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留尼旺火山、熱點、與恐龍共舞】
#灼熱的地科冷知識 文末連結影片
歷經一天的疲勞,來看爆發中的火山,平靜一下身心靈(物理)吧。有沒有感到熱烘烘的,那是遠紅外線。
啊?火山通常不會形容是平靜的齁。沒錯,尤其是這座。Piton de la Fournaise (法語:熔爐山,直翻英文大約是 furnace peak)是位在法國的海外領土——印度洋西側的留尼旺島(Île de la Réunion),就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正東方海上。是全世界最活躍的火山,沒有之一。
因此,假設例如文Θ的世界周報報導說「法國留尼旺島火山再度噴發」,聰明的各位可以繼續喝茶,溫暖身心,而無需感嘆:「欸欸欸噴火了,地球怎麼了?」地 球 並 沒 有 怎 麼 了,熔爐火山在近三百年以來噴發了約兩百次,這樣平均 1.5 年一次的高活躍度,是一直正常地活躍著的好孩子 XD。
_
從各種角度標準來說,留尼旺都是「南半球的夏威夷」,首先火山的成因和夏威夷一模模一樣樣,都是位在「熱點」上面:地球內部洶湧的熱對流上升到地表,持續的把咱們地殼這薄薄的幾十到百餘公里的「岩石圈」燒熔出一個個洞洞,好像線香遇到透明塑膠袋。
也和夏威夷相似的是,火山中冒出的也都是高流動性的玄武岩岩漿,而形成盾狀火山,噴發形式也幾乎都是夏威夷式(熔岩流)。只有較少見的爆炸噴發,後者是當周遭的地下水足夠豐沛,被岩漿庫加熱膨脹所致——火山活動往往讓地球變成一具蒸汽機(熱機)。
有時候噴發出的熔岩,冷卻所形成的玄武岩石中間還含有肉眼可見的大顆黃綠色礦物,那些是橄欖石 olivine。橄欖石的存在驗明了岩漿的來歷與正身,因為,橄欖石這種礦物只有在深度約 400 公里的上部地函才能穩定存在。
橄欖石之所以能在地表出現,都是因為被對流「咻」的一下帶到了地表,還來不及重組。是這樣,在地表的低壓下,橄欖石熱力學不穩定,如果持續保持高溫就會重組成其他礦物了,但熔岩上升速率太快,迅速冷卻,晶體結構就凍結而保持住了。
這和鑽石其實在地球內部更深的 600~800 公里處到處都是,但很偶爾才會在地表找到是一樣的原理,如果將鑽石加到高溫,在地表的低壓力之下它會重組成熱力學更穩定的石墨結構。但金伯利岩的熔岩上升夠快夠勁才帶著鑽石安全抵達地表,沒變得黑黑。
_
說到對流,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常識中地函是什麼狀態,固體還是液體呢?我們都用「對流」形容了恐怕是液體吧,對吧對吧,錯!地球內部就只有外地核是液體。地函是扎扎實實的固體喔。
科學家之所以沒去過地心就知道地心的狀態,這種事是透過觀測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行進。長話短說:地震的 S 波是「剪力波」,所謂剪力就是捏臉或是捏啤酒肚,然後扭來扭去的力,顯然是沒辦法扭動液體,故 S 波也無法在液體——例如外地核——中傳導。但由於看起來 S 波通過地函毫無障礙(除了在一些地帶會略減速),就證明了地函是固體
處在地球內部的特高溫度和壓力之下,地函的岩石這固體具有黏彈性(viscoelasticity,黏置性和彈性的和稱,例子是布丁),在非常非常長的時間之下會逐漸做著液體一樣的苟且之事 (?)。關鍵是人類時間和地質時間的尺度差太多,讓我們有點無法直觀理解「固體會對流」這種事。地老與天荒。
順帶的順帶一提,常溫之下的玻璃的流動性是......根本是零,即使過一百億年都不會流動一奈米。只有在加熱到「玻璃轉化溫度以上」才會明顯的顯出黏彈性、流動、並且可以加工塑形的喔。
