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所謂外省人不多,同輩很多芋頭番薯的混合種沒有本省外省的問題,純外省人在國外遇過最多,我只有觀察並沒有真的深刻認識他們。而李律筆下這樣的心態,完全符合我對他們的猜測想像,但是他們不是李律,不會承認。
我長大的過程台灣人比外省人低一等,執不了政,說你講起話來沒有台灣腔是稱讚,真心的稱讚。而有這樣心態的人,有辦法的都移民了,台灣不是久居之地,尤其在李登輝陳水扁當總統之後。他們在遙遠的地球彼端,在國民黨衰敗的過程中,對台灣人的怨氣輕蔑有增無減。
這也許能稍稍解釋為什麼不只在台灣,在海外也有一群人,打死也不相信台灣防疫的數字,他們等著有本土確診的那天,要理直氣壯大聲說民進黨政府就是在愚民!因為在他們心中,台灣擺脫國民黨之後,一定不可能會更好,如果更好,只是造假。但是他們要和中國統一嗎?相信我,很多是不願意的。
【薨】
1. 前天錄音完從電台返家的時候,看見路旁的家具行,幾個人圍在電視旁邊,我下意識知道有大新聞,一眼望去,原來昨天誤報的烏龍新聞,在第二天成真了。一個時代人物,真的走了。
圍著電視的人們講著台語在討論著甚麼,那個情景讓我想到了1997年白曉燕案時的南非武官挾持事件。當時在政大大門口斜對面的唱片行有座電視牆,指南路上的人們圍著電視看著當時陳進興與警方對峙的最新消息,也是這樣地討論著。
又是某個重大事件發生的歷史時刻,今年好像特別多。
2. 這兩天我看了不知多少媒體對於李登輝的討論,但是不知怎麼,我就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假如是往常,我大概會花個幾千字寫一篇長文,去談那個表面上生猛帶勁、實際上步步驚心的1988年,一個臨危受命擔任總統的本省籍國民黨員,如何在蛇蠍環伺的龍潭虎穴中一步一步地冷靜鬥爭,將一個外來少數政權血腥高壓統治40年的集權國家,逐步轉變成一個穩健民主的正常國家。
3. 但是我寫不出來。
不是沒資料的寫不出來。不是沒靈感的寫不出來。不是偷懶的寫不出來。是情感上寫不出來。
我心中理性的那一面,早已經將他執政的12年台灣所遭逢的政治情勢、民主改革進程、美中台角力、兩岸矛盾、世界大勢,都按照編年史一般地在腦海中清晰地列出來了。
但是我感性的那一面,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他是我爸爸—–還有他那一代的外省人,終生痛恨的對象。
4. 高一的時候,我的高中同學就跟我說了李登輝怎樣透過政治權柄與手段,接連鬥倒了蔣經國佈置在他身邊的三著棋:政權俞國華、黨權李煥、軍權郝柏村,而在無聲政變中,他逐一清掃了所有政敵,將黨政軍全部握在手中。
「你知道嗎?他要當的是台灣的國父,而我們所有人都要跟著他陪葬。」
他是外省後代、我也是外省後代,我想他刻意對我說這件事,決不只是因為我們只是不熟的朋友。
那是1994年,國民黨與新黨內鬨,台北市長的寶座白白讓給了得票率只有四成多的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
5. 那是出於一種身為外省族群的危機感吧?在1990年代國語政策逐漸解禁、台語開始漫天鋪地地在各項媒體文本中出現,民進黨所代表的台灣本省勢力步步進逼,我的高中所在的城中區,每天都有民主戰車到處遊街,一邊用台語大喊:「台灣愛獨立!」
我不喜歡國民黨、但我更害怕民進黨。在我腦內的劇場裡,我彷彿看見民主戰車上那些聲嘶力竭情緒激動的人,把外省人一車一車地載到海峽邊,叫我們自己游回去。
當時的外省菁英們(絕大多數在新黨)用了一個名詞來稱呼我的濾鏡中呈現的民進黨:「福佬沙文主義」這個充滿了種族主義禁忌的大旗,或許精準地掃中了包括我爸爸那一代、一直到我這一代的外省人心中最深的恐懼。
6. 這種因誤解而生的恐懼,讓我直到李登輝在2000年下台為止,都是用極度仇恨的眼光在注視他的。
