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最好的學習」這一句在 閱讀前哨站 首頁顯眼的標題,從部落格成立至今就放到現在。我不曾改變過這句話,卻也是這句話,對我帶來了最大的改變。為了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我開始對每一本讀過的書寫下讀書筆記,並且將心得整理成部落格文章,透過這樣持之以恆的紀錄,我有了一些不同的體悟。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
1.跨能致勝
2.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
3.完成
4.最高學習法
5.破框能力
6.財務自由實踐版
7.金錢超思考
8.從內做起
9.僧人思考
10.零規則
.
【為我帶來啟發的書單】
.
我發現,只靠讀書,雖然沒辦法直接改變你的人生,但是,從書本裡你可以找到許多的「啟發」。這些啟發,或多或少會改變你思考事情的方式,讓你想要接觸不同的觀點、學習不同的知識、嘗試不同的行為。接著,就是當你踏出了那一步、往未知的領域前進了那麼一些,這時候,改變才會發生。
2020年,我從讀過的70本書、寫過的56篇讀書心得裡面,挑選出10本我個人最喜歡、最受啟發的書來跟你分享(前兩年的Top 10好書推薦:2019年、2018年)。我挑選的這10本書裡頭,有些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有些帶來特別的靈感、有些則幫我改變了行為和習慣。
以下,我會簡單分享這些書的心得,以及我得到的啟發。每一本書我都會附上完整心得的長文連結,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直點進去閱讀全文。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吧!
.
1.#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當初我讀完《跨能致勝》之後,馬上寫道:「這是我2020年至今最喜歡的書,它有故事、有理論、有溫度,用廣闊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帶人們領略『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超級專業化的世界中,如何獲取和培養跨界能力、體驗多樣化、探索跨學科的領域?』」
在這本書尚未推出中文版之前,我就用Audible英文有聲書聽過一次,當下已經非常喜歡,後來推出中文版後又讀了第二次。在年底的時候,當我得知這本書也名列「比爾蓋茨2020年度五本選書」,能跟他有類似的選書品味,心裡真的感覺到非常的開心。
作者從運動界、藝術界、商界、學界,挑選了許多發展過程截然不同的人,說明專才跟通才的差異。不過,這本書的中文版有一些小缺點,因為是四個人聯合翻譯的作品,所以會感覺有一些地方的前後連貫性沒有這麼理想。但是整體來說,作者要傳達的觀念還是非常的有意思的,對我來說算是瑕不掩瑜。
帶給我的啟發:讓我換個角度思考,不一定要執著於「成為特定領域前1%的專家」,而是結合跨領域的專業能力,發揮出截然不同的獨特性,去達成另一種類型的前1%。跨能人才懂得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稀缺性」,提高自己獨特的「價值」。這本書讓我對於即將執行的目標,產生了更多靈感。
.
2.#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讓你在幾分鐘內感動人心,說服任何人、做成任何事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作者認為「說故事」的策略可以應用於當今商業的溝通挑戰,協助企業和公司用更親切的方式塑造形象、傳遞訊息、與客戶建立關係。當你想要讓任何人接受你的服務或商品,靠得不只是規格或數據,更多的時候是你說了什麼故事。
作者在書中應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說明了為什麼要說故事、如何說故事、該說哪些故事。我認為,這本書除了對各種大小的公司有幫助之外,對於準備職場簡報、經營個人品牌的一般讀者也會有所啟發。你只要把書中的「顧客」換成你要溝通的「對象」,把「公司」換成「你」自己就可以。
因此,無論你是在經營個人品牌、在公司擔任行銷或業務的職位、或是想推廣產品和服務的創業家,這本書都會對你非常的有幫助。書中會用實際的範例和步驟,帶你建立四種必備的故事:價值故事、創辦人故事、使命故事、顧客故事,這本書不只談理論,更有許多的地方會帶著你實作。
帶給我的啟發:以前,我總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常常用理工人的觀點,覺得如果要做一件生意,就開談規格、要談賣點,要談價格。現在,我被「說故事」的觀念說服,也從許多其他的商業故事認識到這個手法的優點,我開始思考關於自己更深層的故事,這本書是一個很好轉捩點。
.
