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躺平者 | 盧斯達 on Patreon】
2019年香港出現了「攬炒」,中國則有「躺平」。後者是指既然年輕窮人無法階級流動,不如過極低慾望生活,離開勞動市場,不為老闆打工,有網民直接總結躺平戰略思想:「躺平的韭菜不好割」。有人視為消極的異端邪說。
類似主張不新鮮,在發達地區常見。有南韓人認為南韓是勞動地獄。有日本人開始過低慾望生活,不想結婚生仔。台灣有「追求生活小確幸」,島內的統派和中國大陸人有時會以此取笑台灣年輕人沒有大志,不及「改開」以後的年輕一代有大視野和鬥志。
類似主張確實不新鮮。1997年黃子華做政治棟篤笑《秋前算賬》,裡面講到如果人人不生仔,「暴政必亡」,家計會更可視為抗爭中心。至於中國之前,肯定也不全民積極。早幾年日本傳媒就跟蹤報道了深圳一班「三和大神」的故事。在龍華區有一班打散工的邊緣人,其中一間最大的人力公司名為「三和」。打散工的人離鄉別井來到發達地區,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發現自己條件不好,如何努力打工都無法改善生活,或者接受不了現實與理想的距離,有人開始自暴自棄,用正常人難以想像的低標準,有一天過一日。
「躺平」有「攬炒」情緒。躺平派中國年輕人說,自己躺平,老闆就過不上想要的生活,報復老闆。至於香港,新世紀以來年輕人就十分卑微,具體數字是樓價物價大幅上漲,而大學生起薪點往往維持大致不變。人力資源顧問年年在報紙上說,年輕人求職要肯吃苦,要肯放低身價。政府則多數表示,年輕人不如北上工作,前途可能更好。有社會賢達直情等於講,年輕人咁多爹是因為害怕與中國學生競爭,你不競爭都沒用,可以用中國移民取代你的,多多都有。
自由行年代以來,香港人發現中國遊客很有錢,甚至會得出中國沒有窮人的錯覺。至少眼睛是看不到的,三和大神來不到香港旅行。躺平說出現,只是側面反映一些人未分享到「改開」的好處,而且極為絕望。等於玩「大富翁」,先買資產的人,之後基本就「躺贏」。很快就會有人覺得,這遊戲無法共贏,贏不了的,便找辦法讓這個遊戲或這個世界無法再暢順運作。
世界上也有很多「不育主義者」,他們也會投入經濟活動,只是不留後代,因為是對現實社會壓迫投下無聲的不信任票。年輕時我們也是如此想,理所當然。後來我們知道,人類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會嘗試生存繁衍,因為生存繁衍本來不需要用很多資源,即是「不貴」,很多人天生天養,死了又再生,但發達地區不同,因為生存和繁衍的資源變得無法負擔,就會減低速度。正常的政府可能會講道理,但香港的社會賢達經常想到中國有很多人力資源,所以不重視本地人,不會說些話做些事留人,甚至連騙你都不打算。他們的話總結也就是一句:這個位,你不做,很多人爭住做。
古代也有很多躺平主義者。曾經流行中國的思想家楊朱就認為,人人都自己躺平,天下就不會再有紛爭,是達到世界和平的好方法。從老莊到竹林七賢都在實踐躺平,中國的主結構是儒表法裡、外聖內王,但隱結構則是一堆躺平的人。特別是讀書人得不到皇帝重用、被貶的時候,就會寄情山水躺著,然而皇帝一旦又寵你,通常是馬上轉變,然後又有一番經世致用、出人頭地的希望了。
西方文明最著名的躺平者,是古希臘哲學家戴奧基尼斯 (Diogenes),被稱為犬儒學派的代表。活動時期據說是公元前三至四世紀,跟楊朱老莊那班人比較接近。犬儒學派也講低慾望生活,甚至將這種提倡提升到哲學和思考藝術層次。據說奧基尼斯終日躺在一個裝死人的木桶,那也是他的主要財產。有一日,征服者亞歷山大帝慕名前來拜訪,並說會實現這位學者的願望。戴奧基尼斯回答:我的願望就是你滾開,不要遮住我曬陽光。
亞歷山大大帝後來應該沒有怒而殺之,或者欣賞其我行我素。犬儒主義一開始,是藐視可見和現世的東西,以求獲得最終的精神自由。除了藐視自己的慾望,也藐視像亞歷山大帝這樣的屬世政治龐然巨物。耶穌及其門徒成為了後來羅馬帝國的躺平者,雖然他們無疑是活於皇帝的土地,但他們最激進的是相信並實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世界是虛空的,神國的意味有時是對物質世界的躺平,對現世say no。有些躺平者很消極,有些很積極。積極的消極者特別難處理。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同時也有4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黃子華 Dayo Wong 棟篤笑 - 官方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997 秋前算賬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種躺平者 | 盧斯達 on Patreon】