而我猜想一定年紀以上的外省長輩,也許到了今天都還是一樣維持著那樣的眼光。
7. 而在2005年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後,我突然就可以接受了。可以接受那個李登輝時代我每每批評黑金政治、批評貪汙腐敗的那個國民黨。
現在想想,當時的我不是笨蛋。會讓我這樣想的核心還是恐懼。恐懼一個自身都不能決定的血統,有一天會惹上殺身之禍、或是流亡的命運。
8. 現在想想,我到底是怎麼從一個外省二代的國民黨信徒走到現在這一步的?2014年前後我為了寫論文而大量閱讀的戒嚴時期史料,還有當時實際在發生的,從國光石化、大埔張藥房、士林文林苑、洪仲丘案一直到學運,那一切都像是一個不可逆的啟蒙歷程。
我信仰的黨是個殺人黨、我推崇的總統是個賣國賊、而我從少年時期痛恨的仇人,其實是個大英雄。
9. 請原諒這樣劇烈的轉變讓我變得扭曲,假如以前我所痛恨的原因在現在來看都是具有偉大的緣由,唯獨無法看破這樣的時代巨變的人,是因為永遠活在過去,那麼答案很明顯,以前的我、還有永遠都無法消解那仇恨的,我已逝去的爸爸,他們都永遠地活在了過去。
好傻啊!爸爸!還有以前的我。
你們所恐懼的事情,最後都沒有發生。
因為站在你對立面的人,並沒有要趕你走。
因為那是你所信仰的那些人編出來的謊言。
而那些人要編這些謊言來騙你繼續捍衛那個虛幻的帝國,是因為在那個帝國裡,他們吃香喝辣,而你明明分不到半分。
但是他們輕輕鬆鬆用黨國、用省籍,就把你綁架了。
你以為他們倒台了你就跟著死;結果是,他們倒台了,而你獲得民主的果實。
好傻啊!爸爸!
但我不能怪你,我又有甚麼資格怪你?你在那個極端而怪異的年代,努力活下來了。而我只是個膽小鬼而已。
10. 所以我永遠沒有辦法持平地說出李登輝對於現今仍然活在這個島嶼上的每個人的貢獻。
你可以說他是偉大的人、他是腦袋清晰的人、他是有理想性卻更重實際的人、他是深諳政治權謀的人、他是高瞻遠矚的人、他是最後一個繼承武士道精神的人、他是能忍人所不能忍、將心中的遠大抱負化為長時間的奮鬥而實踐的人。
而他曾經是我深深痛恨的人。
11. 愈從事後諸葛的角度,去論證他在執政12年當中所造成的種種改變:寧靜革命、國是會議、廢除動員戡亂、終結萬年國會、六度修憲、總統直選、民代全面改選、修訂國統綱領(實際上就是將死統一一途,真高招也)、不懼飛彈威脅、贏得國際支持、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等等,從三十年後知後覺的角度去驚嘆他在當時的前衛概念與宏大願景、宏偉企圖,就愈對比出了痛恨他的那一輩人,我爸爸、還有我,是多麼地器小而無知。
愈是承認這事,愈是承認自己的不堪,還有那個把一輩子都賠給了荒唐的黨國的爸爸。
12. 1923年,李登輝出生在大正年間日殖台灣,三芝的一戶警察人家。五年後,我爸爸出生在長江邊上的貧苦省分、貧苦城市裡的貧苦家庭。
爸爸這一生還真的是沒得選,貧苦家庭的么子,一出生沒多久爸爸就抽鴉片死了,小小年紀拖著鼻涕就跟著逃難、沒飯吃只好去當兵、一當了兵國民黨就輸到脫褲子,一路逃到金門、逃到台灣,人生到中年才結婚生子又為了家庭做牛做馬一輩子。
要是可以選擇,我真希望爸爸不要出生、反正我不出生也沒關係。
13. 苦悶至極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時候只好去看書,就讀到了八旗文化近期才出的《文明的海洋史觀》,才終於找到了一些,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回應得起李前總統的慷慨禮物,我這種死讀書的臭老九,終於可以對前輩們交託到我們手中的島嶼,一點點接續性的想像。
