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新聞台] 新世代中置油電超跑Aston Martin Valhalla
#小編:強勁動力系統結合F1技術 重新定義超跑思維
Aston Martin Valhalla 採用F1賽車底盤、混合動力系統、空氣力學以及全新電子技術,以駕駛者思維出發,打造為駕馭而生的核心駕控體驗。配備全新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系統,擁有三種動力模式。搭載性能強勁、反應敏捷的後中置4.0升雙渦輪增壓V8引擎,採用平面曲軸技術以提高靈活性,當引擎轉速達到7200rpm時,可輸出最大馬力 750PS,並將動力完全輸送至後軸位置。Valhalla輕量化排氣系統擁有主動調節的閥門設計,與車尾上方排氣管相互作用,延續品牌標誌性迷人聲浪。與全新V8引擎搭配的是一套前後軸配備150kw/400V電池的混合動力系統,該系統額外貢獻204PS,使Valhalla的綜合輸出功率超過950PS。在純電模式行駛下,動力將被完全輸送到前軸;其他駕駛模式設定,電驅動力會於前後軸間動態分配,依照駕駛需求及時應變發送至前後軸的電驅比例;在極端情況下,100%的電驅動力則會被輸送到後軸,與強勁 V8引擎共創極致性能表現。
Aston Martin Valhalla搭載全新設計之8速雙離合變速箱,採用E-reverse設計,取消傳統的倒擋齒輪,並配備電子限滑差速器(E-Diff),實現最大牽引力和操縱靈活性。混合動力系統中的電驅動力也被用來加強低速操控性,受惠於瞬時轉矩特性,混合動力系統輔助全新V8引擎,帶來亮眼的起步加速表現與極高換擋速度。電力系統和V8引擎能在雙離合變速箱中同時運行於不同檔位,使最大扭力輸出達到1000Nm,進而提高車輛性能。
開啟純電模式駕駛,Valhalla能達到130km/h最高時速,續航里程達15km,綜合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低於200g/km。在950PS全輸出條件下,Valhalla可於2.5秒內完成0-100公里加速,最快速度高達330km/h。而Valhalla的賽道表現更是可期,Aston Martin將紐柏林北環賽道目標圈速設於6分30秒以內。
動力工程主管Ralph Illenberger表示:「Valhalla給予我們證明超級跑車量產實力的機會。除了成功研發增壓冷卻技術和平面曲軸V8引擎,也順利與強大混合動力系統完美結合。首次運用在品牌車款中的8速雙離合變速箱,宣告Valhalla將與未來產品共享此項跨時代先進技術,頂規動力系統與Valhalla高性能跑車基因相輔相成,共同開創品牌極致追求的突破性車藝篇章。」就車身結構而言,Valhalla由全新碳纖維單體座艙打造,在獲得最大車身強度的同時,也確保車身極致輕量化。移植於F1的推桿式前懸架,配有內置彈簧和減震器,不僅有效減少非簧載質量,更提供出色的車身配重。Valhalla後懸吊系統採取多連桿設計,使用Multimatic自適應彈簧以及可調節頻率的阻尼減震器,無論行駛於公路或賽道,皆擁有優秀動態表現。在賽道模式下,除了搭配更為硬挺的懸吊設定外,離地高度也大幅降低,可有效提升下壓力;除此之外,車頭部分更配置前軸抬升系統,用於改善上斜坡時的車輛低角。
Valhalla碳纖維單體座艙強度極高,可精確控制懸架負荷,並與電動輔助轉向系統的指令合作無間。配備高性能線控碳纖維陶瓷剎車系統,Valhalla專用前20吋、後21吋米其林車胎,也提供了優異的抓地優勢。Valhalla致力傳遞駕駛者與跑車之間的緊密交流,搭配先進材料科技與電子系統,以創造駕駛者的駕馭樂趣及完全的掌控能力為核心體驗。
Valhalla車重低於1,550kg,擁有傲視同級的功率重量比。得益於Aston Martin Valkyrie取法於F1空氣力學之設計理念,Valhalla採用一系列主動式空氣動力學套件,透過車頭、尾翼,藉由文氏管效應的強化,對車身底部氣流的巧妙梳理,成就Valhalla卓越動態性能。在150mph速度下,Valhalla精心雕琢的空氣力學設計可產生最大600kg下壓力,確保車輛高速過彎能力及穩定性。
Valhalla完美展現空氣力學的極致追求,同時緊扣品牌對於車藝美學的堅定信仰,以中置超跑為主體,結合性能部件與車體美學。極具線條感的斜面車門,搭配方便乘客進出的車頂切口;獨特設計之勺型車頂進氣道,將空氣直接送入V8引擎進氣口中;側面及尾部之進氣通風口,與車身線條巧妙融合,細節之處皆高度展現一體成形的工藝之美。
Aston Martin Valhalla將同時提供左駕及右駕兩種版本,與女武神Valkyrie相比,Valhalla駕駛空間保留諸多F1賽車靈感,打造駕駛者導向的人體工學設計,以及更大的車室空間表現。車室配備中央觸控螢幕,可支持Carplay和Android Auto系統;可調式踏板及方向盤使座椅底座可固定於底盤結構上,同時提高腳部空間,完整還原與F1賽車相同之駕駛坐姿。
#Aston #Martin #Valhalla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7Car小七車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在哪裡? ●因應原 3.5 噸車升級所推出的新產品,取代原本銷售的 3.49 噸車型(舊有 Hino300 系列去年均已提升為五噸車型。) ●台灣第一台符合政府『底盤空重比』規範的 3.49 噸車型,框式完成車可承載約 1.5 噸的貨物。 ●全新大樑設計,由原 300 的 6mm 厚減為 3.8m...
