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萬QA 一次答!
阿銘師的YouTube突破萬人訂閱了!
很感謝大家的支持。
拍攝YouTube的初衷,是為了讓看影片的觀眾,對 #保健身體 有新的選擇與觀念, 同我常在片尾提到 #養生命 #養生活。
這集,首次和大家分享我的求學歷程,還有一些中醫執業時的心裡話等, 希望可以帶給大家更多與身體結構、內科、日常生活等相當的健康知識。
#養生命 #養生活
● 收益全部捐?求學歷程差點輟學?
關於網友各種問題-破萬QA|診邊小知識
https://youtu.be/OJtxOCUdu0U
●YouTube快速訂閱:
https://reurl.cc/r8g9Nb
●IG快速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min_shih
●生氣茶看這裡:
https://www.champbio-tw.com/
#中醫 #外科 #養身 #健康
#保健 #養生活 #中西醫師黃獻銘
#黃獻銘 #阿銘師鍼還傳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
「黃獻銘學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黃獻銘 的評價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收益全部捐?求學歷程差點輟學?關於網友各種問題-破萬QA 的評價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黃獻銘學歷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黃獻銘學歷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黃獻銘學歷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黃獻銘學歷 :: 牙醫評價網 的評價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黃獻銘ptt-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黃獻銘學歷 在 黃獻銘ptt-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黃獻銘學歷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序]
大部分的博士論文都沒有出版成書的機會,
還有很多人讀了博士寫不出論文,
一直掛著博士候選人。
我很幸運,
能夠出版,
又是華文最具人文影響力的聯經出版社。
星期六晚上來讀長文,
讀書背後的故事。
---------------------------------------------
作為一個歷史學徒,大學的時候我深深受到民族主義史觀的影響。當時我熟讀了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數十遍,並且沉浸於他對於中國歷史的論述。我始終記得他在《國史大綱》前面所說的:「對本國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懷抱著浪漫且孺慕之情,愛好中華文化。然而,隨著知識的開展,我漸漸認識到同一個時代的學者顧頡剛和傅斯年。大二那年在臺大對面的書店買了整套的《古史辨》,並且開始讀傅斯年對於古代歷史的看法,他認為擴充歷史研究的方式就是要增加材料,並且擴張研究的方法。
大三的時候,開始讀了杜正勝院士的著作。從《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和《古代社會與國家》,對於中國古代史進行了有機且整體的歷史解釋,而且杜正勝院士強調要有臺灣觀點的中國古代史解釋。進了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之後,開始古代史的研究。由於不滿足於歷史系所開的課,沒有辦法理解考古和人類學的方法,於是同時雙修了人類所。
碩士開始,我到了中國進行田野,從山東、河南、陝西,最後選定了四川作為我研究的基地。當時臺大人類學系的陳伯楨教授(1973-2015)帶領我到四川,我們從成都、郫縣、綿陽,到都江堰,前前後後去了好幾次。他讓我了解親臨當地的感受,還有田野調查工作的重要性。碩士畢業後,我感到自己在知識層面上的薄弱,特別是理論上的貧乏,缺乏比較的視野。於是,我開始精進日文、英文和法文,選擇出國讀博士,希冀增進自己在理論上的認識。
感謝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葉山(Robin D.S. Yates)老師,還有亨利.魯斯(Henry Luce)基金會的幫忙,我有了全額的獎學金。除了學費全免外,還有固定的生活費。在加拿大蒙特婁的麥基爾大學攻讀博士,指導老師希望我增加學問的視野,於是開始修習羅馬考古、殖民主義考古和相關的考古學理論。羅馬征服歐洲大部分的地區,發展出一套「殖民主義」;歐洲海外擴張時期,對於大量異民族的統治,發展出多樣化的「殖民主義」。透過比較的視野,我對於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有了更加宏觀的認識。
