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座!直擊西門子歌美颯機艙組裝廠,重達400噸的「風機心臟」怎麼組裝?(09/14/2021 BusinessNext數位時代)
全球最大離岸風機系統商西門子哥美颯於歐洲以外第一個機艙組裝廠建置完工,座落在台中港,目標是協助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產業重要樞紐,以及培育離岸風電人才。
文:陳映璇 攝影:蔡仁譯
巨大的離岸風機機艙,排排站在廠房外,這是全球最大離岸風機系統商西門子歌美颯位於歐洲丹麥以外,首座離岸風機機艙組裝廠,就座落在台中港工業專業區。同時,也培育了80位在地離岸風電相關人才。
西門子歌美颯於2019年9月宣布在台投資建廠、2020年4月啟動建廠,攜手下游包商、經歷392天工程完成建廠,並在今年8月正式投產,今(14)日首度對外揭開機艙組裝廠的神秘面紗。
重達400噸機艙零組件組裝,首波供應沃旭能源
機艙裡頭包含上千個零件,當葉片受到風力吹動旋轉,帶動旋轉軸和齒輪箱轉動產生機械能發電,機艙被稱作是「風機的心臟」,重要性不可言喻。
採訪這天,機艙組裝廠因安全考量進入停工狀況。廠房內可容納兩條生產線,將從歐洲丹麥工廠運來台灣的三大機艙零組件:Hub(輪轂)、generator(發電機)、back-end(後段)進行組裝。完成一個機艙約需十天的工作天。
「首波將供應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所需要的900MW機艙共111個,預計明年如期如質完成交貨」,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長倪邇思說。
沃旭能源是西門子歌美颯在台灣的重量級客戶,也是全球離岸風電開發商龍頭,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表示,沃旭自2018年確立了大彰化風場的風機系統商後,經歷近三年的時間,並在疫情下如期如質完成機艙組裝廠,「機艙組裝廠的落成,是完成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重要里程碑。」
而機艙組裝廠在地化的過程,對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2026~2035年)會是很重要的學習,汪欣潔不諱言,「未來(離岸風電供應鏈)在地化挑戰還很多」,必須政府攜手開發商、在地供應鏈共同努力。
台中市經濟發展局局長張峯源表示,台中港鄰近風場、水深夠深,因此不只西門子歌美颯,包含鑄件廠永冠、葉片廠天力以及世紀鋼都來此投資,台中港工業專業區至今累積投資達165.9億元,創造1425人就業機會。隨著西門子歌美颯積極搶進亞太離岸風機市場,他預估,「未來亞太地區每2座風機,就有一座來自台中生產。」
「只要有疑慮就暫停」,安全是企業文化核心
除了建造機艙組裝廠,西門子歌美颯也委託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訓練在地人才,從今年5月以來,共培育80位機艙組裝人員接受西門子歌美颯基礎機艙訓練,包含手工具訓練、電纜訓練、螺帽旋緊訓練、防護警告訓練、墜落防護等。
特別的是,廠內採取「師徒制」進行技術與經驗傳承,共有7~10位丹麥籍技師「手把手」教導80名在地員工,進行環安衛課程、廢棄物處理、液壓(高壓)設備操作、天車操作訓練。
「安全」是西門子歌美颯非常重視的核心,西門子歌美颯全球離岸風電執行長Marc Becker強調,「在廠內你只要感到不安全的話,我們都鼓勵員工提出來。」
台中機艙組裝廠採取兩班制,工作不會超過24點,一班約20~30人,機艙三大機艙零組件Hub(輪轂)、generator(發電機)、back-end(後段)加總重達400噸,都是龐然大物,工序為透過機械組裝、電器組裝、塗裝,再測試完成後交給客戶。
連擁有20年再生能源產業經驗的西門子歌美颯機艙組裝廠的產線主管陳泓政都坦言,「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零件!雖然跟組裝飛機類似,但飛機用的材料很輕,(機艙)材料很重、很扎實,危險性也高,」因此廠內員工都遵照一個指標:「 只要你覺得有疑慮就暫停, 」他們鼓勵同事共同找出解決方案,再繼續上工,以安全為優先。
台灣預計在2025年發展5.7GW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前西門子歌美颯在台握有2GW裝置容量訂單、1GW風機優先承攬合約,占台灣整體總裝置容量的70%,對於產業來說,機艙組裝廠的落成,能否促成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機艙出口中心,將是未來關注的焦點。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5047/siemens-gamesa-renewable-energy-
♡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kimbiestyl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i guys long time no see haha I am in South France Cognac w/ my friend this video is about showing the beauty of Cognac and observe French people rea...
