嚕啦啦~~
麻雀沙浴~這個也有正面~~
#還好我有養貓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
麻雀沙浴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老萊子,為了逗樂雙親,穿上彩衣,扮作小孩跳舞。戲綵娛親,有力又有心,於古於今都是一種幸福。
陵發相連三個鋪位,左右兩鋪招呼客人,座無虛席;中間鋪是明檔廚房:一碟碟切好的鵝掌翼、凍魚大眼雞烏頭、鹹菜花生蜆仔肉陳列檔前;砧板師傅在起鵝片;熱盆韭菜豬紅炆門鱔炆春菜冒着白煙;滾油炸蠔餅、明火燴蠔仔粥,不消幾分鐘就上桌來。「打冷,好似快餐,即叫即有。」老闆魏鎮南說。
以前打冷講求快,他謂求求其其放鹽放糖去吃就算;現在打冷高級了,講求醬料和調味。磨豉醬、普寧豆醬他選最靚最高級的,蝦醬從大澳入貨,連豆瓣醬買貨回來也再加工;豆腐雞腳自家炸好或炆或滷,保證新鮮。
「我們做事,最緊要放一個心下去。」南哥說。這裏的滷水鵝注重濃郁肉味,藥材只是添香。大廚黃師傅透露,一煲滷汁歷史悠久,他03年從老闆手上接過來一直保養至今。凍魚鮮甜不柴,也是沿用傳統方法在魚水中慢慢浸熟。所謂「魚水」,即用浸過魚的水,加鹽加薑,魚就不會浸淡了。
炸蠔餅、蠔仔粥人人讚好。蠔肥量足,有的大似鵪鶉蛋;因着水域和品質,貨源經常改來改去。蠔仔粥鮮甜無比,靈魂在於湯底,用大地魚老雞豬骨螺片黃豆,熬足五小時出味來。
鹹雜仍是南哥親自調味,譬如生鹹菜,啤水兩小時,搓透撈糖,加入南薑粉、麻油添香;指甲大小的蜆仔肉工夫最多,女工逐粒逐粒揀,啤水啤到無沙無泥,南哥方入味,少有店家肯去做了。鹹雜或鮮香或爽脆,送一碗綿稠的潮州白粥,其味無窮,絕不比豐腴鬆香的鵝片遜色。
父親 大牌檔起家
70歲的南哥,四歲起就在檔口「掹人衫尾」幫父母招徠客人。話說父親魏林盛和平後由鄉下潮陽來港,最初給大牌檔運煤炭,又賣過經濟飯,1955年來到新填地街尾浴德池旁邊做起大牌檔,檔名「陵發」取「零舍發」諧音。最初兩枱八凳賣魚蛋粉麵;未幾在旁多開一檔「陵記」,開始打冷。
89年,陵發入鋪浴德池後面,多了「潮州白粥」四字,「冷字我們潮州話是人,打人打人比較粗俗,不如說食白粥,踏實些。」南哥解釋。05年,浴德池舊樓拆卸,搬到隔鄰三間自置地鋪。今天,陵發和陵記兩個字號依舊掛在店前,由他這個大哥和二弟魏鎮坤(Martin)、三弟魏鎮輝合力經營。
「阿爸在大牌檔賺了第一桶金就去了做物業投資,供樓供鋪。」Martin回憶。人稱「六叔」的父親,買下不少物業。「阿爸45歲已經退休,無做幾十年了,看着你們做。」南哥笑。當年在店,父親的角色是和事佬,夥計扭計、想不通,由他疏導勸解;店務全落在妻子和兒子們身上。
兒子 陸續回歸
73年,南哥和鄉里在父親佐敦道上兩個鋪位搞潮州菜館,間中返陵發幫手。為了子女升學,他87年移居加拿大,照樣做潮州菜。接着老二Martin 89年也移民去了,父親召回在匯豐做文職的老三來接力,舅仔負責廚房。
「媽媽那時是檔口的主力人物,洗切,整大腸,樣樣都是她做。阿爸只是深夜夥計收工去麵檔企三句鐘淥麵。」南哥說。96年,母親因腦瘤做手術,他返港陪伴,頂替母親在店幫手。幫着幫着,父親要求他留下來。一留,就到今天。
「阿媽最辛苦,永不退休。潮州女人又慳又勤力。」Martin也很疼惜母親,母親08年健康惡化,他回港侍奉在側。「我本擬阿媽百年歸老就返回加拿大,我老婆仔女全部在那邊。阿爸叫我留下,說:『阿媽走了,還有我你要照顧噃!』自小,阿爸都好疼惜我,我永遠不會逆他意思。」
事實上,父親心清目明,起居有家傭照顧,Martin還是回鋪了。「阿爸教我們做生意,今日生意好,明日生意不好,唔緊要,顧好出品,保持水準就得喇。」當年,他覺察有出品要改善,忍不住出手。從13歲起,他就在檔口幫父親,主力到街市入貨。回歸陵發後,他也負責早上收貨備料,在廚房幫廚,而最撚手的滷大腸至今仍親自炮製;傍晚開市他轉看樓面,做到凌晨才收工。
夜檔的艱難