3.#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面對新的一年,應該有很多人都會興高采烈的寫下自己的「新年新希望」,但是你知道嗎?根據統計,有92%的人會半途而廢。如果你想真正「完成」自己許下的新希望,《完成》這本書是我認為在新的一年,你會最需要的一本書。
作者寫作的方式,會讓你感覺有點像是一個幽默的脫口秀演員,有時調侃、有時鼓勵、有時自嘲。雖然,作者的文字之間充滿了輕鬆風趣,但是他給出的建議卻十分誠懇和執行。例如,把目標砍半、把時間加倍、把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記得回顧自己的進步。從這本書裡,你也會學到如何克服完美主義的心魔,讓自己「不完美地前進」,贏過九成不能完成目標的人。
帶給我的啟發:原本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開始錄製 Podcast,總是擔心自己比較內向、無法對麥克風唱獨角戲、感覺自己還不夠格、可能沒人喜歡自己的聲音,因此,遲遲無法完成這個延宕許久的目標。這本書幫我用輕鬆的方式,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終於踏出了第一步。這一步,幫我帶來更多的勇氣和自信。
4.#最高學習法:12個改變你如何思考、學習與記憶的核心關鍵
《最高學習法》這本書讓我超級驚艷,我分兩個面向來講。第一個是這本書的評價非常好,我喜歡在網路上先看別人的評論,做為自己的選書參考,但是我完全找不到這本書的負評。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幫助讀者選書的〈選書,兩好三壞〉專題文章裡,沒有紀錄任何負評的一本書。
第二個是這本書真的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讀過的類型。書的主題是在講人類的大腦是怎麼學習和記憶的,最特別地方就在於,作者竟然把「這本書的本身,當成這本書的範例」。舉個例子來說,其中一個理論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記憶力,背誦東西應該首重「更高的複習頻率」,而非「單一長時段的複習時間」。
所以,他在四個不同的章節,放了同一張照片(上面有一些文字)請你看10秒。然後,他又在某一個章節裡,在同一頁上放了四張一樣的照片,請你連續看40秒。在書的尾聲,他請你回憶兩張照片裡面的文字。結果非常鮮明,分散在四個章節的照片,帶給我們的記憶深刻許多。
帶給我的啟發:第一次體驗到「紙本書」的設計和編排方式,可以讓我這麼深刻地體會到,腦袋如何去學習和記憶。這本書必讀紙本書,其他的媒介都沒辦法帶你如此深刻的震撼。我也體會到,學習「如何學習」的另一個好處,會讓我們學到「如何教學、說服和影響」,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
5.#破框能力:全球TOP50管理大師教你突破「專業」陷阱
《破框能力》是帶給我思考衝擊的一本書,作者在談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稱為「能力陷阱」的境地,也就是說:「當你越擅長自己做的事情,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讓你獲得大量專業經驗,卻容易讓你受限於專業框架,落入能力陷阱。」
你如果想在職場往上爬,想往管理職邁進,那這種能力陷阱會成為一種很大的障礙,作者認為克服這個陷阱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行動後思考」,由外部的行動,改變內在的想法。如果你想要像一個領導者一樣思考,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讓自己像一個領導者一樣行動。
作者強調,當你跟那些「優秀的領導人」做著一樣的行為,你才有可能反過來刺激自己的想法,去思考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發掘背後的原因和技巧,淺移默化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書中也提供具體建議,教你怎麼克服三種陷阱:專業陷阱、人脈陷阱、忠於自我陷阱,很顛覆我想法的一本書。
帶給我的啟發:以往我也曾經落入作者說的一種心態,那就是想要「先想清楚再行動」。結果,往往實際的情形是,想了半天卻滯足不前,永遠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還不夠格。現在,我在職場上的工作規劃,開始加強「行動」的部分,更願意讓自己嘗試以往不熟悉、不習慣的互動方式。
.
