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和阿奇黴素(azithromycin)被視為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病患的可能藥物,但缺乏臨床證據支持其是否有療效。
Rosenberg博士和其研究團隊針對紐約大都會地區1438位因新冠肺炎住院的病患,進行觀察性研究,結果指出參與個案平均年齡為63歲, 60%為男性,此研究族群感染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為20%,1438位新冠肺炎的住院病患中,735位同時使用羥氯喹和阿奇黴素,271位使用羥氯喹,211位使用阿奇黴素,221位的病患兩種藥物都沒有使用。
與兩種藥物都沒有使用者相比,三組於致死率方面均無統計上顯著差異;此外,同時使用羥氯喹和阿奇黴素者,其心臟停止方面的風險比兩種藥物都沒有使用病患要高,並具統計上顯著差異。
但單獨使用羥氯喹或阿奇黴素者,在心臟停止方面均無統計上顯著差異。因此羥氯喹或阿奇黴素是否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病患,需更多臨床資料來證實。(「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蔡慧如博士 摘要整理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967/ )
📋 Association of Treatment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or Azithromycin With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New York State (2020/05/11)+中文摘要轉譯
■ Author:
Eli S. Rosenberg, Elizabeth M. Dufort, Tomoko Udo, et al.
■ Link:
(JAMA)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6117?resultClick=1
🔔豐富的學術文獻資料都在【論壇COVID-19學術專區】
■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zithromycin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azithromycin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zithromycin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zithromycin中文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zithromycin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zithromyci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zithromyci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zithromycin中文 在 [新冠肺炎治療藥物機制大解析]伊維菌素Ivermectin(犬新寶成分 ... 的評價
azithromycin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重點摘要】:
為什麼兒童與成人感染新冠病毒的疾病嚴重度迥異,作者針對兩種可能性做探討: 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Renin angiotensin (RAS) system)的受體(receptors)差異及對病原體的發炎反應(inflammatory responses)改變。
新冠病毒(COVID-19)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冠狀病毒(SARS-CoV)都是藉由血管張力素轉化酶2受體(angiotension-convereting enzyme (ACE)2 receptor)入侵宿主細胞並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這些受體存在體內多種不同型態的細胞包含免疫細胞如單核球、嗜中性球和淋巴球等。RAS系統與發炎有關,藉由血管張力素II 和血管張力素轉化酶2改變RAS 活性,可使促炎症反應轉為消炎反應。
相關實證列舉如下: 在敗血症休克的動物模組可觀察血管張力素II第一型受體的抑制劑有部分緩解效果;在小鼠模組研究,血管張力素轉化酶2的濃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和肺部發炎。
成人與兒童的發炎反應不同且隨著生命週期而變異。研究顯示年齡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嚴重度有關,嗜中性球功能所涉及的促炎因子之增加也與年齡相關。
而在利用phytohemaggluttinin (PHA)刺激探討細胞激素生成(cytokine production)的個體發生學(Ontogeny)時,觀察到新生兒時期升高的IL-10在生命早期即轉變為IL-10 / Th1 / Th2 / Th17細胞激素的平衡。這有助於防止病原體的侵襲但改善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
嚴重新冠病毒感染的特徵在於大量的促炎反應或是細胞激素風暴導致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 (Multiorgan dysfunction)。因此建議對於重症病患進行是否過度發炎(hyperinflammation)的篩檢,藉由趨勢變化例如鐵蛋白(ferritin)增加、血小板減少或紅血球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下降,來辨識那些患者可能可使用抗炎治療以改善死亡率。
