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機械化操盤 學員黃小毛分享他這幾年的交易心得;一路上沒有奇蹟,一步一腳印,三年時間,從18000~200萬獲利,他已經財富自由了;
在黑馬社團有很多像黃小毛一樣的學員,都是一開始賺一點,三個月半年後開始越賺越多,一兩年後突然獲利衝高,獲利比薪水還高,突然就財富自由了。
一切都是因為他一開始,即使還是窮阿兵哥也願意投資自己,踏出舒適圈的關係。
#楚狂人
——————————————————
✅ 把虧損的錢贏回來 → https://bit.ly/2VLKU41
👨🏫 投資路上千萬別吝於跟 💪 強者學習
🔎 掌握股市即時資訊!訂閱我們的Telegram 🔎 https://t.me/wantgoo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點 點 印 比薪水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蘋果日報上這篇自稱是「美國大學終身正教授」的媒體投書,談台灣大學老師薪水如何如何。全篇滿滿的在美國任教的優越感,看不起台灣,吐槽點超多。
只好一一回應一下了。
好久沒寫這種文,寫完覺得自己 ph 值跟年輕時差了不少。現在都稀釋過了...
XXXXXXXXXXXXXXXX
「蘋果焦點評論:台灣大學老師薪水低嗎(康健芷)」
原文:
人在海外,最近三不五時就會看到一些看壞台灣的媒體,大量炒作台灣大學老師薪水過低的問題,並配合要替資深老教授加薪的訴求;但實情是這樣嗎?
首先,比較台灣與新加坡、香港的薪水多寡,根本沒有意義,新加坡與香港物價高出台灣許多。比較數字上的薪水,就好像比較任教於舊金山灣區大學與美國中西部人口幾萬人的大學城的大學教師薪水一樣,沒有任何意義。在舊金山年薪10萬美金 生活水準也不一定可以比得上任教中西部大學、年薪5萬美金的大學教授。
XXXXXXXXXXXXXXXX
回:
比薪水沒有意義?我們在爭取的是國際優秀的人才來台灣教書。薪水當然要有競爭力。現在連大陸的薪水都比台灣給的高。大陸的物價是有比台灣高很多膩?
台灣以台大而言,前幾年我在新進教師研習營看到的是,許多新聘教授都是國際名校的博士畢業(MIT、哈佛、...等)。這些助理教授現在拿台灣年薪三萬美金不到的薪水,還願意回故鄉,這些老師真的讓我感動。
以世界排名 20 名台大電機資訊來說,要爭取的那些國際一流的博士人才,在矽谷的薪資是十幾二十萬美金的年薪。縱然不可能去跟矽谷業界給一樣的薪水,但台灣三萬美金跟人家的差距也太大了。怎麼聘人回來?
XXXXXXXXXXXXXXXX
原文:
其次,從小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博士教師,縱使大學畢業後出國拿到博士,其實沒有這樣大的國際競爭力,這一點大家都不敢誠實說。報載的所謂國際流動的老師,都是流到中國與香港,(在一個中國下,這些算國際流動嗎?)從小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博士教師,可以反向流動到歐美的很少。最近報載到加拿大ALBERTA大學任教的台大教授,本身即有可能已經有加拿大楓葉卡,因為加拿大教職是已有楓葉卡者優先。
XXXXXXXXXXXXXXXX
回:
所以您現在是看不起台灣土生土長的人就是了?請問什麼叫做縱使在台灣「大學畢業後出國拿到博士」,都沒有國際競爭力?
我的一堆台大電機的同事都是國際知名的學者、國際重要期刊的編輯、總編輯,什麼叫做沒有國際競爭力?要不是老父老母在台灣、大家想為台灣做事,您真以為我這些有國際競爭力的同事,是沒地方去所以才回台灣?
另外您好像很看不起台灣土生土長的人?跟您報告一下,我們台大電機系好幾位老師都是國內培養的 Ph.D., 吳瑞北 Ruey-Beei Wu、吳宗霖 Tzong-Lin Wu,還有之前我們的好同事後來被挖角的 何志浩 (Jr-Hau He) 都是世界知名的學者。台灣自己培養的博士也是有很多做的非常厲害的。
康教授這麼藐視台灣土生土長人士的國際競爭力。想必是非常有國際競爭力、在重要國際學會擔任重要的職務?
