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滅黑心校規
#階段性成果報告
#僅剩百分之六學校還要改
全台總共有4,148所高中、國中、國小,校規五花八門,有些存有威權意識、侵害學生隱私、阻礙學生適性發展,這些都是 #黑心校規。
像是隨意搜查學生的書包、宿舍及個人用品,限制女生內衣顏色必須是白色,很冷也不能加穿保暖衣物,有髮禁還連修剪眉型都有規範。不只影響學生權益,甚至是傷害學生。
我已經追蹤全台國高中小「黑心校規」一年多,要撲滅它的第一步,就是先找出它。
教育部終於在今年6月底完成全台4,148所校規檢視,這是一項複雜繁重的工作,非常辛苦。 #感謝教育部和各地方政府,為了學生更好的校園生活一起努力。
#檢核成果統計
教育部回覆給我檢核報告,全台4,148所學校,被查出仍存有黑心校規的學校佔5.8%,總計241所(37所教育部主管高中職、51所縣市政府主管高中職、153所縣市政府主管國中小)。
黑心校規各類別數據如下:
👉 服儀規範:
全台學校服儀規定已依法完成修正的共有99.6%,僅剩3間學校未完成,樣態包括服儀規定未經服儀委員會及校務會議修正通過、未開放天冷時外加穿保暖衣物。
👉學生獎懲規定
1️⃣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情感教育精神,將學生間的情感交往、情感關係或互動,籠統地作爲懲處要件(例如:禁愛令、同學互動未遵守份際、交往言行不當等):
教育部主管的高中職:仍有12校,佔比4.9%。
縣市政府主管的高中職:仍有3校,佔比1.1%。
縣市政府主管的國中:仍有8校,共佔0.8%。
2️⃣侵害學生隱私(例如透過不合理的安全檢查,搜查學生書包內的個人物品,學生不願意便遭懲處):
教育部主管的高中職:仍有1校,佔比0.4%。
縣市政府主管的高中職:仍有1校,佔比0.4%。
縣市政府主管的國中:仍有7校,佔比0.7%。
3️⃣針對學生在校作息狀況進行違法懲處(例如遲到或未參與早自習就記警告):
教育部主管的高中職:仍有16校,佔比6.6%。
縣市政府主管的高中職:仍有29校,佔比10.3%。
縣市政府主管的國中:仍有10校,佔比1%。
4️⃣針對學生通勤上學訂有違法懲處(例如已考到駕照的高三學生,仍遭警告處分)
教育部主管的高中職:仍有16校,佔比6.6%。
縣市政府主管的高中職:仍有28校,佔比9.9%。
5️⃣其他非屬前面四類的違法處分校規(例如授予校方人員概括性懲處的權利):
各縣市政府主管的國中:仍有140校,佔比14.6%。
各縣市政府主管的國小:仍有1校,佔比0.04%。
#三個面向加速改善黑心校規
校規終於檢視完了,接下來就是盡快改善剩下這241所學校的不合法校規。我將以下列三個面向,督導教育部協助各學校改善:
▶️修正期限訂在明年一月年
「撲滅黑心校規」的訴求已倡議多年,不應再拖下去。我辦公室和國教署溝通,希望在明年一月、110學年度上學期結束前,能督促所有仍有黑心校規或法規不健全的學校,完成修正。
▶️宣導正確校規內涵及申訴方式,打破黑心執行
「徒法不足以自行」,校規改好了,怎麼執行和落實才是重點。
許多民間團體提到,有少部分學校,在權利不對等的情形下,未依規定執行,甚至還使用 #繞道處罰 等方式侵犯學生權益。
強化學生瞭解校規內涵及正確執行及申訴方式,才能夠促使學生捍衛自己的權益,不隨便被學校「呼嚨」。
因此,我也和國教署持續溝通,除了在「署長有約」及各類兒少代表、學生代表相關會議上,大力宣導正確校規外;我也建議國教署直接參考我在 #高中法修法 中針對 #高中生申訴機制 提出的附帶決議,透過懶人包、手冊、專題課程、演講等方式,讓學生更了解,防止 #執行上的黑心問題 持續侵犯學生權益。
▶️完善學生申訴制度,全面強化權益保障
解決黑心校規的另一個源頭,在於 #完善學生申訴制度。
今年4月質詢高中法修正議題時,我向教育部潘文忠部長說明,目前高中生申訴機制中的五大漏洞( https://bit.ly/2WS4PlY ),以及其所造成學生遭遇黑心校規及不當對待時的有苦難「申」。
#感謝潘部長的認同與支持,後續我所提出的高中法修正條文及附帶決議( https://bit.ly/2WToNNb )都有順利通過。後續我辦公室追蹤時,國教署也表示相當肯定我的提案,都已在準備推動。
但,高中法修正只處理了高中階段的問題,國中小學生的申訴機制則需回到《國民教育法》來討論。
上會期我有針對國教法質詢潘部長,也關注在申訴機制;接下來法案審查,我也會確保國中小學生的申訴權益能夠受到完善保障。
黑心校規的根除是個大工程,希望學生、老師及家長們和我一起繼續努力, #破除校園威權,還給學生自由民主、自在學習的環境。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我過去有關「撲滅黑心校規」的追蹤及監督歷程:
2020/03/29 參與「破千學生連署 北高學生串聯共同呼籲教育部落實服儀解禁」記者會,呼籲消除威權
https://bit.ly/3z2LFri
2020/05/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基金會舉辦的「來!撲滅黑心校規吧!」記者會,呼籲盡速改革