治療的選擇包括類固醇 (steroids)、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選擇性細胞激素的阻斷劑 (selective cytokine blockade) 如anakinra或tocilizumab、瑞德西韋(Remdesivir)、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 和JAK 抑制劑 (Janus kinase inhibition)。
Remdesivir (GS-5734)的結構為核苷酸類似物(nucleotide analog),作用在阻斷RNA依賴性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是一種前驅藥物(prodrug,需於生物體內轉化才具有藥理作用),目前使用於治療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感染的臨床試驗,具有廣泛抗RNA病毒的活性包括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氯奎寧(Chloroquine)可阻止病毒進入胞內體(Endosome)。在一個開放性(Open-label)、非隨機(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臨床試驗,合併使用羥氯奎寧加抗黴漿菌藥物日舒(Azithromycin)帶來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曙光。系統性回顧亦顯示氯奎寧能抑制SARS-CoV-2在體外的複製。
中國正在進行一項臨床試驗,對於感染新冠病毒且IL-6升高的重症患者投予tocilizumab,目前的成果是正向的(ChiCTR2000029765)。Tocilizumab是一種抗IL-6受體之單株抗體,被核准用於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和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但對幼年型免疫性關節炎似乎無法單用阻斷IL-6去控制發炎反應。
類固醇可抑制發炎,但由於缺乏有效的證據及存在免疫抑制和次發性細菌或真菌感染的傷害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目前的臨時指南並不建議使用。
敗血症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強烈的初始促炎期和細胞激素風暴,接者是潛在的長期免疫抑制期,這個免疫抑制和調節異常是敗血症相關致死的主因。若在此階段進行抗炎治療可能是有害的。
個人化的免疫反應資訊將有助於啟動抗IL-6等治療,且全程監測促炎和抗炎反應是必要的。此外,敗血症的定義和反應在兒童及新生兒是不同的。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預後較佳可能有多種原因,進一步了解在不同年齡層的免疫反應差異,對於標靶免疫治療 (targeted immunotherapies)是很有價值。
*關於羥氯奎寧、抗黴漿菌藥物日舒及瑞德西韋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成效已陸續有新的成果發表,包含可能的副作用等。請參考更新的實證。(「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陳美惠醫師 摘要整理)
📋 CIVID-19 in Children and Alter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2020/04/03)+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Eleanor J. Molloy and Cynthia F. Bearer
➥Link: Pediatric Research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0-020-0881-y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azithromycin中文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吧,昨天的問題我自問自答了🤣
今晚九點來直播說說如何解讀 #清明大普篩!
1.請問得了新冠病毒痊癒後產生的抗體是有保護力的嗎?得了還會再感染嗎?會是永久的保護力嗎?如果無法完全排除再感染,是因為病毒可能突變的原因嗎?
04b答:兩週左右抗體會出來,很大機會應該是會有保護力。但不確認可以保護多久。多數專家目前還沒有100%肯定的答案。這題請去問黃立民老師….我其實很好奇為何這麼基礎的問題,現在還是莫衷一是。
這題在4月14日記者會上有人問到類似的問題。
張P回答:這是一個全新的病毒,很多的專家都認為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研究、了解。包括曾經報告過,確診者身體出現了某些抗體,可是還是可以驗出他繼續存在有病毒,也是相對其他的傳染疾病來說,比較不尋常的現象。
至於已經產生抗體以後,是否不會產生二次感染?這裡面要探究的事情蠻多的,通常在科學上會希望能驗證一種「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研究是不是產生的抗體裡面,確實有把病毒中和的效果,如果有中和的效果,通常就會避免發生再次的感染。
而要檢驗是否有中和抗體,這需要一些比較特殊的實驗室的技術,指揮中心也正在努力進行這樣的研究當中,相信世界各國也在做這樣的研究,但這部分還沒有看到正式的發表。
2.Nature的德國研究顯示七天以後雖然PCR還測得到,9個案例的病毒都培養不出來。請問有可能PCR測到的是核酸而不是完整的活病毒嗎?我們可以說七天以上可能就已經沒有傳染力,未來可以讓病患早點解隔離回家嗎?請問國內案例可能做類似這樣病毒培養的研究嗎?