6.#財務自由實踐版:打造財務跑道,月光族、小資族也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財務自由實踐版》的作者是受過認證的財務規劃師,這本書也跟我讀過的其他財務自由理財書,有著滿大的差異和特色。作者不是單純只講財務和投資,他認為邁向財務自由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因此我們如何看待主要的收入來源「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他想透過這本書,提供一份健全的「財務、工作、生活」規劃指南。
如果你以為只靠著股市裡面殺進殺出,就可以提早退休,那是過於美好的幻想。作者除了提供穩健的投資策略之外,也說明了該如何善用自己的職場能力,找到你的使命感和成就感,獲得越來越好的本業收入。這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你必須學會享受這段過程。
關於書中談到稅務、保險和遺產規劃的部份,是財務規劃裡不可或缺的一環,作者以財務規劃師的角度,用平易近人的文字說明了這些規劃的原則和重點。雖然,書中的範例大多以美國人為主,但是觀念可以先學起來,再延伸到台灣的情境。
帶給我的啟發:首先是作者提到的「財務跑道」公式,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計算方式,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資產狀態,以及擁有的自由程度(選擇喜歡的工作)。另一個是關於「財務自由」的心態,並非達到終點才叫做自由,這樣反而會帶來「現在都只是在受苦」的假象。當你踏上適合的財務跑道,朝向終點邁進的每一個時刻,都是自由。有了這種認知和喜悅,前進的速度反而更快、更穩健。
.
7.#金錢超思考:《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25道創造財富的關鍵思考,教你晉升有錢人!
《金錢超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長年在《華爾街日報》撰寫財經專欄的作家,他透過長年來的觀察,對於人們該「如何思考金錢」有很深刻的洞見。他想告訴我們,如何有智慧地看待金錢、如何運用它,讓它成為一個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工具。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作者把金錢和「快樂」連結起來的方式,還有關於用錢來「追求物質」和「追求體驗」的差異和比較。另外,作者也說明了金錢和「時間」的關係,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金錢也能買到時間。當我們認識到金錢跟時間的關係之後,對於「投資」和「儲蓄」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書的後半段談金錢和「風險」的關係,以及我們該如何處理和面對這些風險。
帶給我的啟發: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心態對了,行動才會跟著對,對於「錢」這件事情更是如此。我學到三個重點,第一個是金錢帶來的體驗不分貴賤,追求體驗是很值得的消費;第二個是學會判斷保險的類別,什麼是不值得承擔的保險;第三個是活得太久竟然也是一種風險,需要將長壽風險納入投資理財的規畫當中。
.
8.#從內做起:頂尖領導大師淬鍊25年的10堂課
《從內做起》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所謂的「領導力」,就是你對別人的「影響力」。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領導力拆分成「領導力五階層」。他認為提升領導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則和步驟,是可以透過後天的方式培養出來的。
對我來說,這本書跟領導管理的經典書籍《與成功有約》有那麼一絲相似,都是作者本人從自己的故事和例子,延伸出包含人格培養、待人處事、心態建立…等論述,然後旁徵博引其他的書籍與文獻。從同樣身為內向者的作者身上,我被他「領導力不是天生,而是後天養成」的說法感動,他追求「自我成長」展現出的熱情,也讓我為之嚮往。
帶給我的啟發:「領導力的高低」是可以被定義出來的,一個人在不同的群體裡面,也會有著不同程度的「領導力」。重要的是,我們都能透過「領導力五階層」的步驟和方法,來逐步提升自己在群體中的領導力。也不要仗著自己在某個群體裡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就想把一樣的態度用在不同的群體上。
.
9.#僧人思考: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僧人心態》這本書是我今年讀到關於哲學思考方面,最喜歡的一本書。作者在社群媒體上非常火紅,擅長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一些很棒的觀念包裝成激勵人心的短片。直到接觸到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作者曾經從商學院畢業後,前往印度當過三年的僧侶,這件事情引起了我對這本書的興趣。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他在道場裡面的修練、跟僧侶們的交流互動、體悟到的人生的道理、還有千古流傳的智慧,帶回紛擾的現實世界分享給大眾。作者將道場中學到的普世智慧,巧妙地融合數位科技的推廣,加上他曾經是商學院出身的思維,打造出了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傳播平台。
僧人總是能夠以最平靜的方式,活出充滿意義感的人生。作者認為我們也應該學習這些智慧,用來面對你的內心情緒、處理你的人際關係,提升你在職場上的表現、改善你想要學習和進步的事物。每個章節後面都有許多的「試試看」步驟,讓我們採取具體的行動,來練習這些僧人教我們的事情。
帶給我的啟發:讀完後我得到三個好東西,讓自己更容易找到平靜。第一個是:「放下對於目標的執著,收穫來自於享受學習的過程本身。」第二個是:「練習抽離自己的原始心智,用愛和尊重來對待自己。」第三個是:「學會付出自己的喜悅,對別人的成功抱持祝福,你就可以擁有無限的快樂。」這本書也幫我重拾睡前「冥想」的習慣。
.
