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 me if you can 😆
我今天在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 賣意式雪糕,及軟雪糕,各種雪條😋😋
過來跟我們的粉紅雪糕車打卡,送你一個軟雪糕🍦
Follow @gelato_amarena
支持一下小店吧😉😉😉
#italiangelato #gelato #英國 #倫敦mali媽媽 #倫敦媽媽 #意大利 #雪糕 #冰淇淋
#pinkicecreamvan #pinkvanldn #icecreamvan #icecreamlover #gelato #italianicecream
#icecream #mrwippy #mrwippyicecream #pinkvan #pinkicecream #🍨 #pinkicecreamldn #london #sauce #softicecream #🍦 #🍦🍦🍦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的推薦目錄:
- 關於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在 Travel with Stell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在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 首頁|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在 Imperial War Museums - YouTube 的評價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艾未未的炸彈簡史 🇬🇧
「如你所見,這是聰明的、也是令人戰慄的殺人武器...」廣島原爆75周年前夕,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議人士、國際知名藝術家——艾未未——在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的中央大廳地廊上,展出了最新展覽《炸彈簡史》(History of Bombs)。在大面積的漆黑地板上,羅列了由艾未未選出20世紀以來,50種極具歷史時刻意義的飛彈、導彈、炸彈。在世界因病毒、國際強權衝突大亂的此刻,科技與人性曾於歷史上帶來的殺傷記憶,格外引人戰慄。
以實際行動藝術,表達對威權反制與對自由追求的藝術家艾未未,其最新作品《炸彈簡史》,已於8月1日在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的中央大廳展出。這也是在疫情席捲英國後,帝國博物館重開大門、首先迎接訪客的新面貌。
作為以「難民」(Refugees)主題的當季展覽策畫子題,《炸彈簡史》是由艾未未揀選了20世紀以來50種炸彈與導彈,並將他們依實物大小,等比印刷於塑膠的黑色地貼之上。當訪客踏入中央大廳,頭頂上懸吊的是本就展示於館內的標誌性展品、二戰尾聲轟炸倫敦的「納粹德國V2火箭」,低頭則會發現,腳踩著的是彷彿無限延展、冰冷巨大的各式殺人武器,令人不禁想到戰爭炸彈投放的墜地瞬間。
根據官方導覽,作品目的是為了在難民主題框架下,「探索國際遷徙、人類流動的本質,皆是根源於衝突;探索個人與個人之間,乃至社會與國家的關係...並取徑這位藝術家對政治與權力的探究。」
在這50枚導彈圖像中,體積最小、也是實際投放時間最早的,是在1911~1912年義土戰爭中,由義大利皇家海軍引爆的Cipelli手榴彈,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被應用於空襲轟炸任務的爆裂武器;體積最大的,則是有「沙皇炸彈」之稱的RDS-220氫彈。
沙皇炸彈是冷戰期間由蘇聯研發製造的氫彈,曾於1961年於現今俄羅斯新地島試爆。儘管殺傷威力驚人,但沙皇炸彈未曾實際投入戰爭用途,更多是用作武力威嚇與展示。根據估算,其爆炸威力相當於廣島原爆的1,570倍。
「《炸彈簡史》如它所許諾地,展示了人殺人的『聰明方法』。」《衛報》藝評如此表示。當2020的世界仍忙亂並焦慮於病毒與國際強權的衝突時,8月6日也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廣島原爆的75周年(展示圖像中亦包含了廣島那兩枚惡名昭彰的「胖子」與「小男孩」)。艾未未的展覽,不只是簡單地作為炸彈飛彈的圖解認識,也可作為藝術品觀看思考。
根據帝國博物館,《炸彈簡史》將從8月1日一直持續至明年2021的5月24日。不過母題「難民」展覽的其他大部分項目, 則因為疫情而至少要遲至今年9月底,才會再次開放。
自2015年流亡海外後,艾未未曾長期居住於柏林,並持續活躍於國際藝術圈,不時表達對於中國威權體制的批判省思。2019年夏天,艾未未在接受德國《世界報》專訪時,表達對於德國社會「不寬容」、甚至「種族歧視」的個人批判。此言論在德國與國際之間,亦因為各種主客觀的認定歧異,一度引發不小的正反爭議。目前,艾未未已經移居英國。
Photo Credit:EPA
#艾未未 #AiWeiwei #炸彈 #HistoryofBombs #英國 #倫敦 #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 #二戰 #廣島 #原爆 #藝術 #UK #IWM #Bomb #Missle #grenade #Hiroshima #arts #AtomicBomb #FatMan #LittleBoy #udnglobal #轉角國際 @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在 Travel with Stell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城市人的生活忙碌,幾乎每天都被困在看不見的天空的地方埋頭苦幹,打工族趕著上班、寫計劃書,學生們急著考試、做功課,就連被認為是最閒的家庭主婦,也是要忙於處理家中鎖事,想感受古人所說的「偷得浮生半日閒」恐怕也非易事,彷彿只有離開原本居住的地方,才能稍稍得到喘息空間。這大概也是很多人都喜歡去旅行的原因之一吧?
有朋友說,因為國外的地方比香港大得多,處處都是公園、湖泊,即使同為國際大都市,環境也遠比香港這彈丸之地來得優美,加上中西兩地的工作文化不同,所追求的生活態度也有差異。雖說同是打工族,但感覺在國外生活總是比較輕鬆自在。
的確,現實和理想很難完美地平衡,如果一味地把事情想得美好,但一直不落實的話也只能是空談,反之亦然,如果一生只追求現實條件而忘卻理想,最後恐怕只能落得「窮得只剩下錢」的境地。想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不是不行,只是首先該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正面的心情來應付身邊的壞事,如果一天到晚都只鑽牛角尖,老是埋怨遇人不淑、懷才不遇,而非努力去改變現狀,即便把你留在大城市,或是送到小鄉鎮,結果也差不了多少。
旅行於我來說是生活的緩衝帶,也算是讓我隔一段時間就重新充電的方式。在香港總是一天到晚也忙得一頭煙,連睡覺的時間都己經不夠,更何況找時間放空,所以每次出國都是讓我「放縱」的時候,每天睡到自然醒,就算出門亂逛也不要把時間過於放在心上,要是看到有街頭藝人在表演,還會和大家圍在一起欣賞。現在想想,大約這些在旅行時的「日常生活」,就是我在香港時的「奢侈品」,不過也幸好偶爾有這些「奢侈品」作為調劑,人生才不至於活得無趣吧?
與其一直壓迫自己,不如適時來點不帶任何思考的「放空時間」,學會和內心真正的自己相處,既然外在環境不因你而產生變化,那就讓自己的心態稍為調整,說不定這也是讓你重新了解自己的方法!
p.s. 在 86天獨自浪遊日誌中,只會寫上當天的行程,想看詳細介紹的朋友,請等到我回香港再努力補回來吧!
行程:
Sky Garden
Tower of london
Tower Bridge
London Bridge
Tate Museum
OXO creative center
London eye
Imperial War Museum
【西歐】一個人的86天歐洲計劃。Day35 倫敦。心態決定生活態度
http://travelwithstellaa.blogspot.com/2015/07/86day35.html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在 Imperial War Museum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Welcome to the Imperial War Museums YouTube Channel.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wm.london More learning resources from IWM ... ... <看更多>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在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 首頁|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IWM London tells the stories of people's experiences of modern war and conflict. Lambeth Road, SE1 6HZ 英国伦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