在本書中我認為秦與漢帝國對於周邊文化、族群和國家的征服、擴張、統治和殖民,在世界史上有特殊也有普遍性的一面。特殊性就是秦漢帝國有本身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從戰國中期以來所發展的法家思想,運用在實際的政治改革上,讓國家機器的運作更加順遂。普遍性就是他們都造成了「沒有歷史的人」。秦漢帝國的「殖民主義」不亞於羅馬和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嚴厲與殘酷,而且從本書的例子來看,秦漢帝國的統治技術更加細緻且深入。如果我們用更廣闊的視野加以思考,邱吉爾曾說過:「英國歷史由凱撒征服開始。」英國的歷史由羅馬征服者殖民後開始;艾瑞克.吳爾芙(Eric R. Wolf)在《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當中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歐洲向外擴張和殖民的過程中,「沒有歷史的人」是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原住民。因為歐洲人「發現」他們,讓他們進入歷史。秦漢帝國擴張與征服的過程中,伴隨著大量「沒有歷史的人」。並不是這些人本來沒有歷史,而是歷史書寫、詮釋和流傳的權利,被征服與殖民的族群所掌握。
麥基爾大學有很好的人類學系傳統,過世的特里格教授(Bruce Trigger)是當代考古學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我雖然沒有機會修習他的課,但麥基爾大學的人類學系深受其影響。在讀博士班的時候,除了自己導師的課,也大量修習考古理論的課,讓我知道理論對於理解中國古代史的重要性。修完了兩年的課,在麥基爾大學要考資格考,當時我的博士指導委員是自己的導師、哥倫比亞大學的李峰教授,還有專長在民間宗教的丁荷生(Kenneth Dean)教授。博士資格考要準備超過兩百本以上的書籍應考,現在想想雖然有點辛苦,但也是在那樣的過程中,確認本書的理論還有材料上的堅實。
成為博士候選人之後,我開始走訪田野,曾經在四川的不同地點待過。感謝田野過程當中,每個單位都熱情接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考古文物研究所、成都市考古文物研究所的同仁們,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和四川師範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讓我在四川的田野有了豐富的收穫。撰寫博士論文的過程中,還獲得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的補助,讓我有更加充裕的資源完成最後的部分。
二○一四年一月,剛完成田野工作回到學校不久,我的母親謝秀琴打電話通知我說父親胡得鏘(1949-2014)罹癌的消息。放下手邊的論文,回到臺灣照顧父親,從一月到七月,父親最後以六十四歲的壯年離世。父母從小就讓我追求自己的興趣,任性的在知識中遨遊,但父親過世前,還是希望我能完成學業。帶著父親對我的期許,還有自己對於「沒有歷史的人」的責任,在二○一七年十月我完成了學業。期間我的兒子也出生,給予了我新生命的力量。
博士論文的審查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蒲慕州教授,還有我們學校歷史系的方麗特(Griet Vankeerberghen)教授,其他還包含中國文學專家方秀潔(Grace Fong)教授、東亞系主任巴克萊(Philip Buckley)教授。在口試的過程中,都給我很好的意見,成為此書的基礎。拿到博士後,雖然在國外有其他工作的可能性,但我在臺灣還有不少的工作與責任,毅然決然地回臺。感謝中央研究院讓我剛回臺之際,在學風質樸的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做博士後研究,當時的指導老師黃銘崇老師也給我很多學問和工作上的建議。二○一九年二月,我開始在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服務,穩定的工作環境,讓我將本書的初稿完成。
本書得以出版問世,得非常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的林載爵發行人。聯經是我知識啟蒙的重要泉源,能得到林發行人的首肯,簽下此書,是我莫大的榮幸。本書的編輯黃淑真,仔細的梳理文稿,並且洽詢版權圖片,都讓本書增色不少。現任的聯經總編輯涂豐恩博士是我臺大歷史所的學弟,也是「故事StoryStudio」的創辦人,過去我曾在網站擔任主編,我們對於歷史有很多相同的理念,很開心能在他擔任總編輯期間完成此書。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說了一個過去與我們認知的歷史不同的故事,建立在最新的考古材料和歷史文獻之上。回顧我的學習過程,從臺灣、中國到北美,我有幸得到最好的歷史、人類學和漢學的資源。在不同的學習傳統還有文化脈絡中,我嘗試還原中國古代歷史,同時也讓中國史有了世界史的比較視野。
辛丑年於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61397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61397
誠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61397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61397
