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愛神,崔苔菁!崔苔菁演藝全紀錄~毛亮傑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photos/a.173085109484354.35356.101302209995978/615589665233894/?type=1&theater
崔苔菁,永遠的愛神,在台灣演藝圈有無可取代的巨星地位,她唱歌、跳舞、主持、演戲、拍電影,全程以英語主持環球小姐選美,她製作、演出的大型歌舞秀更是秀場經典,光是性感、美豔,絕對不足以形容崔苔菁的傳奇!崔苔菁不斷求新求變、突破自我,工作態度認真,律己甚嚴。面對人生挑戰,她勇於面對、勇敢放下的果決、樂觀與高EQ,她的精神與演藝成就,讓她成為獨一無二的永恆典範。
崔苔菁從小家境富裕、家教甚嚴,父親在亞航公司擔任要職,後來從事旅行業,祖籍山東,母親是台南麻豆人,學過聲樂,精通法文、西班牙文,很喜歡表演,但因為18歲就嫁給了崔苔菁的父親,便把夢想寄託在大女兒崔苔菁身上,讓她3歲就學芭蕾、6歲學小提琴、參加演奏比賽,唱歌、跳舞、鋼琴樣樣精通,讀靜修女中時還是體操校隊。
1967年,還不滿16歲的崔苔菁參加中泰賓館歌唱比賽,之後便在中泰賓館當歌星,演唱英文歌曲,當時她白天唸書,晚上7到9點唱歌,一天只上2小時班,唱2首英文歌,簡單愜意的唱了10個月。沒有多久,台視製作人晏光前製作的「歡樂周末」邀她在節目中演唱,就這樣,崔苔菁躍上了螢光幕。之後固定在雷蒙合唱團金祖齡老師的節目「星期之歌」演唱西洋流行歌曲 。
1969年,18歲的崔苔菁成為台視基本歌星,在「群星會」製作人慎芝老師建議下,捨西洋歌曲,改唱國語歌,推出了第一張專輯「為什麼春天要遲到」,這首歌多年後被葉璦菱翻唱,歌神張學友也在「我等到花兒也謝了」歌曲中引用了一段副歌。
1970年,台視推出首部小說改編的連續劇「風蕭蕭」,劇中需要一位會彈琴、角色吃重的中美混血女孩「海倫」。台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崔苔菁,當時她才19歲,還是文化大學戲劇系的學生。在這部連續劇裡,崔苔菁與白嘉莉、江明分庭抗禮,表現出色。
1971年5月,崔苔菁首次以古裝造型與鈕方雨搭檔演出古裝新崑調歌劇節目「花月良宵」的第一齣戲「一夜皇后」,其他主要演員還有郎麗瓖、田文仲、韓甦、上官亮、倪敏然、丁德良等。
崔苔菁成為巨星的關鍵,是1971年9月12日,廣告商蜜絲佛陀相中崔苔菁,主持台視「翠笛銀箏」,這是國內第一個外景歌唱節目,由晏光前製作、黃海星導播、宋里昂編導,當時的節目都在攝影棚錄影,「翠笛銀箏」突破了工程技術的限制,把攝影車開到高雄澄清湖、左營春秋閣等觀光景點,讓觀眾眼界大開,播出後受到熱烈歡迎、廣告滿檔,崔苔菁的名氣也直上雲霄。「翠笛銀箏」介紹台灣各地美景,不但在台灣爆紅,還外銷海外,每週六在洛杉磯電視台第44頻道播出,爭取更多華僑與觀光客來台觀光。
1972年,崔苔菁主演電影「何日再吻君」,並演唱主題曲,還打破老3台藝人不跨台的默契,上華視「電影世界」接受訪問。
1973年,崔苔菁主持半小時的新節目「藍天白雲」。
1976年9月19日,產後復出的崔苔菁恢復主持「翠笛銀箏」,還接了新節目「合家歡之夜」。
1976年10月,「電視綜合週刊」舉辦第一屆電視金像獎選拔,「翠笛銀箏」獲得最佳電視綜藝節目獎。
1977年9月11日,崔苔菁與台視的合約到期,在文化大學的同班同學、知名經紀人夏玉順接洽下,跳槽華視主持「翠堤春曉」。