https://bit.ly/3n493lS
2020/12/08 我對教育部提出檢視黑心校規的預算提案
https://bit.ly/3DFIJUO
2021/01/22 說明屏北高中黑心校規的問題及處理狀況,呼籲尊重學生隱私權
https://bit.ly/3tfU1dx
2021/02/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TYAD TYAD舉辦的「全台國高中禦寒衣物外穿調查結果記者會」,呼籲服儀黑心校規必須改革
https://bit.ly/38GK1AK
2021/4/4 兒童權益推動的重點報告:說明監督黑心校規改革進度
https://bit.ly/2WOVJGL
2021/05/11 監督教育部預算案初步成果報告:說明黑心校規改善階段性成果
https://bit.ly/2WSIDst
2021/08/03 范雲問政報告:捍衛兒少權益 推進校園民主
https://bit.ly/3BKnCy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家語言發展法》自2019年總統公布施行,今年是施行後第一階段要交初步成績單相當重要的一年。上個月總質詢教育及文化組,我向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文化部李永得部長、教育部潘文忠部長質詢相關法規進度。而今天我來到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向教育部潘部長深入了解有關教育部部屬社教機構本土語言多元化以及本土語言課綱書...
12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數位教學已是國際趨勢
#台灣準備好前進數位新教學時代了嗎
#教育思維也需數位轉型
感謝鍾佳濱委員邀請我和吳思瑤委員共同主辦今天這場「新教學時代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線上論壇。以下是今天的發言草稿,和大家分享:
遠距教學是我上任以來持續關注的重要議題,之前我也特別去了解「停課不停學」期間,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遠距教學實況,希望能更深入了解相關問題。
👉 實況內容整理請看這:https://bit.ly/3jm4UpP
數位教學已是數位時代必定的趨勢,不會因為沒有疫情就不用再面對,就像是本次論壇主題所提到的: #新教學時代已經來臨。
我們需要調整「線上教學只是過渡時期作法」的想法, #教育思維和教學方式都要全面數位轉型,才能加緊趕上國際腳步。
在台灣教育數位轉型的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亟需改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影響學習機會不平等的 #數位落差,其中有三個部分:
1️⃣硬體設備的落差:
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時,不少家庭都遇到設備不足的問題,除了教育部添購速度不如預期外,「可向學校借用」政策並未發揮預期成效也是問題。
因為教育部未簡化學生、家長、教師向學校「借用」設備的方式,再加上教育部未用力督導學校確實宣導借用政策及提供協助,導致多數縣市借出率偏低,除了東部和離島外,其他縣市學校的載具出借率皆不到一成,網路設備的出借率更低。
就我詢問了解,有些家長因為覺得借用程序繁複,所以放棄借用,要小孩用手機上課,這不僅降低學習成效,耗損視力的問題也更加嚴重。有些發生 #數位中輟 的家庭則是,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可向學校借用設備,但學期早已結束。
2️⃣家庭支持的落差:
先前兒少團體的調查和教師的回饋都顯示,家長協助是學生線上學習成效的關鍵之一。
然而,家長勞動環境、數位能力、支持系統等狀況都會影響對孩子的協助程度。教育的數位轉型不是只有在學校就好,教育部應該要帶著學生及家長一起轉型,並「確實」提供家長更多協助。
我會強調「確實」是因為,本次「停課不停學」開始時,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其實便已指示要開放彈性,請學校協助「家裡無暇照顧或無法在家學習的學生」,但最後末端收到的指示卻變成「以在家學習為原則,盡量別讓學生到校」,導致部分此類學生最後只能留在家裡或被家長帶去工作,缺乏協助而無法跟上遠距教學。
3️⃣教師的數位落差:
這段時間,我在台北市大安區和花蓮,都有聽到家長抱怨老師的數位能力落差太大,造成學生學習進度因課程老師而不一。