齒輪比轉速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狂人新聞台] Taycan硬知識 - -12,000 Nm扭力 解密Porsche Taycan 動力核心
#小編:坐穩了!令人屏息震驚的加速力道將駕駛和乘客狠狠壓進座椅
永磁同步馬達(PSM)而不是非同步馬達(ASM)
可不是每一種馬達都適合電動車。保時捷使用的是永磁同步馬達(PSM),較成本較低的非同步馬達(ASM)擁有更高的連續輸出功率,也不容易因過熱而需要調降功率。保時捷永磁同步馬達(PSM)透過三相交流電壓的電力電子系統供電與控制;換言之,馬達轉速由交流電壓在零點附近從正極流向負極的頻率來決定。在 Taycan 的馬達中,脈衝變流器負責調節定子磁場旋轉頻率,從而管理轉子轉速。轉子採用釹鐵硼合金製成的高品質永久磁鐵,在製造過程中會經過高強度定向磁場進行永久磁化。永久磁鐵在煞車過程中也有助於高效動能回收。當車輛處於滑行狀態,馬達便進入發電模式,讓磁鐵將電壓和電流導入定子線圈。
Taycan 電動馬達的「髮夾型繞組」
Taycan 電動馬達的「髮夾型繞組」技術亦完整體現了保時捷DNA - 登峰造極的科技。在這項技術中,構成線圈的導線不是圓形,而是矩形。相較於自持續滾動卷軸上取得銅線的傳統繞線技術,髮夾技術則採用成型組裝法,將矩形銅線分成個別好幾段,並彎曲成形似髮夾的 U 形,分別插入安裝線圈的定子疊片中,令矩形截面的表面層層相疊,再以雷射焊接「髮夾」兩端形成線圈,提升線圈密度,進而提高定子的銅含量。
保時捷髮夾技術的優勢,在於可將銅含量從過去的50%提升至近70%,達成相同容積能夠輸出更高的動力輸出與扭力目標;另一個重要的優勢則是相鄰銅線可均勻接觸,進而改善導熱,強化髮夾定子的冷卻效果。Taycan的電動馬達可將超過 90% 的能量轉化為動力:但是,與內燃機引擎一樣,耗能會轉化為熱能,這也使得電動馬達有一層冷卻水套包覆,為其散熱。
脈衝變流器的控制系統 蘊含保時捷的科技心血結晶
為了精確控制永磁同步馬達,電力電子系統必須掌握轉子的準確角度位置,此時就得仰賴解析器了。解析器由一個磁場傳導金屬製成的轉子盤、一個勵磁線圈和兩個接收線圈組成;勵磁線圈產生磁場,透過編碼器傳輸到接收器繞組,並在接收線圈中產生電壓,電壓相位與轉子位置成比例移動。控制系統可依據這些資訊準確計算轉子的角度位置。此一名為脈衝變流器的控制系統蘊含保時捷的科技心血結晶,負責將 800 V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並輸送至兩具電動馬達中。保時捷是有史以來第一家採用 800V電壓的車廠,這項技術一開始是為了保時捷 919 Hybrid 混合動力賽車而研發,現在則運用在量產車中,採用較細的電纜降低重量和體積,進而縮短充電時間。
Taycan電動馬達每分鐘轉速高達 16,000 轉。前後軸的驅動單元亦分別搭載一具變速箱,以在轉速範圍內成就保時捷經典的動態表現、效能和極速的完美協作。Taycan 是史上首款後軸搭載二速變速箱的電動跑車,其中第一檔的齒比非常短,前輪動力由一組單速行星變速箱傳輸到車輪。
此一組合賦予Taycan Turbo S強大的動力。前軸電動馬達的 440 Nm扭力經由齒輪比轉換後,將約 3,000 Nm的扭力傳至車輪;後軸電動馬達的 610 Nm扭力在第一檔時倍增為 9,000 Nm,齒比較長的二檔則確保高速行駛間維持高效能和動力儲備。這是一項深富開創性的先進科技,關注最細微之處,使得保時捷在純電時代仍能延續百年來的創新傳統。
#Porsche #Taycan #TurboS #永磁同步馬達 #髮夾型繞組 #
齒輪比轉速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省大佬司機] 淺談MT手排專屬動作 - 跟趾動作 / 退檔補油 / 兩腳離合
說到手排車的魅力...那肯定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更遑論當今眾多車款有著多方便多快速的聰明變速箱,但那種人車一體連結的美好卻是咱們狂人團隊所覬覦的,就好似『 阿凡達 』電影中的納美人與他們坐騎靈獸的『 締結關係 』吧,那種純粹即是鍛鍊車感的不二法門。
而如今『 出手排我就買 』這句車界諺語,以後可能真的要變成幹話了...
