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美國藝術家巴克利.亨德里克斯(Barkley L. Hendricks, 1945-2017),多半想到他對神情與姿態極度敏感的黑人肖像畫。1970年代初期,抽象、低限主義、觀念藝術蔚為風潮,亨德里克斯堅持在肖像畫領域,轉化取自藝術史與色彩理論的靈感。他早早意識到黑人主體在藝術史中的廣泛缺席,將親戚、朋友、陌生人入畫,人物衣著亮眼,神采奕奕,在單色背景中被推至畫面前沿。這些常與真人等高的畫作,既富於流行文化的符碼,也凸顯了個體所透露的獨特細節。近年,其風格的視覺衝擊與時代意義,經由在英國泰德美術館備受讚譽的群展「一個國家的靈魂:黑人權力時代的藝術」(Soul of a Nation: Art in the Age of Black Power),再次躍回國際視野。
亨德里克斯逝世後,各式展覽與研究活動持續整理他留下的多樣藝術遺產,攝影亦包含其中。他於耶魯大學修業時,即曾受攝影家沃克.艾文斯(Walker Evans)指導。似乎從那時起,亨德里克斯找到一種使他能夠直接與人交流的藝術媒介,有些照片反映他的繪畫母題,大部分則自成一格。據說,他總是隨身攜帶相機上街,遇到吸引他目光的路人時,便會攔下拍攝。除了美國都市中黑人的日常生活,牙買加、奈及利亞、迦納的當地人也進入了亨德里克斯的肖像攝影系列。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
#BarkleyHendricks #photography
#portrait #攝影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