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濃度稀釋』
▍這真的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雖然不正經慣了,但這篇文章我真的沒辦法用一貫戲謔的態度來書寫。
看了新聞心裡很難受,翻來覆去睡不著,爬起來寫了這篇文。
本文不針對臨床人員做檢討,我相信當事者護理師早已承擔非常大的心理負擔了,希望大家能給予關懷,而非責備,我們應該著重於流程的檢討。
▍這絕對不是醫學臨床上第一次因為稀釋造成的病安事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早在BNT進來之前,我就跟同事討論過很多次關於藥物稀釋的這個隱憂。
事實上關於藥物注射錯誤這件事,身為麻醉醫師,同業們應該很多都跟我一樣,有著嚴重的被害妄想症。
『0.45毫升的疫苗原汁,加入1.8毫升的生理食鹽水,再抽0.3毫升來注射。』
光這個流程聽起來就會讓我膽戰心驚。事實就是:只要是人,都有機率會出錯。
▍為什麼我老是砲火猛烈,要針對那些沒有麻醉醫師,只有密醫麻醉屍的婦產科診所?
一直以來,我曾經不只一次被醫界前輩摸頭,要我以和為貴。『你一個人又能改變什麼呢?白白得罪人而已』
以和為貴你媽,要跪你跪。
▍舉個我自身的經歷吧,當年我還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時候,就收過不只一次由婦產科診所緊急轉送來的病人。
原因就是『藥物濃度稀釋錯誤』,想當然的,這些診所、這幾件病人的麻醉,都沒有麻醉醫師,診所只有聘用 #自稱麻醉師的密醫麻護幫產婦麻醉。
半身麻醉脊椎嗎啡的抽藥流程:
📌1毫升的嗎啡原汁,抽出0.1毫升。
📌加入0.9毫升的布比卡因。
📌稀釋液再抽出0.3毫升。
📌再加入2毫升的布比卡因。
以上錯任何一個步驟都會出事。有人忘了稀釋,這就是打了十倍劑量,有人稀釋完,卻打入原汁嗎啡。總之,就是同一個結果,昏迷不醒加上呼吸抑制,當然,診所告訴家屬的說法,幾十年來通常都依然是幹你娘的麻藥過敏。
▍一直以來,醫界一直在改善給藥的流程,如何避免錯誤給藥,或是萬一錯誤給藥的時候,如何讓傷害減小。
舉例來說,整理控應該都很愛標籤機吧?
2015年,美國麻醉醫師協會發布一份聲明,建議使用顏色分類的藥物標籤。
淺藍色都是鴉片類藥物,如芬坦尼、嗎啡、配西汀。紅色都是肌肉鬆弛劑,橘色都是鎮定安眠藥物,黃色是麻醉誘導藥物。好處是就算你誤拿其他藥物,至少是同類藥。
如果病人在你打完半身麻醉後昏迷不醒而且呼吸暫停,你可以首先懷疑是鴉片類藥物過量,不管你是拿到嗎啡還是芬坦尼,不管你是忘記稀釋還是打太多,你的處理糾正措施都是給予納洛酮。這除了可以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也可以在不幸發生意外時降低傷害。
畢竟在很多時候,你想給予的是某一類藥,而不一定必須是某一種藥。病人動,我要給肌肉鬆弛劑,就算把N拿成A或E,不會造成實際的傷害。病人痛,我要給予鴉片類止痛藥,就算把M拿成F或P,不會有太大傷害。
用顏色區分藥物,會大幅度降低了你本來要止痛,卻給了肌肉鬆弛劑這樣的可怕後果。
當然三讀五對,還有不要在檯面上放太多不需要的藥物,這也都是降低意外發生的手段。
▍有個回憶我記得很深刻,如果當年一起值班的老同事在這裡看到本文,應該也會有印象。
住院醫師時期,我假日都去分院值加護病房,有一次照顧到神外開顱術後的病人。
主治醫師留下一個醫囑,「每隔12小時要給予病人藥物,需要由值班醫師親自手動推藥。」
在病床側,我拒絕了護理師遞給我的藥物,因為那是一支10cc空針,裡面抽了10cc的透明液體,上面沒有任何標籤。
謹慎型人格(被害妄想症)發作的我,堅持拒絕了那隻我無法分辨內容物的藥物,堅持要護理師重新給我一瓶藥物,我自己親自稀釋,自己推藥。
護理師同事覺得我難搞,神外主治醫師打電話來破口大罵,覺得我一個小住院醫師,居然敢挑戰他的權威不幫他給藥?(其實不是,我只是堅持要確認清楚,我注射進病人的藥物是什麼。)
還好的是,因為我平常值班就旺到炸天,常常一個晚上就急救五床,插了五支中樣靜脈導管五支氣管內管,兩分鐘插好管,五分鐘內一針打上CVP,這個是日常生活技能。所以長期革命情感之下,護理師們對我有基本的信任感,雖然碎碎念我的龜毛,還是願意照我的意思,拿新的藥物來讓我重抽。
要是當時我沒堅持,要是裡面的藥物有錯,卻由我親手推進去病人點滴,現在在新聞上被獵巫,下跪道歉的會不會是我?