1978年,主持「歡樂週末」,自組13人專屬管絃大樂隊,並自備百萬音響。
1970年代,崔苔菁的暢銷曲包括「為什麼春天要遲到」、「何日再吻君」、「愛神」、「乘風破浪」、「風」、「浪花吹醒情人夢」、「她的眼睛像月亮」、「白花飄雪花飄」、「誰來看我」、「摘星夢」、「夢摘星」、「煙火」、「嘿! 年輕人(YMCA)」、「愛是你愛是我」、救國團名曲「歡樂年華」等等。
1980年,崔苔菁與張小燕、張琍敏同時入圍「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1981年,入圍「金嗓獎最佳才藝女歌星」。
1981年,崔苔菁與高凌風一同出席金鐘獎頒獎典禮,頒發「電視男女歌星」獎,一襲銀管裝驚豔全場、造成震撼。崔苔菁穿銀管裝演唱「但是又何奈」的性感畫面,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2009年利菁拍攝566洗髮精廣告,讓崔苔菁的銀管裝重現江湖。「但是又何奈」成為崔苔菁繼「愛神」之後的另一首經典傳唱歌曲。
1982年,崔苔菁重回台視,剪去留了7年的長髮,以短髮造型主持大型歌舞節目「夜來香」,第一集就打敗張小燕的「綜藝100」。
1982年,崔苔菁主演胡金銓導演的電影「天下第一」,飾演淮南第一美女。
1983年,崔苔菁再次入圍「金鐘獎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
1983年10月,崔苔菁主唱中視大戲「王陽明」的主題曲,象徵性的成為腳踏三台的自由藝人。
1984年,崔苔菁主持「金嗓獎」,並獲得「最佳舞台表現獎」。
1984年10月,崔苔菁與秦祥林搭檔演出華視時裝單元劇「好夢連床」。
崔苔菁1980年代走紅的歌曲有「紅顏」、「愛情學慢跑」、「愛神的見證」、「默許」、「金色童年」等等。
1984年,在舞台上已有相當成就的崔苔菁,想在唱片事業上更上層樓,決心繼續學習,拜李泰祥為師,與齊據、葉蒨文、唐曉詩同門。
1985年,崔苔菁和往日競爭對手張琍敏共同主持華視「歡樂外景隊」,到地中海等地取景,在當年可以說是超大手筆。
1985年,在滾石唱片推出「蝴蝶」雙封面專輯,收錄「長髮女孩」、「讓我請你跳支舞」、「依然有夢」等歌曲,這也是崔苔菁在國內最近的專輯。
1986年,台視八點檔連續劇「金色山莊」與華視瓊瑤大戲「煙雨濛濛」對決,兩戲男主角分別是秦祥林與秦漢,崔苔菁參與「金色山莊」演出。
1987年崔苔菁在東王西餐廳推出「魔宮傳奇秀」一連演出21天。節目中搭配比莉及女兒裘比,專屬樂隊、舞群、合音、舞台、燈光,連老虎都搬上舞台,精彩的程度就像現代的「太陽馬戲團」。
1980年代,崔苔菁在秀場括起一陣「吹苔風」,「魔宮傳奇秀」是其中代表作,崔苔菁親自製作演出的一系列舞台大秀,許多藝人都親自買票、觀摩學習。
1987年7月15日,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但許多老兵因經濟困頓無力返鄉,12月2日晚上7點,一場「為老兵而唱」義演晚會於中華體育館舉行,崔苔菁特別延遲赴日發展的時間,與音樂大師李泰祥一同出席,並現場合唱「告別」,崔苔菁還親自演奏小提琴。
1987年崔苔菁赴日本充電。
1988年5月,崔苔菁返台主持「1988年環球小姐選拔」,全程以英語訪問各國佳麗,介紹台灣各地美景。崔苔菁的美豔與儀態,在66位來自世界各國的佳麗前,毫不遜色,國際化主持規格,至今無人能及。
1988年10月21日,崔苔菁與巴戈主持「第一屆表演藝術金龍獎頒獎典禮」,崔苔菁親自赴美取得雷根總統賀函,並在「金龍獎」頒獎典禮上朗讀。