根據根據美國 Edmunds 網站的數據顯示,2020 年在北美販售的 327 輛新車當中,只有 41 輛 (13%) 提供手排變速箱的選擇。與 2011 年的 37% 數字相比,已明顯縮減不少,要知道美國可是全球第二大的汽車市場了...
再來許多車廠也公開表示手排車的需求量早已大不如前,且大多自排變速箱的換檔效率已超越手排,若要再研發相對應的手排變速箱,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像是北美 Audi 早在 2018 年時就已宣布全面取消手排變速箱選項,而同集團的超跑品牌 Lamborghini 和同樣是義大利超跑品牌的 Ferrari 都已宣布不在生產手排車了,但大家還是不用太灰心,還是有像福斯車廠霸氣的表示『 會持續生產手排車,直到市場需求完全消失為止 』且在歐洲市場,一般的平價大眾車都還是以手排車為主,就端看台灣各大車商願不願意引進了,皆時有說過『 出手排我就買 』的老司機們可別忘了。
跟趾動作 Heel and Toe:
『 跟趾 』顧名思義就是指 - 腳跟&腳趾,跟趾動作 - 從字面上意思看來不難理解這個動作就是同一隻腳的腳趾&腳跟部位同時派上用場一起動作,在右腳剎車的同時,利用右腳腳趾踩著煞車踏板旋轉,讓腳跟處於油門踏板位置補油。
以下步驟供各位參考 - 試著模擬在一高速即將入彎的山道上
① 右腳踩下剎車踏板開始剎車。
② 左腳踩下離合器踏板,右手開始做換擋的動作。
③ 從當前檔位排至空擋的同時,右腳腳趾踩住剎車踏板,在保持同樣剎車力道的同時,以腳趾為支點旋轉腳跟向油門踏板移動並踩下油門,使轉速拉高 (一般來說拉高 500 - 1000轉即可)。
④ 轉速提升以後,再掛入需要降檔的擋位中 - 完成降檔。
⑤ 左腳慢慢鬆開離合器踏板,如需連續降檔,則重複第 ② ~ ⑤ 步驟。
⑥ 降檔完成後,左腳收回,右腳控制油門深度,持續出彎。
退檔補油:
這個我想從文字上的意思已經不難理解是啥了,即是在你踩離合器退檔的同時輕踩油門讓轉速拉起並同時退檔 - 離合器 / 油門 / 換檔,這三個動作幾乎是同一時間完成作動,原理是同樣時速下,低檔位的轉速會比高檔位的轉速要高,所以當我們在同樣速度下退檔時,需要補足高、低檔位間的轉速差異,所以才需要補油門,來達到順暢的檔位銜接。試著模擬在一高速行駛的直線道路上準備停妥,你可以選擇重踩煞車 - 接著踩離合器排入空檔 - 慢慢滑行至定位煞車...當然,用這種方法有幾種風險 - 空檔滑行,車子與傳動系統完全失去連結,沒有動力牽引,這時你只剩下方向盤&煞車來控制車身動態,容易造成突發風險或增加及時閃避的困難度 ; 你也可以選擇用『 退檔補油 』來保有動力且線性的煞停。
順道一提現在某些變速箱科技已包含自動幫你『 退檔補油 』了....像是 Toyota Corolla Hatchback 的6速iMT手排變速箱。
兩腳離合 Double clutching:
說到這個骨灰級技術就要從『 同步齒輪變速箱 』(Synchromesh Transmission)問世之前說起。當今手排車上所使用的變速箱幾乎都是裝有同步齒輪的,這大約是 50 年前開始興起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主動齒輪和被動齒輪強制同步,在換檔過程中使兩個齒輪迅速結合在一起,以避免噪音和過大的振動;之所以會出現,也是為了讓開手排車變得更方便,只需要踩一次離合器就可以排擋了,現在所有的小型車也裝備了這種變速箱 ; 當然,在古代還存在著一種較舊式的『 滑動齒輪式變速箱 』這種變速箱需要用上兩腳離合來換檔 ; 顧名思義就是需要踩踏兩次離合器來完成整個換擋動作 - 先踏離合器,將排擋桿推至空擋位置 / 待引擎轉速回到合適轉數時,再踏一次離合器昇檔。
如今在某些老式的大型貨車上仍可看得到此配置的變速箱呢。
#CorollaHatchback #Toyota #手排最高 #FiestaMT #同步齒輪變速箱 #Doubleclutching #兩腳離合 #FocusST #退檔補油 #跟趾動作 #HeelandToe #珍惜有手排車的時光 #手排鍛鍊你的車感 #締結關係 #掌控轉速就可以稱霸全場
齒輪比轉速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在哪裡?