有些老師很不熟悉數位科技,對數位平台和工具完全陌生,也不知道怎麼把教材轉型為遠距教學使用,校內又沒有熟悉數位知能的教師或支持社群,導致連非同步課程都難以執行,最後只好放棄,每周只派功課給學生,或請學生自己有空時上因材網自學。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指出,數位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希望教師也能如實體課程般做到個別化教學,這不只需要足夠好用的工具,更需要提升教師的數位能力。
我自己教了20年書,對於教學需要持續進修相當有感,要彌補教師的數位落差,當然需要完整的培訓計畫,且要 #確實協助到每位老師。
但令人無奈的是,雖然教育部在今天論壇上提出很多培育「人數」、「人次」、「場次」的數字,但卻無法給予實際覆蓋率的數據,例如:全台有多少教師擁有足夠的數位教學能力、各學科中有多少比例的全台教師已受過數位培訓。
數據統計的問題,我已和教育部提過好幾次,我會繼續監督。而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學習機會來適性成長.每個老師自然都需要足夠的數位能力,我也會持續督促教育部落實教師的數位增能。
🏸 實作課程的數位轉型需要完整規劃
教育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各種課程特性進行不同的規劃。不只一位老師和我提到,體育、表演藝術、實驗、實習等靠實體互動、接觸操作的課程,轉為遠距教學時會需要更多準備與支援。
因為除了吸引學生興趣,同時還要放入適合的內容,這不僅有賴老師的創造力及準備,也考驗其數位能力。
例如,有些體育老師很認真,找了很多互動性軟體,像是kahoot、slido、閃卡等,來讓學生保持興趣,但玩久了學生仍然會疲乏。也有表演藝術課的老師努力準備,將原本的實體課程轉為教同學畫分鏡圖、練習自拍影片上傳,盡可能讓同學保有操作性學習。但也有老師在發現教育部未提供相關遠距教學校材後,便放棄教學,每周自習或隨便指派作業,既不教學也不回答學生提問。
在12年國教中,多數領域都有規畫需要實作的課程,所以我也提醒教育部,應針對各領域中需要進行實作的課綱及課程,進行數位轉型的完整規劃,包含教材、教學方式及數位能力培育,協助教師進行轉型,而不是讓教師、學生、家長只能自力更生。
在數位學習的路上,每個學生都不該被落下;在遠距教學的路上,學生、老師、家長都要能安心前進,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12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 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忙?盲?茫!---蔡政府執政五年教文體育政策總檢討記者會
壹、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貳、時 間:民國110年5月12日(週三)上午9時30分—10時30分
參、地 點:國政基金會 101會議室(臺北市杭州南路1段16號)
肆、主 持 人:高永光(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
伍、與會來賓:
學者專家(依姓名筆畫順序)
李永萍(台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陳振貴(實踐大學名譽教授)
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黃志雄(中華奧會執行委員)
陸、討論題綱:
一、教育政策
(一) 十二年國教108課綱上路近兩年,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素養、多元入學方案、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數位資訊課程、雙語教育、性平教育等議題。
(二) 私立高中或大專校院經營陷入困境,面臨轉型或退場的情況,亟需政府依法協助與輔導,然政府不思完備《私立學校法》,反而疊床架屋,另於106年及109年分別訂定《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及《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等兩草案,五年來讓私校相關的教職員工、學生及家長戒慎恐懼。
二、文化政策
(一) 蔡政府2020年連任後,將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列為優先審議法案並三讀通過。此案爭議極多,諸如藝術品拍賣採分離課稅,可能造成打壓本土藝術,並為富人減稅開方便之門;又如規定藝術補助可另委託法人團體辦理,放寬公共藝術定義等,更可能方便政治干預藝術,破壞藝文生態。
(二) 李永得就任文化部長後,積極推動所謂「國際影音平台」,實為大外宣。此業務過去政府推動過,結果吃力不討好,為何要重蹈覆轍?
