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老匯教父級人物 #史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在今天早上歡慶九十大壽。許多音樂劇場圈的演藝人員輪番上陣為其祝壽,透過視訊演唱的方式,在線上串流了前無古人的眾星雲集虛擬演唱會。
Take Me to the World: A Sondheim 90th Birthday Celebration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2wZIvEUAw
史蒂芬·桑坦與電影的淵源也不淺,他的作品《#瘋狂理髮師》、《#西城故事》、《#魔法黑森林》都曾被改拍為電影版,他為電影《#狄克崔西》(1990)所譜寫的一曲"Sooner or Later (I Always Get My Man)" 也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
去年他的作品更是蔚為潮流,在以下奧斯卡大片中都有其歌曲的蹤影:《#小丑》(“Send in the Clowns”)、《#婚姻故事》(“Being Alive”, “You Could Drive a Person Crazy”)、《鋒迴路轉》(“Losing My Mind”)。而電視影集方面,Netflix 的《#大政治家》 (“Unworthy of Your Love”, "The Ballad of Booth"),以及蘋果的《#晨間直播秀》(“Not While I’m Around”)也都不約而同地納入了桑坦的作品。這些都再再說明了他的作品對當代美國影視文化的重要性。
接下來,名導史蒂芬史匹伯也將帶來新版的《西城故事》電影,由安索·艾格特與瑞秋·曾格勒主演,目前訂檔今年底上映。而另外還有兩部桑坦的音樂劇作品正在籌拍電影版本。一部是由《#愛在三部曲》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所翻拍的 “Merrily We Roll Along”,導演預計花 20 年的時間,遵循《#年少時代》模式,忠實拍攝演員隨著歲月流逝的樣態變化。另一部則是請到《#愛留在海灘那一天》暨知名劇場導演 Dominic Cooke 將他過去執導過舞台版的 "Follies" 也搬上大銀幕。
-
以下節錄一些演員的演唱片段時間點:
12:47《控制》Neil Patrick Harris - "The Witch's Rap" (Into the Woods)
19:56《風中奇緣》原唱 Judy Kuhn - "What Can You Lose?" (Dick Tracy)
27:11《悲慘世界》- Aaron Tveit - "Marry Me a Little" (Company)
32:58《A+瞎妹》Beanie Feldstein &《大政治家》 Ben Platt - "It Takes Two" (Into the Woods)
54:21《國土安全》Mandy Pantinkin - "Lesson #8"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1:02:36《愛滿人間》Lin-Manuel Miranda - "Giants in the Sky" (Into the Woods)
1:05:46《阿拉丁》《花木蘭》原唱 Lea Salonga - "Loving You" (Passion)
1:19:27《熟男型不型》Josh Groban - "Children Will Listen/Not While I'm Around" (Into the Woods/Sweeney Todd)
1:58:47《鐵娘子》Meryl Streep - "The Ladies Who Lunch" (Company)