14. 台灣是邊陲。台灣在中國的版圖中,就是東南海疆的邊陲,在中國大一統的農業帝國大陸思維中,邊陲要務是防禦而非發展。清帝國末期有左宗棠與李鴻章之爭,乃是在捉襟見肘的大清財政中,爭論西北邊防與東南海防何者為重、何者優先之論。
台灣的位置在大日本帝國時期也是邊陲,是南境的邊陲、卻也是南進的跳板。大日本帝國南進的發展看似是列島作戰,但是擴張戰爭增加帝國版圖與經濟的思維,卻又是大陸思維。
台灣的位置,放在整個南島語系的世界分布中也是邊陲,台灣是最北之境,五千年前不知何種原因,南島語族的祖先開始了離開中國大陸的大撤離,以台灣為跳板,一路向太平洋與印度洋展開大遷徙。
15. 台灣因為其特殊位置,在大中華圈中屬於邊陲、在東北亞圈也是邊陲、在東南亞文化圈還是邊陲。但是如果換個想法,把大中華圈(海洋中國)、東北亞、東南亞三個文化圈統合起來,台灣就會位在最中心。
16. 然而,台灣自從在世界文明史首次出現以來,就是深深帶著海洋性格的。
在荷西時代,荷蘭人需要從巴達維亞(雅加達)基地前往長崎做生意,需要一個中點作為補給,於是相中了台灣的大員(其實一開始是澎湖但是被大明帝國打槍),對荷蘭人來說,台灣可不是邊陲。
對西班牙人來說亦然,他們需要從菲律賓基地前往中國沿海的中間補給點,於是相中了島嶼東北的基隆與淡水,台灣自然也不是邊陲。
對鄭成功來說,他統領了一個海洋帝國,他有靈活調度的水軍,他也有茫茫大海上只要符合效益、能夠有效管理,都可以當作基地的靈活海洋思維,而選中了台灣。但是他的心裡還是一介明臣,夢想光復中興一個大陸帝國,這樣的思維決定了他的王國的短暫命運。
17. 中國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大陸帝國、農業立國、內聚、保守、權威、官僚,要發展海洋中國,實屬不易。
然而20世紀以來,中華帝國因為政治因素而管不到的地方: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這些華人社會卻恰巧因為地理特性與地緣政治的緣故,而在治理與商業政策中顯現出海洋思維:靈活、效率、透明、結盟、貿易、共好、外在耦合的特性,開始呈現出海洋中國的特質。
18. 今年6月港版國安法的通過,我們可以判讀成,中國將香港內地化,或者,我們用另外一個角度來敘述:
香港與澳門,從此失去了海洋中國的特性,轉變成為中華帝國治下與北京、上海、武漢、重慶沒有甚麼兩樣的大陸性帝國(內陸導向)城市。
那麼,海洋中國還剩下哪裡?
嚴格地說,就剩下台灣與新加坡。
19. 也就是說,那些因為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倉皇逃離香港的諸多機構:包含跨國投資集團,以及金融、服務、資訊、情報交流等等產業,他們也就必須在台北與新加坡之間做一個選擇,成為他們未來的根據地。
以金融產業與投資來說,他們大多會選擇新加坡,因為台灣金融制度僵化又不國際化,相較之下,新加坡早就已經是亞太金融之都。
然而,假如是服務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商品產業、以及資訊情報交流產業,則非常有可能會選擇台北。
20. 也可以這樣說,在香港內地化之後,台北,彷彿回到了1980-90年代一般,變成了中國的敲門磚,變成了想要接近中國但是又不可能待在中國的所有機構,最便利的駐點。
台灣在這幾年的大國博弈棋局中,因為中國的政權緊縮與台灣人民自決的結果,開始朝向「護台抗中」的整體策略前進。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香港局勢的急速劣化與國際機構逐步撤出香港的結果,台北將會在這個巨大的變局下承接許多香港過去的角色:包含會有許多的港人、港媒、香港品牌、香港民生產業,會陸續來到台灣;香港過去的資訊中轉、對話折衝的角色,也會慢慢轉移到台北。
我們要用甚麼態度,來面對海峽這邊的壓力,逼出了香港、而使我們成為海洋中國的第一線的角色?