黃獻銘學歷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次很開心能參加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主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東吳大學。那天知識量太大導致肚子餓,但又不好意思吃兩個便當,所以發現樓上有麥當勞還開心地傳訊息給朋友說:「妳學校好讚喔!竟然有麥當勞。」對方回:「我學校確實有麥當勞,但我讀的是清華大學。」
😔
當天研討會的下午茶點心很讚,我一直盯著桌上的司康流口水,但實在不好意思跟同學搶點心吃。😂
我擔心教授誤會我去現場白吃白喝,所以寫了一份作業證明我有認真聽課。
=======研討會開始=======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協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時間:2020年12月5日(週六)09:00-18:00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
社會學家Max Weber於1920六月因感染大流行肺炎而過世,一百年後同樣遇到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們紀念這位影響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家格外具有意義。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人文社會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合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紀念研討會,讓現代學者透過知識上的交流與韋伯對話。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韋伯只是社會學家,對他的印象就是與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並列為「社會學三大經典作家」。如果更熟悉韋伯一些的人可能會知道其最著名的著作《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以及《經濟與社會》都是社會學經典,但較可惜的是,讀過這些著作的人,或許也罕有機會去深度理解韋伯的知識創造過程,以及為何他從不認為自己是社會學家。
這場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學者與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裴元領的論文<宗教是什麼?為研究韋伯宗教社會學的準備工作>以中國四書五經、易經、聖經、佛經、墨子、印度摩科婆羅多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來分析韋柏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的<從新社會學的角度談韋伯>認為社會學的關鍵在於創造力,而不是有多少學派、生產多少論文。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社會學誕生的那個年代,而是數位社會時代,這個年代你(妳)在網路上的「帳號」比自己是誰更重要。在(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布希亞的時代,人們認為「大眾不在乎真實」,但到了今天,則是「大眾創造真實」——假新聞、偽資訊都是現代人的集體創造。跟性愛機器人做愛算不算出軌?未來趨勢已經不是在爭吵性別、性向,而是當機器人成了人類更好的選擇而非替代品時,這些倫理問題怎麼辦?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君玫的<韋伯與奧斯華德:一個能量社會學的想像>從化學家奧斯華德的「社會能量學的一元論」與韋伯的「多元社會學觀點」的對立衝突切入。根據她的研究,韋伯不認為奧斯華德的化學概念可以推展到人文社會,只是現代的人反而開始重讀奧斯華德的能量學(能量的關係),因為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面臨能源、環境等新的問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賴曉黎的<從禁欲概念論尼采與韋伯的異同>研究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宗教社會學》中,禁慾理想與韋伯禁慾主義之間的主要區別。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系主任黃厚銘的<消失於社會學中的理論與經驗間關係之多元想像>認為思想史、理論研究不該只存在哲學、歷史學中,但不少人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只有「質性、量化、田野」三種方法。講者取三大家理論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來說明:涂爾幹的「社會事實論」是用一個理論來掌握一個實在,並從經驗中來驗證理論是否符合實在,或從經驗中產生新的理論。韋伯的「理念型」則建構出一個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的東西,認為社會學是具體事實的科學,所以最抽象的法則最沒有用處,沒有辦法套用於所有社會。韋伯的理念型和涂爾幹的普遍可以適用的想法與抽象概念抵觸。如果是這樣,那麽,馬克思學說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狀態」,若將其核心精神從《資本論》中抽掉,只留下經驗證據,那這本書還能成立嗎?青年馬克思談了一個共產世界的理想狀態的理論,但《資本論》的實證經驗卻非如此。中山醫大醫社系副教授黃敏原的<韋伯的人論及其社會心理學考察>指出韋伯由理念引導世界圖像,認為需要我們「熱情」參與,並舉「清教徒可望成為天職人,我們則必須是職業人」的新教倫理為例。