2:03:31《獨家腥聞》Jake Gyllenhaal - "Move On"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alive翻拍 在 康妮可電影影評 connico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跟著🦁️編看吸血鬼
-
哈囉,這份清單比較特別(因為這完全就是我自己私心),裡頭有小說、影集,也有電影。我覺得既然我跟康妮都是外文系畢業的,清單裡不放幾本書過意不去XD。我從以前就對文學影視作品中的妖怪們特別感興趣,所以今天特別整理了十部我自己看過覺得很值得推薦的吸血鬼作品給各位。
-
1⃣小說《卡蜜拉》(Carmilla,1872)
👉一句話大綱:父女收留了一位少女後,開始遇上一連串難以解釋的超自然現象。
👉為什麼推薦:說到吸血鬼始祖,大家都會回答是《德古拉》,但其實《卡蜜拉》比《德古拉》早了25年出版,是目前最早的吸血鬼小說之一。這部小說奠定了吸血鬼優雅、嗜血、情慾高張的傳統形象,但在當代因為過於煽情所以一度被禁。
-
2⃣小說《德古拉》(Dracula,1897)
👉一句話大綱:以凡赫辛醫師為首的一幫男子決定靠自己的力量阻止準備到倫敦散播吸血詛咒的德古拉伯爵。
👉為什麼推薦:《德古拉》的名氣這麼大不是沒有原因的,它除了是大家心目中最古典的吸血鬼形象外,它的原著小說可以說是十九世紀「世紀末」的代表作、是文學界有名的書信體小說,同時也是維多利亞文學閒街上現代主義的重要作品之一。除了文學上的價值外,《德古拉》在影壇上也有不可動搖的地位,目前已經有超過兩百部作品以德古拉伯爵為主角,該角色被翻拍/改編的次數僅次於夏洛克福爾摩斯。
-
3⃣電影《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An Vampire,1994)
👉一句話大綱:兩個大吸血鬼帶著小吸血鬼肆虐美國紐奧良的故事。
👉為什麼推薦:這是吸血鬼電影中最出名的一部,卡司也非常強大,除了有阿湯哥跟布萊德彼特,還有當時只是小女孩的克莉絲汀鄧絲特。劇中也探討了永生的道德問題與孤寂,讓觀眾有機會可以反思究竟所謂的長生不老是恩賜還是懲罰。
-
4⃣電影《血染拜占庭》(Byzantium,2013)
👉一句話大綱:吸血鬼母女為了躲避追殺,意外回到故鄉的故事。
👉為什麼推薦:這部也是出自《夜訪吸血鬼》的導演之手,但是內容內斂許多,主要是探討世代間的差異、宗教與自我的拉扯,以及男性與女性間的權力鬥爭。這部與《夜訪吸血鬼》都提及了「大人不顧孩子意願,硬是逼著孩子成為了他們不想成為的人」,這點我覺得滿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各自解讀。
-
5⃣影集《情迷德古拉》(Dracula,2013)
👉一句話大綱:德古拉原本來到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是為了復仇,卻遇上前世的情人。
👉為什麼推薦:雖然這部短命影集的劇情與原著小說有大幅的出入,但它的改編相當新鮮,也很具戲劇張力。裡頭免不了要有老套的三角戀情(嗯,其實是四角),但是整體來說,影集的步調、場景與劇情都很出色,可以說是一部帶有濃濃現代思維的古裝劇。
-
6⃣小說《歷史學家》(The Historian,2005)
👉一句話大綱:一位女歷史學家發現遺留下來的手稿中隱藏了天大的秘密。
👉為什麼推薦:《歷史學家》有點像是以吸血鬼為主題的達文西密碼,內容除了相當精彩外,也大量用典,把東歐到西歐的歷史講得極為詳細,故事橫跨歐亞。這部很適合喜歡歷史與神怪小說的讀者。(同作者的《天鵝賊》則是適合喜歡藝術與懸疑的讀者。)
-
7⃣電影《吸血鬼:真愛不死》(Bram Stoker’s Dracula,1992)
👉一句話大綱:性感版的德古拉
👉為什麼推薦:這部其實我個人覺得有點...詭異,但這部應該是近幾十年來最讓影評們印象深刻的德古拉改編作品。這個版本的解讀把吸血鬼與性慾嚴重掛鉤,加上它的場景設計與服裝相當華麗,所以可以說是視覺娛樂效果一流的改編電影。
-
8⃣小說《Fevre Dreams熾熱之夢》(Fevre Dreams,1982)
👉一句話大綱:吸血鬼、蒸汽船、十九世紀中葉的美國拓荒時代、密西西比河