「becker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kimbiestyl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說書人Voc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鳥先生&鳥夫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心得] 美國會計師考試準備心得(含Becker使用心得)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Becker Taiwan 捷進顧問公司 的評價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選擇Becker(會計系學長姐請進來)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情報] 2012 年Becker台灣校園大使徵選 - PTT Brain 的評價
- 關於becker台灣 在 《達卡拉物語》未上市手機遊戲由台灣團隊製作的奇幻冒險故事 的評價
becker台灣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談及費德勒,你想起甚麼?
費德勒是歷經數個世代的傳奇神話。兒時的我很幸運,機緣下父母打起了網球,我也有幸能練習約莫七、八年的網球。記得那時父親沉迷於網球,時不時就會觀看網球轉播。我第一個記住的網球選手名字,應是瑞典球王艾伯格(Stefan Edberg),那時父母相當喜愛他的網前技巧,也因此我記住了這個名將。伴隨那時代的名將,還有貝克(Boris Becker)、藍道(Ivan Lendl)等人。然後網球運動在國內的能見度大開,山普拉斯(Pete Sampras)、阿格西(Andre Agassi)、葛拉芙(Steffi Graf)、辛吉絲(Martina Hingis)等選手的名氣越盛,那時的我也有了些網球經驗,看轉播也不再只是陪看,開始會為了眼前的好球歡呼。然後是下個世代的費德勒,自2001年在溫網勝過草地之王山普拉斯之後的20年間,這名字從未離開過媒體。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至文末
《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322
台灣人對於費德勒的印象,多半來自於他統治網壇之後的形象。飄逸短髮,閃身正拍,優雅的單手反拍,數不勝數的美技影片,還有轉播時的勞力士廣告。網球運動在台灣畢竟稱不上熱門,很多網球選手的背景故事,都需要透過主播在轉播時順帶提及,尤其是主播許乃仁總能對場邊選手的家人、教練以至於名人們,娓娓道來場邊人物與選手之間的故事。然後從這些隻字片語、外國媒體的報導,以及熱心人士翻譯或轉貼些選手的故事,逐步理解這些選手成長的家庭背景和故事。因此當聽聞 堡壘文化計畫出版《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我興奮的表示要為此書作推廣。
費德勒和納達爾因為總是在決賽碰頭,因此媒體和球迷們為此取了個費納對決的專有名詞作為稱呼,但其實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這兩位球員所處的世代不同。事實上費德勒轉戰職業時,以他的世代所面對的勁敵,應該是羅迪克(Andy Roddick)、沙芬(Marat Safin)、休威特(Lleyton Hewitt)、納班迪安(David Nalbandian)、費雷羅(Juan Carlos Ferrero)。這些勁敵們個個球季超群,每個橫空出世時,都被媒體稱為下一個球王,不過可惜的是他們與費德勒處於同一時代。他們之中幸運的能取得大滿貫冠軍,至於運氣不佳的則此生皆無滿貫頭銜。與費德勒同世代的這些名將,約莫於面對2006的巔峰期費德勒後就逐漸失去競爭力,多半選擇於於2010年左右退役。
然後費德勒面對的,才是納達爾這個世代,包含了納達爾(Rafa Nadal)、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莫瑞(Andy Murray)以及瓦林卡(Stanislas Wawrinka)。費德勒平均大這些選手約莫五歲,多數這世代處於體能巔峰時,費德勒的體能早已下滑,並且因應精準度的下降,球拍拍面也不得不增大。這時的球風早已有所轉變,因應體力的降低,減少回擊而盡可能以技術拚取致勝球,成為了不得不的妥協。