XXXXXXXXXXXXXXXX
原文:
其實,想留在美國的,早在取得博士之後就已經在美國尋求教職了,台灣政府其實不用太擔心。
不管如何,台灣土生土長的博士教師,英文沒有像美國人或印度人(縱使有印度腔調)這樣好是主因。更不用說,台灣土生土長的老師缺乏對美國文化的了解,上課無法像老美一樣同樣風趣,往往教學評鑑因此很差,無法順利通過教學評鑑與升等。看看國內許多教師國外任教的履歷,往往第三年與第六年就終止,內行人可知道發生什麼事。
XXXXXXXXXXXXXXXX
回:
敝人在下我,英文發音是出名的「台」。我在密西根大學念博士第三年,就拿遍了密西根大學系、院、校的傑出 Graduate Student Instructor Award。其中校級的大獎,我們密西根大學 EECS 系上次有人可以拿到那個大獎,已經是我拿到的三十年前了。2003 我博士還沒畢業,密大 EECS 系上就請我幫系上教課,教我們系上大學部畢業前最重要的一門 Capstone 課程。學生愛死我們那門課了。
英文發音不標準,跟上課的熱情、肚子有沒有料,是兩回事。跟研究做得好不好,更是沒有直接關係。發音不標準,但能做精彩的 presentation 的人更是大有人在。
現在是連我們發音不標準都要被拿來檢討,薪水該給低是嗎?真想知道康教授的發音是多麽地道地、上課多麽地風趣。
XXXXXXXXXXXXXXXX
原文:
台工作穩定度高
其三,台灣社會對大學教師尊敬,師生關係較好,這種自我滿足,也不是薪水可以滿足的。美國的大學教師,每年都要評鑑一次,縱使取得終身聘(tenure)也同樣要評鑑。終身聘教授在許多學校還要6年來一次,「終身聘總評(post-tenure review)」,做不好,也會被解聘或減薪,工作壓力頗大。請問,在台灣的大學教師,有因為評鑑不好被解聘嗎?這種工作的穩定度,和教學壓力相關較低,是許多拿到博士的台灣學者回台的主因。
XXXXXXXXXXXXXXXX
回:
如果您不知道台灣學界的現況,就不要亂批評。台大的教授每五年就要被評鑑。即使正教授也需要被評鑑。評鑑沒過的人,再給一兩年時間讓他補評鑑。再不過,就得走路了。
「請問,在台灣的大學教師,有因為評鑑不好被解聘嗎?」
所以說,您就是不知道又愛批評。台大就有好幾個評鑑沒過而走路的。
「教學壓力較低」?
您要不要來台大教書看看?在台大教書教不好,早就在網路被學生罵翻了。您沒在台灣教過書,請問您是如何可以斷言在台灣教學壓力比較低?我在美國的一流大學密西根大學教過書,也在台大教過書。我想我應該比您有資格評斷兩邊教學壓力是不是都很高吧?
XXXXXXXXXXXXXXXX
原文:
其四,若任教中西部的大學城,美國房價較低,年薪6、7年就可以買一棟幾百坪的獨棟屋。更不要說,如果順利從工作簽證(H1B)轉綠卡,6年之後變成美國公民,幾乎就可同於不用投資美國100萬美金(EB5投資移民),就可以有美國護照,一個人就好像現賺3000萬元台幣(如果一家4口現賺1億元台幣以上)。你覺得台灣薪水多高會有吸引力嗎?
XXXXXXXXXXXXXXXX
回:
所以現在是在說能拿美國護照就無敵星星是嗎?有美國護照,比其他國家可以拿再高的薪水跟待遇都更吸引人是嗎?
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大陸留美的學生,現在畢業後回大陸發展的人已經比留在美國的多了。另外美國矽谷一線大公司被大陸 BAT 等公司用比美國高的薪水挖走的,越來越多。這些在美國科技大公司已經有綠卡、快要拿公民的人,為什麼還是回大陸?
您真的還以為在這個年代,拿美國護照就很了不起嗎?
XXXXXXXXXXXXXXXX
原文:
台灣學術界的許多人明明知道,台灣作為不以英語當官方語的國家,無法吸引國際一流人才過來,但是去整天討糖吃,錯誤引導政府高教政策。更好笑的是,把自己吹捧得像是國際多受歡迎的人才一樣,其實有國際流動力的、想要國際流動的,也不是這樣多。
XXXXXXXXXXXXXXXX
回:
原來!康教授幫我們找到癥結了!原來是因為我們沒有把英文列成官方語言!
那請問那些在非洲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就會比台灣更能吸引國際一流人才?可...可惡...沒想到台灣竟然會比他們吸引力更差...
可是大陸也不是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千人計劃、長江學者計畫也從全世界挖回去許多國際級的人才。您會認為語言是關鍵,這個見解真的太獨到了~
「更好笑的是,把自己吹捧得像是國際多受歡迎的人才一樣」
這位康教授,您從頭到尾就搞錯方向。大家在談的都是台灣如何在未來能吸引國際有競爭力的人來台灣。我們什麼時候看到談論這個議題的台灣教授們,有哪個人說「自己」在國際多受歡迎?
BTW 我覺得您的笑點實在有點低...