每位講者雖然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卻帶給現場聽眾如沐春風的知識啟迪。只可惜礙於篇幅與我的知識有限,僅能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論文作為研討會代表,而與會學者豐富精彩的研究,大家可以按照論文題目搜尋拜讀。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在其論文<韋伯的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1895-1907>(Max Webers Konzeption einer “Wissenschaft vom Menschen”:1895-1907 )中提到,韋伯關於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形成,與他轉換人生跑道(由法學家轉變成國民經濟學家)有關。並且,這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從 1895 年弗萊堡大學就職演說首度提出,到1907到 1910 年已初步完成, 直到1910德國才成立社會學學會。講者在研討會上企圖論證韋伯的通才在各領域皆有傑出表現與貢獻,只是韋伯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跨界的強烈特色,也導致後人不斷地挑戰他的權威;但同時,各領域的學者得藉著韋伯的典範出發,才能開啟更多知識上的創新與可能。根據韋伯太太瑪莉安娜(Marianne Weber, 1926)的說法,青少年時期的韋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製作了一幅 1360 年的德國歷史地圖,並在 15 歲那年的聖誕節期間再度寫了一篇長達 46 頁的論文<對印度日耳曼諸民族之民族性格、民族發展與民族歷史的一些考察 >。
但從小熱愛歷史的韋伯並沒有成為歷史學家,除了他的興趣廣泛外也有經濟上的考量——就跟我們尋常人一樣。韋伯 1882 年 5 月在海德堡大學註冊時,是以「法學」作為主修與職業學門 ,1884 年冬季學期轉讀柏林大學、1886 年通過第一次法學國家考試,直到 1889 年完成博士論文及1891 年完成任教資格論文完整了法學家訓練。所以,韋伯在 1892 年開始以私講師身份在柏林大學教授法學課程,並於 1893 年 11 月被任命為法學非教席教授。
韋伯的教職生涯並非一路到底毫無變動,這與德國的教育體制、韋伯個性與博學多聞都有關係,就像1893 年 6 月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就已經想要挖角韋伯去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 而韋伯在 1894 年 4 月初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接受聘任,前往弗萊堡大學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這也意味如果韋伯只懂法學,是無法受到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青睞的,假如他的底子不夠也無法輕易脫離舒適圈,獲得更好待遇的工作。
韋伯於1919年1月28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二場演講,<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為何韋伯會特別提到政治呢?在還沒了解韋伯前,我原以為像他這樣的經典學者不會沾染政治領域,但在閱讀這兩篇演講稿後得知,在當時德國的學術氛圍,韋伯意識到政治立場干擾學術領域造成的困惱。他在演講中呼籲——一種學術倫理的規範性訴求——政治不屬於課堂、教師扮演先知的徒然。在此摘引<以學術為志業>中對於學術倫理訴求的經典段落:「在文化團體以及政治團體的範圍內應該如何行動——這兩種完完全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如果他接下來問道,他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應該同時處理這兩者,那麼對這個問題的答覆就是:因為先知與鼓動家並不屬於課堂上的講臺。先知和鼓動家都被告知說:『要走上街頭去公開演說。』意思就是到容許批評的地方。」
擁有學者身分的韋伯排斥政治進入課堂上,但課堂外的韋伯卻希望透過候選而不競選的方式從政,來達到他參與制憲的目的。他在1918年12月25日寫給友人的信中,韋伯還信誓旦旦地認為:「看來,我在法蘭克福相當篤定能夠當選。」結果卻事與願違。韋伯也曾經感嘆地說,終其一生,他都是個「政治獨行俠」。從這兩篇演講稿中就能發現,韋伯身處學術領域與政治領域中,產生既熱愛又互斥的矛盾心情。