(三) 蔡政府擬將故宮從二級降為三級,臺灣文學館及臺灣歷史博物館從四級升為三級,這到底是專業考量還是政治考量?
三、體育政策
(一) 蔡英文大選及上任後提出的體育政策:例如:體育經費倍增;體育行政優化,成立行政院體育發展政策小組;制定體育團體法,健全體育團體組織功能與環境;主動辦理國際主流運動邀請賽等,迄今的落實情形?
(二) 備受質疑的體育施政項目:例如:運動產業紓困振興方案效果不如預期;國家隊培訓待遇面臨不少問題;體育經費編列失當等,是否影響國家體育事務的推動?
四、其他教育、文化或體育政策檢討
12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家語言發展法》自2019年總統公布施行,今年是施行後第一階段要交初步成績單相當重要的一年。上個月總質詢教育及文化組,我向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文化部李永得部長、教育部潘文忠部長質詢相關法規進度。而今天我來到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向教育部潘部長深入了解有關教育部部屬社教機構本土語言多元化以及本土語言課綱書面語名稱。
本土語言多元化友善環境
去年暑假期間辦公室接到民眾陳情,表示教育部部屬機構部分展覽僅只提供華語服務,專業用語部分也無法全然使用台語解說。為了解實際情形,辦公室隨即發便簽向教育部了解情況。據教育部回覆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場館主要以華語、英語、日語,以及縱使有提有供台語,但卻不見有民眾預約。
我希望教育部能主動調查了解,若有設置這類的服務,當然要好好宣傳讓大眾知道有提供本土語言導覽,若真的沒有設置此類服務,那就著手補強。並且,有機會提供資源後,我希望在「品質」上能有所要求,期望未來導覽因地制宜可以逐步做到全台語、全客語、全原住民語。專業領域用語在以前是沒有機會被創造,不是沒有詞彙,這就是所謂語言「現代化、專業化」,期望語言發展的路上持續與時俱進研究和發展。
讓台語成為台語
此外,我在今年 3 月 23 日總質詢時間有限,沒有機會來得及向潘部長追蹤去年 10 月在委員會質詢有關「台語不是閩南語」,那時部長回應表示各部會名字要一致。今年 1 月文化部表態擬規劃書面語 為「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語」,因此這次就本土語課綱和母語教材課本的書面語使用,來跟部長做討論。
在此我想給語教育部潘部長肯定,感謝部長正向表態,當國家語言發展報告針對語言種類定義公告之後,教育部相關本土語言書面名稱一定會讓它一致化。
《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兩年,但我們在中央部會相關網站和課本,還是會看到過去中國國民黨政府打壓台灣母語的用詞遺毒,把台灣母語稱之為「方言」,實在非常可惜。希望今年在語言名稱書面語定義公告出來,逐一對名稱用語盤點並修正。
台灣本土語言相關議題我會繼續追蹤及關心,期望中央部會上下確立實踐的決心,共同打造台灣本土語言的友善環境。
所以,這次我特別要求教育部:
1. 中央先行示範規劃多語言友善環境,帶動地方社教場館,培養全台語、全客語、全原住民語之導覽內容
2. 部屬場館機構本土語言多元語言友善空間「常態化」,並多加積極宣傳。
3. 教育部為《國家語言發展法》教育主管機關,應積極改正「閩南語」及「方言」一詞。
4. 十二年國教111學年度上路前,本土語文課綱教材課本積極處理「書面語」,不再使用閩南語稱呼。
2021-03-31,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教育部 潘文忠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nOts6lDAlw/hqdefault.jpg)