費德勒下一個面對的世代,是這個時代的球星。雖然網球媒體總愛說費納喬都是老人,下一個世代要接棒,但每每滿貫決賽的勝利者,卻又都是這些老面孔。但這時代的蒂姆(Dominic Thiem)、梅德韋傑夫(Daniil Medvedev)、茲維列夫(Alexander Zverev),雖然都有不錯的實力,但相比於前一世代天才輩出的殘酷,這世代的選手尚未有足夠的衝冠實力也是事實。
在這三個世代中,最令人惋惜的便是與費德勒同世代的那群名將。他們各自的球風各異,人格特質明顯,並且還相當富有舞台魅力。每每可惜的總是看到他們奮力殺入決賽,然後被費德勒輕鬆寫意的擊敗。其中羅迪克的遭遇更是令人哀傷,最有競爭力的時期正好與鼎盛費德勒相撞,奮力拚搏十年下來只得一座滿貫。
本書饒有趣味的將敘事的重點,放在了費德勒的成長過程以及場下經歷。我們得以從費德勒的少年時期開始理解,他是如何被父母啟蒙網球,又是如何在首任教練彼得卡特的訓練下成長,後續又是怎樣在瑞士網球協會中逐漸茁壯,直到拿下溫布頓青少年冠軍,以至於轉戰職業後如何逐步控制情緒,成為我們所認識的費德勒。這中間包含了與經常在場邊觀球的妻子米爾卡是如何相識,也包含了與羅迪克、納班迪安等同代名將的青少年時期相遇。此外也談及了費德勒在球場外,與時尚圈的互動,與贊助商合作的種種,又是如何開始種種慈善活動等等。補足了許多球迷對費德勒的陌生空白之處。對費德勒球迷、納達爾球迷、網球愛好者以至於熱愛體育運動的人來說,本書帶來的樂趣是難以言表的。
前幾個月聽聞今年年底,將上映一部以網球女將威廉絲姐妹成長為主軸的電影《王者理查》,而九月又正巧有費德勒的書籍出版,實在是網球迷做夢都會笑的年末。
關於費德勒的種種事蹟,齋主有太多太多能說,但最後希望能以我此生最為難忘的比賽作結。我記得那是2008年的溫布頓,由於是費納對決,因此我早早就準備好了熬夜看完這場比賽。當時費德勒處於尖峰期,聲勢如日中天,不只在草地上稱霸,在網球領域上更是王者。那時的納達爾雖是唯一可抗衡的人物,但他的主場卻是在紅土球場,在草地上面對費德勒仍是勝算不高。這場比賽拉鋸緊湊,或許是老天也希望成就這場比賽的傳奇性,這場比賽中間因雨暫停兩次,且兩次雨停後兩人的氣勢都有所轉變。我依稀記得趁著中間下雨,趕往樓下便利商店買個消夜,繼續在凌晨觀賞這場比賽。比賽雖然費德勒輸了,歷時將近五個小時的纏鬥,確是我此生最難忘的網球比賽。這場比賽後來也被剪輯成紀錄片《天才之擊》(Strokes of Genius),在本書中也被以另一個角度,紀錄了那個歷史瞬間。
很榮幸此次有機會能替堡壘文化的新書《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作推薦,作為費德勒粉絲的一個網球迷,能看到有費德勒的相關書籍出版,心中著實令人欣喜。
此次堡壘文化同樣為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
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抽獎活動
只要你在9/5(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堡壘文化 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becker台灣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 — 獻身志業,擁抱人生的不完美】
「醫師,這個病有藥可醫嗎 ? 如果沒有,怎麼辦 ?」擔任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治醫師的陳燕麟醫師,國三就發現自己罹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簡稱肌萎症),是一種四肢會逐漸無力的罕見疾病,目前仍沒有治癒的方法。
■生命的缺口,成就一生的志業
「我國三的時候,發現自己跑步越來越慢,覺得奇怪,在高一時確診,才知道我罹患了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得知之後傷痛萬分,但怕家人與朋友擔心,仍然強裝鎮定,陳醫師回想,「我高中畢業時還向同學誇下海口,說我有三大目標:第一,當醫生,希望治癒我的病;第二是唸博士班,深入了解這個疾病的機制;第三,是開漫畫店。」他笑著說。但隨著唸書過程,發現該疾病沒有治癒的方法,便萌生退意,總覺得無須多花心力在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上。
