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警惕素顏本色與網上光鮮脫節所導致的危害
許多人喜歡自拍,然後把美圖上傳到社交媒體上,與親朋好友以及粉絲們分享。
當然,誰都願意分享自己最美、最靚的照片。
過去,人們還需花點時間精心挑選那些能美化自己的照片,而到了數字時代,人們可以借助各種美圖軟件輕鬆做到。
這些修圖神器功能強大,可以滿足人們各種需求,比如,面部美容、瘦臉瘦身、多種濾鏡,甚至還可以增肌瘦腹、個性鬍鬚,增高、單眼皮變成雙眼皮等等應有盡有。
對一些人來說,上傳自然和未經處理的照片簡直無法想象。這一點無論東方與西方都大同小異。
最近英國一次針對年輕女性的調查發現, 三分之一的人在上傳自拍像前會對其進行各種美化處理。
理想與現實脫節
還有接近40%的女性受訪者表示,她們對現實中的自己不能像網上形象那樣光彩照人而感到苦惱。
與此同時,當一些女性瀏覽社交媒體看到別人與網紅精緻完美的臉龐和身材時又會自慚形穢,嚴重的還會產生自卑等各種心理問題。
這一點正是英國美容化妝師兼模特薩莎·帕拉里(Sasha Pallari)所擔心的。薩莎推出了#filterdrop(不加濾鏡)活動,希望在Instagram上能看到更真實本色的照片,號召人們不要依賴各種過濾鏡和修圖美容軟件。
薩莎對BBC記者哈利特(Emma Hallett)表示,可能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網上攀比文化的危險性。
她說,不希望看到今天的孩子們在這種社交媒體環境中長大,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
有些女性表示,在社交媒體上上傳未經處理過的照片甚至比生孩子更可怕。
這也是促使薩莎發起#filterdrop的原因。薩莎呼籲人們在Instagram上上傳那些未經過修改和過濾的圖片,
其實,幾年前就有研究顯示,花費大量時間在臉書以及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看朋友的照片可以讓女性對自己的體形外表沒有安全感。
由於年輕女性是社交網站的常客,她們花在看手機自拍照和其他社交媒體照片的時間越長,就越可能會從負面角度衡量自己。
薩莎表示,能看到真實的照片感覺特別好,因為現在已經很少能看到正常的皮膚與容顏了。
增加自信心
29歲的凱蒂是一名小學老師。她是薩莎的粉絲。她說,不久前她收到一封孩子家長的電郵。
在郵件中這名家長對自己4歲孩子最近的舉止變化感到擔憂。該家長表示孩子似乎對自己外表感到不滿。
這件事對凱蒂觸動很大,因為這名孩子才只有4歲,就開始擔憂自己的外表。
凱蒂後來發現,這名4歲的兒童在社交媒體上看化妝輔導,稱不喜歡自己未經化妝過的臉,並且還希望改變頭髮的顏色。
凱蒂說,感謝薩莎的素麵真顏活動,讓她有足夠的自信來開導這名兒童。
目前,薩莎在instagram上發起的這一活動已經受到多人關注。她本人也收到大量支持者的留言。
許多人還表示,以前根本沒有留意到自己對加工照片產生了如此的癡迷和依賴。
其中一位33歲的女性由於擔心自己的形象不夠完美,3年前就開始拒絶拍照了。
她表示自己非常希望能成為薩莎活動的支持者,但當她瀏覽自己的本色照片時情緒失控到淚如雨下。
她說,一想到如果上傳這些未經處理的照片到網上,跟那些經過精心修改過的美圖對比,並讓人們評頭論足就無法忍受。
這位女士還表示,像她這樣的人有許多,對修圖產生嚴重依賴,造成心理畸形。
她說,應該關注這一不健康的現象,因為它可能會對年輕人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在這個強調精神健康的時代。
27歲的齊亞也是薩莎活動的支持者,她承認憎恨自己不化妝和未經處理過照片的面容,直到她有了自己的女兒,才下定決心改變這一切。
齊亞表示,如果自己沒有自信,怎麼能期待將來女兒長大後能熱愛自己的本來面目呢?
負起社會責任
薩莎則希望能她發起的活動達到三個目的:
- 英國廣告標凖局(ASA)能要求社交媒體網紅們在宣傳化妝品時必須說明自己是否使用修理軟件
- Instagram刪除瘦臉和瘦形濾鏡
- 在Instagram上能看更多本來膚色
薩莎表示,如果不告知公眾這些完美圖片是加工和處理過的會產生誤導,並讓人自愧不如。
包括 Instagram在內的有關部門目前都對薩莎的活動有一些積極反饋。
其中,Instagram表示,他們正在採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攀比文化,包括考慮取消點讚等以減輕社會壓力。 同時他們也在研究, 是否可以做出必要的政策調整等。
Instagram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希望他們的擴增實境軟件(AR,augmented reality) 能給人們帶來安全、積極的體驗。同時允許人們自由表達自己。
薩莎則說,希望很快就能有人為此負起責任來。 她說,一個在短短五秒鐘內就能讓你修鼻瘦臉的美圖,卻能對人的自信心造成嚴重傷害。
#心理 #社會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網絡器物專題課堂─竹器工藝」由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何兆基博士分享竹器工藝,探討製作者及使用者與器物之間的關係和經驗。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邀請本地博物館專家及學者,挑選具代表性的藏品,與學校教師分享相關範疇的文化、藝術內涵和與現今生活的關係,為本計劃的教材套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看得見...
