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和一些人看了一部西班牙的動畫短片,內容大致是說一個小孩總想要追逐夢想,而父親從一開始的抵制到贊成。
影片結束後,許多人都分享人應該追逐夢想。這個結論我想大多數人(由其實比較年輕的人,像我)不會反對,但我不禁想到另一個問題:「那夢想追逐失敗呢?」
沒有人想主動獲得失敗,或者說更沒有人想要結局會是失敗,但是現實就是:失敗是常態,成功更是遙不可及的未知數。那麼一個必然要學習的課題就出現了......我們怎麼面對失敗甚至是與失敗共處?
我其實老早就介紹謝金魚的《崩壞國文》,不過最近我突然對金魚當初寫這本書的起因有了些體會:「古人怎麼面對他們的失敗?」
有些古人面對失敗採取不放棄的咬牙面對,例如:老惹皇帝不開心所以老是被貶官,但卻繼續跟皇帝硬懟的韓愈。
有些古人則是最終混出了自己的人生觀並怡然自得,例如:超級囉嗦,吃飯、喝酒、旅行看風景,甚至睡覺都要寫文章的白居易。
有些古人索性大破大立,放棄以往的信念而擁抱新價值觀,例如:詩句帶有深情卻十足是個渣男無誤的元稹。
無論他們的結局是好是壞,我們是認同或是嘆息,當時人是堅毅或徬徨,有一點是肯定的......失敗的當下真的很痛苦。
韓愈、柳宗元被貶到落後的南方,吃東西想哭、看風景想哭、回憶過往的日子更想哭。杜甫在不被重用的日子,總是觸景傷情的在詩句透露對未來是否能成功的困惑。而更多無法像上述留下名字的唐朝人,面對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也是留露出滿滿的負能量。
失敗真的難過,問題是:日子難過,但日子總要過下去。
我不敢說失敗總會過去,成功總會到來(崩壞國文中,除了元稹,幾乎所有文人都沒能達成最初的夢想;古老的不說,且說最近的,公認偉大的足球員梅西,就是無法為祖國阿根廷獲得國家隊冠軍,那怕是巔峰時期有三次率領國家隊進入世界盃及美洲盃決賽,他楞是沒能捧起冠軍獎盃,而隨著他逐漸脫離巔峰,那國家隊冠軍的希望也是越顯得黯淡),所以既然失敗及不如意如此常見,那我們又該如何與它們共處?
每個故事有其魅力,大多數時候,我們未必和故事主角有一樣的際遇或結局,但是,我們或許會有類似的心境,而不同的故事就讓我們這些素未謀面的人有其同感,這種並不孤單的認同,則給予了力量,在每天必然臨到的日子,讓我們可以繼續度過。
#20刷的暢銷書怎麼不買一本呢
#有趣有梗有料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8162?loc=P_asv_001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