04b答:是否七天以後就沒傳染力,這應該要再累積多一點的研究資料才能知道,因為Nature那篇僅有九例太少了。新冠病毒培養要在高規格的實驗室才能做,不是每家醫院都能做。但我相信陸續會有研究出來的。
3.我們看到各國統計致死率差很多,醫療崩潰的國家可以到10%。但這很可能是因為這些國家分母太多輕症無症狀都沒有測到。比方說大量篩檢的韓國和德國分別是2.06%和2.36%。請問如果沒有或有醫療崩潰,張教授預估得到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分別大概是多少?美國Anthony Fauci醫師說的1%是合理的預估嗎?
04b答:因為分母有稀釋的問題,民主國家分子較不會漏掉,我同意Fauci醫師的預估,致死率可能落在1%左右,季節性流感的十倍。而醫療崩壞的狀況下致死率就不一定了,要看每個國家各自醫療崩壞的程度,高風險族群佔人口的比例,原本的醫療水準等等。
其實重點是要強調,這個病的致死率不太可能如同SARS一般來到10~15%。報到死亡率這麼高的國家主要就是輕症要不是根本放手不驗了,不然就是根本醫療太忙了驗住院重症都來不及了,或是做檢驗的量能有限,無法幫輕症檢查。更不要說還有相當程度的無症狀也在分母,更是幾乎都不會去檢驗的。
4.坊間流傳得了新冠會肺纖維化,就算不死也會對肺功能有永久的傷害。請問教授目前全世界已經有43萬人出院康復,有看到多少比例的病患有留下這樣的後遺症嗎?如果還沒有數字,可以從當年SARS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大概的比例嗎?
04b答:這我回答很多次了。自己去找答案XD
5.請問目前大量做檢測的國家,如韓國德國美國,他們做的檢測都是PCR嗎?還是有哪些國家用的是快篩?
04b答:就我所知都是PCR。
6.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日本七個都府縣進入緊急事態宣言。近日日本,特別是東京大阪等地的疫情嚴峻。日本沒有像歐美採取硬封城,而是讓一些設施停業,保持交通和民生必需的行業。李秉穎教授也曾提到重點式防疫,並不需要規定所有人足不出戶。請問指揮中心有沒有沙盤推演如果台灣也發生大規模社區感染,我們可能採取怎樣的措施?
04b答:個人同意李醫師,要在這段時間內觀察各國類封城的種種措施,決定我們自己的防疫措施。可能不需要照單全收,停幾種重點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在其他國家發生過群聚感染的業態,在家上班線上上課的準備都要做好,不同疫情階段採舉強度不同的手段。
7.進入社區大量傳播時最重要的是防止醫療崩潰。除了我們已經看到指揮中心有規劃呼吸器病床專責醫院等準備外,請問民眾就醫到時可能會採取怎樣的政策?我們會像英國一樣建議民眾輕症留在家病重才叫救護車,像日本一樣設置專線可能只檢查重症,還是會像韓國德國廣設得來速大量檢驗?我們要如何防止到時大量輕症湧入醫院癱瘓急診門診系統?
04b答:這一題我沒有答案,要靠指揮中心的智慧了。理想上我覺得要設置類似得來速的大量篩檢,量能還可以的時候用PCR,在社區案例更多時可以考慮用快篩取代(當然還要看快篩的品質如何)。我其實覺得日本設置專線的立意是好的,讓正確衛教一對一發生在電話上(也可以設置網路或是LINE機器人呀),告知民眾去哪裡檢驗,大量篩檢然後輕症集中治療,輕重症還有一般醫療分流。絕對要避免恐慌的民眾湧入醫療系統就診,這樣沒得病的去醫院都被交叉感染了!
8.有許多報導指出得了新冠病毒會攻擊全身各個系統,不只是肺部。比方說神經系統,腎臟,心臟,生殖系統,甚至如HIV一樣攻擊淋巴球的免疫系統。請問這些描述是正確的嗎?