21. 我在想,我們建設新國家的藍圖,必須以海洋立國來思考。
海洋立國的國家,好比英國、好比日本,拒斥大陸的侵略,絕對是保持獨立自主精神的基本要件。
但是我們必須知道,就算是英國、就算是日本,也不會因為拒斥大陸而將自己鎖國。那麼如何與大陸國家保持有尊嚴、不被侵犯吃豆腐,又能夠在雙方互惠的原則下進行貿易流通,則是海洋國家很重要的生存法則。
22. 海洋立國的台灣,以海洋的物理性連結著東北亞、連結著東南亞文化圈,那麼,我們自然也不當孤立海洋中國。
中國是惡鄰、中國是胖虎、中國是恐怖情人,我們都心知肚明。但是在很明確的未來數年之間,我們都甩不掉與中國的瓜葛,甚至很有可能在香港內地化、台北香港化之後,與中國的聯繫變得更深更多元。
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滲透,也會變得更加嚴重。
目前美中博弈的棋局,有沒有可能隨著今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而出現重大轉變,目前誰也說不清。台灣在兩岸政策上,也必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而坦白說,台灣的民主的脆弱性,仍然會不時地化作當代的集體信任危機,透過中國滲透勢力,輕易地瓦解台灣不同意識形態之間選民的互信。可以說,台灣的民主,始終是如履薄冰。
23. 阿輝伯說,台灣交給我們了。而現在交到我們手上的台灣,仍然是處在一個蛇蠍環伺、步步驚心的恐怖平衡局勢中。
我們有沒有阿輝伯的智慧,可以一邊拿捏平衡、一邊像他一樣大膽擘劃願景、奮力實踐,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問題。像我爸爸那樣生為一個中國人,一生完全沒選擇的悲劇,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永遠不要重演。
24. 我們要海洋立國、我們要走出去,擁有大海一樣的胸襟。建設新國家的道路上,我們要有航行在海上的志氣、也要有面對風浪的勇氣。同時,還要有足夠的智慧,在多變的海象中,靈活應變,卻可以堅定地往目標的方向走去。
曾經我們有阿輝伯,現在要靠我們自己了。
--
按1. 帝王逝世曰崩、諸侯逝世曰薨。
我忘記不知道在哪裡的史書上看到,豐臣秀吉過世時,史書記載是薨。秀吉出身微寒,卻一路出世竄升,官居公家人臣之極的關白,引退後則封為太閤,的確是以諸侯之位辭世。
當然這時代沒有皇帝了,但是李登輝的辭世卻讓我想到薨。李登輝位列國家元首,雖非帝王,卻對台灣民主進程居功厥偉,我想,一個薨字應該足以表彰其地位。
另一個原因是,薨字拆開為夢死,我覺得好美。夢中他界,乃是至福。祈願阿輝伯化為千風,繼續吹拂守護母親之島。
--
按2. 圖片來自網路,是由攝影師何藩所攝,巧妙捕捉了香港1950-60年代的氤氳靉靆。
那是各路高人,分別從唐山大陸撤往這自由之島的時代;同時也是蔣幫毛匪,各路間諜,混跡在這冷戰時期遠東最大情報中心的時代。
龍潭虎穴 解釋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3326再一組三十六計:從一百零九計開始說起