因為內心的抗拒,陳醫師後來選擇的研究方向也都與該病無關,直到三年前就讀博士班的某一天,指導教授對他說:「你兼具『醫師、病友及家屬』的三重角色,不研究這個太可惜了 !」後來,陳醫師換個角度想,疾病能治癒當然最好,但若沒有辦法,只要有任何方式可以減緩其發展,還是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帶著師長的支持與鼓勵,陳醫師毅然決然踏上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之路,也在今年和日本相關單位聯繫,打算赴日進修肌肉病理學。
不過,他也感慨地說道:「前幾天我到台中參加一個神經肌肉病理的研討會,遇到當初診斷我的楊智超醫師,至今已過了十八年,從最初的排斥、懷疑到欣然接受,當我繞了一圈終於又回到這條路上時,楊醫師也要退休了。」在台灣,研究該領域的學者相當少,這類病例也因為不多,所以醫院並沒有資源額外培養一位該科的醫師。
因此,陳醫師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或許有機會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而他也和我們分享,近年來在研究上愈做愈能發掘出有意義的成果,即使無法投稿論文,卻能滿足他探索問題的好奇心,甚至發現以前看似無關的所學,都能相互融通,能運用的資源也相對較一開始就投入肌肉研究來得多。言談中,陳醫師道盡一路走來的波折,但從他略帶喜悅的表情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他「重回崗位」的堅毅決心[1]。
■不讓疾病留給下一代,「基因檢測公益計畫」誕生
陳燕麟是新店耕莘醫院病理科醫師,也是「肢帶型肌肉萎縮症」患者。高一時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四肢也隨年紀逐漸萎縮失能,面對自己的疾病,陳燕麟有著超凡理性,「目前還站得住,我能走就盡量走,多感受走路的感覺。」
陳燕麟回憶,在國二、國三的時候,自己跑步愈來愈慢,甚至腳踮不起來,心裡覺得奇怪,就去看了醫生,住院期間,做了一堆檢查。
「出院前,主治醫師對我說,要做肌肉切片檢查,因為是一個小手術,躺在病床上就可以了。這個手術在左大腿打了麻藥,再拿刀把皮割開,把肉挑出來,雖然有打麻藥,但是在取出肌肉組織,剪斷的那一瞬間,還是有痛覺。」陳燕麟對這段過程,留下深刻印象。
「你罹患的是肌肉萎縮症,這個病是沒有藥醫的。」醫師告訴燕麟檢查結果。「那一瞬間我懵了,在醫學發達的年代,怎還會有這樣情況?那時,我是怎麼回到家的,都想不太起來。」
醫師的珍斷對陳燕麟影響很大,這也是他現在致力研究肌肉萎縮症,希望以基因檢測做為第一步的原因,當基因檢測愈來愈成熟,可以讓某些病友,不用體驗可怕的肌肉切片手術。
「有次閃過一個念頭,其實,我不一定要治癒這個病,如果有機會可以減緩它惡化,例如,本來 30 歲要坐輪椅,延緩到 40 歲,這 10 年的時間就有很大意義。」[2]
■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
陳醫師接著說明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通常造成肌肉萎縮、無力的症狀有兩大因素,一是肌肉細胞本身無法正常運作,二是神經傳導出問題。醫師會透過臨床症狀和神經學方面的檢查來區分這兩類。分析過後,若判斷屬於肌肉類問題,牽涉到的基因大約有 150-200 個。
然而,早期的基因檢測並不發達,頂多鎖定特定一、兩個基因,採用桑格定序 (Sanger sequencing) 檢驗,效果不彰,所以即使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疾病類型,仍不曉得是哪個基因出問題,加上當時也沒有資料庫的概念,所以分析結果也就束之高閣,無法多加利用。
隨著次世代定序技術 (NGS) 問世,檢測以組合基因 (panel) 的方式,一次可偵測多個基因位點,較過去更有效率。但是,陳醫師也點出其中的挑戰:「萬一測完結果是陰性,變成還要再找其他的組合 (panel) 來做,而一次檢測的費用大約四萬,多次檢測的醫療花費相當可觀,也會造成病患很大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即便病人願意自費,醫師也無法保證一次的檢測結果就能找到確切的答案和治療方式。」