雖說64年老字號,除了位處近70年歷史的舊樓,陵發鋪內完全不見殘舊痕迹,磁磚白牆異常光潔。「清潔那方面,阿輝夜晚就算夥計做完,他仍會再做兩三個鐘,夥計抹了他都用乾布捽過。」南哥很欣賞弟弟的勤快。
「用過的東西都爛掉了,現在最舊的是人,我自己都70了,兩個弟弟也六十幾。」南哥哈哈笑。當初,他帶領夥計做廚房,教會夥計就退出來。
每天傍晚,他五點半返鋪開檔,八點左右三弟阿輝回來接手開檔,他就跟樓面,在街上時站時坐,一眼關七。三兄弟各司其職,一埋位就無停手,整晚也沒交談一句。「三兄弟做事一定有摩擦,通常今日鬧完,明天就無事。也沒空去理,沒空去記,明天又開始了。」
這頭新填地街尾,也曾有過霓虹不夜天,陵發不乏江湖捧場客。「回歸前,六幾年七幾年那時代的人很複雜,有時他們打打殺殺,周圍『吹雞』去哪裏哪裏打架,通常有好多在這裏傾大佬指示去做事,他們辦完事回來吃,吃完就走,又不會托你水龍(走數),打架出去打。」南哥在新填地喊打聲中打長大,只記住人家的好。「我們做夜檔好辛苦的,大佬知道我們搵食艱難,也會叫細路仔不要來搞事。」
沙士一役,百業蕭條;自從深圳24小時通關,才是夜檔的真正難關,「跳舞場客、卡拉OK,那些人一班班來消夜,現在都無了。」以前陵發開到凌晨五點;現在兩點已沒甚麼客人,不得不打烊了。
為父 心事
「如果不是阿爸,這裏散了。」嚴肅的老三阿輝提起父親,開始有點笑容,「阿爸對我好好,我傷風感冒看醫生看不好,他就拿藥給我。」
當年兩個哥哥移民,阿輝臨危受命,除了煮、切,甚麼都做,「阿爸教我做人做生意都要老實,兄弟間不要計較。」過去整整30年,除了農曆新年店休6日和每月例假,他不曾放心走開一天,「做飲食要親力親為,我病假一日都無請過;62歲了,歐洲都沒去過。」
「舊老闆六叔日日在窗口同我們打招呼。他眼和耳仔都好好,只是腳行不到。」做了近20年樓面的阿鄭指一指對面大廈說。原來92歲的六叔就住在店鋪對面,雖然要爬一層樓梯才有升降機,也不肯搬走。Martin替他找了一部爬樓梯輪椅回來,圓他的心願。
「阿爸好和善,講理由。以前我在店鋪跟人吵,他就會拉開我去飲杯茶,傾偈緩和一下,回來我就不覺一回事了。」Martin指,父親從八十年代已不過問店鋪事,現在每日望鋪,只是一種懷念、關心。
「看着兒子在做生意,他從樓上望下來都很開心。所以我們有煩惱事都不敢跟他說,只說開心事給他聽。」南哥補充。陵發生意上軌道多年了,客人常回頭,就算市道淡靜,來打冷的仍然絡繹不絕。「現在不做好似好可惜,阿爸又在,他那麼開心,惟有維持下去啦!做得幾耐得幾耐。」南哥身體大不如前,最近才入過醫院;但老父的心,他明白。
Martin和阿輝不約而同希望多做幾年退休去,一個想返加拿大享受晚年;一個想去見見外面的世界。而三兄弟的子女都無人想接手,南哥了解:「以前十五六小時我們一樣捱,回家只是一張床,睡下去,起身就出來鋪頭了。有了錢好像沒了家庭,我不想他們翻版像我一樣。」從前多辛苦他也甘心,「就是想仔女多讀書,到外面找好工作。」
潮州人出名慳儉,「賣花姑娘插竹葉,好嘢、滷水鵝自己捨不得食,要賣出去的。就算鹹蛋一隻都只食半邊,有時花生送粥,自己都是食粗嘢。」南哥一生習慣,吃飯「求其要快」,每晚夥計吃甚麼他就吃甚麼。這夜,他為自己加餸一碗「魚凍」,「即是結凍的魚,汁好似啫喱膏。鯇魚用豬肉汁煮了,又甜又鮮。我由細到大最鍾意食。」
珍饈不及家常菜,最堪咀嚼的,還是親情滋味。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
陵發潮州白粥
地址:太子新填地街625-627號地下
營業時間:從缺
電話:6440 7169
詳情: http://bit.ly/2Llve08
麻雀沙浴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白鐵佬、白鐵佬大家這樣叫慣了,都以為我們做白鐵工程,但其實我們不只做白鐵的。」家族從戰前已開始在港做白鐵的第二代掌舵手謝國華師傅解釋,用「Sheet Metal金屬片類」形容他們這行較為貼切,因為打白鐵除了白鐵,還有鋅鐵、不鏽鋼等等,只是通稱為白鐵。