饗宴 總覽 古今中外 全球人類 一切使用過的計策謀略 戰略 外交手法 管理技術 看出人類 所謂智慧的思維 一個全面的圖譜 展現在哥們姊妹面前 再核對核對 一切計策 不管360 720 或者總共1000個伎倆 有多少在春秋戰國 楚漢相爭 也許 八成七成 於是後來的華人歷史 何以 朝著某個方向發展 不走科學革命 不屑啟蒙運動 更看不上文藝復興 直接跳過 像太空梭 衛星 高鐵 核子彈 機器人 綠能發電 也可以解釋 西方精彩的 公元13到19世紀 何以東方 巨龍國度 直管文學 經濟學 人類學調查 以及法典 頂多再加以理會 20科別的西方醫學 物理化學 生物科技 找出 現實主義 蔓延在 洋務運動後 對日戰爭 敗的一榻塗地 即使200年國窮凋敝 為什麼華人仍然 徹底地看不上 西歐北美 更別說小日本的零式飛機 或者神風特攻隊 接著說本組第一季
1. 水漫金山 另一種焦土策略 火攻之外的水攻 三國最是英勇的呂布 敗在水淹的關頭 楚武王楚文王父子 路經水師 一樣淹漫了 春秋早期 江淮平原 數十個小國
2. 同舟共渡 把隊友 綁在一起 即使不團結 也得團結 眼看楚文明 連續五代稱王 周文明完全被比了下去 管仲用了 尊王 壤夷 擺明把大家綁在一起 同舟共濟 以免讓楚國 南方的水 淹到黃河流域
3. 制敵先機 孫子兵法裡 早就 有此觀念言語 這可是 春秋晚期舊有的戰略
4. 以寡擊眾 少數的兵力 打敗多數 周武王 牧野之戰 兵力懸殊 以一擋十 組成虎狼雄獅 終於 一日內 雖寡克眾
5. 出奇不意 出招瞬間讓對手 無法意想 火速到達 攻擊戰法 對手難以猜測 白起將軍對待趙擴
6. 剪灶戰略 孫臏 銀雀山發現 戰國出奇 剪造策略 用以欺敵 1973出土文獻
7. 厄守咽喉 守住函谷關 硬是讓秦國 不管宣太后 秦朝襄王 多麼英明 善戰 趙國抵住 天險 經脈
8. 假借天火 暑熱難耐 熬戰的軍隊 終於躲入樹林中 想要 得個涼快 哪知 大熱的天 遍野乾燥 星火燎原 陸遜 一把火 向天來借 劉備徹底潰敗
9. 托古改制 運用古代 拿著 上古帝王 朔造神話 說他們英明 給個帽子 創造制度 栽在 數百上千年 好像很偉大的領導人 那個時候 曾經因為此制 太平國安 周公 託了古人 一個手法 改變整個時代
10. 狹路勇勝 函谷關當頭 路狹人窄 幾乎只能過 單輛馬車 勇者當關 誰 走的過來 打從 春秋進國時代 秦國 老實地待在山的那頭 勇者戰勝 狹路的函谷關山
11. 黑白雙貓 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不是鄧小平才能有此思維 齊桓公 別看他昏庸 管仲 鮑叔牙 何時該用 一黑一白 用的著實 白光氾濫 用不著時 煙霧瀰漫 即使徹底變黑 也能金光燦爛 管仲溢出 九和諸侯 果然黑貓白貓 用得上 就是好貓
12. 泥牛入海 讓對手 像隻泥牛 困在海中 自行融化 自慚形穢 戰國晚期 秦國對待 腐敗的齊國貴族 即是此計
13. 兩白一黑 三人成行 一個分化鬥爭 給弱勢兩方 一種光彩奪目 讓他們暈眩和立功向第三方 戰國中期 啟動了 韓趙魏三國 開始 孤立最強的趙國 讓他變黑 即使 英明的趙武陵王 也無能為力
14. 按兵不動 時間是最好的藥劑 別看瀕臨城下 守城一天 一周 一旬 一躍 日日有變 等待對方產生空隙 且按著急躁的兵 讓大家吃飽喝足 堅守不動 趙國李牧將軍
15. 順藤摸瓜 不是系統戰 卻是脈絡 不按照邏輯 指順著隱含在空間中 訊息 渠道 終能破解 不可動搖的 世界關係 蘇秦的臥底 成功運用 順著藤蔓 找到瓜果 協助燕朝王破齊
16. 鴨知春暖 早出訊息的前端 觀風向 參透未來 想要知道制敵先機 藏在何處 就像鴨子 會先知道 何時春暖 孫臏啟動馬陵之戰 先前布局 等到 抓住龐涓 時機來臨 復仇的春暖花開