10.#零規則:高人才密度x完全透明x最低管控,首度完整直擊Netflix圈粉全球的關鍵祕密
《零規則》這本書在談Netflix創新企業文化背後的管理方式,作者正是創辦人暨執行長本人。特別的是,他邀請一位專門研究各地文化差異的學者跟他共同寫這本書。學者到世界各地訪談幾乎所有層級的Netflix員工,從新人工程師、中階主管、以及高階主管群,都是受訪對象。
這本書獨特的三方對話寫作方式「創辦人—學者—員工」,我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親自在公司裡面走一遭,非常有代入感。Netflix特有的「自由與責任」文化,強調給予員工高度的授權、刪除繁瑣的行政流程和規則、重視員工之間高度透明的溝通方式。執行長以循序漸進的方法,顛覆傳統老舊的管理方式,讓整本書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書中許多環節都凸顯出「高人才密度」的好處,執行長把最優秀頂尖的人齊聚一堂,設計一個不會彼此扯後腿的績效機制,這讓員工們集中火力在提升公司的創新和競爭力。對待這些優秀的員工,給予他們自由,不要用規範和流程束縛創意;給予他們責任,讓他們有權決定重要策略、擔起公司進步的重任。
帶給我的啟發:這本書是我今年最喜歡的商管書,相比起我待的高科技製造業使用「規範與控制」來達到製造量產,Netflix看似「零規則」的管理方式則有利於「創新」。我沒有在這類型的公司待過,能夠這麼近距離了解這家公司的運作和理念,對我的領導思維帶來很多衝擊,也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團隊管理和帶人方式。
.
【後記:更多的好書推薦】
.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讀書心得,歡迎訂閱「閱讀前哨站的電子報」,每週都會寄送最新的文章通知。如果你喜歡用「聽」的方式吸收資訊,也歡迎訂閱我的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我會用輕鬆的方式說書、聊書,讓你能利用通勤之類的零碎時間,快速吸收我從一本書裡得到的收穫。
最後,提供一些閱讀的資源。想要培養閱讀的習慣?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想要徹底讀懂一本書?這篇文章可以幫上你〈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想要學習在書中記下重點?這邊文章有多訣竅〈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
2021年正式起跑了,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
【博客來.2021 黃金月活動】
文章的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好康,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博客來黃金月活動」。我幫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爭取到了「限量2000份的 $50 優惠券」,需要的朋友趕緊去領取。更棒的是,我請博客來將我的年度書單,做成一個專頁讓你可以快速瀏覽我的好書推薦,千萬別錯過了!
領取粉絲專屬 $50 優惠券 https://bit.ly/2WHAdAr
「下一本讀什麼」年度書單 https://bit.ly/3pB9aDa
黃金月活動主場(全館3折起) https://bit.ly/2L8pTPs
黃金圈理論 心智 圖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網路文章】榮格與曼陀羅
一、榮格為什麼要研究曼陀羅?
