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應徵實習~可是該如何下手準備...」
你也有這樣的疑問嗎?這一次,我們特地邀請 AMT HR 分享。從最多人提的問題,到加分小訣竅,一次告訴你!
↓ 往下滑看 HR 的不藏私分享 ↓
---
❓最多人問No1:#實習生要做甚麼
Ans:雙向互惠,互利共贏
每個部門會為實習專案規劃客製化任務,例如針對部門營運流程的改善、產品製程量測與研發、機台硬體與軟體設計開發、工廠治具模具設計,以及參與近期總部導入系統專案等。還有 mentor、buddy 制度、雙向交流、定期定時 feedback、團體報告,個人成果報告、高階主管互動交流等。2個月暑假價值極大化,來到這裡讓你累積職場實務經驗!
我們看重實習生的素質與貢獻,建議大家選擇與自己科系及興趣相關的職缺投遞,成功機率較大,很高興已有多位實習生選擇加入應材大家庭。
---
❓最多人問No2:#英文有特別門檻嗎
Ans:身處全球化職場環境,外語能力是必備
應材是高度國際化的美商工作環境,實習生視同正職員工,加入應材後,不管跟國內外同事開會、書信,或是部門、跨部門合作,英文形同中文之外的第一語言。平時多提升英文能力,握得職場黃金入場券。(基本門檻英文多益550分,標準隨職務需求、職等往上提高)
---
❓最多人問No3:#需要哪些能力與技能、#面試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
Ans:把自己當作正職看,實作經驗很重要
依照不同職缺,我們會各別註明相關科系與專業要求。實習期間內,也能接觸到不同產品訓練及產業知識,幫助未來職涯發展。
用人單位主管也會針對職缺要求的技能,提出對應面試考題,例如分享用 Python 程式做的專案,或是用英語分享過去相關實作經驗等。
---
❓最多人問No4:#實習專案薪資福利
Ans:實習全薪,福利揪感心
月薪台幣 35,000 元起 (碩博士薪水加級),以及視同正式員工的保險內容、免費早餐與午/晚餐補助、生日禮金等,享有與正職同等的福利薪資!
---
❓最多人問No5:#可以從什麼管道瞭解公司
Ans:從官網認識公司,同步追蹤臉書獲取最新消息
建議可先至官網瞭解公司的核心業務、技術產品、重點時事,平時也可追蹤應材臉書獲取最新資訊,找出能展現你個人優勢的交集點。另外,針對應徵的職缺內容先做準備也能在面試時加分,例如應徵顯示器職缺,就該知道公司在2019年建立第2座顯示器設備製造中心與研發實驗室。工作亦可直接觸到各式顯示器機台,知己知彼,面試前做足功課很重要。
應材官網 → http://www.appliedmaterials.com/zh-hant
---
⏰實習徵件4月30日截止,立刻投履歷 → https://bit.ly/34FUCsX
---
大家喜歡這次的分享嗎?
還有想知道的問題歡迎留言,未來我們將持續搜集常見問題,開設 #應材QA學習包,覺得實用按個「💙」讓我們知道吧!
amt中文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恩賜的重點不是能力〉
作者:陳韋安
「如果你不運用你的恩賜,上帝就會收返㗎!」這是我初信主時候聽過最恐怖嚇人的一句話——感覺猶如超級英雄失去超能力一般——狼人失去他的再生能力;蜘蛛俠頓然射不出蜘蛛絲;司琴突然彈琴彈得不好;講道的人從此講道沒有能力;寫信仰專欄的人從此寫不出文章...... 非常可怕。
同時,有趣地,「恩賜」卻同時成了華人教會獨有的「社羣內部語言」,情況就如「相交」、「喜樂」、「裝備」等詞彙一樣。「這位弟兄很有恩賜。」這句話翻出來,大概就是「這位弟兄很有才幹」的意思。當然,華人教會非常避忌「才幹」這字,因為教會一直鄙視個人能力,強調一切都是從上帝而來的。
因此,「恩賜」被華人教會理解為上帝所賜予的、人所擁有的特殊能力(ability)。當然,強調恩賜是「上帝所賜予的」、是「人所擁有的」、是「能力」都不是錯的。然而,焦點卻完全放錯了。
德國新約神學家 Ernst Käsemann 於1960年寫了一篇非常重要的論文,名為 “Amt und Gemeinde im Neuen Testament”(中文翻譯為〈新約的職事與羣體〉)。Käsemann 的論文破天荒地重新反省「恩賜」的問題:
1. 首先,恩典(charis)、禮物(charisma)、恩賜(charismata)三者不可分割。
2. 上帝的恩賜(禮物)從來都只有一件,就是羅6:23 所說的:上帝的恩賜就是在主基督耶穌裏的永生。
3. 因此,保羅所講的「屬靈恩賜」(charismata)從來都不獨立於這上帝的禮物(charisma)——我們沒有永生以外的恩賜,任何所謂「屬靈恩賜」都是源於這永生的恩賜。
4. Käsemann 發現,在林前12:4-11,恩賜(χαρίσματα)、服侍(διακονία)、功能(ἐνέργημα)三者被互相交錯使用;在羅11:29與林前7:7,恩賜也與「選召」與「召命」相提並論。
5. 另外,林前12:2 開始,保羅明顯對哥林多教會錯誤的恩賜觀(pneumatika) 作批判:恩賜不是「肉眼可見的上帝恩典能力」(the power of grace becomes visible)。保羅反對將「恩賜」神祕化與特殊能力化。
以上的聖經研究有何暗示呢?答案是:恩賜的重點不是能力的施予,而是基督徒對上帝永生恩典的回應與服侍。
恩賜的焦點是付出與服侍。服侍(διακονία)不只是恩賜的結果,更是恩賜的外在表現(outward form)與恩典的實現(realization of grace)。所以,恩賜不是上帝所賜下的「超能力」,而是基督徒作為一個人——藉着自己的經驗、天份、能力、時間——這些上帝所賜予的一切,回應在基督耶穌裡所得着的永生恩賜。無錯,這「恩賜」是「屬靈恩賜」,因為它是聖靈所賜的。不過,我們更要知道,我們整個基督徒生命本來就是源於聖靈,生命與恩賜從來不可劃分。因此,恩賜不是特殊能力,卻是基督徒整個生命的付出與擺上——羅12:6 所講的「恩賜」,永遠離不開羅12:1 的「將身體獻上,成為活祭」。
回答一開首的問題:「如果基督徒不運用上帝的恩賜,上帝會收回嗎?」答案是「會」。不過,原因不是超能力般的失去。恩賜的重點不是能力。沒有運用的「恩賜」,不是失去了,而是它根本就不是「恩賜」了。
(歡迎轉載)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amt中文 在 美國鐵塔AMT, 全球最網路通訊基地台REITs,5G概念股, 每季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