細思極恐。
▍今天疫苗的事情已經發生,檢討是要做的,但找個第一線護理師來負責背鍋就真的doctor不必了。
現在需要的不是寫報告、獵巫、咎責,或是列入評鑑這種騙外行人的敷衍手段,這真的彷彿有印了無止盡的低能小卡片的滿滿即視感(防中暑小卡、清驗槍小卡、喝水小卡...)。
如何建立一套流程預防再次發生,這才是當務之急。
舉例:我去高端疫苗參訪時,他們一開始就有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高端疫苗有設計,一人一劑不用分抽也不用稀釋的劑型。
--
(這個數學笑話真的不好笑,就拜託大家不要在算藥物濃度稀釋的新聞下面tag太太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為什麼痛?:哈佛疼痛專科醫師與你一起面對這場孤獨的戰役」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周美珊 本書特色: 痛,是身體裡住著一頭癲狂的野獸? 你是馴服牠?抑或受制於牠? 你還在疼痛的絕望黑洞裡拚搏,還在無止境地質問? 你是不是希望有人告訴你所有疼痛的答案?希望有人告訴你這世界不會有白...
麻醉 住院醫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於剛成為住院醫師的我來說,要自己獨立完成一個研究,不管是臨床收案或是動物實驗,背後所要耗費的精力和時間不是可以輕易負擔的。然而,現在透過健保資料庫分析來生產論文的門檻越來越高,#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儼然成為研究起步者的必備技能!」(奇美醫院 麻醉科 鄧宜家 醫師)
⠀
蔡校長開場的一句話,說明這個工作坊的核心理念:「這堂課的目的,是要讓大家進入學問的森林中 #採完香菇(生出論文),再全身而退,不要被毒蛇猛獸吃掉,也不要採到毒菇,而不是要讓大家成為森林學者。」
⠀
這種「#以成果為導向」的學習方式,貫穿了整天的課程,在這樣的學習架構底下,每堂課都只教必學的重點,只聚焦在發表文章必備的部分;#統計軟體 當然選 CP 值最高的。
⠀
👁🗨 把困難的寫論文一一拆解,就沒那麼難了。
⠀
曾秉濤醫師不藏私幫我們把統合分析的文章拆解成 #四大步驟,將架構化繁為簡,沒有複雜的理論,只有一定會用到的實際概念,這些清楚的流程使我更了解統合分析的架構,日後寫作時可以無痛上手。
⠀
而 #互動實作 這堂課真的設計得非常好,只要照著手冊上 step-by-step 操作,從載入資料、統計分析到輸出圖表,短短兩個小時就讓我從無到有,跑出一張又一張精美的圖表,無痛完成整篇論文的 tables and figures,學習超有效率。
⠀
搜尋文獻、#專有名詞介紹這兩堂課,原本以為艱澀難懂,一定會打瞌睡,卻意外絕無冷場。張凱閔醫師擷取 meta-analysis 重點中的重點,深入淺出的介紹一定要會的專有名詞,讓我不會被龐雜的統計名詞大海淹沒。
⠀
而曾秉濤醫師用深入淺出、#以發表為導向 的觀點來分享,幫我們建立非常有效率的搜尋模式,依據要做的主題冷熱門程度,分為兩種不同的搜尋流程,讓我能更快速上手,也減少在 screening 中花掉的龐大時間。
⠀
綜觀工作坊一整天的課程設計,整體讓我非常驚豔。每一堂課的時間控制、上課節奏都設計得十分用心,即使是講解艱深的統計方法,但透過拆解龐雜的步驟、運用簡潔的簡報和圖表,讓一整天的上課效率都超好,真是一堂令人身心靈都舒暢的課程!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麻醉 住院醫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這堂課適不適合 PGY 去上?