1989年,崔苔菁與倪敏然、張菲主持中視「歡樂大酒(飯)店」和華視張小燕的「歡樂周末派」對打。
1990年1月6日,崔苔菁於國父紀念館主持「第一屆金曲獎」,伍思凱獲得新人獎,殷正洋、江蕙分別稱帝封后。
1990年1月19日,崔苔菁參與胡瓜「金曲龍虎榜」首度頒獎典禮,破天荒表演閩南語組曲「惜別的海岸」、「你著忍耐」、「一支小雨傘」,並頒閩南語歌曲排行榜第一名給黃乙玲。
1990年4月11日,崔苔菁赴北京首都體育館,參加「搖籃的呼喚-世界地球日20周年」大型晚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祕書長胡阿新在首都機場迎接,中共中央電視台現場採訪報導。這是政府開放大陸政策以來,第一次允諾在大陸公開演出,崔苔菁在晚會中,表演「祈禱」、「愈飛愈高」兩首歌,並頒發一座特別獎。
1990年6月,崔苔菁、和風主持「1990年世界模特兒小姐選拔」。
1990年9月,崔苔菁為巴戈製作主演的台視八點檔「今天不看病」助陣演出。
1990年7月,崔苔菁在中國大陸推出第一張專輯「越飛越高」由梁宏志製作,演唱「嚮往」、「祈禱」、「離情」等歌曲,並至上海、北京、青島、廣州等地宣傳。
1991年1月20日,崔苔菁出席「金曲龍虎榜年度頒獎典禮」,頒獎給洪榮宏、羅時豐,並演唱「今天不傷心」,成為全場目光焦點。
1991年2月,崔苔菁春節期間前往汕頭參加「第5屆迎春聯歡會」,寫下國內歌星首次征服當地的紀錄。
1991年8月25日,公共電視斥資80萬元拍攝崔苔菁演唱「夜來香」MV,獲「國際艾美獎頒獎典禮」入選片頭的前三名,透過「第18屆艾美獎頒獎典禮」,向世界各地播放。
1991年8月,台灣、大陸、香港三地電視台首度共同製播中秋節綜藝節目「萬里共嬋娟」,崔苔菁應邀前往青島義演,並至青島老家探親。當年104歲的奶奶,精神不錯,手指很長,崔苔菁握著奶奶的手,直說奶奶像慈禧太后。
1991年12月6日,崔苔菁、黃霑以中英文雙語主持「第36屆亞太影展頒獎典禮」。
1992年2月8日,崔苔菁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城推出「一夜狂情」歌舞秀,在當地引起一股「崔姬旋風」,內華達州長Bob Miller更定2月8日崔苔菁演唱當天為「崔苔菁日」。崔苔菁身兼製作人,獲希爾頓國際企業機構的「傑出表演藝術獎」,加州州務卿余江月桂頒贈「榮譽州民」,洛杉磯政務委員安東諾維奇頒發「美麗文化大使」。
1992年7月4日,崔苔菁現身「金曲龍虎榜」,風靡現場學生觀眾。當天播出攝影花絮,崔苔菁化妝成同為11月8日生的「慈禧太后」。
1992年,崔苔菁皈依佛門,法號慈觀,意味要以慈悲的心來看世事,更容易獲得心靈的平靜。
1995年,崔苔菁潛心學佛,婉拒「第30屆金鐘獎頒獎典禮」邀約,淡出演藝圈。
1998年,久未露面的崔苔菁,拍攝翡翠灣房地產與酒釀水果飲品廣告,讓歌迷知道她過得很好。
1998年,崔苔菁在胡瓜主持「紅白勝利」節目中,敘述獨自撫養兒子長大的心情。
1999年3月31日,崔苔菁出席「金鐘獎頒獎典禮」,以最新的「99年春夏透明妝」豔光四射。
1999年4月30日,寫過「愛神」、「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等數百首好歌的翁清溪(湯尼)老師得到金曲獎終身成就獎,崔苔菁特別復出擔任介紹人,敘述Tony老師當年為她譜寫「浪花吹醒情人夢」,讓她獨立生子後,得以順利重回演藝圈的故事。藍心湄與許志安現場演唱「愛神」,向永遠的愛神致敬。主辦單位特別播出崔苔菁「愛神」、「但是又何奈」銀管裝經典影片,並由劉文正介紹出場!