12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推動 12 年國教,其中的一個配套環節關鍵就是高中的優質化跟均質化。惟花蓮縣南區玉里高中到花蓮市的距離,就像台中到嘉義的距離,花蓮縣的高中大多是這個樣子的距離,包括瑞穗、富里高中生皆因當地缺乏高速公路,學生通勤至少都要1.5小時。解套方式可透過提升學校的教育品質,鞏固學生的競爭力。
▶國立東華大學曾跟玉里高中、花蓮高中、花蓮女中探討過─成為東大附中的可能性。東華大學畢竟有帶動整個花蓮學術的社會責任及教學責任,它願意結合更多元的資源,把全部的教學資源投入偏僻鄉鎮的高中。但這個案子幾年來都一直無動於衷。教育部應想辦法去打破既有 pattern─即便你出身貧困,靠自己的努力能夠翻身。教育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讓在地年輕人及家長願意安心的讓自己的孩子留在自己的家鄉,不用到北區的花中、花女或是其他的私立學校就讀,也可避免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結果。另外偏鄉技職教育的需求也應一併考慮。花蓮南區很缺乏護理人員,可以設定一些相關課程,及早讓學生在高中過程夠體驗職業教育跟訓練需求,是以未來的就業選項也能夠更多元化。
部長:東大附中案子並沒有正式報到國教署,其他的附中案子都在陸續進行。我們的態度是不管它有沒有成為附屬學校,它都是國立高中,教育部是同樣的照顧跟支持態度。第二、最近進行的大學專案是針對各個縣市指定 1 所大學,請其照顧周邊的高中,東華大學跟台東大學、屏東大學以及澎湖大學都是重點輔導的對象,計畫於 9 月中剛報到部裡,經過審查後,我們會給這幾個大學比較多的資源,整合附近的教育資源,成為一個區網的概念。承諾去花蓮會去看一下這所學校的情況。
▶早期的花師大併東華大學美崙校區,體育署最近與之洽談有關跆拳道訓練中心,因為台灣第一位金牌國手陳詩欣剛好也在花蓮,訓練了很多年輕的小國手,帶動了很多跆拳道的體育人才。但美崙校區應該不止用在跆拳道。剛好東華大學美崙校區有一個閒置且符合訓練標準的室內游泳池,如果我們能夠活化這些現成已經存在的設施,對整個花蓮縣體育人才的培育,有正面的影響。再者,花蓮其實有很多三鐵的人才,他們是在好山好水的天然環境中被培育的,政府應該讓他們擁有就連冬天颳北風的時候也能夠使用的室內游泳池訓練場域。
部長:會儘快評估這件事情,並由體育署提供完整的計畫。
▶有關華語教學及產業布局,在今年的整體業務報告裡,該議題連一個 category 都不是,反而只是很小的段落,顯然它在你們的施政計畫裡是不重要的。華語教育的對象可能都是外國人,可是對台灣的產業會有帶動的效果。政府對國人的教育關係到基本的權利跟責任,然而對於外國人的教育,可以是一個產業,也可以是創造很多工作機會的領域。以目前培育出來的人數等數據來看,雖然政策已經進行好幾年了,但是看不出有發揮應有的效益。華語教學能結合地方的深度旅遊、青年交流或志工服務,創造更高經濟附加價值。這需要很多配套,包括觀光及旅遊界有關住宿設施的規劃,甚至用現有大學的空間。請提供書面資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CBTiaoF2nE/hqdefault.jpg)
12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6)日林佳龍委員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就「學產基金管理條例草案」與「私立學校法」修法等案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林佳龍委員表示,教育部的學產基金坐擁有一千多億的資產,卻欠約有系統的管理,而且新設的學產基金管理條例裡也沒有成立管理委員會去監督龐大的金額,難保不會成為部長的私房錢。