地函岩石要局部的熔化,形成岩漿,只有在某些特別的狀況下: 1. 減壓熔化 (decompression melting) 例如在張裂性板塊邊緣往兩邊拉的地方熔點降低形成新的枕狀熔岩,新的海床。 2. 混入雜質的助熔劑融化 (flux melting),當海洋性板塊隱沒時輸送大量的水到岩石圈深處,水分子混進高溫的岩石中,降低了岩石的熔點,水也降低了密度,因此這些熔岩才會上浮到地表,捅穿岩石,形成海溝後方常見的火山島弧。
_
回來講主角留尼旺的火山
* 快速查了為什麼這個島取名做「會合島」(reunion)這麼奇的名字,結果是和法國大革命中某次會師有關。更搞笑的是隨著隨後的政治起伏,該島又曾經被改名為「波旁島」←法王室,和「波拿巴島」←另一個法王室,後再改回。
關於留尼旺熱點......是熱點 hotspot,不是火鍋 hotpot 千萬別弄錯啦~~誰會弄錯啦 (/‵Д′)/~ ╧╧
有另一個【必講不可】,錯過要等到下次大滅絕的梗:
它已經持續活躍了約六千五百萬年了。而每個科宅看到六千五百萬這數字就該心生「該不會和恐龍有關」的聯想。
還真的有關......搞不好有關,或許有關。是這樣,在大約六千六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的最末期,留尼旺熱點的旺盛活動,噴出海量的「洪流玄武岩」(flood basalt),形成了今天的南印度德干高原的廣大火成岩地帶:德干暗色岩(Deccan traps)。
暫停 ⏸,只要稍微有一點點現代地理常識的同學,就一定會妙麗舉手說「抗議,印度是印度,留尼旺是留尼旺,之間相隔了一個印度洋,熔岩是會飛嗎?」
啊啦~這就是整件事最奇特的地方惹,熔岩不會飛,會飛的,是印度! (???!!!) #抗議無效
中生代末期,本屬於岡瓦那大陸之一部的印度,原本是貼在非洲的東方,但「印澳板塊」不久開始一同加速往東北跑,印度在 *路過*「留尼旺熱點」的上方的「那一瞬間」(就地質時間來說)忽然就被穿了孔,還噴了滿身玄武岩。>////<
印度不以為忤,再帶著整塊玄武岩繼續跑,逐漸封閉了原忒提斯洋的東半部。最後也不減速地一頭撞上了亞洲,形成峰峰相連到天邊的喜馬拉雅山脈。其實說起來,超大陸「岡瓦那」的名稱正是取自印度的一個地名,就不意外非洲印度地質上本是一家了。然後因為韋格納,所以非洲南美洲也本一家。最後南極洲也本與岡瓦那做伙,發現恐龍化石也不意外。
長話短說,熱點源自於地球內部「熱柱」←不是炎柱大哥,是熱柱上升的熱點,相對上不會亂動,但地球表面的板塊卻會相對滑動,往往產生一整條長弧線的火山遺跡,就是被熔出的那一排洞洞。相同的故事在黃石熱點和夏威夷熱點等地都曾發生過、正發生中,那一條火山的遺跡甚至可以用來推知板塊在古代曾經移動的方向。再度點出了留尼旺和夏威夷真是有像。
所以法國版柯南要改到留尼旺島習得各種方便技能了(x)。
_
回到德干暗色岩,每當地球歷史上發生大面積洪流玄武岩(長期大面積活躍的一種火山活動型態)肆虐現世,常會伴隨生態圈的災難性事件,主要是大量排放的火山氣體,足以暖化氣候,改變敏感的生態平衡,給生物圈添亂。#那不就是人類正在做的事
所以其實白堊紀末,恐龍滅絕的原因現在學界仍然有一派提倡著:「笨蛋們,別只看隕石啊,德干暗色岩的火山(留尼旺熱點所射)也很威。殺恐龍之大業,它必定有份!」
而且得利於越來越精確的同位素定年法,火山滅絕派的地質證據也相當充足。例如顯示火山活動大大的早於隕石。看來恐龍的滅絕原因的全貌並不單純。這場「論戰」不能簡單一槌定音~~嗎?
あの.....如果說,火山滅絕派、隕石滅絕派,兩派都說對了豈不妙哉?