17. 跌價捉商 商人牟利 總懂得壟斷 控制 囤積 抬高價格 影響全國經濟 集權的時代 專制君王 一出手拿下 整個行業 所有大戶的人頭 秦始皇 開創此例
18. 火攻連船 周瑜 赤壁附近 三戰全勝 水上火攻 打敗曹操25萬軍 莫怪周郎人稱完美大將
19. 連城互保 楚國興起 百年連攻 數十個小國消滅 管仲帶著齊桓公進場 所謂九合諸侯 其實啟動了 周王室 同一系列 主宗牌位 血脈相連的城池 互相合作 果然保護機制奏效 所剩下 70個國度 消滅時間 明顯 緩和
20. 同盟互保 管仲拿出 隱藏在背後主宗信仰 招募制度 且讓山東河南 陝西 江蘇 六七十個 周王 冊封的國度 形成同盟 相互保障 免除 巴文明 蜀文明 吳文明 楚文明 的攻擊
21. 解劍握手 配劍 從腰帶解下 相互握手 在那 六十六年 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 尊王的時代
22. 利空出全 一切的好處 所有利益 全都耗盡 周王室 戰國中齊 即使周公的後代 魯公爵都稱了王 中山國 宋國 末代 君主 也以稱王 標誌著 戰國時代 進入一百年起 21個國度 聯手運用 讓姬姓的周王 立全空 再也沒有好處 連發個牌照 也沒有能力
23. 任賠殺出 負面的訊息 徹底環繞 在紅面地盤上 設了一座宴席 張良范噲 把劉邦架出 放下一切 不管賠了多少 保命就是無上的真理
24. 損失不滅 懂得經濟學 損失不滅定律 外交手段 從張一開始 藉著損失不滅 令君王擔憂的原理 巧妙穿梭在國際紛爭之間
25. 開山撫番 更向西邊走去 文明的自己 總以為 其他民族 明知為番 暗指著 他者的存在不是人 打開關閉的山 封鎖的關隘 所謂蠻夷之邦總要撫慰 秦滅巴國 開啟了 戰國世代的 開山 撫番
26. 攝政挾天 周公攝政 城王天子 面對叔父 膽顫心寒 號令天下 起飛 姬旦
27. 八王議政 遠遠出於 清代八期 皇太極的時局 春秋戰國 也有案例 就和朱國那66年時局裡 周王室 只能聽任 各大公爵侯國 八方意見 共同意爭
28. 顧命政團 老王將退去 少主年幼 找一批能幹的大師賢臣 從趙武陵王 向前倒數 戰國 各大熊主 接班過程 已有若干案例
29. 登壇拜將 設壇 可是周李的一個專業 將軍 要等到戰國時局 讓將軍站上祭祀的壇台 拜他成為大將軍 始於 BC403年開始的 前三十年裡
30. 龍潭虎穴 角龍的潭水 猛虎的巢穴 指的是 山東河南的封國 看相長江流域強大的楚文明
31. 運行股掌 呂不韋 君王且能買賣 宰相大夫所有官位皆能投資 秦國的朝政命脈 就在他鼓掌舉手投足 酒杯飯碗之間
32. 寅食卯糧 把後頭的糧食用盡 不再擁有多餘的資源 戰國已有案例 22個國度裡 韓趙魏燕 各國王室 全都犯了 這個毛病
33. 置若罔聞 外交過程中 選擇性聆聽 選擇性遺忘 張一 把危險的訊號選擇擱置
34. 情真意切 深情款款地在外交場合中說服 總有君王 狂熱的性格 一時腦門發昏 楚國的王室 南方熱情 歷史紀錄 至少三位 楚文明亡者 被情真意切 要去了性命
35. 就近看管 交換人質就近看管 戰國開始
36. 伴下閑棋 陪著 被冷弱的人 閒來無事 只是下棋 呂不韋 經營秦國沒落的王孫 下幾年閒棋 換取整個國家利益
龍潭虎穴 解釋 在 李兆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為韓國工會比較強悍。」面板業好友淡淡地說,「我們公司這幾年資遣幾百人,這兩年也一直勸優退。坦白說,我還蠻想被點名優退,至少有錢可以領。內部人都知道老闆已把私人重心轉移到其他領域,我也在累積第二專長,為離職做準備。」