鐵磨光就是白鐵,是很早期的鐵片,價錢最為便宜;不磨光而鍍鋅即成了較不易生鏽的鋅鐵(鉛水鐵),是現今大多數人俗稱的「白鐵」;到了1960年代香港引入不鏽鋼,不鏽鋼被廣泛利用,是人人較易理解的金屬材料。然而,無論材質如何變化,香港最後一代白鐵佬的打鐵工藝隨上世紀日積月累至今,愈見深厚,亦見證了行業的風光與衰落。
行業衰落,全港現今只剩下約十多位打鐵師傅,即使白鐵產品仍常見於生活,但大多為機製。近年較受歡迎的白鐵信箱,由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仍能於街頭巷尾尋見,即使一般住家大概也難離了白鐵用具如餅罐盒、罐頭;如果你問年長一輩,他們大概還能數得出水煲、衣箱、枱面、麻雀箱等的白鐵日常用具,而經歷過制水的老人家定必記得提着加了條木條的鐵水桶到樓下取水的日子。
那是打鐵行業最風光的日子。六十年代制水時期,師傅一星期手做幾廿個鐵水桶,一間打鐵鋪養得起老闆與幾個員工,人人由朝做到晚飲完夜茶明早再開工,一星期有千多元收入(未計支出),在當時人工只有百多元來說算很不錯。除了水桶,家家戶戶還有鐵米桶、鐵鑊,甚至浴缸也可以是鐵造的,酒樓、排檔等食物館的器具都用鐵打,「做到無停手」大概是這樣的狀態——因為打鐵都是人手做的。
打鐵所用到的工具可以很簡單:釘鐵、鎚、尺、剪鉗、摺床,師傅徒手敲敲揼揼就成了各樣器具,一個小水桶快則三兩小時,大型鐵具如小食排檔可花上幾天。打鐵是一門「硬打硬」的技術,當師傅一打鐵,「咚咚咚」聲即傳遍整條街,謝師傅蹲在地上先用一把用了二三十年的木尺度尺寸,畫圓再剪,抬頭說:「要用膝頭頂着鐵片剪,沒有經驗的碰一碰鐵片都會被?傷啊!」只見師傅剪好幾塊鐵片後放在釘鐵上用鐵鎚不斷地揼,時而換上木槌修正搥平,在兩塊鐵接駁位更專注地揼,令兩塊鐵片不需要一口釘而完美縫合,行內稱之為「溝骨」,是打鐵的重要技巧,有如木工的入榫,三年學滿師的也未必能做得好,需要反覆練習,如在弧形轉角位用「東洋骨」,在孤形平面處則用上「扣骨」,工多才藝熟,經人手溝骨的鐵器十分堅硬耐用,幾十年如一。
然而,「耐用」在講求速度的廿一世紀未必吃香。自從塑膠由1980年代攻陷生活每一處起,很多用具都可用機器「啤」出來,價錢便宜,人們習慣用完即棄,打鐵行業與許多手做行業瞬間沒落,師傅轉行的轉行,退休的退休,到今天要找一個還在打鐵的師傅訪問也困難重重,謝師傅無奈地道:「以前你來我怎可能讓你拍攝?搵食技術來的。但現在無所謂啦,快要失傳,多個人學懂門手藝,找到工作也好。」謝師傅盼望有天打鐵行業重新興盛,甚至可以一大班人像舊時般一起慶祝師傅誕:「打鐵佬拜的是尉遲(音屈池)公,師傅誕在農曆3月27日,以前會一班師兄弟吃飯,到現在很多年沒慶祝了。」
打鐵技術衰落,失去的,恐怕不止工藝,還有花得起時間等待的時代精神。
採訪 郭雅揚
攝影 謝致中
剪接 謝致中
福利鋼鐵
地址:摩羅上街46A號
電話:2544 05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08:00am- 05:00pm
勤記不銹鋼工程
地址:九龍油麻地新填地街225號地下
電話:2384 8432/ 2780 809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 09:30am- 06:30pm
何伍記鐵鋼工程
地址:深水埗石硤尾街19-19ª號長沙大樓側後巷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09:00am- 05:00pm
========================================
飲食男女App大革新!立即開App寫食評,下一個食神可能就係你!
?iOS App 下載:http://goo.gl/ZNVWFd
?Android App 下載:http://goo.gl/MrW6YE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