2008年,平面媒體粗暴拍攝崔苔菁近況照片,讓粉絲們心疼與不捨。
2011年10月21日,崔苔菁在金鐘獎頒獎典禮驚艷復出,頒發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給「浩角翔起」,並搓合陶晶瑩與利菁破冰一同慶生,創造晚會收視高潮。崔苔菁自嘲:「經過了3年的努力,才能夠把現在的身體,放進這件禮服裡。」展現超高EQ!她也願意努力,回應大家的期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隋唐時期,瑤族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和廣東北部山區。所謂“南嶺無山不有瑤”的俗語大體上概括了瑤民當時山居的特點。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資江中下游,以及湘、黔之間的五溪地區,仍有較多的瑤族居住。宋代,瑤族雖然主要分佈在湖南境內,但已有一定數量向兩廣北部深入。元代,迫於戰爭的壓力,瑤族不得不大...
龍 飄 飄 歌唱 晚會 在 Alan毛亮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永遠的愛神,崔苔菁!崔苔菁演藝全紀錄
毛亮傑
崔苔菁,永遠的愛神,在台灣演藝圈有無可取代的巨星地位,她唱歌、跳舞、主持、演戲、拍電影,全程以英語主持環球小姐選美,她製作、演出的大型歌舞秀更是秀場經典,光是性感、美豔,絕對不足以形容崔苔菁的傳奇!崔苔菁不斷求新求變、突破自我,工作態度認真,律己甚嚴。面對人生挑戰,她勇於面對、勇敢放下的果決、樂觀與高EQ,她的精神與演藝成就,讓她成為獨一無二的永恆典範。
崔苔菁從小家境富裕、家教甚嚴,父親在亞航公司擔任要職,後來從事旅行業,祖籍山東,母親是台南麻豆人,學過聲樂,精通法文、西班牙文,很喜歡表演,但因為18歲就嫁給了崔苔菁的父親,便把夢想寄託在大女兒崔苔菁身上,讓她3歲就學芭蕾、6歲學小提琴、參加演奏比賽,唱歌、跳舞、鋼琴樣樣精通,讀靜修女中時還是體操校隊。
1967年,還不滿16歲的崔苔菁參加中泰賓館歌唱比賽,之後便在中泰賓館當歌星,演唱英文歌曲,當時她白天唸書,晚上7到9點唱歌,一天只上2小時班,唱2首英文歌,簡單愜意的唱了10個月。沒有多久,台視製作人晏光前製作的「歡樂周末」邀她在節目中演唱,就這樣,崔苔菁躍上了螢光幕。之後固定在雷蒙合唱團金祖齡老師的節目「星期之歌」演唱西洋流行歌曲 。
1969年,18歲的崔苔菁成為台視基本歌星,在「群星會」製作人慎芝老師建議下,捨西洋歌曲,改唱國語歌,推出了第一張專輯「為什麼春天要遲到」,這首歌多年後被葉璦菱翻唱,歌神張學友也在「我等到花兒也謝了」歌曲中引用了一段副歌。