韓國Hydis工人在台抗議永豐餘事件已經好幾個月,最近因為台灣勞團積極幫忙,有越演越烈之勢。爭取工作權益自然沒錯,工會前領導人自殺也投下震撼彈,但最大的問題是韓國就業結構的嚴峻,從工人標語「解雇即殺人」就可知一二,我在5月13日的文章談過這一點。
儘管元太再三解釋已付了資遣費(而且比很多台灣被資遣勞工都高上一截),幾位面板業朋友也認為有照解雇程序走了,但這些工人面對回韓國中年轉職,仍是充滿糾結的難題。
回頭看國內面板產業鏈,在強大的低毛利競爭下,加上轉投資例如LED、太陽能也都是誤踏龍潭虎穴,這幾年默默被資遣的員工恐怕已累積數千人。這些事件在版面上頂多停留一兩週的時間,和Hydis不成比例,為什麼?當然可以說台灣工會太弱勢,勞工太善良,企業太吃人……
但生活是自己的,家人是自己的,如果公司流程沒有違法,產業確實有經營上的困難,那該如何在殘酷職場規劃人生,也還是回到自己的課題上。
還記得台股漸漸脫離SARS陰霾,開始從谷底往上走了4年多頭,我正負責半導體,當時IC設計是本益比最高的當紅炸子雞,每一家都在作夢,如果公司過於樸實,研究員和記者還會幫忙想故事。
沒有賺錢的公司,下一季預估轉虧為盈,明年預估大賺。產品還沒量產的公司,年底就會送樣,明年就會大出貨。新應用根本沒普及的公司更讚了,創新領先,未來就是龍頭,即將變成「小聯發科」。
眼睜睜看著多少小股本的IC設計公司,股價翻了N倍,就連爛財報出來都打不垮。投資機構績效強強滾,小股民也充滿自信。漸漸的,不管老牌或新創公司,發言窗口都只好硬擠點「願景」出來,滿足閱聽者的期待。
在這時候我拜訪了一家成立快要30年的IC設計公司。比起同業,一直破不了15元的股價真是難看,幾年來財報一直是小虧小虧,產品很基礎,沒有開發什麼了不起的鉅作。去之前,已經有研究員前輩跟我說這家「沒搞頭」,不用花太多時間。
沒錯,跟發言人攪和了一下午,他直言公司打算維持現狀,沒有要切進新產品,那太燒錢了,也沒有期待炒股價。「怎麼一家掛牌企業會這麼沒有成長企圖心呢?」我感覺這趟要白來了,有點失望。
發言人此時笑了笑,說了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我們公司成立很久了,有些老員工,都到了可以退休的年齡。公司產品有一定收入,加上長期持有某大企業股票多張,財報只會小虧。老闆的想法很簡單,這麼多年來他也賺了不少錢,可以自己去做其他投資,這間公司放著讓老員工安安穩穩領薪水,不用裁員也不用冒險,這樣就好了。」
「所以你們公司就是養老的公司?這樣你不覺得無聊?」我忍不住再問。發言人說,想要更大發揮空間的年輕人,當然有機會就跳槽,但是對轉職不易的資深員工來說,這裡就像是公職鐵飯碗。
當時的我,整個腦袋就如同前輩說的,「哇咧,沒搞頭啊!」白白花了一下午時間,卻寫不出推薦報告,也包裝不出未來。
對投資人來說,對股東來說,這是不是一間好公司?肯定不算是。對有衝勁的員工來說,這是不是間好公司?恐怕也不是。
但時至今日,看到「解雇即殺人」的口號,看到Hydis的員工說不要資遣費、只要工作,這樣的公司,似乎才算好公司。這真是一件充滿矛盾的事,而現實則是,能這樣做的老闆,幾百個裡面大概也只會有一個吧!
PS.猜得到的朋友們,請不要爆卦是哪一家呀。
圖片來源:苦勞網,攝影宋小海。如有不妥請告知,會立即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