⠀⠀
「我的看法是,如果手上已經有論文,或正在和其他醫師合作寫論文的人,建議去上。現在熱門科別像是皮膚科、眼科、骨科、泌尿科、麻醉科,#如果帶著論文去申請住院醫師,相信會大大增加進入的機會。」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大幅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 裁判親自跟你講解規則,想贏不難!
⠀⠀
之所以前面會提到,建議手上已經有或是正在和其他醫師合作書寫論文的 PGY,可以上這工作坊,是因為實作課程中,只要有問題都可以直接舉手發問,問題除了 MedCalc 如何使用外,更可以直接帶著自己的論文,將遇到的問題當面詢問講者們。
⠀⠀
因為在《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能上台的講者,都已經是某個期刊 reviewer 以上的等級,當中需要注意的眉眉角角,都直接由裁判告知了,我相信球賽不贏都難。
⠀⠀
⠀⠀
👍 從寫作到投稿,專為初學者設計的課程!
⠀⠀
#這堂課將與你分享
☑️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
☑️ 臨床論文寫作,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
☑️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實作前的介紹
☑️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
☑️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
☑️ 研究主題怎麼找?研究資源如何累積?
⠀⠀
⠀⠀
🚩 SCI 天天有,學術起步要趁早,錯過再等明年!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麻醉 住院醫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為什麼痛?:哈佛疼痛專科醫師與你一起面對這場孤獨的戰役」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周美珊
本書特色:
痛,是身體裡住著一頭癲狂的野獸?
你是馴服牠?抑或受制於牠?
你還在疼痛的絕望黑洞裡拚搏,還在無止境地質問?
你是不是希望有人告訴你所有疼痛的答案?希望有人告訴你這世界不會有白白的痛?
了解疼痛、馴服疼痛,就從這本書開始。
「疼痛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我們都曾經做過這樣的詰問。這也是阿尼什•辛格拉作為一位疼痛專科醫生最常被追問的問題。因此,他用了十多年的時間與疼痛對話,並從一位專業的疼痛醫師角度出發,書寫疼痛(生理與心理的疼痛)。他在書中手把手地教我們如何「管理疼痛」、「處置疼痛」、「翻轉疼痛」,並且提供了個人對於疼痛的哲學性思考,讓我們細察自己的疼痛經驗,知道如何從心應對疼痛,並在其中取得平衡。
作者介紹:阿尼什.辛格拉(ANEESH SINGLA, MD)
辛格拉醫師出生於紐澤西州,在北卡羅萊納州長大。繼畢業於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堂山分校後,他又就讀該校的醫學院,以榮譽的成績畢業。他同時利用額外的時間攻讀公共衛生碩士,尤其專注在健康政策和管理的議題。
辛格拉醫師在麻省總醫院完成麻醉科住院醫師訓練,後來在布萊根婦女醫院繼續進行介入性疼痛管理的進修研究,這兩所醫院都隸屬哈佛大學醫學院。同時,辛格拉醫師擔任麻省醫學學會「住院醫師及研究人員部門」的主席,也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的董事會(出版委員會)成員。辛格拉醫師數度現身媒體,包括紙媒、電台、網路以及電視,暢談公眾健康以及疼痛管理的最新話題。辛格拉醫師發表過好幾篇醫學文獻,對「疼痛醫學」機構也有著墨。他並在哈佛大學醫學院授課,擔任講師。現在與妻女住在馬里蘭州。
麻醉 住院醫師 在 Re: [討論] 麻醉科的前景- 看板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醫學中心則是可能有住院醫師當第一線,但目前主治醫師可以不用在醫院過夜的醫學中心不多。因此要有值班值到老的準備。 住院醫師生涯,因為有強烈要求工時 ... ... <看更多>
麻醉 住院醫師 在 振興麻醉部誠徵112年度R1 PTT推薦- 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 麻醉機使用、藥物特性、麻醉誘導、術中常見問題的處置。技術會有主治醫師或資深住院醫師指導操作,包括氣管插管(含Glidescope各式影像插管系統)、光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