藉由伴侶、護理師從旁協助,就可根據宮縮監視器、摸肚子的硬度來提醒產婦用力的時機。如果仍抓不到感覺,才會需要降低麻醉劑量讓產婦「有感一點」來用力。
而即使時間變長,只要胎兒胎心音穩定,也不會增加剖腹產率。
相反的我也觀察到,不少產婦施打減痛後,讓原本因疼痛而緊繃的骨盆底肌放鬆,胎頭順利下降,反而加速了產程。
Q:打無痛比較容易有腰痠背痛的後遺症?
因減痛分娩施打位置敏感,很多人堅信這樣會傷害腰椎、龍骨,甚至將產後腰酸背痛歸咎於施打減痛。其實這些症狀是因為懷孕時腰椎被子宮、胎兒往前拉,若媽媽在孕期因此骨盆前傾、沒保持脊椎中立的姿勢,就很容易讓壓力集中在下背。雖然產後身體負擔變小,但因雌激素濃度下降造成疲勞恢復變慢、核心無力,又要抱小孩、餵奶,往往讓腰痠背痛情形加劇。
Q:打無痛會增加生產中的風險?
首先,要強調以硬脊膜外給藥的路徑讓藥物集中在局部,並不會隨著體循環進入胎盤,因此對於胎兒來講是相當安全的。
不過還是要說,只要是醫療行為都可能會有併發症和副作用,最常見的有麻藥反應造成的皮膚癢、噁心、血壓降低、頭暈、產後因下半身無力造成排尿困難,穿刺時產生血腫、或不慎穿破硬脊膜導致頭痛等。所幸這些不適,只要調整藥物劑量、平躺休息即可改善,並不會留下後遺症。
我們也可在產前靠抽血排除凝血功能異常,並透過諮詢確認孕婦是否對藥物過敏、有無相關脊椎病變等來降低併發症風險。待產時,也可趁媽媽產痛不明顯時預先將麻醉軟管置入,避免因疼痛不能配合而增加施打困難度。
Q:不能用其他方式來減痛嗎?
即使有了減痛分娩的存在,我認為非藥物的減痛技巧仍可輔助使用並不互斥,比如待產時頻繁地更換姿勢、走動、坐產球、熱水淋浴等。伴侶也可利用按摩球協助放鬆、一起練習呼吸法,放音樂、影片協助轉移注意力。
最後我想說的是,選擇施打減痛分娩如同要不要生育、要不要自然產一樣,都是女性個人的醫療決定,旁人應予以尊重。選擇打減痛並不表示不夠勇敢,隨意用「為母則強」這四個字認定生小孩就得忍痛未免過於情緒勒索。
而生產順不順利、產程快不快,要考慮的層面很多,從胎頭的大小、位置,胎心音是否,媽媽產道的大小、掌握用力的技巧皆有影響, 如果只是為了怕產程變慢而忍痛,實在是有點不值得。
反過來說,只要是醫療處置必定有其失敗率和風險,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衛教絕對不能報喜不報憂,不將任何處置過度美化,提供完整資訊後,將選擇權交還給媽媽,才是真正友善多元的生產模式。
大家減痛分娩的經驗好嗎?歡迎大家分享喔!
麻醉後遺症頭痛 在 空姐不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和伊利沙伯醫院-診斷]
🏨
安頓好之後,醫生過來告訴我,
我的頭痛不太尋常,懷疑是腦膜炎,
但需要抽腦髓檢測才能確認。
🏨
醫生說,
抽腦髓是要透過脊椎穿刺,
痛感大概像抽血的感覺一樣。
但也有一定的風險,
後遺症從腰痛到嚴重的半身不遂都有。
當然比例是非常低。
我可以選擇不做,
但畢竟確診之後的用藥也比較確實。
🏨
當下我好像也沒別的選擇。
護士把我推進一個單人的診間,
年輕的醫生帶了另一個更年輕的菜鳥醫生進來。
我心想:原來你是學長啊還有人要觀摩見習。
等到他們教我像一隻待宰的蝦子🦐抱膝蜷曲在床上後,
年輕醫生開始噼哩啪啦的講解完穿刺點,
對了菜鳥醫生說一句
「所以你等一下要刺的地方在這裡」
「摸摸看有沒有feel到」
.
.
.
菜鳥醫生很沒信心的說「...嗯......有」
🏨
靠我變成白老鼠了!
這位菜鳥醫生是首次執行脊椎穿刺這個任務。
我的天啊我可以拒絕嗎?
但這樣會不會很不給他面子?
說不定他是班上第一名呢?
或許他很厲害?
每個人都有第一次應該要給他一次機會嗎?
🏨
此時他的第一針已經插進我的下背,
年輕醫生在一旁問還好嗎?
咦?好像還好。
但是他沒插中正確位置,
醫生說我們再試一針,先不打麻醉,比較好。
🏨
第二針
啊!!不行!!很痛!!
我叫出來了
(天啊這不是抽血的痛那麼簡單)
(原來第一針是根本沒插進去才完全不痛)
(好吧第二針有進步?)
但
他還是沒插中!
🏨
第三針。
護士先幫我打了止痛針
啊!!那個針頭是穿進你的皮膚再在皮下繞圈圈的感覺!
又沒插中。
(救命啊誰來幫我把這個菜鳥換掉可以嗎)
🏨
前一天徹夜急診、等待十小時的唾液檢測、擁擠不舒服的病房、擔心穿刺後遺症的情緒、不熟悉又沒人陪伴的委屈... 通通一股腦的衝上來,再加上真的很痛很痛很痛,
我終於放聲尖叫加上崩潰大哭。
🏨
此時來了另一位似乎是比較有經驗的醫生,
他先幫我打了麻醉針,
麻醉其實也蠻痛的但比起穿刺真的不算什麼了。
我已經哭到全身出汗而且不停顫抖,
三個醫生一個護士輪流安撫好我的情緒,
終於穩定下來之後,
換經驗醫生下手了。
結果,
沒插中!沒插中!沒插中!
🏨
入院以來我一直維持用廣東話在溝通,
此時此刻我已經大聲用國語在求饒。
「我不要做了」「我不要做了」
但是沒人理我,
經驗醫生刺了第二針,
終於成功取得腦髓了。
🏨
前前後後包含止痛針麻醉針,
我至少挨了六七針。
我真的覺得自己像是被整了一樣,
雖然這麼大一個人在病房裡尖叫爆哭是有點丟臉,
但只能說,
脊椎穿刺這個東西他很實值名歸的讓人這麼失控,
因為真的太痛了!
🏨
麻醉後遺症頭痛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耳積水 專題 - 洪致偉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 陳小姐早前因感冒而引發鼻咽炎,感到耳朵閉塞、耳鳴及耳痛,且發燒。經醫生檢查後,發現是中耳積水。
(一) 中耳積水與中耳發炎有何分別?有何成因?0:19
(二) 可以怎樣檢查是否中耳積水?2:12
(三) 除藥物外,還有其他方法治療嗎?2:59
(四) 中耳積水會引發什麼後遺症?可以怎樣預防?(FindDoc 健康資訊) 4:03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