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布2020年200大供應鏈名單:要求綠色能源,「再生鋁」為主要發展項目.....(05/31/2021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蘋果公布2020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遭移除的供應商,包含正隆、復揚科技、京嘉光電、達方、美律以及明翔科技。蘋果為了完成2030年碳中和,蘋果由紅轉「青」了,綠色能源製造成為蘋果挑選供應鏈的條件之一。
文:莊貿捷
蘋果公布2020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外界紛紛盤點台灣供應商,其中台積電、鴻海及大立光仍入列,而台灣遭移除的供應商,包含正隆、復揚科技、京嘉光電、達方、美律以及明翔科技。本次最大看點是,為了完成2030年碳中和,蘋果由紅轉「青」了。
由於是否使用綠色能源,成為蘋果挑選供應鏈的條件之一,因此,供應商多奮力轉型,這當中又以「再生鋁」為主要發展項目,蘋果表示將持續推進製鋁技術,讓無碳鋁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解方。
蘋果公布供應鏈名單 主要台廠據點曝光
日前,蘋果公布2020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受到外界矚目。其中,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依然列位其中,報告中指出主要廠區,包括台灣新竹、台中、台南等。而蘋果自主開發處理器晶片、iPhone關鍵晶片,也都將由台積電獨家代工。
鴻海代工廠區,則遍及中國、印度、美國、越南和巴西等地;和碩集團主要據點分布中國、印尼、日本、澳洲等地;仁寶集團代工蘋果產品據點在中國重慶和江蘇;泰國佛丕府(Phetchaburi)和越南永福省(Vinh Phuc),而仁寶主要代工iPad產品。
另外,光學鏡頭廠大立光據點在中國廣東和台灣台中;光寶據點在中國廣東和上海,法人指出,光寶主要供應蘋果iPhone充電器。由於近年大立光股價疲弱,日前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報告指出,蘋果鏡頭供應鏈價格競爭最壞時期已過。
因此,台系光學廠大立光與玉晶光自2021年第3季起受惠蘋果新產品動能,並同自2022年開始受惠於蘋果開發的48MP高階鏡頭與AR/MR頭戴顯示器(HMD)帶動新升級週期。
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主要據點,包括中國江蘇和上海,供應蘋果系統級封裝(SiP)和WiFi模組產品,另外日本山形市(Yamagata)、韓國京畿道(Gyeonggi-Do)、新加坡、以及台灣高雄和桃園中壢廠,也是供應蘋果所需晶片先進封測基地。
被動元件廠國巨主要據點包括中國福建、廣東、江蘇;墨西哥塔茅利巴斯州(Tamaulipas)、台灣高雄、泰國北柳府(Chachoengsao)以及越南同奈省(DongNai)。
廣達據點在中國重慶和上海和泰國曼谷,法人表示廣達主要代工Mac筆電和Apple Watch;英業達據點在中國上海,法人指出英業達主要代工組裝AirPods藍牙耳機;緯創據點在中國廣東和江蘇、印度卡納塔卡省(Karnataka)以及美國德州。
電源供應商台達電據點在中國湖南和江蘇、台灣新竹和泰國北柳府(Chachoengsao);iPhone機殼可成主要據點在中國江蘇;通訊連接器正崴精密主要據點在中國廣東和江蘇等。
HDI廠華通主要基地在中國重慶、廣東和江蘇以及台灣桃園;IC載板廠景碩據點在台灣桃園和新竹;印刷電路板南電主要據點在中國江蘇及台灣台北和桃園;印刷電路板欣興電子據點在中國江蘇、日本北海道、台灣新竹和桃園;石英元件廠晶技據點在中國浙江和台灣桃園。
郭明錤報告指出,未來高速成長的折疊手機市場,將成為各大手機品牌兵家必爭之地,折疊手機可望帶動高階手機下一個超級換機週期。他認為蘋果可能在2023年推出配備8吋QHD+可撓式OLED顯示器之折疊iPhone,未來供應鏈將會改變。
蘋果承諾碳中和 供應鏈明顯綠化
蘋果去年承諾,將在2030年碳中和,持續在產品中提高低碳和回收的使用比例。因此蘋果在美鋁、力拓成立合資企業Elysis研發無碳冶鋁材料,去年中開始投入生產用於16吋MacBook Pro。
早在2018年蘋果就提及,無碳冶鋁的計畫,如今仍處於研發階段。因此蘋果提倡再生鋁製造仍是供應鏈主流,南平鋁業就是蘋果再生鋁的夥伴之一。於2019年開始為蘋果提供iPad、Macbook的鋁製機殼。
這一次公布的名單中,新進金橋鋁材為福蓉科技主要競爭者,該公司是亞洲中最大鋁材加工廠之一,除了手機的金屬中框與筆電外殼外,還跨足航空、汽車和建築等項目,並推動綠色工廠計畫,以天然氣取代重油,建置氣體、汙水處理系統。
另外,荷蘭帝斯曼(DSM)公司,為蘋果USB-C連接器主要供應鏈之一,為了實現「輕量創新」,目標將在2030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三成,旗下新產品碳足跡較現有產品低65%。
據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報告指出,新上榜的奧地利稀土金屬加工商攀時,是全球碳捕捉與封存技術關鍵廠商,主要供應導電膜與薄膜電晶體面板的鎢塗層。