XXXXXXXXXXXXXXXX
原文:
其實,小英政府只要推出以下政策,就可以解決問題:一、台灣大學教師要薪水高可以,先把自己放在國際市場上,拿美國與歐洲大學的聘書(offer)來,教育部專款counter-offer MATCH薪水,這樣才可留下真的人才,不用齊頭式加薪。
XXXXXXXXXXXXXXXX
回:
那康教授,是不是請您也拿一下現在其他歐美大學願意給您什麼 offer 來給大家看看?看看貴校給您的薪水是否值得您現在拿的這個數字?
XXXXXXXXXXXXXXXX
原文:
引進資深教師來台
二、努力引進美國與歐洲(與其他先進國家)60歲後的教師(外籍或台灣籍均可),透過這些資深教師的國際經驗與人脈,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這些教師生產力或許不如青壯派學者高,但是可以帶進國外好大學的治校與治學方式,徹底根除台灣學術界學閥、官僚,壓榨年輕學者與研究生的陋習。對於這些60歲後的教師,台灣的健保會比薪水更具有吸引力。
XXXXXXXXXXXXXXXX
回:
台灣需要的是年輕有活力的一流人才,不是國外已無心力在學校教書而退休、眼中只想用到台灣健保資源看病的人。
XXXXXXXXXXXXXXXX
原文:
三、至於想去中國或其他亞洲國家者就給優退方案,也可促進台灣大學內的換血,讓年輕的博士有機會,在國外學者一起帶領之下,重新塑造台灣大學的風氣,一舉數得。
XXXXXXXXXXXXXXXX
回:
標準的別人的孩子死沒關係的心態?現在被挖走的是台灣的中堅優秀的教授,是思維國際化一流的教授。這些人正是被國際學界認為有成為明日之星的潛力,所以才被挖走。讓這些人願意繼續在台灣深耕、培育人才的重要性,遠比從國外聘已退休的人來台灣重要。
XXXXXXXXXXXXXXXX
原文:
美國大學終身正教授
XXXXXXXXXXXXXXXX
回:
以「美國大學終身正教授」落款,就給人一種很國際化、很優秀的感覺?
尊爵、不凡!!
可否請康教授告訴我們您是哪一家大學?哪一個系?在網路上怎麼找都找不到您的資訊。是否可以讓大家知道?讓我們更多台灣土生土長的人有機會跟您多多學習?感謝!!
XXXXXXXXXXXXXXXX
(歡迎分享)
點 點 印 比薪水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16.10.03 觀點—《每日電訊報》Janet Daley ※
川普 vs 柯林頓:攸關美國國本的選戰?
紐約大學的醫學教授告訴我:她想投票給川普,因為她認為希拉蕊‧柯林頓會威脅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美國夢。
------------
上週,我在紐約遇到的每個人都想要談總統大選,就美國人民政治參與的標準來說,這的確是非比尋常的現象。雖然美國政治的兩極化確實讓更多人開始參與全國議題的辯論,但一般而言,即使在大選年,造訪美國的外國人還是可以做自己的事,不會感受到即將發生大選的氛圍。
在我的記憶之中,即使第一位黑人總統候選人都沒有像這次選舉一樣主導著所有的話題。每個人似乎都覺得這次選舉跟以往不同,大家都想要拿出來談,特別是跟外國來的訪客討論,也許外國人有不一樣的觀點,或者只是想說服外國人,美國人並沒有集體陷入瘋狂。
既然我所造訪的是紐約,美國最自由主義、最多元化的城市,也是柯林頓家族定居的地點,我以為這裡會成為希拉蕊之鄉:民主黨人自然覺得勝券在握,而共和黨支持者則既抱歉又絕望。但事實上並不完全如此。支持希拉蕊的人並沒有特別熱情高興,而是對她當總統感到相當無可奈何。我的共和黨老朋友們,是一些是我所認識最有文明有教養、心胸最開放的人——他們都在考慮是否投票給唐納德·川普,其中包括一些學有專長、絕非一般認為川普支持者都是沒知識、沒水準的人的新朋友。(註:這是在第一次電視辯論舉行之前。)種種現象加起來,似乎再再印證了這次選舉的潛規則:左右這次大選的遠非表面上所能看到的東西。我從來沒見到美國選民這麼無所適從、這麼困惑,不只是美國這次選舉怎麼會搞到只剩下兩個糟糕的候選人,更是對其美國根本立國原則的迷惑。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正打算投下賭爛票,不是抗議另外一位可憎的候選人,就是毫無熱忱地、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打算某個人為總統——以及他們背後所代表的計畫。
美國作為一個曾經一度樂觀向上、對民主機構毫不質疑、信任有加的國家,這次選舉引起大失所望的感覺——以及它所引發的無止盡焦慮感,表示不論此次大選鹿死誰手,對於美國人未來的心理勢必都會有長遠的影響。