即使如此,基因檢測依然有其重要性。在看診過程中,陳醫師發現許多患者仍渴望孕育生命,也有家屬擔心自己帶有隱性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而最佳的防範策略就是基因檢測,因此他決定自掏腰包,默默協助病友。
後來,病理科主任在跟陳醫師聊天的過程中得知此事,鼓勵陳醫師以募款方式執行,「基因檢測公益計畫」也就應運而生。起初,僅得到醫院同仁的支持與贊助,資源並不多。直到某一天,陳醫師接到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的電話,表示希望一起響應,並協助募款,後來透過新北市醫師公會籌辦的攝影比賽,以及攝影作品的義賣,終於募得了兩百七十萬左右的資金,讓計畫得以順利進行[3]。
■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
肌肉失養症(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群和基因遺傳相關,臨床上緩慢進展、逐漸惡化的肌肉疾病,可影響四肢、軀幹、顱面肌肉,並且在顯微鏡下,顯示有肌肉組織的不正常退化及再生。
而所謂的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LGMD),指的是一群異質性的進行性肌肉失養症,主要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近端肌肉,以體顯性/隱性遺傳為主,與常見的性聯遺傳肌肉萎縮症(Duchenne裘馨氏/Becker貝克氏肌肉萎縮症)有所不同。LGMD最早是由兩位英國籍的醫師,John N. Walton以及 F. J. Nattrass,於1954年提出。據統計LGMD是第四常見的肌肉失養症,保守估計其盛行率約為20,000分之1。
罹患此病的患者,其共通點為近端肢體無力、萎縮,早期會發現患者爬樓梯有困難,或是蹲下後再站起來,需要以手撐地、撐膝蓋(高爾現象, Gowers Sign)。患者走路時會左右搖擺,呈現蹣跚步態(waddling gait),要把手舉高也可能會出現問題,並且觀察其肩胛骨會有左右不平均的現象(翼狀肩胛,scapula winging),小腿肌肉可能會假性變大(pseudohypertrophy)。
一般而言,兒童期發作的患者以骨盆帶的近端肌肉為主,而成人發作的患者會同時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肌肉,容易造成肢體活動度的限制,甚至須坐輪椅。大多數LGMD的患者並不會影響智力發展,並且臉部的肌肉、遠端四肢的肌肉在疾病早期不受影響。抽血檢驗可以發現患者血液中的肌肉酵素(Creatine Kinase, CK)顯著上升。
依據患者的不同基因病變,其發病時間、疾病進程、臨床表現、嚴重程度,以及預後各有不同。依照基因遺傳方式的不同,可概分為體顯性遺傳(LGMD1),以及體隱性遺傳(LGMD2)兩大類,其中以LGMD2為大宗,病患數量相對較多。
LGMD有各種不同的亞型(subtype),是由於不同的基因突變影響不同的肌肉蛋白所造成。依據影響的肌肉蛋白不同,可概略分成Dystrophin–glycoprotein complex 的 病 變 (LGMD2C-F,P) 、 肌 小 節 (sarcomere) 相 關 蛋 白 的 病 變 (LGMD1A; LGMD2A,G,J)、肌纖維膜上(sarcolemma)運輸蛋白(Trafficking)相關突變(LGMD1C,2B)、核蛋白病變(LGMD1B)、醣基化(Glycosylation)相關蛋白的病變(LGMD2I)、泛素-蛋白酶體路徑(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病變(LGMD2H)等,目前已發現有超過25種亞型。
■為肌萎症研究鋪路,做到不能動為止
肌萎症基因檢測的費用每例3萬元,一開始陳燕麟醫師打算自掏腰包、每月挪用一部分薪資去做這件事。「3萬元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算太貴,但對許多病友來說,因病沒了工作、生活都成問題,更別提拿錢做基因檢測,想減輕病友的負擔。」陳燕麟說,自己經濟狀況算好的,還有工作,只要能溫飽,其它的錢想拿來做有意義的事。