1970年,台視推出首部小說改編的連續劇「風蕭蕭」,劇中需要一位會彈琴、角色吃重的中美混血女孩「海倫」。台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崔苔菁,當時她才19歲,還是文化大學戲劇系的學生。在這部連續劇裡,崔苔菁與白嘉莉、江明分庭抗禮,表現出色。
1971年5月,崔苔菁首次以古裝造型與鈕方雨搭檔演出古裝新崑調歌劇節目「花月良宵」的第一齣戲「一夜皇后」,其他主要演員還有郎麗瓖、田文仲、韓甦、上官亮、倪敏然、丁德良等。
崔苔菁成為巨星的關鍵,是1971年9月12日,廣告商蜜絲佛陀相中崔苔菁,主持台視「翠笛銀箏」,這是國內第一個外景歌唱節目,由晏光前製作、黃海星導播、宋里昂編導,當時的節目都在攝影棚錄影,「翠笛銀箏」突破了工程技術的限制,把攝影車開到高雄澄清湖、左營春秋閣等觀光景點,讓觀眾眼界大開,播出後受到熱烈歡迎、廣告滿檔,崔苔菁的名氣也直上雲霄。「翠笛銀箏」介紹台灣各地美景,不但在台灣爆紅,還外銷海外,每週六在洛杉磯電視台第44頻道播出,爭取更多華僑與觀光客來台觀光。
1972年,崔苔菁主演電影「何日再吻君」,並演唱主題曲,還打破老3台藝人不跨台的默契,上華視「電影世界」接受訪問。
1973年,崔苔菁主持半小時的新節目「藍天白雲」。
1976年9月19日,產後復出的崔苔菁恢復主持「翠笛銀箏」,還接了新節目「合家歡之夜」。
1976年10月,「電視綜合週刊」舉辦第一屆電視金像獎選拔,「翠笛銀箏」獲得最佳電視綜藝節目獎。
1977年9月11日,崔苔菁與台視的合約到期,在文化大學的同班同學、知名經紀人夏玉順接洽下,跳槽華視主持「翠堤春曉」。
1978年,主持「歡樂週末」,自組13人專屬管絃大樂隊,並自備百萬音響。
1970年代,崔苔菁的暢銷曲包括「為什麼春天要遲到」、「何日再吻君」、「愛神」、「乘風破浪」、「風」、「浪花吹醒情人夢」、「她的眼睛像月亮」、「白花飄雪花飄」、「誰來看我」、「摘星夢」、「夢摘星」、「煙火」、「嘿! 年輕人(YMCA)」、「愛是你愛是我」、救國團名曲「歡樂年華」等等。
1980年,崔苔菁與張小燕、張琍敏同時入圍「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1981年,入圍「金嗓獎最佳才藝女歌星」。
1981年,崔苔菁與高凌風一同出席金鐘獎頒獎典禮,頒發「電視男女歌星」獎,一襲銀管裝驚豔全場、造成震撼。崔苔菁穿銀管裝演唱「但是又何奈」的性感畫面,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2009年利菁拍攝566洗髮精廣告,讓崔苔菁的銀管裝重現江湖。「但是又何奈」成為崔苔菁繼「愛神」之後的另一首經典傳唱歌曲。
1982年,崔苔菁重回台視,剪去留了7年的長髮,以短髮造型主持大型歌舞節目「夜來香」,第一集就打敗張小燕的「綜藝100」。
1982年,崔苔菁主演胡金銓導演的電影「天下第一」,飾演淮南第一美女。