教育部擁有土地860幾公頃價值700多億、現金79億6千多萬以及有價證券6億多,林佳龍委員表示,坐擁有一千多億的資產,但是教育部新設的學產基金管理條例,卻沒有成立一個機制去管理監督這麼龐大的金額,「這麼多資產會不會變成部長的私房錢?」蔣部長回答: 「以前不是,未來也不是」,林佳龍委員馬上表示:「以前到底是不是,不是你能回答」,一個非常清廉很想做事的人也不想「懷璧其罪」,所以「未來也不能確定是不是啦!」。蔣部長表示,目前在教育部組織法有任務編組的管理委員會,他支持也接受林委員的建議,願意在從法律的規範上去進一步考慮明訂規範。林佳龍委員也在教委會提出法律草案的修正動議,提出學產基金的收支、保管及運用,應設置學產基金管理委員會,置委員十一人至十七人,其中一人為主任委員,由教育部長或其指派人員兼任之;其餘委員,由教育部聘請相關單位主管、有關機關 (構) 之代表、學者及專家兼任之。管理委員會每三個月開會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均由主任委員召集之;主任委員因故不能出席時,由主任委員指定委員一人代理。
林佳龍委員表示學產基金「千億資產,只有七億租金」非常沒有效益,用地有4000多筆因為欠約有系統的管理,發生花蓮、北投、士林等地有土地被占用、廉價出租、閒置等狀況。林佳龍委員也指出,例如台中中興大學與國立台中圖書館旁急需增加校區作為「數位文創園區」,學產基金不動產應該多用於文教建設上,只要是有助促進興學與教育就應開放來運用。蔣部長於席中亦同意林委員的主張。林佳龍委員立即在教育委員會上提出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於一周內全面檢討提供上述學產基金不動產被占用、產廉價出租、閒置沒有被利用之現有清冊,以及未來活化規劃等面報告送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備查。
今日教委會亦審查「私立學校法」修法,林佳龍委員表示, 因應12年國教,私立學校教學也是重要的一軌,教育部應成立專案小組針對從小學到大專,私校的定位及其權利、義務明訂規範清楚。林佳龍委員針對「私立學校法」修法指出,不能為了鼓勵私校興學,而一昧提出完全免稅優惠或租稅補貼,這樣會變成表面上是讓私校可以生存,但事實上卻對私校的發展環境相當不利,有些私校學雜費又高、又貴,教學品質卻不好,「該退場的,就該讓他退場」。蔣部長也答覆,的確12年國教後私校既然受政府補助就要有監督機制,例如董事會要設公益監察人等,教育部在上次林委員就私校公共化議題質詢後,就已經成立專案小組具體檢討整個私立學校在獲得政府的補助與辦學的彈性間如何平衡的問題,並將在七月底完成研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qauf74g6E4/hqdefault.jpg)
12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 在 附錄二 - CIRN-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 的相關結果
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本乎總綱「自發」、「互動」及「共好」之基本理念,為與社會脈動、生活情境緊密連結,以議題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面對 ... ... <看更多>
12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 在 12年國教課綱環境教育課程-『環境教育』主題教學示例手冊 的相關結果
12年國教 課綱環境教育課程-『環境教育』主題教學示例手冊 · 1.環境倫理 · 2.永續發展 · 3.氣候變遷 · 4.災害防救 · 5.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看更多>
12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 在 環境教育5大學習主題素養指標 的相關結果
十二年國教 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中. 議題融入說明課程手冊. •. 與環境相互關係為主,國中學習階段以理解生物多樣性、環境承載力、動物福利、環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