然而,了解此次大選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觀點是很重要的:左右這次選舉的力量,相當複雜,遠非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單純。正如同「英國脫歐 Brexit」遠非批評家所說的,只是為了解決移民問題而已——美國人民對希拉蕊‧柯林頓的反感也不只是因為她的包袱(不誠實、腐化醜聞、政策失敗,等等)而已。我的共和黨老朋友們、新結識的川普支持者,打算預防的,是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柯林頓女士所代表的一整套社會經濟計畫在美國全面根深蒂固——現在該套計畫因為她需要贏得柏尼‧山德斯(Bernie Sanders)支持者的認可,已經演變成為更加極端了。許多人都跟我明白地說,美國假如再經過四年的社會福利計畫、反自由市場的經濟計畫,美國政府、美國的政治文化就會遭到徹底改變,走上不歸路了。
對英國人來說,這種論點聽起來怪怪的。確實,英國人也擔心社會福利倚賴症、或者英國正創造社會福利金比薪水更優沃,因此許多人寧可坐領救濟金,也不願工作的生活形態。但左派的政治人物在二戰後,就提出完整的社會福利津貼計畫,以消除上班族(有工作的人)與失業者之間的不平等,這已經變成英國主流的政治論述一部份。批評這種政策的人——認為領社會福利金的人,拿到的錢,不應該比工作的人所拿到的薪水更多——屬於激進的少數。但美國情況完全不同。我所遇到的許多美國人都說,美國有許多州居然可以讓人只拿社會福利過活,換言之,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他可以選擇不工作賺錢養活自己與家人,只跟國家伸手拿錢,這是完全令人震驚的事情(而且非常邪惡)。
對美國的社會良知來說,工作賺錢養家活口、獨立更生,是最基本的原則。如果政府介入,刻意地消除上班族與失業者之間的不平等,不只是不公平而已,它還會荼毒、甚至摧毀美國立國的根本。我這次在美國所遇到的最有趣的人物,是一位三十年前從蘇聯來到美國的女性。她初到美國的時候,除了兩個年紀很小的孩子外,什麼都沒有,但她持續不懈地努力,現在她不但在曼哈頓開設了一間很賺錢的診所、還在中央公園南端擁有一間公寓、還是紐約大學的醫學系教授。這位專業、英語流利的女性告訴我,她想投票給川普,因為她認為希拉蕊‧柯林頓會威脅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美國夢。
她自然非常了解川普看起來實在是一個很無知、很荒唐的政治人物。但她認為這些都是他偽裝出來的:他故意做出這些動作,以爭取到特定選民的支持,求取勝選。選戰版的川普跟總統版的川普事實上不會是同一個人。然而,川普的真性情究竟如何,對她而言,並沒有希拉蕊的失敗來得重要——因為她相信希拉蕊的主要目標是摧毀美國的立國根本:美國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使得一窮二白的人,只憑著一已的決心與才能,就能夠發家致富、自我實現、個人自決(self-determination)。
這一直是美國優越(exceptionalism)的基礎:畢竟來到美國的人,是自行做出的選擇(或者他們祖先所做的選擇),他們非常了解他們到了那裡就必須跟其他人競爭。(最顯著的例外是奴隸的後代,他們並非自行選擇到美國去,對於他們絕大部份人來說,美國夢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替人民著想的父權主義(Paternalism)所造成社會福利國家,對美國人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東西,因為它是貴族文化的一部份,而貴族文化正是美國人來到新世界時就背棄的東西。一直到最近,英國常見的布爾喬亞罪惡感(按:因為出身權貴顯赫之家,所以才力主階級平等),美國人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即使到現在,許多美國人還是很難相信社會福利所創造出來的平等是什麼好東西。美國社會的深層結構,依然是清教徒的道德感,勤懇工作、不斷追求新知、改善自己,這是美國人的原點與真貌。
我的一些比較世故的共和黨老友們,很坦白地認為川普的表象跟本質並沒有不同:他就是一個愚昧無知、眥睚必報的可憎人物。但他們無法拒絕這個讓希拉蕊敗選的機會,畢竟她的政治計畫代表著美國根本歷史目的的沉淪。我也很坦白地對他們說,我不同意他們的看法:無論怎樣,我都沒有辦法把票投給一個嘩眾取寵、愚昧到危險的政治人物。但是我能夠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想要投票給川普。我想我能夠了解美國立國的基礎——個人自決——的神聖性,而失去它的危險,已經大到任何反對動作都可以被接受的事。也許,最後拯救美國的,將是這種無法壓抑、個人自決的獨特信念。
http://www.telegraph.co.uk/…/donald-trump-may-be-danger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