●因應原 3.5 噸車升級所推出的新產品,取代原本銷售的 3.49 噸車型(舊有 Hino300 系列去年均已提升為五噸車型。)
●台灣第一台符合政府『底盤空重比』規範的 3.49 噸車型,框式完成車可承載約 1.5 噸的貨物。
●全新大樑設計,由原 300 的 6mm 厚減為 3.8mm、高 190mm 減為 160mm、寬 60mm 減為 50mm(取大樑中段值)
●由原 300 系列 4.0L 改用1GD-FTV 的 2.8L 引擎(同 Hilux),符合六期法規。
●懸吊重新設計,前獨立雙 A 臂扭力桿懸吊並附防傾桿、後輪非獨立葉片彈簧式,後輪距加寬(比 5 噸 Canter 及 Hino 300 還寬)
●轉向系統由滾珠式改為齒棒小齒輪,迴轉半徑為 4.9m(同級最小)
●發電機為 12V/100A(原 300 為 24V),適合附件裝載(如冷凍機和油壓尾門)
●配有 ABS、VSC 車輛穩定控制系統與 TRC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搭載全新 1GD-FTV 2,755c.c. 引擎與日本 Aisin 五檔變速箱,引擎轉速在 3,400 轉時就可產出 144PS 最大馬力,最大扭力達 30.5KGM。
#Hino200
#三噸半
#商車報導
延伸閱讀: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73150
更多車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七哥試駕都在這邊】:https://reurl.cc/O1xnWr
--------------------------------------
「小七哥」親自實測嚴選的商品都在【七車坊】
https://shop.7car.tw/
台灣商用車專屬網站【商車王】
https://www.truck.tw/
記得訂閱追蹤YouTube唷 》》》
7Car →https://reurl.cc/pdQL7d
7Car新聞頻道 →https://reurl.cc/MvnRrm
台灣車文庫 →https://reurl.cc/ar61QQ
00:00 Hino 200
00:24 前言
00:44 新在哪裡
04:20 車系編成
05:41 外觀
08:07 載重、貨斗
09:52 電力系統、尿素
11:09 輕量化後的大樑
11:59 內裝
17:46 上路試駕
22:11 買?不買?
25:22 閒聊
齒輪比轉速 在 TopGear HK 極速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棍波系列第二集,教你怎樣做完美rev matcing,哪個時機放離合器、甚麼時候要轉波。要做得到,一定要識計數,有了這個概念,駕駛得順暢、快捷和慳油都無問題。
TG網站有齒輪比詳細解說:https://link.mingpao.com/63420.htm
--------------------
Web:https://www.topgearh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topgearhk
IG:https://www.instagram.com/topgearhk
FB Group: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kdriversclub
齒輪比轉速 在 好動夫妻MikeWei2Tr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綱:
迴轉速要多少才及格?V教練說:rpm沒有90都別說會騎車?
一起搞清楚什麼是🔧
#標準盤
#壓縮盤
#齒輪比計算
與你分享
如何選擇齒比?才有輕快的踩踏🚴
****關於我們****
關於Mike'W麥克王&Wei'H許小微。
專業鐵人玩家的訓練與生活🏊🚲🏃
-好動夫妻MikeWei2Tri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iwei1981
✩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ikewanghcw?r=nametag
✩ iM短影: https://share.imvideo.app/html/app/share/user.php?user_id=144150372448351371
✩ 選手贊助合作Ambassador:
#Argon18 #Vsion_tech_us #FullSpeedAhead
#Ceepo #Zoot #720Armour
#FridayBikeFit #昇陽自行車SYB #7Park夢想園地
#力保美達 #GUenerygy能量補給
#Garmin #GoPro
***友站連結***
-Men's Games Vlog: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PxUduEw4oLFvzidCaRuTg
-AllenLai:
✩ Twitter - http://twitter.com/Mr_AllenLai
✩ Instagram - http://instagram.com/allenlai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