這個故事最奇妙最奇妙的一點在於看全局。
有點像韋格納當年盯著地球儀得到靈感。不過這次要看的是中生代末的古地球地圖 ﹝推薦 youtu.be/bzvOMee9D1o?t=327 5:27 秒處﹞,就會觀察到一個奇想天外的,未免也太巧的巧合:
當奇克蘇魯隕石 (Chicxulub asteroid) 砸下來,砸到今天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的頂端——依照慣例這邊插入一張北美洲的某暴龍抬頭看了最後一眼的插圖——的同一時間,留尼旺熱點就位在......在隕石坑幾乎準確隔著地心相對的正對面,也就是對蹠點 (antipode) 上面啊。
兩者之間難道有奇妙的關聯?#是緣分是注定好漢剖腹來參見
* 各位若有印象,這個「巨大隕石坑的正對面有火山」的巧合其實在火星上也可以找到好幾處(參看:火星地理學的導讀 www.facebook.com/Nerdxplain/posts/723862905104484)。
考慮隕石以強烈地震波形式釋放的能量,會以各種路徑,穿過地球內部。強烈的震波會團團繞地球、裡裡外外跑好幾趟才平息。而由於球體對稱性,顯然波動在隔著地心的正對面(對蹠點)會有匯聚,好幾次,搖了又搖。
再想如果那兒有一鍋岩漿庫,這樣搖來搖去是否就會像汽水般炸開呢?岩漿和汽水其實蠻像的,溶解了一堆氣體,其氣壓大小是產生火山活動的重要因素。
但可惜——可惜呀,科宅搖搖頭說道——這個絕妙故事,目前還只是理論階段而已。「地震會誘發火山活動說」之中,有許多未確立的環節(推薦國家地理雜誌〈地震會引起火山爆發嗎?科學家為此吵翻天〉一文)不容忽略。
因此「隕石陰錯陽差,引起地球正對面的留尼旺/德干大規模火山爆發,產生的多重打擊,讓鳥類以外的恐龍全滅絕了」→ 雖然聽起來很酷,但請各位暫且不要這樣教小孩。但說來,地球無論物理化學還是生物真的都是一個整體呢。
_
截圖出處為
Julien Pedragosa 12月12日上午5:14 · 片長 7:16
Piton de la Fournaise - Éruption du 7 décembre 2020
www.facebook.com/watch/?v=143579863908905
「flood basalt」的推薦目錄:
flood basalt 在 林柏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摩西過海台灣也有!😏😏👍🏻
一次貼兩集👀看個夠
FTV Time For Taiwan 旅行台灣 澎湖Part2
#timefortaiwan
這個處處充滿驚喜的地方,就是澎湖
This place that is full of excitement is called Penghu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澎湖的美好
Lets enjoy the beautiful Penghu together.
2016-2017 Episode 15 Magong Shuttle Bus North Ring Line(2) 菊島大冒險(澎湖)
Transcript 影片文字稿:
歡迎來到台灣,我是林柏妤
Welcome to TAIWAN, I am Poyu Lin
我熱愛旅行,也喜歡在台灣趴趴走
I love to travel ,love wandering around in Taiwan
這個地方有美麗的風景!
This place has a wonderful scenery
超美的
Amazing!
這個地方有美妙的體驗!
This place has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好刺激
Adventurous!
這個地方有美味的小吃!
This place has yummy foods
太好吃了
Awesome!
這個處處充滿驚喜的地方,就是澎湖
This place that is full of excitement is called Penghu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澎湖的美好
Lets enjoy the beautiful Penghu together.
想在澎湖來趟低碳旅遊,台灣好行是你最佳的選擇,媽宮北環線可以讓你在一天之內,遊遍澎湖本島。
Wanna go on a low carbon travel? Taiwan Tourist Shuttles is your best option, the Tagong Shuttle Bus North Ring Line will guide you through the whole of Penghu in only one day.
哇~!有沒有看到?好壯觀的畫面哦!這裡叫做大菓葉玄武岩柱,來澎湖一定要來這裡拍張照。
Wow~~ did you see that, what a sight. This is called Daguoye columnar basalt an excellent place for photography.
這裡能夠被發現是當初日本人,為了興建改善馬公到西嶼交通的港口。
It was discovered by the Japanese when they were building the harbor to improve the traffic condition between Magong and Siyu
柱狀玄武岩是海底火山爆發時,熔岩遇到海水快速冷卻收縮後,凝固成六角形的玄武岩,一節一節堆疊,最高可以堆高到數十公尺,當觀察著柱狀玄武岩的結構,不禁讓人讚嘆這壯觀的景色。
The columnar basalt was formed during a volcanic eruption. As the cold seawater cools down the lava the hexagon shape is formed. The columnar basalt can be push up to over 10 meters. The view is spectacular when you see sections and sections of these columnar basalts.