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任馬鴻均獲悉後深受感動,「陳燕麟醫師這股傻勁讓我和醫院同事們非常敬佩,但這公益之事,應集合社會之力,一起推動。」馬鴻均向院方呈報此事,耕莘醫院大力支持這項計畫,並成立專門的肌肉罕見疾病核心實驗室,也期待善心人士共同響應這個公益檢測計畫。
陳燕麟感謝醫院支持,他希望趁著自己還能動,「做多少算多少」。下位研究者可以站在他肩膀上往前走,如同鋪路一樣,前面鋪好了,後面的人只要接力進行就好。
因為疾病曾經畏懼死亡,陳燕麟體悟生命脆弱,「如果有什麼想做的事,遲做總比沒做好,即早找到方向,或許這輩子不見得達到終點,但至少可以離終點近一點。靠近一點,看到的東西一定不同。」
關於肌萎症這個疾病,陳燕麟說,研究的前輩很多,很棒的研究者也很多。但他自信對於這件事的堅持無人能比,希望盡己所能,貼近這個疾病、找出更多可能解決這個疾病的方法,不知道結果會是如何,不過他相信,只要開始走,終點線就不遠[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2]
(大愛電視 DaAi TV)「是醫師也是病人 - 陳燕麟」:https://daaimobile.com/project/5f3f80d0bdde990006f93df9
[3]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4]
(罕見疾病基金會)「把疾病留在這一代!肌萎症醫師陳燕麟發起基因檢測公益計畫」:http://www.tfrd.org.tw/tfrd/library_d/content/id/2541
➤➤照片
∎(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罕病電子報 第35期」:https://dpt.cch.org.tw/upload/site_news/4614/1098/35_%E5%BD%B0%E5%9F%BA%E7%BD%95%E7%97%85%E9%9B%BB%E5%AD%90%E5%A0%B1%20%E7%AC%AC35%E6%9C%9F-Muscular%20dystrophy-dystroglycanopathy%20(limb-girdle)-20200108.pdf
圖說:骨骼肌蛋白相關的肌肉失養症病變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肌萎症 #肌肉萎縮症 #陳燕麟 #罕見疾病 #LGMD
罕見疾病基金會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GeneOnline 基因線上 / 大愛電視 DaAi TV
罕見疾病基金會 / 彰化基督教醫院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擁抱生命的不完美!全台罕見疾病發聲出版計畫:https://bit.ly/3sLwktw
becker台灣 在 kimbiestyl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i guys long time no see haha
I am in South France Cognac w/ my friend
this video is about showing the beauty of Cognac and observe French people reacting to coronavirus and wearing masks.
love y'all❤️
STAY SAFE
STAY TUNED💫
⭐️Instagram:kimbiestyle
⭐️kimberheish@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80Qyvhh9GM/hqdefault.jpg)
becker台灣 在 說書人Voc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是我的第四支旅行vlog,跟台灣的兩位朋友小希和凱文去了很有名的野生動物園和豫園九曲橋,但....應該也是最後一次去動物園了吧!有什麼感覺想說記得留言讓我知道喔!
中間的英文歌:cadmium - melody (feat. Jon becker)
拍攝:Vocal
剪接:嘉駿
每周二晚上八點發片,每周六晚上八點視情況加片!
喜歡我影片的話請訂閱、分享、留言喔!