04b答:首先,多重器官衰竭是很多感染症致死前共同的最後身體系統崩潰看到的共同現象。很多感染症死前都會看到很多器官功能出問題,這在醫學上是很常見的事情,不是新冠的專利。
再來,科學要講究的是比例的問題,但新聞很喜歡報特例,然後把特例放大。前陣子新冠在腦造成腦壞死的美國案例就是一個極稀有的案例。另外目前為止有兩例腦膜炎。全世界已經破160萬案例了,但就只有這麼零星的案例,真的不值得炒作 #新冠會傷腦 這樣的議題。
所有其他的病毒,也都有攻擊全身各種器官,都是比例高低問題。其他器官我就不一一澄清了…..
9.請問新冠病毒會如同HIV,B型肝炎,C型肝炎,人類皰疹病毒一樣變成帶原狀態,帶原者會一直帶著病毒可以傳染給他人嗎?
04b答: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變成帶原者狀態。多半患者兩週左右出現抗體,兩三週病毒便可清除,即使是無症狀感染也是一樣。有些人會排病毒排比較久,但那和前述病毒的帶原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類似的病毒:SARS和MERS病毒都沒有變成帶原者的報導。如果之後科學研究顯示新冠可以變成帶原者,藏在身體的某處,以後等你免疫力變差時再跑出來,我一定會第一個告訴你。
10.請問綜合近來的證據,無症狀感染者估計占比是多少?有可能高到像日本鑽石公主號上將近50%嗎?這些人得到病毒後,可以自己產生抗體排掉病毒嗎?他們大概有多久可以傳染他人的時間?這些人要如何預防傳染給他人?
04b答:我個人估計會在20~40%之間。這些人多半可傳染的期間應該和有症狀者一樣是一週左右,兩週抗體產生後病毒就排掉了。全民勤洗手戴口罩,拉開社交距離,不要隨便東摸西摸再來摸你的口鼻,可以防止這樣的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
11.法國4月10日公布,有43例羥氯奎寧單獨或是合併使用阿奇黴素的患者發生心臟相關的副作用。有7例心跳停止(包括3例經過電擊有恢復,4例死亡),十多例心律不整或引起暈厥的症狀,。法國提醒使用羥氯奎寧等療法的風險,特別是心律不整相關。因此呼籲只能對住院患者進行羥氯奎寧治療,要對患者進行醫學的密切監控。在2020年4月11日上線的美國感染科醫學會治療指引中,建議目前不管是氯奎寧/羥氯奎寧的單方治療,還有合併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的合併治療,都只適合在臨床試驗嚴密監控之下進行。請問指揮中心的看法?有沒有需要修正治療指引?
04b答:羥氯奎寧是否確認有療效,需要等後續臨床試驗結果。建議一定要由醫師處方。不要自己亂吃,尤其不能自行合併阿奇黴素使用,會加重心律不整的機率。建議要在醫院中由醫師開方使用。
12.何大一博士受訪提到,目前不確定對肺部的損害有多少是由病毒造成的?有多少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的?請問教授目前有沒有看到如同當年SARS一般在青壯年免疫力較好的人反而發生細胞激素風暴,因為免疫力太強而重症甚至死亡?美國是否有比較多這樣中壯年的案例?是否應該針對細胞激素風暴來治療?
04b答:這題我也非常想知道答案。我正在找資料中。如果某部分的病患是因為免疫力反應太強而回頭傷害自己身體,那就是在SARS還有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我們所看到的事情。此時可能需要考慮使用一些壓制免疫力的藥物,比方說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如IL-6 inhibitors(Interleukin-6 inhibitors),中文是介白素-6接受體之單株抗體。這是在風濕免疫的疾病上的用藥,藉由抑制 IL-6 與 IL-6 接受體結合來阻斷發炎反應的進行。原本適應症是用於治療成年人類風濕性關節炎。
azithromycin中文 在 [新冠肺炎治療藥物機制大解析]伊維菌素Ivermectin(犬新寶成分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