張旺山教授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韋伯一生始終對政治有一種「秘而不宣之愛」,因此,他對政治學的貢獻,也使得諸如《政治學的經典作家》(Klassiker der Politik)這樣的書,不得不將他列入政治學的「經典作家」之列。韋伯提出「正當支配的類型」的學說時,雖不是為了政治學而生,但卻影響了政治學領域,並被政治學者所用。Carl Heinrich Becker(1876-1933)曾依照韋伯的期望並提供優渥的條件,希望聘他為波昂大學的「政治學」講座教授,但後來韋伯基於私人理由選擇了到慕尼黑接 Lujo Brentano(1844-1931)退休後所留下的國民經濟學講座教授的空缺。1920 年夏季學期,韋伯甚至在慕尼黑大學開設了一門進階課程,課名就叫作「一般國家學與政治學(國家社會學)」。
我們廣為傳頌韋伯的博學多聞,但卻忽略了就是因為他懂太多、擁有太多知識,常讓他面臨抉擇的痛苦。在一封韋伯於 1887 年 9 月 30 日寫給他的大姨丈包姆加騰(Hermann Baumgarten, 1825-1893)的信中,韋伯就曾坦承:由於「種種實際上的利益――對這些利益的規制,乃是法律發展的基本課題呈現了種種的結合,而這些結合在我看來,用我們的科學的那些手段,是無法加以掌握的」。這意思是韋伯體悟到法律知識的極限,而將其排除在自己的興趣與職涯之外。
雖然講者一樣只有短短二十分鐘,但卻提供了韋伯豐富的知識之旅。韋伯在學術職涯上並非如我們習慣的教育體制,只能線性發展的刻板印象。在這意義下,韋伯的一生為台灣學者、學生帶來的啟示是:在求知、求學的旅程中,「修正」與「調整」是再正常合理不過的現象了。我們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擊倒,休息夠了爬起來就好。同時,韋伯的一生也提醒我們面對知識要謙卑,那是因為人擁有的知識都有極限與界線。即便博學如韋伯也不斷地受到各領域的專家挑戰,但知識就是憑靠在如此的堆疊中精煉與豐富。或許韋伯可以成為各種領域的專家,但他卻未定義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所知所能有限。不過,韋伯逝世百年後其知識系統並沒有因為各種挑戰崩潰,反而留給社會學界與對社會科學有興趣的每一個人,可以憑著韋伯的典範達到他以前辦不到的事情,與少經歷他在肉體與精神上的煎熬。
最後,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韋伯學說與二十一世紀對話」只是第一個一百年,未來將會有兩百週年、三百週年與韋伯對話的學術研討會。雖然韋伯的生命逝去,但他卻能持續地啟發後人追求知識,熱愛生命與社會;死亡只是瞬間的終點,卻是邁向精神永恆的起點,韋伯的學問與精神永存在知識宇宙中。
黃獻銘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黃獻銘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三口組小孩不挑嘴!律師媽媽Irene的92道親子共享料理」介紹
訪問作者: 陳秭璇
內容簡介:
擁有12萬粉絲的料理家Irene,
獻給「把孩子擺第一,惆悵放下個人胃口」新手爸媽的第一本書,小孩吃營養不挑食、爸媽吃也美味的無敵料理,
讓大人小孩每一天都開心!
從精明律師到新手全職媽媽,
有時質疑自己母愛不夠,有時又覺得小孩真的好可愛,
縱使「三口組」小小孩不斷挑戰著自己底線,
美西灶腳Irene優雅速成又美味的料理依舊為愛堅持著。
●96道親子共享‧創意省時料理,家長三餐零煩惱輕鬆煮,小孩開心把飯吃光光
●醫師專文解說兒童飲食要點,審定食譜營養成分,為孩子健康護航
●每份食譜皆附料理技巧和營養知識,讓廚房苦手快速累積食育力
●貼心提供30日菜單,給你營養均衡、菜色豐富的三餐提案
●每道食譜前以「育兒生活隨筆」開胃,台大與NYU法學雙碩士、前律師Irene為你分享獨到的教養心得
‧煮一鍋油亮帶甜的減鹽寶寶肉燥,配飯配麵配青菜百搭好用,不用怕吃膩,最討孩子歡心。
‧家庭常備柴魚高湯一定要會,讓煎蛋、火鍋、燉飯、湯麵、粥滋味更鮮美有層次。
‧小黃瓜、芹菜、菇類、茄子,只要去皮、配肉作點小變化就能讓孩子嘴巴解除封鎖。
‧小番茄加鵪鶉蛋變魔菇森林,和孩子在餐桌暢遊愛麗絲的夢遊仙境……
書中92道健康營養親子共享愛料理,
92則媽媽們心有戚戚焉的笑中帶淚育兒心事,
陪伴你減輕下廚、育兒的壓力,創造更有品質的親子時光!
◎「讓我們用牙齒幫花椰菜剪頭髮吧!」
對付挑食孩子密技大傳授:
密技1. 配合孩子敏感的味蕾,調味要清淡,並設法去除食材特殊的風味。
密技2. 不必追求食物造型可愛,但色彩要豐富,才能增進孩子的食慾。
密技3. 孩子排斥的食物先上桌,偏愛的料理後上,以免好菜被邊緣化。
密技4. 和孩子一起下廚,可讓他們認識食材,並更願意吃自己親手作的菜。
密技5. 說故事比說教有用,把食物擬人化,讓孩子產生興趣、好奇一試。
◎這樣吃最幸福!媽媽不變金智英
✓守住五原則,餵養孩子不再心很累:
✓大人寶寶一起吃,省時又省力
✓善用廚房必備神器,事半功倍
✓簡化料理程序,減少烹飪時間
✓觀察孩子進食習性,因材上菜
✓定食定量,建立孩子用餐習慣
◎食力升級!給新手父母、料理苦手的不敗食譜
不管你是新手父母或廚藝初學者,跟著減輕廚務的專家Irene做,都能零失誤搞定親子餐:
‧簡化料理──教你用更精簡的工序、最基本的廚具,完成美味不失分的一日三餐
‧掌握技巧──不藏私公開備料、烹調、擺盤、變換花樣等個人心得,以及把孩子最討厭食物變誘人的祕訣
‧認識營養──提供主食材的營養成分,帶你認識優良的營養來源,為孩子打造受益一生的好體質