美國的黃石公園,也有這種巨大的柱狀玄武岩群,有趣的是澎湖的柱狀玄武岩,是黃色的,而在美國的黃石公園看到的是黑色的。
The Yellowstone Park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lso has this kind of columnar basalts.,but funny thing is that the ones in Penghu are yellow while the ones in Yellowstone Park are black.
澎湖在地質上,屬於玄武岩地形,當黏度小的熔岩流出地表後,會形成頂面平坦的方山,再加上海蝕風化後,使澎湖形成許多有趣的地貌。
The geology of Penghu is Basalt Rocks, the viscosity is small which makes it hard to build mountains. Therefore, Penghu is a plateauwith interesting rock formations.
因為沒有高山的遮蔽,所以連種菜,都要幫它們蓋房子來抵擋風害,於是成為當地特有的景象!
There aren’t any mountains or hills for shade and protection,so they have to build a house for their crops. Which makes this such an interesting sight.
澎湖還有另一個有趣的景象,到處都是仙人掌,而且要記住,不要隨便打赤腳,你應該不想採到仙人掌吧,不然會痛得要命!
Another interesting fact is that there are cactus growing everywhere in Penghu, so remember not to wonder around barefooted, you don’t want to step on it,it will hurt you badly .
澎湖的仙人掌,是1645年由荷蘭人所引進,當初是種植在海邊,防禦敵人登陸之用,沒想到經過數百年的時間,仙人掌完全地融入了澎湖的生活,變成了相當重要的經濟作物。
The Dutch introduced the cactus to Penghu in 1645. They originally planted them by the beach for protection against enemy landing. After several centuries, they have blended nicely into Penghu’s lifestyle. They have even become a crop for economic purposes.
來澎湖,一定要吃的東西,就是仙人掌冰,聽說天氣越冷,吃起來越有滋味...
A must eat in Penghu is Prickly pear ice, they say the colder it gets the tastier it is.
酸酸甜甜,非常的天然,但是吃的時候要小心,如果沾到衣服,會不太好洗。
Sourly sweet, very natural. But be careful don’t get it stained on your shirt, it very difficult to wash.
如果想讓你的澎湖之旅,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來奎壁山這個地方,體驗一下〝神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不過,這可是有時間限制的!
To complete this amazing trip, stop by Kuebishan and have a miracle experience. This will be an excellent choice, but this place has a time limit.
現在是下午3點,有許多人在等著,體驗「摩西過紅海」,是的 你沒聽錯,你可以像「摩西」走去海面上的那座島,只要再等20分鐘。
At 3 in the afternoon the beach is filled with people waiting to walk the Moses Parted Sea Trail. Yes, you heard right you can be like Moses and walk between the sea in just about 20 minute.
所謂的神蹟,當然只是一個噱頭,這條通往赤嶼的步道,會在漲、退潮時,產生不同的變化,因此,演變出這個觀光賣點。
Miracle is just a buzz. This trail to Red Island will immerge and flood low and high tide. This change in scenery makes it a big tourist attraction.
現在退潮了,步道真的露出來了,但今天的風太大,所以不能走過去,好吧,真遺憾
Right now, is low tide,the sea trail showup,but it’s too windy today, we are not allowed to cross the trail,well so sad.
澎湖有獲得一項殊榮,就是成為「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的一員,在2012年時,這麼美好的地方,非常值得你親自來感受。
Penghu had the honor to be named the The Most Beautiful Bays in the world in 2012. This wonderful chain of islands is a place for you to come visit.
我是林柏妤,享受在台灣的時光,我們下次見。
I am Poyu Lin, enjoy your time in Taiwan! good luck see you next time.
flood basalt 在 Flood basalt eruption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Flood basalt eruptions ... Here is a sneak peak at one of our first year Earth Science lectures given by Dr Luke Daly. This lecture is within the ... ... <看更多>
flood basalt 在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Columbia River Basalt Group, as flood channels scoured and exposed the lava basalts across much of central and eastern Washington and ... ... <看更多>
flood basalt 在 The Most Dangerous Type of Eruptions - Flood Volcanism ... 的推薦與評價
Flood Basalt eruptions are the largest lava eruptions in the history of this planet. In this video you will find out just enormous thes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