目前共有三系列持續更新:「人性」「暹羅貓阿香」「旅行Vlog」
想看更多:
FB:https://www.facebook.com/XGVocal/ 電競說書人Vocal
IG:xgbboyvocal
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446402252 說書人Vocal
微博:電競說書人Vocal
攝影器材:
機身:Canon M50、iphone7+(成都、重慶vlog)
鏡頭:EF-M 11-22mm F4-5.6 IS、EF-M 22mm F2.0、EF-M 55-200mm F4.5-6.3、Bitplay HD超廣角2代(for iphone)
穩定器:大疆Ronin SC(since 2019 8/20)
麥克風:Rode VideoMicro(人性系列使用)
Vocal與他的暹羅貓阿香:
Vol.1 接阿香回家 https://youtu.be/dKP-_PS4auU
Vol.2 同居生活開始 https://youtu.be/UA9xEYmlXzE
Vol.3 阿香吃雞了! https://youtu.be/yaddB1rO-yo
Vol.4 貓生低潮! https://youtu.be/iId1DVu6hdw
Vol.5 陽光小暹羅貓 https://youtu.be/Mcv-CqMh8ZI
Vol.6 阿香平時喝甚麼? https://youtu.be/q5yQrDx1zPA
人性系列:
Vol.1 除了加油,你還能怎麼安慰人? https://youtu.be/QX3Dr6ThkrI
Vol.2 朋友?兄弟?閨密?你可以試試在出事的時候找他們看看。 https://youtu.be/ETB8QO8Td0A
旅行Vlog系列:
Vol.1 「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台灣人的四川成都風雲大佛之行!錦里吃擔擔麵!
https://youtu.be/yYcRpbZH2Co
Vol.2 穿過你家門口的霧都輕軌!台灣人的重慶「黃金甲」、「變形金剛」場景探險,老火鍋不能錯過! https://youtu.be/hZgN-o3FJyI
Vol.3 警察出來洗地啦!去周星馳拍攝「功夫」場地玩,對比兩個不同年代,三個台灣小夥子的上海旅行!不可錯過的外灘夜景! https://youtu.be/rrnlF6SsRsM
Vol.4 你受的了嗎?比猛獸還猛的孩子(氣)!三個台灣人的上海旅行最終章,超多汁的豫園小籠包!
https://youtu.be/-eViCDDNbgI
Vol.5 外內外跑法之北宜公路靈魂車手Feat小咖!一探隱密千島湖、坪林、基隆中正公園、通堂拉麵~ https://youtu.be/yy_pUDZMTCI
Vol.6 滿滿的台灣味就在這片!基隆人的侯硐貓村、九份、基隆廟口美食之旅。
https://youtu.be/y4LNW-q1qrY
Vol.7 Vocal的西安TGA吃雞手遊和平精英決賽解說精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ViCDDNbgI/hqdefault.jpg)
becker台灣 在 鳥先生&鳥夫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鳥先生&鳥夫人】IG
https://goo.gl/v6ifHk
【鳥先生&鳥夫人】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irdCoupleTW
【鳥先生&鳥夫人】部落格
https://www.birdcp.com.tw
Music | CADMIUM - MELODY (FEAT. JON BECKER) (FREE MUSIC FOR VLOGS) https://youtu.be/17wFxyzpfLc
#賞楓 #福壽山農場 #彩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wzl_-sYPho/hqdefault.jpg)
becker台灣 在 Becker Taiwan 捷進顧問公司 的推薦與評價
獨家代理全球最著名Becker CPA 與CMA 會計國際證照培訓教材,致力於輔助台灣財會人才進入國際專業精深領域。 ... <看更多>
becker台灣 在 選擇Becker(會計系學長姐請進來) -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明年上半年空著的時間(約1~6月)想拿來補台灣Becker,畢竟不想空閒下來 ... 讀研然後也使用美國Becker的教材,所以根據- 會計,美國留學,CPA,Becker. ... <看更多>
becker台灣 在 [心得] 美國會計師考試準備心得(含Becker使用心得)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很感激這個版許多版友提供相關的資訊,讓我能在短時間內通過考試,
所以現在換我提供小小的貢獻^^
先列一下我的背景供參考
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部工作三年
2005年通過台灣的會計師考試
由於我現在在美國唸研究所(非會計),所以我主要是利用暑假準備考試的
準備時間不長,所以我就用了大家推薦很貴的Becker教材
真的很貴...但過了考試就真的覺得很值得,真的是用錢換時間^^"
所以如果跟我一樣沒有很多時間準備的人,真的可以考慮用Becker教材!