2019年香港出現了「攬炒」,中國則有「躺平」。後者是指既然年輕窮人無法階級流動,不如過極低慾望生活,離開勞動市場,不為老闆打工,有網民直接總結躺平戰略思想:「躺平的韭菜不好割」。有人視為消極的異端邪說。
類似主張不新鮮,在發達地區常見。有南韓人認為南韓是勞動地獄。有日本人開始過低慾望生活,不想結婚生仔。台灣有「追求生活小確幸」,島內的統派和中國大陸人有時會以此取笑台灣年輕人沒有大志,不及「改開」以後的年輕一代有大視野和鬥志。
類似主張確實不新鮮。1997年黃子華做政治棟篤笑《秋前算賬》,裡面講到如果人人不生仔,「暴政必亡」,家計會更可視為抗爭中心。至於中國之前,肯定也不全民積極。早幾年日本傳媒就跟蹤報道了深圳一班「三和大神」的故事。在龍華區有一班打散工的邊緣人,其中一間最大的人力公司名為「三和」。打散工的人離鄉別井來到發達地區,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發現自己條件不好,如何努力打工都無法改善生活,或者接受不了現實與理想的距離,有人開始自暴自棄,用正常人難以想像的低標準,有一天過一日。
「躺平」有「攬炒」情緒。躺平派中國年輕人說,自己躺平,老闆就過不上想要的生活,報復老闆。至於香港,新世紀以來年輕人就十分卑微,具體數字是樓價物價大幅上漲,而大學生起薪點往往維持大致不變。人力資源顧問年年在報紙上說,年輕人求職要肯吃苦,要肯放低身價。政府則多數表示,年輕人不如北上工作,前途可能更好。有社會賢達直情等於講,年輕人咁多爹是因為害怕與中國學生競爭,你不競爭都沒用,可以用中國移民取代你的,多多都有。
自由行年代以來,香港人發現中國遊客很有錢,甚至會得出中國沒有窮人的錯覺。至少眼睛是看不到的,三和大神來不到香港旅行。躺平說出現,只是側面反映一些人未分享到「改開」的好處,而且極為絕望。等於玩「大富翁」,先買資產的人,之後基本就「躺贏」。很快就會有人覺得,這遊戲無法共贏,贏不了的,便找辦法讓這個遊戲或這個世界無法再暢順運作。
世界上也有很多「不育主義者」,他們也會投入經濟活動,只是不留後代,因為是對現實社會壓迫投下無聲的不信任票。年輕時我們也是如此想,理所當然。後來我們知道,人類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會嘗試生存繁衍,因為生存繁衍本來不需要用很多資源,即是「不貴」,很多人天生天養,死了又再生,但發達地區不同,因為生存和繁衍的資源變得無法負擔,就會減低速度。正常的政府可能會講道理,但香港的社會賢達經常想到中國有很多人力資源,所以不重視本地人,不會說些話做些事留人,甚至連騙你都不打算。他們的話總結也就是一句:這個位,你不做,很多人爭住做。
古代也有很多躺平主義者。曾經流行中國的思想家楊朱就認為,人人都自己躺平,天下就不會再有紛爭,是達到世界和平的好方法。從老莊到竹林七賢都在實踐躺平,中國的主結構是儒表法裡、外聖內王,但隱結構則是一堆躺平的人。特別是讀書人得不到皇帝重用、被貶的時候,就會寄情山水躺著,然而皇帝一旦又寵你,通常是馬上轉變,然後又有一番經世致用、出人頭地的希望了。
西方文明最著名的躺平者,是古希臘哲學家戴奧基尼斯 (Diogenes),被稱為犬儒學派的代表。活動時期據說是公元前三至四世紀,跟楊朱老莊那班人比較接近。犬儒學派也講低慾望生活,甚至將這種提倡提升到哲學和思考藝術層次。據說奧基尼斯終日躺在一個裝死人的木桶,那也是他的主要財產。有一日,征服者亞歷山大帝慕名前來拜訪,並說會實現這位學者的願望。戴奧基尼斯回答:我的願望就是你滾開,不要遮住我曬陽光。
亞歷山大大帝後來應該沒有怒而殺之,或者欣賞其我行我素。犬儒主義一開始,是藐視可見和現世的東西,以求獲得最終的精神自由。除了藐視自己的慾望,也藐視像亞歷山大帝這樣的屬世政治龐然巨物。耶穌及其門徒成為了後來羅馬帝國的躺平者,雖然他們無疑是活於皇帝的土地,但他們最激進的是相信並實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世界是虛空的,神國的意味有時是對物質世界的躺平,對現世say no。有些躺平者很消極,有些很積極。積極的消極者特別難處理。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