1983年,崔苔菁再次入圍「金鐘獎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
1983年10月,崔苔菁主唱中視大戲「王陽明」的主題曲,象徵性的成為腳踏三台的自由藝人。
1984年,崔苔菁主持「金嗓獎」,並獲得「最佳舞台表現獎」。
1984年10月,崔苔菁與秦祥林搭檔演出華視時裝單元劇「好夢連床」。
崔苔菁1980年代走紅的歌曲有「紅顏」、「愛情學慢跑」、「愛神的見證」、「默許」、「金色童年」等等。
1984年,在舞台上已有相當成就的崔苔菁,想在唱片事業上更上層樓,決心繼續學習,拜李泰祥為師,與齊據、葉蒨文、唐曉詩同門。
1985年,崔苔菁和往日競爭對手張琍敏共同主持華視「歡樂外景隊」,到地中海等地取景,在當年可以說是超大手筆。
1985年,在滾石唱片推出「蝴蝶」雙封面專輯,收錄「長髮女孩」、「讓我請你跳支舞」、「依然有夢」等歌曲,這也是崔苔菁在國內最近的專輯。
1986年,台視八點檔連續劇「金色山莊」與華視瓊瑤大戲「煙雨濛濛」對決,兩戲男主角分別是秦祥林與秦漢,崔苔菁參與「金色山莊」演出。
1987年崔苔菁在東王西餐廳推出「魔宮傳奇秀」一連演出21天。節目中搭配比莉及女兒裘比,專屬樂隊、舞群、合音、舞台、燈光,連老虎都搬上舞台,精彩的程度就像現代的「太陽馬戲團」。
1980年代,崔苔菁在秀場括起一陣「吹苔風」,「魔宮傳奇秀」是其中代表作,崔苔菁親自製作演出的一系列舞台大秀,許多藝人都親自買票、觀摩學習。
1987年7月15日,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但許多老兵因經濟困頓無力返鄉,12月2日晚上7點,一場「為老兵而唱」義演晚會於中華體育館舉行,崔苔菁特別延遲赴日發展的時間,與音樂大師李泰祥一同出席,並現場合唱「告別」,崔苔菁還親自演奏小提琴。
1987年崔苔菁赴日本充電。
1988年5月,崔苔菁返台主持「1988年環球小姐選拔」,全程以英語訪問各國佳麗,介紹台灣各地美景。崔苔菁的美豔與儀態,在66位來自世界各國的佳麗前,毫不遜色,國際化主持規格,至今無人能及。
1988年10月21日,崔苔菁與巴戈主持「第一屆表演藝術金龍獎頒獎典禮」,崔苔菁親自赴美取得雷根總統賀函,並在「金龍獎」頒獎典禮上朗讀。
1989年,崔苔菁與倪敏然、張菲主持中視「歡樂大酒(飯)店」和華視張小燕的「歡樂周末派」對打。
1990年1月6日,崔苔菁於國父紀念館主持「第一屆金曲獎」,伍思凱獲得新人獎,殷正洋、江蕙分別稱帝封后。
1990年1月19日,崔苔菁參與胡瓜「金曲龍虎榜」首度頒獎典禮,破天荒表演閩南語組曲「惜別的海岸」、「你著忍耐」、「一支小雨傘」,並頒閩南語歌曲排行榜第一名給黃乙玲。
1990年4月11日,崔苔菁赴北京首都體育館,參加「搖籃的呼喚-世界地球日20周年」大型晚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祕書長胡阿新在首都機場迎接,中共中央電視台現場採訪報導。這是政府開放大陸政策以來,第一次允諾在大陸公開演出,崔苔菁在晚會中,表演「祈禱」、「愈飛愈高」兩首歌,並頒發一座特別獎。