最早把曼陀羅引入心理治療的,是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榮格曾經與弗洛伊德關係密切,但1913年兩人決裂,榮格心理受創,退而發展自己的理論體系,並一度備受幻覺折磨而瀕於崩潰。此時,榮格身陷「中年危機」而不得不重新審視生活,並從內心探索最深處的自我。
為此,他記錄了自己一些夢境和幻象,並隨後將其整理為《黑書》《Black Books》(當今只個別人手中有此書稿)。同時,在托妮·沃爾夫的精神支持下,榮格也著手開始一項重要寫作,並配以其親手繪製的插圖,這就是著名的《紅書》。
二、《紅書》
《紅書》正是榮格「積極想像」之所得。依他所述,曾有兩靈造訪,一跛腳老人,一美貌姑娘,自稱以利亞(Elijah)和莎樂美(Salome),並攜帶著一條大黑蛇。老人之後再進化為腓利門(Philemon),姑娘成為阿尼瑪,分別代表其理論中的「自性」(來自無意識的自我審視,也是自我實現的終極目標)和男人無意識中的女性。在此經歷中,魔、聖、妖、靈紛至沓來,他欲拒還迎,視之為心理分析的實驗,一種自願與無意識的近身肉搏。依其傳記作者芭芭拉·漢納的記述,此時榮格下定決心,無論何方神聖在夢中顯靈,他必不會任其憑空消失,直到他們向他彰顯所為何來。在此過程中,榮格自己開始繪製大量圓形的抽象圖案。
後來榮格發現,他所繪的那些圓形圖原來就叫Mandala(梵語,曼陀羅,亦稱輪圓)。根據他所說,「曼陀羅是自性(self)整體的一種心理表達」。換句話來說,「一個嚴厲的圖案罩上這種圓形意象(image)可以補償心智的失常與困惑,也就是通過構建一個連接萬事萬物的中心,彌補了心智的失常與困惑」。
原來我們每一個人的原型都是分裂的,以至於我們需要「曼陀羅」讓它整合起來。曼陀羅的能量來自圓滿具足而無所欠缺的自然力。透過精密的圖騰、壇城能量、幾何中的結構奧秘,且利用色彩的力量,連結內在的圓滿力,共同創造強有力的能量圈,將其導引至生命的本體。
榮格的第一幅曼陀羅:進入秩序 榮格的第一幅曼陀羅是在1917年繪製的,名為《萬物體系》(Systema Munditotius)。在那段時間,榮格是一名關押英國人的營地長官,他每天早晨都在筆記本上勾畫曼陀羅圖形。他在書中寫道:「對於這幅曼陀羅,我當時並不知道它的意義所在。」心理分析師Hams(2011)分析了這幅曼陀羅,認為榮格表面似乎是在為世界物種定位排序,實際上是通過象徵的方式在努力建構內心的平衡與秩序。
三、曼陀羅繪畫中期:自性的形象
在面對無意識和自我治療的中期,《紅書》中有兩幅曼陀羅可以代表著榮格內心世界的轉化。這兩幅作品也經常被引用在他後期的著作當中。第一幅《四位一體》,其中心有個太陽,太陽周圍有十六個圓球及裝飾品,最外周有四個小圓,圓中各有一人的圖像。
當時這幅畫的意義並不清晰,多年後,榮格重新分析這幅畫,並逐步完善他的心理分析理論。在《榮格全集》中,他的分析如下:「它們表示了人格的四個方面,或者說是屬於自性邊緣的四個原型意象。兩個女性的意象不難認出是阿尼瑪原型。老人對應了意義與精神的原型,而黑暗地獄的形象是智慧老人的對立面,稱為神奇(有時是破壞性)的路西弗元素……圓圈外用四種顏色所繪製的十六個圓球來源於眼睛,它們象徵著意識的觀察與分辨功能。同樣,在另一個圓中的裝飾品都朝向內部,如同把外面的內容傾注至中心一樣。另外,外周的裝飾品好像是從外界接受事物。這就是在自性化的過程中,把早期投射的能量流再一次回收並且整合至人格中心來。」從這一幅曼陀羅來看,榮格能夠把難以名狀的無意識心理特質(阿尼瑪和陰影)用清晰的意象表達出來,並試圖整合,中心的太陽象徵後來他所認為的自性(Self)的原型。自此,榮格開始流露出他的自性理論。另外一幅《星星》曼陀羅繪畫是上一幅《四位一體》的延續。