「augmented reality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Autodesk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AR與VR有何不同? AR技術三大優勢分析!】 的評價
- 關於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新时代科技:AR(Augmented Reality),中文翻译为 的評價
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簡介會順利舉行】
為推廣「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合作支援計劃,兩節教材套簡介會(包括小學與中學)已於4月26日順利完成,十分感謝各位老師出席和支持。
本教材套為現行計劃第一階段的主題──「器物」,涉及傳統器物以至現今日用品等內容,探索器物的文化、歷史和藝術價值,以跨學科形式配合學校課程,如視藝科、中文科、常識科、歷史科、圖書館科等,希望可以輔助老師的教學工作,共同傳承與推廣中國藝術文化。
活動當日,本機構教育總監馬健聰先生先介紹工作室及過往的項目,再說明是次藝術教育計劃的理念及結構,以及講解每課的重點和使用方法。除此之外,活動也設有多媒體教材體驗與問答環節,讓老師們可即場體驗數碼技術如擴增實境(AR¸ Augmented reality)等與傳統中國藝術文化教學的融合,加深對課程的認識和理解。
另外,實體教材套亦於現場派發,而數碼版(包括教師手冊、教學 PPT、多媒體素材等內容)亦已開放網上下載,老師可按照需要選取適用部份加入課堂或學校活動中。
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Autodesk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酷炫工地帽 X 擴增實境 X BIM模型!
DAQRI和Mortenson建築公司合作,將DAQRI工業用智慧安全帽和BIM 360上大量的工地數據資料進行結合。
Mortenson員工現在能夠在工地現場透過這款智慧安全帽,以擴增實境的方式精準地檢視工地狀況,從空調導管、水管佈局到電箱等,都逃不過你的火眼金睛!http://autode.sk/2ruxGsp
數位時代中文報導分享:https://goo.gl/X8oXfw
#Autodesk #歐特克 #BIM #建築資訊模型 #AR #擴增實境
DAQRI Mortenson Construction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build and field test a new helmet that uses augmented reality to see through walls at construction sites. http://autode.sk/2ruxGsp
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竹器工藝」由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何兆基博士分享竹器工藝,探討製作者及使用者與器物之間的關係和經驗。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邀請本地博物館專家及學者,挑選具代表性的藏品,與學校教師分享相關範疇的文化、藝術內涵和與現今生活的關係,為本計劃的教材套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共分為四節,將透過日常生活乃至傳統的器物,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的教材,讓同學對不同的器物議題進行探索及創作,引導同學思考器物背後的文化藝術價值,以及面對器物應有的態度。
觀看網絡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將可獲贈實體印刷版「器物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網絡教材套簡介會及專題課堂─器物」: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SV-YsiWa2z90zgzrkInPNXIw-umiuJCDVX8vWoieYmcr9uA/viewform
(建築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器物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4:30)
6月30日(二):器物教材套簡介(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1
7月7日(二):茶具(主講:茶具文物館館長 林雪虹博士)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2
7月14日(二):香港歷史文物(主講: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3
7月21日(二):家具(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4
7月28日(二):竹器工藝(主講: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 何兆基博士)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5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建築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家具」由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馬健聰先生主講,透過傳統中國坐具的發展和造型,分享當中收藏的生活、文化和藝術記憶。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邀請本地博物館專家及學者,挑選具代表性的藏品,與學校教師分享相關範疇的文化、藝術內涵和與現今生活的關係,為本計劃的教材套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共分為四節,將透過日常生活乃至傳統的器物,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的教材,讓同學對不同的器物議題進行探索及創作,引導同學思考器物背後的文化藝術價值,以及面對器物應有的態度。
觀看網絡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將可獲贈實體印刷版「器物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網絡教材套簡介會及專題課堂─器物」: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SV-YsiWa2z90zgzrkInPNXIw-umiuJCDVX8vWoieYmcr9uA/viewform
(建築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器物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4:30)
6月30日(二):器物教材套簡介(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1
7月7日(二):茶具(主講:茶具文物館館長 林雪虹博士)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2
7月14日(二):香港歷史文物(主講: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3
7月21日(二):家具(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4
7月28日(二):竹器工藝(主講: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 何兆基博士)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建築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香港歷史文物」由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分享香港古物古蹟的考古發掘工作及相關政策的發展,並藉着香港文物探知館文物廊的藏品,介紹這些考古發現背後收藏的歷史文化記憶。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邀請本地博物館專家及學者,挑選具代表性的藏品,與學校教師分享相關範疇的文化、藝術內涵和與現今生活的關係,為本計劃的教材套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 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共分為四節,將透過日常生活乃至傳統的器物,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的教材,讓同學對不同的器物議題進行探索及創作,引導同學思考器物背後的文化藝術價值,以及面對器物應有的態度。
觀看網絡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將可獲贈實體印刷版「器物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網絡教材套簡介會及專題課堂─器物」: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
(建築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器物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4:30)
6月30日(二):器物教材套簡介(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
7月7日(二):茶具(主講:茶具文物館館長 林雪虹博士)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
7月14日(二):香港歷史文物(主講: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
7月21日(二):家具(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7月28日(二):竹器工藝(主講: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 何兆基博士)
詳情請參考: 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
(建築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augmented reality中文 在 【AR與VR有何不同? AR技術三大優勢分析!】 的推薦與評價
相信大家都經常聽到「AR技術」,那你對它的認知有多深呢? ·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是一種將虛擬資訊擴增到現實空間中的技術,結合了攝影機的辨識技術和電腦程式,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