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形容這個男人是「美國最有價值的麻煩製造者之一(one of America’s most valuable troublemakers.)。」
.
傳奇美國LGBT權利運動家、作家、編劇賴瑞.克萊姆(Larry Kramer)辭世,享壽84歲。他曾以《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 ,1969)的劇本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其代表作包括描繪八〇年代愛滋病對美國社會造成之影響的劇作《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該作曾獲東尼獎,並在2014年翻拍成廣受歡迎的電視電影。
.
賴瑞.克萊姆出生自康乃狄克州的最大城橋港,自小便不受父母寵愛,他在中學時期與男同學初嘗禁果,但在高中期間卻為了符合家人期待,開始與女性約會。由於家裡經濟不佳,他的猶太裔父親希望他能與富有的猶太女人結婚。
.
1953年,克萊姆進入耶魯大學,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全校唯一的同性戀者,憂鬱的一度服藥自殺。但期間一位德國教授與他發展了感情關係,這讓他重新找到了活下來的動力,不過他並沒有接受他的邀約前往德國就學。大學畢業後,他在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任職,也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改編自D.H. 勞倫斯(D. H. Lawrence)同名小說的《戀愛中的女人》使他闖出名號,該作為他贏得首座奧斯卡獎提名,也是他生涯唯一的一次奧斯卡提名紀錄。
.
數年後,他的新作、改編自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1937年同名歌舞片原作的《失去的地平線》(Lost Horizon ,1973)卻一敗塗地,他曾稱這是他一生當中唯一覺得羞恥的作品。隨後,克萊姆不願再掩飾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題材。他開始將同性戀主題融入作品,並且改寫舞台劇,第一部劇作是《Sissies' Scrapbook》(1973)。一個同性戀者與三名異性戀友人的微妙情誼。雖然作品評價不俗,但他卻也面臨被封殺的命運。
.
1978年,克萊姆完成了小說《Faggots》,該作品取材自他的親身查訪,寫實呈現了同性戀者的濫交生活。該作品使之在同志社群當中遭到孤立,書籍甚至被當時紐約唯一的同性戀書店奧斯卡.王爾德紀念書店下架。賴瑞.克萊姆形容「異性戀者認為我胡謅,同性戀者認為我是叛徒」。不過該作上市後大受歡迎,是當時最暢銷的同性戀議題小說。
.
1980年代初期,隨著愛滋病的流行,賴瑞.克萊姆成立了相關為之募集資金與服務的組織。當時世人對於該疾病了解有限,並不清楚不安全性行為可能助長傳播,賴瑞.克萊姆卻在疾病肆虐初期就要求同性戀先停止性行為,在面臨反駁之後,他依然站在最前線據理力爭。雖然他成功占得媒體版面,但由於小說《Faggots》給他帶來的爭議性名聲,卻讓他被同志社群視為危言聳聽者,而政府官僚也並未因為他的呼籲而轉向積極。他所參與創立的「男同志健康危機組織」(G.M.H.C)在1983年甚至將之掃地出門。
.
心灰意冷的賴瑞.克萊姆隨後決定去歐洲旅遊,他在達豪集中營的參訪時突然感悟,認為自己必須以劇作來記述美國政府和同志社群對愛滋病危機的反應。
.
1985年,他完成了《血熱之心》,劇情描述一名作家在面臨情人因愛滋病死亡之後所展開的行動。作品最後獲得良好的聲譽,在美國、歐洲上演六百多場,直到2011年都得以重登百老匯舞台。在2014年,該作被HBO製作成電視電影,由萊恩.墨菲(Ryan Murphy)執導,克萊姆親自擔任編劇,由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茱莉亞.蘿勃茲(Julia Roberts)領銜主演。該作隨之引發轟動,在全美各大影視獎項大有斬獲。
.
1989年,賴瑞.克萊姆發現自己被檢測出HIV陽性,但他仍持續於社會運動,投入愛滋平權聯盟(ACT UP)的組織,也持續撰寫相關劇作,代表作尚包括《The Destiny of Me》(1992)。
.
1995年,BBC的記者曾問他,「一個人有可能同時是作家又是社會運動家嗎?」賴瑞.克萊姆回道:「為什麼不可能?我經常想,為什麼很少作家也是如此。英國人和美國人令我非常惱火的地方在於,多數作家都遠離了政治。」
.
2015年,他所出版的作品《The American People: A History》引發了史學界轟動,因為他在書中斷言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等人都是同性戀者。該作雖然在體裁上是小說,但賴瑞.克萊姆認為自己有針對歷史進行考據,並非完全子虛烏有,他受訪時說:「身為同志,我們擁有『同志雷達』,而異性戀沒有這種能力。看看馬克.吐溫,他有著非常同志的一生。」同一年,以他為主人翁的紀錄片《Larry Kramer in Love and Anger》在日舞影展首映。
.
2020年,為了對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肆虐抒發所想,克萊姆宣布自己已經著手撰寫相關題材的作品,卻壯志未酬,在2020年5月27日與世長辭。
.
《衛報》在2015年的一個評論或許能為他的一生做出恰當的註解:「在那個時代,這種反主流文化(指同志平權運動)不僅僅是叛逆的,而是代表著極端的危險。」賴瑞.克萊姆不只是一個叛逆的社會運動家、作家,他更是冒著生命危險來試著實踐他的理念。主演《血熱之心》茱莉亞.蘿勃茲在得知克萊姆的死訊之後發表聲明,感嘆「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
.
(圖為賴瑞.克萊姆。)
act up愛滋 在 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ilence = Death 《Act up》
推薦一部Netflix的影集「艷放80」
主題圍繞著80年代LGBTQ的生活圈
S2:E1的結尾我最喜歡就一段口號
是那時候致力愛滋平權的標語「沈默如同死亡」
追完第一季心得:「不要漠視你心中相信的信仰,即使真實與這個世界背道而馳,我們也絕不冷漠讓不公義的聲音像病毒一樣蔓延」
act up愛滋 在 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ilence = Death 《Act up》
推薦一部Netflix的影集「艷放80」
主題圍繞著80年代LGBTQ的生活圈
S2:E1的結尾我最喜歡就一段口號
是那時候致力愛滋平權的標語「沈默如同死亡」
追完第一季心得:「不要漠視你心中相信的信仰,即使真實與這個世界背道而馳,我們也絕不冷漠讓不公義的聲音像病毒一樣蔓延」
act up愛滋 在 講劇時辰到- 《心動120》愛情故事更動人法國電影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幸好導演超越紀錄片的框框,焦點放在愛滋病人如何活出殘餘的生命,令電影有不少感動位。其中男主角Sean ,年僅26 歲,Act Up 激進成員,由阿根廷演員紐夏皮禮斯比士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