榮格對它的分析是:「和前面中心為太陽的畫相一致,這一次用星星來象徵著中心,這是非常典型的意象。太陽是一顆在天空中能夠發光的星星,展現了內在的自性,代表內心自性的星星呈現在紊亂無序的無意識中。該畫用四種顏色來強調四個方向輻射的結構。這幅畫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把自性的重要功能定義為對抗紊亂。」從這幅曼陀羅作品及榮格的相關論述可知,在繪畫此圖時,榮格雖未能確切理解其意義,但是內在的自性原型已發揮整合功能,榮格內心的紊亂已經開始得到整合。當然,這幅畫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它讓榮格更明確了自性整合對立、混亂的功能。
四、曼荼羅繪畫後期:中心的意義
後期,榮格更深入到集體無意識中,認識到曼陀羅與自性原型、共時性之間的關係。《永恆之窗》與《黃金城堡》是榮格曼陀羅繪畫後期最重要的作品。《永恆之窗》是榮格根據他所做的夢境而繪畫出來的,這個夢記錄在自傳《回憶·夢·思考》中。他夢見自己出現在英國的菲利普,在某個雨夜與一群瑞士的朋友走在當地的街道上,不久他們遇到了一個形狀如同車輪的十字路囗。好幾條街道從這個車輪輻射出去,而交叉路口的中心則是一個廣場。廣場的中央是一個圓形的水池。水池的中央是一個小島。雖然四周很黑暗,但中心的安全島卻顯得十分明亮,安全島上只長了一株開滿紅色鮮花的木蘭樹。他的同伴似乎看不到那棵樹,而榮格卻被它的美麗所征服。在《榮格全集》中,榮格評論:「這幅畫包括了花、星星、圓圈,打算把城市分成由中心向外周輻射的布局。整體看起來,如同一扇朝向永恆的窗。」
榮格根據這次夢和這幅曼陀羅作品,在《回憶·夢·思考》中寫道:「通過這個夢,我明白了,自性就是方向與意義的原則和原型。其治療性作用就隱含其中。對於我來說,此刻的頓悟就是要通往這幅畫的中心,這過程擁有治療的作用。而有關我本人的神話也在這細微跡象中產生出來了。」
《黃金城堡》是榮格最後一幅曼陀羅作品,繪製於1928年。這是一座具有城、護城河、街道和教堂,以及被規劃為兩層的中世紀城市。中心的城市同樣由牆和護城河組成,如同北京的紫禁城,也類似於唐卡中的壇城。這些建築都朝內,向著中心。中心是一所有著金頂的城堡,它同樣也被外周圍繞。至此,可以看到,榮格內心已經呈現和諧有序的狀態,並能夠通過這些曼陀羅來理解內部心靈與外界現實世界之間的關係,從而催生了共時性概念。
五、繪畫中的心靈轉化
從這五幅具有代表性的曼陀羅作品及後來榮格對自己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曼陀羅繪畫所帶來的心理轉化過程。初始階段,在《萬物體系》中所繪畫的內容主要是低等的動物,在象徵層面,它們涉及個體無意識的本能衝動。榮格正是通過為萬物定位來強自我的控制力,從而獲得對無意識本能的制約。可以說,這時候無意識所涉及的深度比較淺,處理的僅是個體無意識層面。
隨著曼陀羅繪畫的深人,集體無意識的原型逐漸呈現在畫面之中,比如《四位一體》中出現的阿尼瑪、智慧老人、陰影、自性等。通過這些意象,榮格能夠深入自己心靈的深處並理解它們所象徵的意義。同時,集體無意識中自性原型也被曼陀羅繪畫所激活,逐漸發揮它整合對立的功能。榮格的人格結構已經基本穩固,對出現的幻象能夠控制住。
在繪畫的後期,通過《永恆之窗》,榮格認識到個體心靈的核心並非自我而是自性。認同自性,認清楚本來面目,聽從內在的安排,使榮格獲得了內在療癒。同時,自性的整合功能不僅體現在對內心世界的秩序上,更體現在心靈與現實的統一。
於是,通過《黃金城堡》,榮格獲得對「共時性」的理解。繪製曼陀羅這段經歷不僅療癒了榮格,更讓他理解到集體無意識的存在,並把曼陀羅作為自性原型的重要象徵,從而開創了心理分析的自性理論。在該理論中:自性與曼陀羅為本質與現象、原型與象徵的關係,二者密不可分。後來榮格的自性理論成為心理分析最為重要且最有特色的部分,並為西方心理學與東方文化建設了彼此溝通的橋樑。
來源:醍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