👉為什麼推薦:這部的作者是喬治RR馬汀。對,寫《冰與火之歌》的那個喬治RR馬汀。《熾熱之夢》被許多媒體評為是他寫過最好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雖然格局袖珍,內容倒是有點《冰與火之歌》的影子,一樣也是繞著「衰敗、凋零」這個主題打轉。
-
9⃣電影《千年血后》(The Hunger,1983)
👉一句話大綱:這是一個小鮮肉與青春玉女先後被千年女吸血鬼染指的故事。
👉為什麼推薦:《千年血后》是美國相當著名的邪典電影,重度電影迷可能都有聽說過這部,片中還請到大名鼎鼎的大衛鮑伊與邪典電影常客蘇珊莎蘭登。只是片中比較多腥羶色場面,比較不適合年紀較輕或是比較膽小的觀眾。
-
🔟電影《嗜血情人》(Only Lovers Left Alive,2014)
👉一句話大綱:藉由一對在時間長河中漂泊的戀人探討生死與時間推演中的種種。
👉為什麼推薦:這部的男主角是抖森。(這樣估計已經吸引一票觀眾了)但我其實是喜歡它的主角們雖然是吸血鬼,卻把內容著重在時間、生死,與愛情上頭。吸血鬼亞當與夏娃彷彿就這麼存在於時空中,既沒有起點、也看似沒有終點,只有彼此之間剪不斷的戀情與孤寂。
-
📸cred: google
#vampires #dracula #吸血鬼 #片單 #電影推薦 #小說推薦 #德古拉 #康妮可 #影評
alive翻拍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殭屍 #喪屍 #妙 #作者傲嬌得好可愛
對《屍速列車》超級無感(主要是沒創意,幾乎所有創意都在其他殭屍電影裡出現過),以我博覽殭屍電影的經驗,《屍速列車》只能稱得上成功的商業片。節奏快,特效好。其他都普普。
偏偏今早起床,看到蘋果日報上的〈除了屍速列車 5部必看喪屍片〉,立馬「哼,你是誰,我都沒寫非看不可的殭屍電影,你也敢寫?」http://www.appledaily.com.tw/…/%E9%99%A4%E4%BA%86%E5%B1%8D%…
因此,奮發向上,做了總整理。請看本人數十載殭屍片心得。
我知道啦,我很無聊。咦?可是你今天才知道嗎?
Plan 9 from Outer Space(1959)
史上最經典五毛特效爛片,導演Ed Wood(是滴,就是那個Tim Burton拍了一整部Ed Wood致敬的導演。)對白屎爛到句句成經典。演技僵硬到人類還比較像殭屍。劇本漏洞百出,短短九十七分鐘電影共有八十二處漏洞。Plan 9簡言之就是外星人要把地球人變成殭屍。
看這部電影,你是向導演Ed Wood致敬。一個完全沒有才氣只有狂想的人拼命想拍電影,拍了一部又一部的爛片,終於再也搞不到錢了,他落魄到拍A片賺點小錢,沈溺於酒精,而後死在合作演員的家裡(無處可棲身,被收留的)。
Last Man on Earth(1964,翻拍版有Omega Man與I’m Legend)
這是殭屍祖師爺電影,除非你要把海地巫毒殭屍毒黑白片算進去。Richard Matheson原著小說,極好,電影極爛。威爾史密斯的《我是傳奇》版尤其爛。
但,祖師爺不能不提。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68)
George Romero活死人N部曲的第一部,現代版殭屍版的先河,政治批判強烈,指涉美蘇冷戰核武威脅、黑人民權運動,還大膽使用「反高潮」結尾。它與《洛基恐怖秀》共同創建了「子夜電影」的風潮。
Rabid (1977)
加拿大導演David Cronenberg 的主力在探討人與機械的結合,這部殭屍片是他電影生涯的奇怪岔路,把殭屍病毒與狂犬病毒做串連。全片色調冷冽,大師級攝影風範。
Dawn of the Dead (1978)
George Romero的第三部曲《活死人的黎明》(Dawn of the Day,或叫活人生吃)是我的最愛。他對電視文化、後啟示錄飛車橫行的掠奪世界(《衝鋒飛車隊》(Mad Max)正好比它晚一年面市),都有很深刻的批判,我最感興趣的自然是作為資本主義象徵的購物中心。如果飛車隊不闖進來,你我都毫無疑問可以在購物中心終老吧?人類潛能無限,但,有了不需要花鈔票的購物中心,還需要什麼?