◎寫給孩子的食養情書!高學歷全職媽的育兒心事
在網路享有高人氣的Irene,也曾因成為全職媽媽,而感到自我被嚴重剝奪。她將在書中真情吐露自己的失落與成長,並分享個人的媽媽哲學:
‧要時常告訴自己「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也別為了孩子好,而犧牲自己的身心健康
‧家長學會淡定,可減輕教養壓力,孩子的情緒也較穩定
‧別吃剩菜,對自己好,就從對自己的身體好開始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別靠孩子的發展進度來滿足成就感與自我實現
‧要持續從世上萬物中追尋生命的熱情,才能帶給孩子更寬廣的視野,而不只是生理上的照料
‧給另一半清楚的指令並降低標準,才能培養出好隊友,而有時間安心去做自己的事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節奏,也會讓你知道他準備好了,不須著急,不用和別人比較
◎30日三餐營養計畫表,讓你均衡吃進六大類食物
採用富含營養的食材,並經常變換,是攝取最多營養素的訣竅。料理家Irene給你一整個月的三餐提案,照著做就能飲食均衡、天天變換菜色,不再煩惱「今天要煮什麼?」
作者簡介:陳秭璇(Irene的美西灶腳 版主)
從一位律師、在網路上分享食譜的作家到成為母親,流轉在人生的角色中,透過臉書專頁分享文字與影像,與網路上的讀者交流分享。
每本著作都恰巧記錄了當下人生的記憶:第一本《一鍋三步驟》在洛杉磯完成,當時活得自由自在,風格也非常多樣;第二本《幸福小鍋食堂》出版前,因女兒小嬡剛出生,從一個自在不受拘束的人,轉變成為孩子牽腸掛肚的母親;本書則寫下陪著孩子脫離嬰兒期,真正養育、教育她的點滴回憶。
從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重新撿拾自我──我是Irene,也是小嬡的媽媽,希望透過本書,與讀者們分享全職母親照顧孩子、心路歷程與親子共食的食譜紀錄。
作者粉絲頁: Irene的美西灶腳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黃獻銘學歷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光臨臺灣吧 #客家 #台三線 #發大財
如果你想發財,北臺灣的客家
有一號你一定要認識的人物啊~
那就是19世紀「靠著開墾苗栗地區」的 #黃南球!
而他發財的工具竟然是巨人大便!?
到底他是如何讓臭臭的黃金變得閃亮亮的呢?
和客客客棧,一起一探究竟吧~
--
🎼改編歌曲🎼
插曲:桃花開(客家民謠)
插曲:採茶歌 (客家民謠)
插曲:十八摸(客家小調)
插曲:老山歌(客家民謠)
編曲:JH Chen
📖參考文獻📖
胡家瑜、林欣宜,〈南庄地區開發與賽夏族群邊界問題的再檢視〉《臺大文史哲學報》,第59期,頁177-214,臺灣大學文學院,2003。
簡志維,〈清代苗栗大湖墾隘的發展―國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李文良,〈十九世紀晚期劉銘傳裁隘事業的考察─以北臺灣新竹縣為中心〉《臺灣史研究》第13卷第2期,頁87-122,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6。
鄭美惠,〈台灣「屙屎嚇番」傳說及「大人國」民間故事之探究〉《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期,頁121-146,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
不多說,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s://lihi.cc/0SEYv 🔔
🍺臺灣吧FB 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IG 想再靠近一點點|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黑啤FB很可愛快來看|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黑啤IG一樣很可愛來看|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 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黃獻銘學歷 在 黃獻銘 的推薦與評價
黃獻銘 已經註冊了Facebook。加入Facebook 來聯絡黃獻銘及更多你可能認識的朋友。Facebook 讓人們盡情分享, ... Internship.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黃獻銘學歷 在 收益全部捐?求學歷程差點輟學?關於網友各種問題-破萬QA 的推薦與評價
破萬大感謝!謝謝大家對阿銘師的支持!好奇阿銘師為什麼拍YouTube?你有各種疑問?阿銘師來告訴你!0:00 精彩預告0:40 關於阿銘師YT的收益? ... <看更多>
黃獻銘學歷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Taipei, Taiwan. 26809 likes · 734 talking about this · 16 were here. 學貫中西醫的人體結構技師,認為治癒的定義為讓身心靈還原到最初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