1990年6月,崔苔菁、和風主持「1990年世界模特兒小姐選拔」。
1990年9月,崔苔菁為巴戈製作主演的台視八點檔「今天不看病」助陣演出。
1990年7月,崔苔菁在中國大陸推出第一張專輯「越飛越高」由梁宏志製作,演唱「嚮往」、「祈禱」、「離情」等歌曲,並至上海、北京、青島、廣州等地宣傳。
1991年1月20日,崔苔菁出席「金曲龍虎榜年度頒獎典禮」,頒獎給洪榮宏、羅時豐,並演唱「今天不傷心」,成為全場目光焦點。
1991年2月,崔苔菁春節期間前往汕頭參加「第5屆迎春聯歡會」,寫下國內歌星首次征服當地的紀錄。
1991年8月25日,公共電視斥資80萬元拍攝崔苔菁演唱「夜來香」MV,獲「國際艾美獎頒獎典禮」入選片頭的前三名,透過「第18屆艾美獎頒獎典禮」,向世界各地播放。
1991年8月,台灣、大陸、香港三地電視台首度共同製播中秋節綜藝節目「萬里共嬋娟」,崔苔菁應邀前往青島義演,並至青島老家探親。當年104歲的奶奶,精神不錯,手指很長,崔苔菁握著奶奶的手,直說奶奶像慈禧太后。
1991年12月6日,崔苔菁、黃霑以中英文雙語主持「第36屆亞太影展頒獎典禮」。
1992年2月8日,崔苔菁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城推出「一夜狂情」歌舞秀,在當地引起一股「崔姬旋風」,內華達州長Bob Miller更定2月8日崔苔菁演唱當天為「崔苔菁日」。崔苔菁身兼製作人,獲希爾頓國際企業機構的「傑出表演藝術獎」,加州州務卿余江月桂頒贈「榮譽州民」,洛杉磯政務委員安東諾維奇頒發「美麗文化大使」。
1992年7月4日,崔苔菁現身「金曲龍虎榜」,風靡現場學生觀眾。當天播出攝影花絮,崔苔菁化妝成同為11月8日生的「慈禧太后」。
1992年,崔苔菁皈依佛門,法號慈觀,意味要以慈悲的心來看世事,更容易獲得心靈的平靜。
1995年,崔苔菁潛心學佛,婉拒「第30屆金鐘獎頒獎典禮」邀約,淡出演藝圈。
1998年,久未露面的崔苔菁,拍攝翡翠灣房地產與酒釀水果飲品廣告,讓歌迷知道她過得很好。
1998年,崔苔菁在胡瓜主持「紅白勝利」節目中,敘述獨自撫養兒子長大的心情。
1999年3月31日,崔苔菁出席「金鐘獎頒獎典禮」,以最新的「99年春夏透明妝」豔光四射。
1999年4月30日,寫過「愛神」、「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等數百首好歌的翁清溪(湯尼)老師得到金曲獎終身成就獎,崔苔菁特別復出擔任介紹人,敘述Tony老師當年為她譜寫「浪花吹醒情人夢」,讓她獨立生子後,得以順利重回演藝圈的故事。藍心湄與許志安現場演唱「愛神」,向永遠的愛神致敬。主辦單位特別播出崔苔菁「愛神」、「但是又何奈」銀管裝經典影片,並由劉文正介紹出場!