Evil Dead (1981,三部曲的第一部)
Sam Rami這部電影開創森林小木屋恐怖片風潮,血肉模糊風格直接影響澳洲大導演Peter Jackson的Dead Alive,以及2011年類型戲諷(Parody)電影的 The Cabin in the Woods。
Mr. Zombie (1985,暫時停止呼吸)
這個不用說,結合功夫與殭屍的電影,類型電影先河,史上最強。
Dead Alive ( 又名BrainDead,1992)
《魔戒》大導演Peter Jackson在《惡趣味》(Bad Taste)時代的代表作,兩秒特效,血肉橫飛。但是因為節奏掌握之佳,類型戲諷之妙(順便牽累希區考克的「驚魂記」),成為地下經典。
Stacy (2001)
日本社會批判殭屍片。女孩到了十六、七歲就會變成殭尸,必須剁成一百六十五塊,才會徹底死亡。因此屠尸隊伍誕生,人類生育力大降,世界面臨崩潰危機。變成殭尸前的女孩會經歷狂喜,什麼事都會令她喜悅咯笑不已。進入這個階段,家人就得準備找人來屠尸。我相信這部電影的原著應當很有趣,因為它的批判意圖太明顯――這個社會集體糟蹋女性,因此寧為殭尸,不想變成大人。
Undead (2003)
澳洲殭屍片,有澳洲特色的開闊荒漠氣息與女力大展現。
Shaun of the Dead (2004)
英國導演Egar Wright的Three Flavours Cornetto trilogy三部曲(又名血與冰淇淋三部曲)的第一部。妙不可言。向George Romero的Dawn of the Dead購物中心創意致敬,又趣味橫生勾勒蘇格蘭失意男子的兄弟情與酒吧文化。
Zombie Nurse in Love (2004)
全片特意採黑白攝影與事後配音,產生一種非常特殊的遲緩魅力。
Black Sheep (2006)
紐西蘭電影有種特殊荒涼感,跟它的殖民封閉文化以及地廣人稀有關。《Black Sheep》巧妙點出紐澳地區白人文化裡特有的「人獸戀」焦慮。(以及本人覺得很爽的狠尻新世紀[new age]大便。)
紐西蘭人口四百萬人,羊口四千萬頭,足足十倍。如果紐西蘭羊都變成殭屍。你知道有多恐怖吧。
Poultrygeist(2006)
史上最惡劣的殭屍電影。主角是殭屍雞,底蘊為反全球化速食連鎖,表演形式為歌舞片,特效為零。(畢竟是著名的五毛特效恐怖電影公司Toma的出品)。精美DVD三片裝,除正片一片,幕後花絮一片,第三片為史上最強「殭屍雞主題曲卡拉OK」。(我怎麼知道?我有買啊。)
28 Weeks Later (2007)
這部電影自然是比不上 《28 Days Later》那樣的大師風範。它在殭屍電影史的意義是從它開始,殭屍發展出超人速度,你才有《屍速列車》的驚嚇。
DeadGirl(2008)
這部殭屍片引起很大的爭議。數個男孩將女殭屍囚為禁臠輪姦。探討性別與權力。
Colin (2008)
殭屍第一人稱觀點,全片僅以45英鎊拍攝,在坎城影展引起極大討論。
Otto or Up With Dead People (2008)
史上最強大同性戀殭屍電影。
Juan of the Dead (2010)
全片偷偷拍攝於古巴,用殭屍來諷刺卡斯楚政權。少見的政治批判力作。充滿拉美風格的突梯趣味。
The Neighbor Zombie (2010)
照我的意思,與其看《屍速列車》不如看《The Neighbor Zombie》更能一窺韓國獨立製片的精神,全片低成本,探討活人與殭屍的親屬關係在後啟示錄時代如何運轉。
The Cabin in the Woods (2011)
向《Evil Dead》致敬的叢林小屋殭屍科幻片,最成熟的陰謀論電影。
Miss Zombie (2013)
日本大導Sabu的殭屍片,想看殭屍有多慢嗎?全片以殭屍為第一人稱觀點,包括緩慢的時間觀。沒耐性者勿看。
Contracted (2013)
同樣拍攝於2013年,同樣是殭屍第一人稱觀點,同樣緩慢步調以超級噁爛驚悚的畫面勾勒殭屍的腐爛過程。(變成殭屍,身體是會持續腐爛吧,腐爛到某一天,大腦已經完全沒有,是否就失去行動能力,謂之殭屍之死。)
殭屍(Rigor Mortis, 2013)
香港麥浚龍的殭屍電影,完全復古情調,香港陋街小巷文化精髓。
最後推薦:
《陰陽界》(1974)丁善璽拍攝的三段式電影。第一段「財」短短五分鐘的死人變殭屍,非常緊湊,堪稱經典,現在youtube上還看得到。
第三段楊群與唐寶雲合演的《柳天素》大概是史上最勾人眼淚的殭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