據蘋果近日公布的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顯示,全球已有超過百家家供應商承諾,未來將使用可再生能源。供應鏈環保化正在加速,也代表無碳冶鋁、金屬回收利用等環保、再生技術的成為趨勢,市場也可能進一步推升國際鋁價的走勢。
2018年蘋果執行長Tim Cook也強調,蘋果致力推動益於地球的技術,也期待未來能使用這種製程不直接排放溫室氣體的鋁金屬來生產產品。未來投資人也將持續關注這波節能減碳的風潮,才可以做好投資上的分配。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1739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irpods供應鏈2020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Joe:「如果中國持續將國族主義與商業行為密切掛勾,我猜會有越來越多國際企業切割中國境內的營運,把中國的部門賣給中國當地業者,逐漸切割開來,沒有外資供應鏈,中國傷的是未來的經濟成長。」
美國正串聯台灣、日本與韓國等夥伴,建立「較不依賴中國」供應鏈,全球車用晶片缺貨,歐美等先進國家紛紛向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求援,美國正構思為晶片及其他具有重大戰略性產品,例如在半導體方面與台灣、日本及韓國合作;在稀土方面與澳洲合作。
對於台灣是否可能如報導所言納入由美國與印太國家共同組成的供應鏈安全正式聯盟,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研究員及「台灣與印太地區」(Project on Taiwan in Indo-Pacific)專案負責人Kharis Templeman說:「有可能啊,我不認為有什麼不可以。」
Kharis Templeman表示,蔡英文政府已表達對這種想法的興趣,若這也是美國總統Joe Biden政府的優先事項,雙方應該可以就此展開討論,這也是中國北京自2016年以來對台灣不斷施壓所產生的反效果之一,若美國與台灣有這種務實合作,中國北京沒有太多工具可以阻止或反對來達到懲罰美國的目的,如果他們有這種協商,現在有更多空間可以進行對話,而不需要擔心中國北京可能傷害台灣。
美國總統Biden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各部門對於須使用晶片的產品如手機與電動車,還有電動車的電池,以及美國工業及國防產業至為重要的礦物和戰略物資像稀土等,就此4大類別脆弱性展開為期百日的全面評估,針對國防、公共衛生、資訊通信技術、運輸、能源及糧食生產等6大領域供應鏈執行長達一年的評估,以增強美國供應鏈的韌性。
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美國個人醫療防護用品如口罩等短缺,各方開始注意到美國過於依賴中國市場來源,華府則深入思考供應鏈安全的問題,從2020年秋天就開始呼籲台灣、日本及澳洲等擁有高價值技術或資源的經濟體,應將他們的供應鏈與中國脫鉤,Biden與國會兩黨議員開會討論供應鏈問題後,基於美國經濟安全及國家安全,而須建立關鍵供應鏈的彈性和可靠性。為了確保美國能夠應對新時代嚴酷挑戰,病毒大流行、國防、網路安全、氣候變化等等,最佳方法就是在美國境內投資並保護和提高美國的競爭優勢。
蘋果(AAPL-US)仍持續提升中國以外iPhone、iPad、Mac等產品的生產比重,印度有望於本季生產iPhone 12,越南將逐步增加AirPods等產品的產量,2021年年中部分iPad將於越南開始生產,是首次蘋果在中以外地方量產iPad。此外,印度iPhone的生產也箭在弦上,計劃盡快在本季於當地開始生產iPhone 12,蘋果還計劃將提高東南亞智慧音箱、藍芽耳機和電腦的產能。蘋果目前正在動員供應商提高越南HomePod mini 、AirPods等音響設備的生產能力,蘋果已將一部分Mac mini的產線移至馬來西亞,計劃今年將部分MacBook產線轉移到越南。目前絕大部分蘋果電腦的產線仍在中國。
一位蘋果供應鏈經理表示:「即便Biden上任,蘋果和許多科技業都希望減少中國的生產比重,並多以核心產品為移出目標。」
蘋果代工大廠鴻海(2317-TW)去年投資2.7億美元於越南成立子公司擴大當地產能,iPhone、AirPods代工廠立訊也正在越南北部提高HomePod mini產能,蘋果2020年還分配一部分AirPods Pro、AirPods Max和HomePod mini的產線前往越南,而印度也在2020年開始生產 iPhone 11,由於中國近年勞力成本上升、美中貿易緊張,以及疫情供應鏈斷鏈問題,使科技業意識到過度依賴單一國家的風險,蘋果開始減少中國生產比重蔚為趨勢,儘管市場希望Biden上任後美中關係會有所好轉,但Biden表示不會立即撤銷對中國的關稅政策。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541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63530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2270188.aspx
airpods供應鏈2020 在 股民當家 幸福理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超新星 LED 新勢力】
時間:2021/3/21(日)
貼文:NO.1212篇
大家好,我是LEO
.