2008年,平面媒體粗暴拍攝崔苔菁近況照片,讓粉絲們心疼與不捨。
2011年10月21日,崔苔菁在金鐘獎頒獎典禮驚艷復出,頒發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給「浩角翔起」,並搓合陶晶瑩與利菁破冰一同慶生,創造晚會收視高潮。崔苔菁自嘲:「經過了3年的努力,才能夠把現在的身體,放進這件禮服裡。」展現超高EQ!她也願意努力,回應大家的期待。
龍 飄 飄 歌唱 晚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隋唐時期,瑤族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和廣東北部山區。所謂“南嶺無山不有瑤”的俗語大體上概括了瑤民當時山居的特點。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資江中下游,以及湘、黔之間的五溪地區,仍有較多的瑤族居住。宋代,瑤族雖然主要分佈在湖南境內,但已有一定數量向兩廣北部深入。元代,迫於戰爭的壓力,瑤族不得不大量南遷,不斷地深入兩廣腹地。到了明代,兩廣成為瑤族的主要分佈區。明末清初,部分瑤族又從兩廣向雲貴遷徙,這時,瑤族遍及南方六省,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佈局面,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明中葉以後,部分瑤族由廣西、雲南進入越南、老撾、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成為他國居民。第二次支那戰爭期間,部分瑤族因受戰爭影響轉移到泰國難民營避難,後被聯合國難民署以難民身份安置在歐美諸國。瑤族或徭族、傜族,是亞洲的一個民族,其歷史比較悠久。有研究認為:瑤族起源於古代東夷部落,與九黎族關係密切,尊奉先祖蚩尤、盤瓠。2010年中國的瑤族人口為285.3萬,62.1%在廣西。瑤族跨境而居,在越南、寮國、泰國北部也分佈一些。是越南的54個民族之一。越南瑤族人口超過62萬,是越南第9大民族。東南亞國家排華年代裡,部分瑤族人還飄洋過海移民到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法國等地。瑤族民風比較淳樸而強悍。由於常受歷代統治者的驅除和歧視,一般在山區居住,因此有「無山不成瑤」之說。分支眾多,語言差異大,有勉語、布努語、拉珈語等多種。80年代創製了瑤文,用拉丁字母拼寫勉語優勉土語。通用漢語。很多人能同時操壯語、苗語等語言。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烏江流域,共有四節。現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編的新版擺手舞,更易於學習和傳承。擺手舞它分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它集舞蹈藝術與體育健身於一體,反映土家人的生產生活。如狩獵活動和摹擬禽獸姿態。包括“趕猴子”、“拖野雞尾巴”、“犀牛望月”、“磨鷹閃翅”、“跳蛤蟆”等十多個動作。列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繡球舞是一種壯族民間歌舞,盛行於廣西西南部地區。繡球舞在歌圩中進行,是歌圩進入高潮的表現,一般是對歌到了情投意合時,姑娘裁歌載舞,將自己親手精心繡制的花球,拋向意中人。小夥子接到繡球後,如感到滿意,就在球上紮一手帕,也載歌裁舞地又將球拋給姑娘。然後唱約公歌,相約到清靜的地方去談情說愛,或約定日期地點再表達深情厚意。歌圩源於氏族部落時代的祭祀性歌舞活動,但進入社會發展後期,這種祭祀性活動逐漸演變成以民眾間的交流為主,並且多著重於歌唱活動而淡化舞的色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群體性的歌圩活動。明朝後歌圩有了進一步發展,並定期地於固定地點舉行。歌圩一般出現在較大的壯族聚居區,以三四月間為最盛,其中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秋季舉辦的歌圩多為八九月中秋時進行。歌圩活動一般持續三五天,地點有固定的圩場、坡地等,也有不固定的場所如空地、山坡上等。歌圩的基本內容包括固定的祭祀儀式、青年男女們進行交往所需要的倚歌擇配對唱、賽歌賞歌、拋繡球、搶花炮和師公戲、採茶、壯劇等。火把節是彝組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行,節期為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遊戲。同時有關火把節的音樂有一首基本是人人都耳熟能詳的,那就是七月火把節,每當啊來來喲、啊來來喲的旋律響起,我就能感覺的到火把節那種狂熱的氣氛和火一樣的激情。簸箕舞,是一種朝鮮族舞蹈,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中國盛唐(西元618-西元907)時期,朝鮮族的高麗樂被列為著名的十部伎之一。朝鮮族的舞蹈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其中就有簸箕舞。簸箕是朝鮮人民以前主要選用糧食的利用道具。朝鮮族簸箕舞的簸箕長為52公分,寬50公分,簸箕舞以幽雅柔和的旋律和歡樂的旋律組成兩種舞段,通過迎接日出的姑娘們仰望太陽的姿態,在歡快的旋律中,展現重新拿起簸箕的姑娘們爭先恐後簸箕的畫面。舞蹈利用簸箕為道具,有特色地形象出簸簸箕,旋轉等動作,明顯突出了舞蹈的民族特色。現屬吉林省延邊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