而且我建議可以上網去買二手的,若上面有筆記,自己就可以省很多時間。
這是我考各科的時間,我都是考完一科再準備下一科
(因為我後來才知道九月不能考試,所以硬塞了三科在八月一次考完^^")
8/11-FAR
8/20-BEC
8/31-AUD
10/29-REG
基本上我覺得Becker教材還滿有用的,像我第一科是FAR,
準備時間大概一個月,每天唸書平均6~7小時,因為第一次考,
所以等自己準備得差不多後才確定考試時間,所以準備的比較完善,
我有把Becker上課的CD全部聽完,也有把每章的題目(包含supplemental)作完,
最後也有再完整的複習過一遍,我記得去考試的時候,幾乎大部份的題目我都會寫,
不確定的很少,所以最後也是這科最高分! 這邊提供一個小小的準備技巧
因為Becker練習題都是在電腦上作,所以我那時候都要把寫錯或覺得重要的題目
printscreen下來,貼在excel裡面,也會在excel裡寫下我自己的筆記
提醒自己要注意的地方,其實Becker程式裡好像也可以作note,但我很怕在那個程式
過期後還要再重考,所以就自己貼在Excel裡,不過這樣複習起來還滿清楚省時的
提供大家囉~ 另外,有時間的話,我還滿推薦去聽Becker上課的CD,他們觀念上
都講得很清楚,絕對比自己直接唸書還事半功倍,如果有真的聽不太懂的地方
還有地方可以勾字幕出來,設計很完善^^bb
至於BEC及AUD,由於要趕在八月底前考完,所以準備時間整個壓縮,
大概都準備一個星期多就去考試了,因為太趕,所以就都直接看課本
,就沒聽Becker的上課CD,但有按它畫重點,唸完就直接作每章的題目
有些章的supplemental還沒作完就直接去考了,考試過程中,
就沒有像FAR那麼沒把握,但默默覺得Becker有捉到一些考試的重點,
加上可能我有事務所審計經驗,所以最後也是都考過了!
REG,是我最頭痛的一科,本來想要在開學前10月初就去考試,
但根本就唸不完,後來還是多準備了一個月才去考,所以大概準備了二個月
第二個月就邊上學邊準備,我有聽Becker上課的CD並作每章的題目,
但最後去考的時候,覺得稅考得還滿實務的,這部分感覺Becker似乎
沒有包含到,這科是考得最不確定的一科,一度以為要重考了,
最後看到過了真的超開心的!
整體而言,基本上,對於有準備過台灣會計師考試的人,前三科都不會太難
內容和我們在台灣學的差異不大,而且Becker教材不難理解,
只要有時間按Becker教材按步就班唸的話,我是覺得不僅會過,得高分都
不會有太大問題。至於REG,就會需要花比較久的時間,畢竟稅法和公司法的一些
專有名詞比較不清楚。
介紹一下Becker教材內容,我當初要買的時候看得一團亂,又因為有期限限制
害我遲遲不敢安裝...^^"
基本上完整的Becker教材(以2009 CPA Review教材為主)包括以下:
(不是Final Review哦! 這似乎是Becker另外出了一套專門讓你
練習題目的教材,我沒用過,不太確定)
1.Course CD:這個是安裝軟體,所有Becker的上課內容和題庫練習都必須靠這個程式
開啟,有期限的也是這個東西.
2.Lecture CDs:每科都有一套,就是上課的內容,一章就會有一片CD,像FAR有九章,
就會有九片CD。每次要聽課就要放入此CD,並用安裝好的程式開啟
3.DATA CD: 每科都會有一片DATA CD,也叫作"PassMaster and Simulations Data CD"
這是指練習的題庫,第一次用的時候要放入CD,它會問你要不要複製內容到
你的電腦裡,你就選yes,之後就可以不用再放CD了。
4.再來就是基本的四本課本。
5.還有記得要去Becker的網站上確認是否有更新教材的資訊。
最後小小提醒一下,申請會計師考試的程序還滿耗時的,
建議如果趕著考試的人,要提早申請哦~~
祝大家考試順利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9.234.142.32
... <看更多>