■秘密實驗室
蘋果2014年就悄悄來台設立秘密實驗室,當時剛剛收購Micro LED新創公司LuxVue的一年後,便來台灣成立顯示技術中心,早在七年前就開始佈局全新的顯示器技術,希望將螢幕做得更輕薄、清晰、更省電。
.
■XDR初試啼聲
蘋果 2019 年 WWDC 發表會推出 32吋的6K螢幕 Pro Display XDR ,主要就是採用 Mini LED 背光架構,晶粒的尺寸約200~300微米,透過新創技術將Pro Display XDR 的亮度、對比與色彩提升到另一個新境界,直接超越 HDR,如今這款螢幕是已應用在高階專業工作室所使用的螢幕上。
.
■加碼擴大秘密基地
蘋果 2020 年於竹科龍潭園區廠區旁再蓋新廠,鎖定Mini LED與Micro LED兩大新世代顯示器技術,整體投資案高達百億元,整個團隊工程師高達 200多人,列為高度機密,攜手晶電、友達與台積電比鄰而居,其中的門道與合作關係值得細品嘗,其門禁管制森嚴,準備在 Mini LED大展拳腳。
.
■大勢所趨將引領風潮
Mini LED是指晶粒尺寸在 100微米附近的 LED,我們稱之為「次毫米發光二極體」,最早是由晶電所提出。Mini LED 比起傳統 LED,顆粒更小,相同大小的螢幕可塞入更多晶粒,讓顯示器變得更細緻、亮度更高(峰值亮度提升 3倍~5倍),但是卻比OLED 螢幕更省電( 80%),允許精確調光,也不會產生光暈問題,成本比 OLED低,壽命比 OLED多 3~5倍。當蘋果開始採用,其他非蘋陣營必定跟風,掀起新的革命,將帶動顯示器產業重新洗牌!
.
■2021 Mini Led元年
蘋果經過七年多的佈局與開發,即將水到渠成。蘋果春季新品發表會預計將於3月下旬登場,市場傳出新款iPad和iPad mini將有重大更新,為 Mini LED概念股帶來新話題。準備發表的新品,包括AirPods、Apple TV、AirTags智慧追蹤配件都有耳聞,iPad Pro則是市場共識將推出的新品。
.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高階機種是將確定採用 Mini LED當背光源,用來表現更高的亮度與對比度,預期能讓iPad Pro用於更多專業領域。除了iPad Pro蘋果也會同步更新輕薄設計的iPad機種,而iPad mini系列似乎也會推出螢幕加大設計版本。
.
■產業前景龐大
除了Mini LED有機會陸續導入iPad各系列產品,筆電,大電視,車載螢幕,還有數量最龐大的手機,根據TrendForce旗下光電研究處《LED產業需求與供給資料庫》先前報告預估,2024年全球Mini/Micro LED市場規模將上看42億美元。
.
■台灣居產業要角
根據集邦科技報告12.9 吋 iPad Pro 預計會採用近 1 萬顆的 Mini LED 晶片作為背光源,光是 LED 晶片、 PCB 背板、驅動 IC 等零組件成本就占了相當的比重,台廠已經卡好最佳位置。
.
蘋果投入大量資源,今年 iPad Pro 明年導入MacBook Air,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未來兩年內採用 Mini LED 的趨勢只會更增加。蘋果決定在iPads及MacBooks採用Mini LED,是一個很大的轉變,預計 2021 年 Mini LED 螢幕出貨量有望超過 1000 萬部,甚至2022 年出貨量可能挑戰 3000 萬台。匯豐證券預估到 2026年,全球Mini LED出貨量的複合成長率將高達六成。
.
蘋果最大競爭對手,三星更率先公布今年將推出一系列Quantum Mini LED電視,尺寸在65至85吋,價格最便宜約4,999美元,最貴是8,999美元,預計3月13日開始出貨,成為今年最先量產出貨的業者,台灣有幾家韓系電視廠商的供應鏈要特別注意。
.
■台灣關鍵產商
相關的重要合作廠商,譜瑞KY(4966)手握驅動 IC、高速傳輸介面 IC,台表科(6278) SMT的良率將在第2季顯著提升,惠特(6706) LED點測與分選機需求增溫,是主要受惠者,另外還有久元(6261),旺矽(6223)。晶電與隆達合組的富采(3714)是主要晶粒供應商,LED封裝,億光(2393),榮創(3437),宏齊(6168)。PCB背板,臻鼎KY(4958),同泰(3321),欣興(3027),背光模組,瑞儀(6176),LED驅動IC,聯詠(3034),聚積(3527),LED面板,友達(2409),群創(3481)。
.
根據團隊最新情報三月起相關 Mini LED供應鏈已經開始動起來,預計四月份開始大量出貨,這次蘋果新品發表會對整個供應鏈不是只有題材, 更有實質的業績利多,對於未來成長性有高度期待,當產業發動革新,相關概念股動輒倍數翻漲,很多股票已經橫盤整理到末端,投資朋友務必好好把握機會。
.
如果你想跟我們一樣從產業出發尋找飆股!請鎖定團隊每天即時分享😁
.
👇 產業資訊傳送門
https://lihi1.com/jjjwf
👇 操作策略傳送門
https://t.me/stock1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